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收益低,但具有保本性質;股票收益高,但價格波動大、收益不確定性更高。有沒有一種產品,同時兼具兩者的優點:在保本的前提下,能賺取足夠多的風險收益呢?
有,答案是可轉換債券。
可轉換債券對很多投資者來說是一個陌生的投資品種,就算是炒股多年的老股民,也不一定能精通可轉換債券的賺錢門道。
所以,我們更要了解可轉債的門道,任何一個門類越早投資的人就越賺錢。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才能吃到蟹黃,後來的人可能被螃蟹夾傷,或者隻能吃一些殘羹剩飯。第一批下海經商的人都成了行業翹楚;最早買房的人都實現了財富自由,最不濟也搭上了財富的列車;馬雲是最早做電子商務的人,如今成就了阿裏巴巴帝國;馬化騰是最早嚐試即時通信工具的人,如今打造了自己的騰訊帝國。
財富總是掌握在勇敢的人手中。
可轉換債券全稱為可轉換公司債券,顧名思義,因為它和其他的債券有所不同,不僅可以持有到期滿拿回本金和利息,債券持有人還可以在未來一段時間或達到某個條件後,按照約定轉換為該公司的股票,發行債券的公司必須接受、不能拒絕。
可轉換債券具有債券、股票以及期權的多重屬性,在熊市中能保本,牛市中能獲得風險收益,同時又能和股票一起實現無風險套利交易。通常認為,可轉換債券有三種變現途徑:一是可以持有至期滿拿回本金和利息;二是可以在流通市場賣出;三是可以在約定條件下轉換為公司股票。三種變現途徑代表了三種獲取收益的方式,同時體現出可轉換債券的三個特征:債權性、轉換權、期權性。正是因為具備這三個特征,所以可轉債才比債券、股票、期權都更有價值。
債權性
在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票之前,它和其他公司債券一樣,具有保本保息的特征,債務人必須按照約定的利率和期限支付債權人的本金和利息。
理論上,可轉換債券在持有期間的利息要比普通股的分紅股息率高一點,否則持有人將會行使轉換權利,將債券轉換為股票。
亞泰轉債(代碼:128066)的公開詳細資料顯示,債券期限是6年,票麵利率說明如下:本次發行的可轉債票麵利率第一年0.5%、第二年0.8%、第三年1.2%、第四年1.5%、第五年2.0%、第六年3.0%。按照票麵利率計算,持有亞泰轉債到期平均年化收益率為1.5%。
對於正股亞泰國際(代碼:002811)來說,上市將近三年來隻有兩次分紅(每次每股0.2 元),平均股息率不足1%。可轉換債券的利率高於其正股的股息率,保障可轉換債券持有人繼續持有債券。
不過理論的情況也有意外,中信轉債(代碼:113021)的票麵理論規定如下:第一年0.3%、第二年0.8%、第三年1.5%、第四年2.3%、第五年3.2%、第六年4.0%。如此計算,年化收益率超過2%,但與正股中信銀行(代碼:601998)超過5%的股息率相比,中信轉債的性價比就遜色一大截。
可轉換債券的利息率與股息率的現實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投資者在買賣前應該仔細斟酌比較,不能讓理論成為收益增長的絆腳石。
轉換權
可轉換債券在轉股之前,和一般的債券沒有區別,但當它按照約定條件轉換成股票後,就喪失獲得本金和固定利息保障的權利,保本保息的債券屬性徹底喪失,債券變為股票,投資收益來自股票分紅和股價波動的價差,債券變為股權,債權人變為股東,債券發行方不再承擔還本付息的壓力。
轉換權是投資者享受的、一般債券沒有的特權。
可轉換債券發行後並不能立即轉換成股票,一般會有一個寬限期。在寬限期後,債權人按照約定將債券變為股票,發債公司隻能接受、不得拒絕。權利和義務都是對等的,債權人多了一項轉換的權利,所以才會接受可轉換債券的利率低於一般債券利率。
除了轉換權,可轉換債券通常會有贖回條款。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強製贖回債券,因為多了這項權利,所以必須支付比沒有贖回條款的可轉換債券更高的利率。
轉換權是可轉換債券的最大特征,這使投資者在獲得保本收益的同時,可以博取更高的風險收益;對於企業來說,投資者由債權人變為股東,實際上免除了企業償還債務的壓力,同時擴大了股本,何樂而不為?
