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飾北齋在狂歌全盛時期出現,借由浮繪的名勝圖磨練寫生的技巧,隨後,於寬政八年[18]師事司馬江漢[19],研究西方油畫的畫風,再加上自己原有的技術,創造了北齋流的山水。他的單幅錦繪有《富嶽三十六景》《諸國瀑布巡禮》《諸國名橋奇覽》《琉球八景》,繪本則有《江都勝景一覽》(寬政十一年[20]出版)、《東都遊》(享和二年[21]出版)、《山複山》(文化元年[22]出版)、《隅田川兩岸一覽》(文化三年[23]出版)等。關於錦繪的山水,我已經在別處評論葛飾北齋,此處將以繪本為主。北齋的名勝繪本全都是狂歌的畫讚,與後來的傑作《富嶽三十六景》及《諸國瀑布巡禮》相比,這時尚未發揮他獨特的技巧。舉例來說,《勝景一覽》中,利用夕照雲霞遮蔽遠景,這種手法猶如古代的大和繪卷[24],此外,人物身高極高,無法跳脫歌麿的影響,相當可惜。盡管如此,看看這些繪本之中最優秀的《隅田川兩岸一覽》,可以窺知北齋很早就熟習寫生的技巧,同時對戲作者的觀察十分敏銳。在這個時代的北齋身上,反而看不到晚年大成時期。經常令我心生不滿的中國畫影響,不由得心生歡喜。《富嶽三十六景》與《諸國瀑布巡禮》的配色及構圖,是北齋不朽的傑作,然而其船舶、人物、樹木、房舍、屋瓦,經常使人感到中國的風情。例如東都駿河台的圖、佃島的圖,又或是武州多摩川的圖,乍看之下,完全不具日本風味。相反地,《隅田川兩岸一覽》時的筆力仍然恣意灑脫,忠實地寫生出文化初年的江戶,完全滿足了我的願望,感受到都會情調。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神奈川衝浪裏》
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甲州三阪水麵》
《隅田川兩岸一覽》由三卷構成。畫麵猶如展開繪卷一般,下卷銜接上卷,一覽春夏秋冬,連續四季的隅田川兩岸風光。開卷後映入眼簾的光景便是高輪[25]的黎明,坐在馬上、寂寥地披著旅行披風的旅人,後方則是同樣戴著鬥笠的幾名旅人,前前後後走著,行經奉茶女子佇立的茶水棧前,茶水棧的葦簾綿延放眼所及之處的數間店家,連接成半圓形的海岸,海麵遙遠處的浪潮上,有一艘裝飾著正月鬆樹飾品的大型船舶,桅杆與晴空的富士一起巍然聳立。第二幅圖則是戴著頭巾穿著裃[26]的武士、町人[27]、棟梁[28]、帶著孩子的婦女、穿振袖的姑娘、搬行李的男仆,一起搭乘渡船,兩名船夫腰上係著大型的煙盒,站在船頭及船尾,撐著船槳往佃[29]的方向前進。第三幅圖有兩名孩童,放著紙風箏,在狹窄的橋上奔跑,從橋上遠眺船桅、茅草屋頂之間的佃島,遠方橫越的永代橋上,人潮熙攘。三叉路的岸邊(第四幅圖),白魚船[30]張開四手網[31]。櫻花綻放的河岸景色(第五幅圖),很快地轉換成新綠欲滴的元柳橋[32]夏季風景(第六幅圖),在這幅畫中,有一名背著包袱的男子,獨自坐在橋的欄杆上扇著扇子,兩名撐著藍底陽傘的女藝伎邊走邊聊天。旁邊一名為了工作方便,把和服下擺夾進腰帶裏的男子舉起一隻手,指著河麵熱鬧的漁船,仿佛聽見寧靜初夏的多雲天空中,傳來杜鵑鳥的啼叫聲。時節終於進入盛夏。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上卷(一)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上卷(二)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上卷(三)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上卷(四)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上卷(五)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上卷(六)
