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傳說坤寧宮的東暖閣有個“開門見喜”,據說進去的人隻要看見它,單身的能脫單,戀愛的能愛得死去活來,結了婚的還能婚姻長久,感覺它完全就是故宮的“愛神化身”啊。
如果這個“開門見喜”真那麽靈,估計坤寧宮的門檻早被踏破了,至少單身的青年男女肯定會衝在最前麵,用最大力氣去找它。
關於“開門見喜”,坤寧宮裏確實有,隻不過它沒那麽大“法力”,在古代,它隻為兩個人服務—皇帝和皇後。
坤寧宮在清代被改裝成了兩個部分:西暖閣是祭神的場所,東暖閣則是帝後大婚的洞房。俗話說人生有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作為皇帝洞房花燭夜的婚房,東暖閣處處都有“喜”。
首先是東西暖閣的連通門,它上麵就掛了繡滿小“喜”字的布簾,寓意著通過這道門,就會到達“喜房”。而當你打開門,哇!一個大大的“喜”字就在你的眼前,這就是所謂的“開門見喜”。這個“喜”是一個瀝粉貼金的“雙喜”,它的正確叫法是“大紅雙喜字曲尺影壁”,而且還不止一個,在它的邊上也有一個大“雙喜”。“囍”影壁的四個角也是別出心裁,裝飾了龍鳳相抱的雙喜圖案,代表了帝後龍鳳呈祥,將要在這裏舉行合巹禮。
坤寧宮裏的“喜”特別多,作為大婚洞房的東暖閣,“開門見喜”隻是前奏,進到屋內,簡直是“喜氣滿堂”:地上鋪著龍鳳雙喜花紋的大地毯,頂上吊著雙喜字大宮燈,南邊窗前是一個連通的大炕,上麵鋪著兩條大紅緞繡喜字大坐褥,在暖閣的北部還有兩座落地罩的木炕,其中一座擺著炕床,也繡著喜字。
另一座則是整個洞房的主角,帝後睡的喜床。**最惹眼的就是龍鳳呈祥的圖案,中間繡著一個大大的“囍”字,同時床邊還掛著百子帳,**有百子褥,寓意多子。
如今坤寧宮的洞房是根據同治、光緒結婚時的檔案資料原狀恢複,兩位皇帝當時都是在冬天結婚,由於天氣冷,這個喜床加裝了保暖設備,比如整個床是一個炕床,下麵有熱氣,而掛的百子帳有夾層、夾帳,它密不透風,可以很好地把熱氣鎖在床裏,不然帝後新婚之夜凍著涼就太不吉利了。
在喜**方掛了一個匾,上麵寫著“日升月恒”四個大字,這可是慈禧親筆寫的,想來她也算是個才女,書法挺不錯。
這四個字取自《詩經》,大意是說皇帝皇後結婚以後的生活就像初升的太陽一樣,從地平線升起,越來越明亮,同時也像上弦月,越來越圓滿。
皇後進入坤寧宮,有很多煩瑣的禮儀要完成,首先是跨火盆,寓意“蒸蒸日上”。此外,皇後從娘家上了皇帝的喜轎開始,手裏就得抱一個蘋果,到了坤寧宮門口,必須把蘋果放在早已準備好的馬鞍上,寓意“平平安安”。
等好不容易進門了,最折騰的事才開始。皇帝得掀蓋頭,之後皇帝、皇後兩人由公主、福晉攙扶著坐在喜**吃子孫餑餑,寓意子孫滿堂,再之後是喝交杯酒、換衣服,帝後兩人麵向吉方坐著,名“坐帳”,還得吃長壽麵,最後都弄完了,兩人才能回到喜床盡享春宵。
不過這麽多的儀式弄完,估計皇帝皇後早已累癱,哪還管什麽“春宵一刻值千金”,值萬金也不如先睡一覺來得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