趙世炎同誌,四川酉陽龍潭人,生於1901年。1904年開始入私塾讀書。1914年畢業於龍潭高級小學堂。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師範附屬中學。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他被選為“附中”學生會的幹事長,組織和領導了“附中”學生參加五四運動。在這期間,他先後創辦並主編《少年》(半月刊)、《工讀》(半月刊)和《平民周刊》等進步刊物,投入了蓬勃興起的新文化運動。
1917年,我在北京辦了一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法文專修館)。世炎同誌因受當時民族危機的刺激和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急於尋求國家和民族的出路,便來這個學校學習法文,準備出國留學。1920年5月,他和一些誌士赴法國勤工儉學,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他們這夥愛國青年,到法國後,正迎著當時洶浦澎湃的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潮流,迅速地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深入到留法學生和華工中進行廣泛的宣傳工作和組織工作。1921年2月,趙世炎和周恩來等同誌組成旅法共產主義小組。黨成立後,他是中共中央駐巴黎的通訊員。1922年,他和周恩來等同誌組織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名“旅歐共產主義青年團”,亦即“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他被選為書記。同年中國共產黨旅歐總支部成立,他是總支部領導人之一,並且是中共法國組的書記。1923年,他到莫斯科入“東方勞動共產主義大學”學習,並値李大釗等同誌列席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1924年秋,他回到國內,先後擔任“中共北京地委”書記和“中共北方區執行委員會”宣傳部長兼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他除了對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斷進行係統介紹和廣泛宣傳外,對於北方黨的組織建設和工人運動,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趙世炎同誌,是我的學生,也是我的引路人。在他出國期間,我也在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馬克思主義的道路。1923年冬,我在成都和楊闇公等同誌組織“中國青年共產黨”。後因受軍閥迫害離開四川,於1925年初來到北京。這時,原中國青年共產黨成員中的童庸生已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對我說明:中國共產黨完全是按照布爾塞維克的建黨原則組織起來的;並且提出了切合中國實際情況的革命綱領;同時已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從而推動了中國革命走向高漲。我聽了非常興奮,決定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認為中國青年共產黨已無存在的必要,應寫信回去將它解散。趙世灸同誌知道了我的意見以後,十分滿意,特來找我談話,並介紹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我的這位優秀的學生,這時便成了我的引路人。
1925年,上海五卅運動掀起了一場席卷全國的大革命風暴。趙世炎和李大釗等同誌領導著北方的廣大群眾進行著反對英、日帝國主義和奉、直軍閥的鬥爭,成為領導群眾革命鬥爭的最活躍的人物。他在《政治生活》上,發表了許多揭露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相互勾結的罪惡行為以及指導革命鬥爭的文章。1926年3月18日,為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幹涉中國內政、支持奉係軍閥攻打國民軍,北京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抗議示威遊行。趙世炎和李大釗、陳喬年等同誌不僅領導了這次運動,而且親自指揮和參加這次遊行。遊行隊伍在鐵獅子胡同執政府門前遭到賣國賊段祺瑞的殘酷鎮壓,造成了著名的“三·一八”慘案。從此,使全國人民進一步認識了反動軍閥的凶殘麵目,覺悟到必須用武裝鬥爭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從而推動了北伐戰爭的到來。“三·一八”後,趙世炎同誌代表北方區工會組織,出席在廣州召開的第三次全國勞動代表大會。會議結束後,他被調到上海工作,擔任“中共江浙區委”組織部長兼“上海總工會”黨團書記。他到上海後,化名施英,積極開展江浙地區的組織工作和上海市的工人運動,同時,在《響導》上寫了許多指導工人鬥爭的文章,成為上海工人最愛戴的一位領袖。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上海工人舉行三次武裝起義,趙世炎同誌是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第三次起義時,他和周恩來同誌擔任總指揮。他們親臨前線,指揮著無比英勇的工人糾察隊和成千上萬的工人群眾,打敗了負隅頑抗的反革命武裝,解放了中國最大的城市——上海,為中國工人運動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27年5月,在黨的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被選為中央委員。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蔣介石瘋狂地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在極端殘酷的白色恐怖下,世炎同誌仍然堅持進行黨組織的恢複和整頓工作。7月2日,由於叛徒的出賣,世炎同誌被捕了。在被捕的時候,他利用空隙讓夏之栩同誌轉告王若飛等同誌及時遷移,避開了敵人的搜捕。趙世炎同誌在楓林撟淞滬警備司令部軍法處拘留所中受盡了各種酷刑,但一切折磨都不能使英雄屈服。最後,在7月19日晨,反革命把他推到楓林橋畔殺害。就在這樣嚴重的時刻,世炎同誌在劊子手的大刀麵前,仍然昂首挺胸,高呼革命口號。
趙世炎同誌雖然與世長辭了,但從他生命裏放射出來的光和熱,卻永遠溫暖著勞動者和工人階級的心,永遠照耀著革命人民前進的道路。每當春暖花開的時節,上海的人民,尤其是工人們總愛到楓林橋憑吊。他們看著楓林橋畔如海的桃林,想起烈士英雄的事跡,無不肅然起敬。他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