中卷的第一幅圖及第二幅圖,是前往本所[33]禦船藏[34]、兩國[35]廣小路[36]的人潮。陽傘、鬥笠比肩接踵,在葦簾拉起的畸形秀小屋之間,絡繹不絕。看完兩國橋納涼的群眾,以及屋形船、屋根船[37]來回往返(中卷第三幅圖)。第四幅圖則是新柳橋於夏季午後的陣雨,三名性感的女子縮起雨傘,抵禦吹動衣袖的風雨,光**腳的衣擺淩亂,小跑步急著往前行,與她們錯身而過的,是兩名披著滾邊草席及浴衣、打赤膊的男子,他們同樣頂著大雨奔跑。首尾鬆[38]的釣船看來涼爽,以錐栗樹建成的房屋,傍晚傳來蟬鳴(中卷第五幅圖),秋天的腳步將近,瞭望榧寺[39]的高燈籠[40],馬廄河岸旁的渡船(中卷第六幅圖),兩名托缽的僧人在正中央,旁邊坐著穿著桃太郎那種和服的猴戲表演者,背著禦幣[41]的老婆婆、背著包袱的婦人、叫賣的男子,同坐在一艘船上。陽光斜照在駒形堂[42]的白牆上,黃昏隨著多田藥師[43]的行雁近逼而來(中卷第七幅圖),第八幅圖是大川橋[44]邊,遠方是竹林茂密的小梅裏[45],橋上行人絡繹不絕。岸上的茶水屋,供茶女子手持紅色漆盤佇立著,還有坐在長椅上休息的人們,他們興致勃勃地眺望著引來一群孩童的街頭藝人,他用長竹竿的尖端轉著臉盆。中卷至此結束。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中卷(一、二)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中卷(三)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中卷(四)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中卷(五)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中卷(六)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中卷(七)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中卷(八)
下卷描繪了淺草觀音堂的屋頂,鴉群如落葉般飛舞的模樣,不知怎地,竟使人聯想起寂寥的晚秋暮鍾,這應該是畫匠用心營造的效果吧。第二幅圖是瞭望三囲[46]的河堤,看似秋雨欲來,路上行人稀稀落落,待乳山[47](下卷第三幅圖)中,一名寺裏的雜役正在掃落葉,鳥居旁的一樹紅葉下,來了兩名風雅的客人,將手縮在小紋[48]外套的?子裏,看來十分逍遙。草木枯黃的冬日河岸益發寂寥,一羽白鷺在水麵飛舞,眺望河川那一端的白髯[49]老鬆,應是今戶[50]的河岸吧(下卷第四幅圖)。這裏有兩名船夫,將瓦片搬到船上。隨後來到橋場[51]的碼頭,渡船小屋前方(下卷第五幅圖),有一組仿佛要前往別墅的町家[52]風格女子與扛著農具、嘴叼著煙的農夫,在茅屋下擦身而過。天色在遠方木母寺[53]的鉦鼓[54]聲中昏暗,還來不及欣賞落在真崎稻荷[55]紅色祠堂的皚皚白雪(下卷第六幅圖),已經來到神明之境(下卷第七幅圖),紅梅綻放之際,三名頭戴烏帽子[56]的神主[57]已經急著將梯子架在鳥居上,掛上注連飾[58]。就這樣,一年到了尾聲。畫匠將欣賞者拉回裝飾門鬆[59]的吉原遊廓[60](下卷第八幅圖),黎明時分,展現花街迎接初春的熱鬧模樣,繪本在這裏結束。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下卷(一)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下卷(二)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下卷(三)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下卷(四)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下卷(五)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下卷(六)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下卷(七)
葛飾北齋《隅田川兩岸一覽》下卷(八)
北齋精密的寫生,與插入的狂歌相輔相成,使欣賞者宛如置身於那個時代的氛圍裏。當時的藝術,不僅針對那個時代以及那些風景,而且針對一切事物,抱著讚美及感謝之情,成為引起眾人興趣的最大泉源,努力又愉快地描繪出江戶這個都市多麽繁華,生活多麽有趣。就這層意義來說,一立齋廣重的山水畫也描繪了許多江戶的市街及郊外風光。
歌川廣重《江戶名勝百景》
歌川廣重《江戶近郊八景》
歌川廣重《東都名所》
歌川廣重《江都勝景》
歌川廣重《江戶知名會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