期權性
可轉換債券的債權變為股權,需要投資者進行轉換才能體現,而決定是否進行轉換是一種權利而不是義務,這種權利相當於美式看漲期權 【 美式期權是指可以在成交後有效期內任何一天被執行的期權。】:放棄這種選擇權則是債權人,獲得本金和利息保障;行使這種權利,債權人將變為股東。
可轉換債券的期權屬性,通過條款體現出來:轉換條款和回售條款一樣,相當於投資人的多頭期權,讓投資者的收益“下有保底”;贖回條款對於債券發行人來說也相當於多頭期權,讓投資者的利益不是無限放大,以可以維護自己的利益。
這兩個條款中,轉換條款最能體現可轉換債券的期權屬性。期權屬性也會影響可轉換債券的價值。
當可轉換債券的正股價格下跌時,股票盈利的吸引力降低了,可轉換債券期權價值就會下降,債權屬性發揮更大價值,投資者持有債券到期享受固定利息收入和本金償還保障;正股價格上漲時,股票盈利的吸引力增強了,可轉換債券的期權屬性就會發揮更大價值,可轉換債券的價格會隨著正股的價格上漲而上漲,此時將可轉換債券轉為股票,可以享受股票的資本利得收益和股息。
可轉換債券到底怎麽樣?投資這件事,不看廣告,看收益就一目了然,市場對可轉換債券的認可程度是最好的答案。
2019年,可轉債市場火爆。3月5日駱駝轉債上市高開16.47%,當日盤中最高衝擊到130元,收盤上漲22.75%。2019年有118隻可轉換債券上市,無一例外全部上漲,其中有24隻漲幅超過15%,特發轉債在2月26日創下了229.98元的新高,較2018年年末漲幅超過100%。
市場行情火爆時,很多可轉換債券上市第一天就能賺不少銀子,與新股低得可憐的中簽率相比,可轉債的中簽率要高很多倍。
巨大的利益引來了資本的持續關注,新聞報道有人用1元錢注冊空殼公司專門申購可轉換債券,有人甚至注冊幾百家空殼公司專門做這個一本萬利的買賣,申購成功後等到上市當天賣出,一波操作可以賺幾十萬元、上百萬元。
這麽好的產品,哪裏可以買到呢?和做國債逆回購一樣,直接開通一個證券賬戶,就可以投資可轉換債券了。
一般,投資可轉換債券有三個途徑:
一是關注申購信息,像申購新股一樣,直接在證券賬戶申購可轉債,中簽後繳款即可。申購1手可轉換債券的最低價格為1000元,所需資金較少,門檻低,導致中簽的概率會比申購新股高很多。
在現行的交易製度下,普通投資者滿額申購即可,一般會根據市場火爆情況中1—2 手。這裏要提醒,12 個月內連續三次申購可轉債成功但沒有繳款,自最後一次申報開始後的6個月內,投資者將不得申購新股、可轉債、可交換債。
二是可以直接購買可轉換債券對應的正股。按照發行可轉換債券的條款,正股持有者優先享有可轉換債券的配售權。因此,投資者可以在股權登記日前購入足夠數量的股票,在配售日行使配售權獲得可轉換債券。
三是通過證券賬戶直接像買賣股票一樣買賣可轉換債券。
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了解完可轉換債券的基本知識,並不能直接進行投資。這就像拿到了八荒六合唯我獨尊功的秘籍一樣,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練習。在此之前,需要了解修煉這套武功的利害方麵和影響因素,自己不能接受修煉的痛苦,沒有穩定的環境,得到再好的武功秘籍也是形同虛設。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投資之前非常有必要了解影響可轉債價格變動的因素,做到成竹在胸。
1.市場利率。作為債券的一種,可轉換債券的價值與市場利率呈現反向關係:當市場利率上行時,可轉換債券的價值下降;當市場利率下行時,可轉換債券的價值上升。
可轉換債券還有期權屬性,期權的價值同樣受市場利率影響。當其他條件不變時,期權的價值與無風險利率呈正比關係:無風險利率上行時,期權價值會跟隨上漲;當無風險利率下行時,期權價值會下跌 【 尹彥方 .基於 L** 模型的可轉換債券定價和投資策略 .暨南大學,2015.6.30.】。
2.正股價格。根據條款約定,可轉換債券可以按照轉換價格轉換為對應的股票,因此當股票的價格上漲並超過轉換價格時,可轉換債券的價值就會隨之上升。
可轉換債券中期權的價值,受正股價格波動率的影響也比較大。期權的價值與正股的波動率呈正比關係,正股的波動率越大,期權的價值也會越大,進而可以提升可轉換債券的價值。
3.轉換價格。轉換價格是投資者行使轉換權利時每股需要付出的成本,它與可轉換債券的價值呈反比關係。通常可轉換債券按照一定比率轉換為正股,這個比率是票麵價格100與可轉換價格的商,因此轉換價格越高,轉換比率越低,每張可轉換債券能夠轉換的正股數量就越少。
需要提醒投資者,正股出現分紅、配股、轉增股本、派息等情況,股價就要相應進行變動,此時股本也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轉換價格。一般類似情況,可轉換債券都有相應的修正條款規定調整方法,這是投資者不能忽視的細節。
