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看到過一個新聞,說是故宮附近某神秘四合院賣了25億元的天價,這個“附近”不知道有多近,神秘買家也不知是誰,但和故宮做鄰居,每天能在宮前遛彎,時不時還能買個門票進宮散散心,感覺也挺愜意的。
這個四合院被戲稱為“最貴二手房”,不過,我總覺得它配不上“最貴”二字,因為它旁邊這個擁有著600年房齡、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15萬平方米的皇家超豪華四合院故宮才是“最貴”。這裏的“貴”,並不是說有多值錢,而是最“珍貴”、最“精貴”、最“華貴”。
故宮隻有在第一代主人永樂皇帝朱棣那兒才算新房,從他開始一直到末代皇帝溥儀,這座皇家超豪華四合院一共轉手26次,住過24個皇帝。
雖然是“二手房”,裏麵還死過無數人,這要在民間絕對是“凶宅”級別,但24位房客誰也不嫌棄,還住得很歡。作為二手房,故宮非常搶手。
這些故宮房客都有誰呢?先從明朝說起。明有16帝,除了朱元璋、朱允炆在南京生活外,其餘14帝都在北京,紫禁城轉手13次。都說明朝的年號不好記,下麵編個順口溜,多念幾遍就記牢了:“洪建永洪宣,正統景天成。弘正嘉隆萬,泰昌天啟崇。”
到了清朝,除了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外,其餘10帝都住在北京紫禁城,轉手10次。清朝皇帝的名字或年號就比較好記了,宮鬥劇太多,想記不住都難,編個順口溜,給你強化一下:“努皇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宣。”
除了這些“名正言順”的皇帝外,故宮裏還住過一個“背包客”,他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總共停留時間也就40天左右。
他就是明末農民起義軍的首領李自成。
當年他攻破北京後,立馬入住紫禁城,堂而皇之地把崇禎住過的武英殿當成自己的辦公室兼臥室。他享用著崇禎的一切,寶座、龍床……
可屁股還沒坐熱,吳三桂和清軍就趕到了,李闖王抵擋不過,決定撤退,不過他始終沒忘了登基這事,在撤退前一天,他在武英殿登了基。
哪怕能在紫禁城當一天皇帝也行!李闖王拚殺十多年,好不容易才有今日。
可是登基後時間不長,僅僅24小時,李闖王就撤退了。不過在撤退之前,李闖王一把火扔進了紫禁城中。瞬間,整座皇宮成了火海,大部分木頭殿都被燒毀,尤其是前朝三大殿,損失慘重,以至於之後住進來的順治皇帝隻能在太和門裏登基。
李闖王好歹還在紫禁城住了40多天,可另外一個人就沒那麽幸運了,他拚命要往宮裏搬,可最後還是沒住進去,就差一步!這個人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有“皇帝夢”,他本打算在1916年1月1日搞登基大典,為此還提前弄了彩排,名曰“百官朝賀會”。這場大會沒有在紫禁城舉行,地點選在了中南海。
據記載,朝賀會因為舉辦倉促,各項儀式都很雜亂,尤其是主角袁世凱,竟然裹了個軍大衣就來了,連龍袍都沒穿,其實他自個兒也不知道該做些啥,底下的人更是雲裏霧裏。在參拜時,大家都不清楚該喊什麽,有高呼“皇帝萬歲”的,還有喊“大總統萬歲”的,反正整個場麵就和菜市場差不多。
“百官朝賀會”就這麽亂糟糟地結束了,袁世凱滿心期待著登基大典的到來,可這時候國民聲討太激烈,又加之雲南的蔡鍔、唐繼堯等人搞起了護國運動,袁大頭隻得延後登基的日子,結果這一推就遙遙無期,四個月以後,身患尿毒症的他閉上了眼,登基日期也隻能到陰間去確定了。
這麽算算,袁世凱的紫禁城入住手續隻差一步就辦完了,可惜啊,曆史有時候就像個愛搗蛋的小頑皮,你快成功時,他就偏讓你差一步,氣死你,氣死你!
除了他們,其實還有一位“房客”,就是我們自己—千千萬萬的普通老百姓!雖然我們不能真的住在裏麵,但現在這座皇宮已經從皇帝那兒轉到了人民的手中,真正成了人民的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