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牆黃瓦”是故宮的標準配色,其實這樣的色彩搭配和一道中國名菜特別像,番茄炒雞蛋!那麽,皇帝搞裝修為什麽獨愛番茄炒雞蛋色呢?
在一般人眼中,紅色是喜慶色,結婚、孩子滿月、過年都得用到它。可皇帝並不是“一般人”,他當初在選擇紅色時不僅僅因為它喜慶,還看重紅色背後多元化的意義。
首先,紅色最早被用來代表生命,在古代的圖騰文化中,紅色、血、生命“三位一體”,比如在山頂洞人那裏,凡是沒了生命的人,他的身邊都會被撒上赤鐵礦粉;而對於有生命的人,他們會將貝殼和獸牙染成紅色,戴在身上作為一種美的裝飾物。
其次,紅又和火、太陽聯係在了一起,代表著光明和力量。
最後,紅色又是“權力之色”。在《太平禦覽》引《穀梁傳》中有這樣一段話:“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這裏的“丹”就是紅色,由此可見,紅色還可以象征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力。
紅色不僅在穿著上彰顯權力,而且皇帝在給自個兒家刷漆時,它也是不二之選。有史可考,最早在周代,宮殿建築就開始用紅漆,後來漢長樂宮、未央宮,唐大明宮、興慶宮等也都延續了這一傳統,而紫禁城作為中國皇宮裏年紀最小的“弟弟”,也隻是仿照大哥們的風格來裝修。
綜合來說,紅色不僅代表了吉祥、喜慶、威嚴,同時也是權力的象征。
黃色琉璃瓦,明清時是皇家專用瓦,尤其是那抹黃色,皇帝們都愛,誰也不給用,這也是“特權”。
在《清式營造則例》裏就規定:琉璃瓦的顏色很多,但以黃、綠二色為最基本。黃色主要是皇帝宮殿和廟宇所用,而綠色主要用於王府。此外,黑、紫、藍、紅等顏色多用於離宮別館。
其實在中國文化中,顏色不僅僅是“顏色”,它往往被貼上很多神秘的標簽,最常見的,就是把紅、黑、黃、青、白五色和陰陽五行、東西南北中五方聯係在一起,搞一些配對。基本形式如下:
紅色是火,代表南方。
黑色是水,代表北方。
黃色是土,代表中央。
青色是木,代表東方。
白色是金,代表西方。
雖然咱們老說“金木水火土”,搞得好像“水”在中央,但實際上,“土”才是被大家眾星拱月地捧著,它在最中央,代表了皇帝和政權。畢竟在古人心目中,土地是衣食父母,每個人都離不開它,這或許也是皇帝總喜歡用“土”來標榜自己的原因之一。
金木水火土不是“死”的五種東西,它們就像五個人,會談戀愛,也會拉仇恨,比如水和木,兩人愛得死去活來,木頭得到了水的滋養,長得又高又壯。相反,木和土就不對付,樹木會把土踩在腳下,兩人就跟仇人一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行相生相克”。
故宮的紅黃配色之謎也和“五行”的愛恨情仇有關,紅色代表了火,黃色是土,而火和土剛好就是像“戀人”一樣“濃情蜜意”,土經過火的淬煉,越燒越堅硬,它可以變成牢固的磚、瓦,也可以變成美麗的陶器、瓷器,火真正是把土化腐朽為神奇了。
故宮裏的紅牆和黃瓦,紅色的宮牆和柱子“燒著”黃色的屋頂,這“紅火”燒得越旺,“黃土”象征的帝王們也就越旺,國家的政權也就越穩固。
紅色,火,也是南方之色,或許是因為古人觀察到南方氣候炎熱,與火的特性相似,所以,故宮的南門,那個經常被訛傳為“斬首之地”的午門也用了很多紅色,比如簷下的彩繪。同時,從色彩學上來說,黃紅屬於暖色,藍綠屬於冷色,冷暖色對比互補,可以相互襯托,凸顯其富麗堂皇、金碧輝煌之感。
大紅色的柱子、黃色的屋脊與青綠色的彩畫搭配,看著這樣的配色,不得不佩服宮裏的“色彩搭配師”們,它讓故宮有了一種光大、吉祥、美好之感,在視覺上非常舒服。
不過,除了紅黃的主色調,其他顏色也挺有講究,這些顏色大多在屋頂的琉璃瓦上。南三所是皇子們生活的地方,屋頂為綠色琉璃瓦,因為這裏位居東方,代表木,主生長,用綠色瓦頂,祈願皇子們能像樹木一樣茁壯成長。
文華殿後麵的文淵閣,它的屋頂是黑色琉璃瓦,因為這裏是乾隆打算珍藏《四庫全書》的“圖書館”,書怕火,需要水,所以用黑色琉璃瓦,取以水克火之意,祈求這裏不會失火。
神武門邊上有兩排矮房子也是黑色琉璃瓦,因為此處位於故宮之北,暗含了黑色代表北方之意。
另外還有一些彩色琉璃瓦,它們大多在花園中,有一種閑適、輕鬆、明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