2018年4月16日晚間,江銀轉債(代碼:128034)董事會發布公告,向下修正轉股價:江銀轉債轉股價格由之前的9.16元 / 股向下修正為7.02 元 / 股。修正幅度略超出市場預期,次日江銀轉債大幅高開超過4%,最高漲至98.2 元。
4.贖回條款。可轉換債券的價值一直上漲,對於發行人來說是不利的。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必須做出一定的限製。
贖回期和到期贖回條款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它們是發行人對可轉換債券贖回條件的約定,當正股價格連續高於可轉換債券價格一定幅度時,發行人有權按照約定價格將可轉換債券贖回。
贖回條款相當於給可轉換債券的價值規定了一個上限,一旦被贖回,可轉換債券包含的期權價值就會消失,對投資者來說是利空。
5.回售條款。可轉換債券的價值一直下跌,對投資人是不利的,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也要做出一定的限製。
與贖回條款相反,回售條款是對債券投資人的一種保護。當可轉換債券的價格連續低於轉換價格的一定幅度時,可以按照約定價格將債券賣給發行人,此時債權屬性消失。
觸發回售條款對投資人有利,對發行人不利,一般發行人絕對不允許自己的可轉換債券觸發回售條款 【 《學術論文聯合比對庫》,2015-04-09。】。
了解這麽多,最終是為了實現盈利的目標。可轉換債券的盈利方法,究竟有哪些呢?這裏介紹兩種,一種是可轉債與正股的套利交易,另一種是根據可轉債指數預判股票市場走勢。
先說第一種。
由於這種情況比較複雜,這裏隻給出基本原理,算是拋磚引玉,詳細的操作方法需要讀者進一步研究。
市場總是處在千變萬化之中,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票,雖然轉換來的股票和正股代表的權利一致,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轉股價與正股價格之間總會存在偏差,如此就會存在一個無風險套利的機會。
根據一價定律,如果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場價格不同,理論上就可以在一個市場買入低價的,在高價市場賣出,實現無風險套利。因此,隻要轉股價低於正股價格,就可以將債券轉換為股票,在價格更高的二級市場賣出,進行套利操作,獲得無風險收益。
利用可轉換債券與正股之間的價格波動進行套利,需要區分轉換期和非轉換期,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可賣空市場和非可賣空市場的不同。這樣下來,一共有四種情況,而每一種情況都非常複雜。
這裏隻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可賣空市場中,轉股期的可轉換債券的轉換價值與可轉換債券價格之間的差額如果為正數,則可以買入可轉換債券,並迅速將之轉換為股票,同時在融資融券賬戶中融券賣出相同數量的正股,最後在轉換的股票到賬後償還融得的正股,完成無風險套利。眾所周知,我國股票市場轉股交易規則為 T+1。所以在非可賣空市場,投資者在套利時,需要承受一個交易日的正股價格波動,如此風險就會暴露。所以正在套利操作時,存在一個空間閥值的問題。這樣的操作,其實已經屬於有風險套利。
套利交易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操作難度較大,接下來的第二種方法更適合大多數人。
再說第二種。
有學者 【 高博文,倪際航等 .基於 HULM 的可轉換債券和股票收益率研究 .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8年8月第48卷第16期.】專門針對這個問題利用協整分析結合格蘭傑因果關係檢驗進行了研究,運用 HULM 算法對可轉債指數的收益率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分類擬合、預測。
研究的過程很枯燥,直接告訴大家結論,運用到市場中即可:可轉換債券指數的收益率走勢先於上證指數,即可轉債指數見頂後上證指數才見頂,可轉債指數見底後上證指數才見底。
實踐出真知,這個結論能否經得起現實考驗呢?
未來無法預測,不妨從曆史走勢中尋找答案。2007年和2015年在上證指數暴跌開始之前,可轉債指數已經先於上證指數見頂並開始下跌。
這個研究給投資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可通過可轉債指數的走勢和上證指數的關係進行操作:可轉債指數見頂後,賣出股票指數,規避風險;可轉債見底後,在股票市場收集籌碼,開始抄底搶反彈。
可轉換債券的投資成敗,還受債券流動性、投資經驗、資金實力、供求關係、股票市場牛熊程度等多方麵因素影響,任何一個因素都可能致使最終的結果與預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