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多磨難,誰人敢說比我慘
作為讓無數人崇拜的大英雄,嶽飛、於謙死得已經夠慘了吧?但有位大英雄死得比他們還慘。這個人就是明代的愛國將領袁崇煥。
袁崇煥不但文武雙全,而且還是個軍事迷。
小貼士
袁崇煥特別喜歡跟別人談論軍事,尤其喜歡跟那些從邊塞歸來的老軍官和退伍軍人談論邊塞上的事。他還自認為如果讓他鎮守邊疆,他一定能做得非常棒。
有一年,袁崇煥在兵部工作,朝廷派他鎮守都城北京的重要屏障——山海關。袁崇煥卻獨自一人騎著馬到山海關外考察敵情。
當時,兵部和袁崇煥的家人還以為袁崇煥失蹤了。就在他們打算報警的時候,袁崇煥卻突然回來了。
一回來,袁崇煥便向朝廷匯報了他考察的結果。他還說——
朝中大臣紛紛為袁崇煥點讚,並且還將他越級提拔。
然而,可悲的是袁崇煥的頂頭上司高第卻是個草包。他認為關外一定守不住,不但下令將關外的士兵調回關內,還想將袁崇煥管轄的寧遠、前屯衛的士兵調回關內。
袁崇煥認為高第的這個決定非常愚蠢,所以對高第說——
袁崇煥不願撤兵,高第隻好將其他地方的士兵撤回關內。
當時,大明最強勁的敵人是由女真人在東北那旮旯建立的後金。後金聽說關外的明軍被撤回,立刻大舉進攻袁崇煥鎮守的寧遠。
小貼士
大夥可能對後金這個國家不太熟悉,但後來這個國家又換了一個名字,相信大夥都聽說過,那就是“大清”。也就是說,後金是大清王朝的前身。
袁崇煥為了激勵士兵,不但向士兵下拜,還寫下血書,把將士們感動得一塌糊塗,個個都願意為他赴湯蹈火。
後金軍來勢洶洶,而袁崇煥卻兵少將寡,就連朝廷都認為寧遠必定失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袁崇煥卻將後金軍給打跑了。
文武百官無不振奮。朝廷立刻給袁崇煥升職加薪,而高第則因為沒有發兵援助袁崇煥而被罷官。
從此以後,朝廷更加器重袁崇煥。比如,袁崇煥有什麽要求,全部答應;有將領跟他不和,果斷調走。
等到崇禎皇帝即位後,對袁崇煥更是器重有加。
小貼士
袁崇煥想要便宜行事的特權,崇禎皇帝不但給,還賜給他可以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袁崇煥擔心小人搬弄是非進而遭崇禎皇帝猜忌,崇禎皇帝立刻下詔安慰他……可以說,崇禎皇帝對袁崇煥是極其寵信,有求必應。
盡管袁崇煥備受寵信,但他卻幹了兩件先斬後奏的事以致害死了自己。
第一件事:斬殺大將毛文龍
在朝鮮境內有個荒無人煙的小島,名叫皮島。皮島四麵環海,北岸與後金相隔僅有八十裏。
由於皮島的位置很適合騷擾後金的後方,所以明朝便在此處設置軍鎮,並讓大將毛文龍鎮守此地。
毛文龍沒啥大本事,每次騷擾後金軍都會被打成狗。不打仗時,他就販賣人參、布匹,甚至違禁品,沒少撈好處。
毛文龍唯一存在的價值就是他勇於騷擾後金的勁兒頭讓後金十分頭大。
袁崇煥一向看不慣毛文龍,便想除掉他。
有一天,袁崇煥邀請毛文龍到山上欣賞士兵射箭,然後趁毛文龍不備讓埋伏在周圍的士兵將他給抓了起來。
毛文龍一向很軸,當然不服氣了,便跟袁崇煥理論起來。
袁崇煥一連列舉了他十二條罪狀,然後取出尚方寶劍把他給殺了。
殺了毛文龍後,袁崇煥還不忘派人把毛文龍給埋了。
到了第二天,袁崇煥又親自到墳地去祭奠毛文龍,並說——
第二件事:與後金議和
袁崇煥曾私自與後金議和。但他為啥要這麽做呢?
其實,這隻是一種緩兵之計。袁崇煥是為了贏得更多的時間來修築城牆,讓邊防變得固若金湯。
事後,盡管袁崇煥將議和之事如實上報給了朝廷,並且獲得了皇帝的讚賞,但此事在日後依然成了導致他喪命的一項罪名。
後來,後金發兵攻打大明,並且一直打到北京城下。
袁崇煥聽說京城危急,不遠千裏前去救援。在袁崇煥的帶領下,明軍成功擊退了後金軍。
此刻,袁崇煥應該算得上是拯救京城乃至大明王朝的大英雄吧?
但京城人由於遭到兵禍,個個心生怨恨。他們需要個出氣筒,而袁崇煥卻意外成了他們的出氣筒。
於是,京城開始出現大量謠言,說袁崇煥擁兵自重,並且故意放縱後金軍進攻京城。
就因為袁崇煥曾經與後金議和,一些小人還汙蔑他故意引來敵人逼迫朝廷議和,便於簽訂城下之盟。
俗話說,三人成虎。說的人多了,崇禎皇帝漸漸開始猜忌袁崇煥。就在這時,後金又設下一個歹毒的離間計。
小貼士
後金是如何離間崇禎皇帝和袁崇煥的呢?後金先聲稱袁崇煥跟他們私下有約定,然後故意將消息透露給被他們俘虜的太監,再讓太監逃走。等太監回到京城後,立刻將自己得到的虛假情報告訴了崇禎皇帝。崇禎皇帝對此深信不疑。
中了離間計的崇禎皇帝決定處死袁崇煥,以絕後患。
很快,崇禎皇帝便以擅殺毛文龍並擅自與後金議和之罪將袁崇煥淩遲處死。
所謂“淩遲”,就是將犯人千刀萬剮,讓他們受盡折磨而死。
小貼士
就在袁崇煥被殺後的第十四個年頭,農民起義軍攻破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被迫上吊自殺。不久,早已將國號改為大清的後金,打跑了農民起義軍並占領了北京城。從此,北京便成了大清王朝的都城。如果袁崇煥沒有被冤殺,大明王朝說不定也不會那麽輕易滅亡,而崇禎皇帝也不至於死得那麽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