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紫禁城裏頭號的“寵妃宮”,承乾宮裏生活過很多被皇帝偏愛的妃子,比如崇禎的田貴妃、康熙的孝懿仁皇後、道光的孝全成皇後等。在這些寵妃中,有一個女子最為亮眼,她本事很大,竟然將原本花心、多情的皇帝老公變成了專寵自己的癡情漢,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她的名字,大多數人都聽過—董鄂妃。
董鄂妃是一個傳奇,她的人生就一個字—“快”!據說順治第一眼看到她就已愛得無法自拔,同年即娶進宮,快!進宮快,“升職”更快。據史料記載,她剛入宮就深得順治母親孝莊的喜歡,當月即被封為賢妃,其實哪裏是孝莊喜歡,都是順治的意思罷了。
進宮即封妃,直接跳過妃以前的所有位分,這在有清一朝相當罕見。不過順治覺得還不夠,他要表達心中火熱的愛,於是在封妃的諭旨剛發出36天,他又以皇太後的名義,晉封董鄂氏為皇貴妃,直接把“貴妃”這一級跳過。
自此,董鄂氏成為清朝第一位皇貴妃,尊榮無比。入宮不到一年,從妃直接升為皇貴妃,晉升速度堪比坐火箭,董鄂氏實在是清宮版的“火箭少女”。
得寵快,晉升快,懷孩子也快,入宮一年後,董鄂氏和順治有了愛情結晶,更幸運的是,這個“結晶”還是個皇子。當時的順治,高興得不得了,他大喊:“這是朕的第一子!”“第一子”的稱呼分量實在太重,因為這時他已經有三個兒子,按理說這孩子應該是“皇四子”,可順治卻稱他第一子,足以證明他對董鄂氏之愛,也許在他心裏,隻有董鄂氏才是他的“正妻”。
董鄂氏前半段的“快”人生是幸福的,可後半段,這個“快”就有點可悲了。孩子來得快,走得也快,生下來隻活了104天就夭折。可憐的她被喪子之痛徹底擊垮,即使順治的愛依然如初,她也沒能再站起來,最後病死承乾宮,年僅22歲。從入宮到離世,僅僅4年,所有的愛、幸福、快樂、悲傷、痛苦,來得快,走得也快。
順治不是天生的癡情種,在董鄂氏之前,他有很多妃子,也許是被多爾袞和母親孝莊束縛得太多、太久,作為少年天子,他最簡單也最快捷的釋放就是後宮。用傳教士湯若望的話說:“他(指順治)是性欲本來就很強烈的皇帝。”
記得莎士比亞的名劇《皆大歡喜》裏有這樣一句話:“深愛的戀人,有誰不是一見就鍾情呢?”順治和董鄂氏即是如此,在順治十三年(1656)的一天,二人初見,一見鍾情。
關於董鄂氏的樣貌,順治帝曾用“婗靜”來形容,“婗”,即嫵媚,她在他心裏是個嫵媚且安靜的人。但以色獲寵,必不會長久,董鄂氏能抓住順治的心,靠的不僅僅是長相和性格好,她還有很多讓順治深愛的特質。
首先,她是一個善良的人。董鄂氏心地很好,她不搞宮鬥,也無心機,平時見到宮女太監有困難都會幫忙;她平易近人,宮人們都對她印象極佳,尤其是當順治想要廢後,晉升她為皇後時,董鄂氏極力拒絕,以死相逼:“如果陛下要廢掉皇後,那我也不想活了!”我想,這是她的真心,她知道後宮的女人都很難,而皇後更難,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呢?臨終時,她還特意囑咐順治:“我死後,諸王大臣送來的金銀物品,請施舍給貧苦百姓。”
其次,她是一個體貼的人。董鄂氏很賢惠,順治的衣食都由她親自安排,寒冬,她會烹上一壺暖暖的梅花酒遞上;盛夏,她會親自調一碗雪梨羹。細致,體貼入微。
最後,她是一個老為別人著想的人。當年愛子早夭,本就痛苦的她還強裝沒事安慰別人,她對順治帝說:“當年我生這孩子,就擔心他活不長會給陛下帶來痛苦,請陛下不要因為我生的孩子當不了皇上而恨恨不平。”同時,為了讓皇太後放心,本已油盡燈枯的她,卻總是強裝笑顏:“我的病今天好多了。”當順治讓她告訴太後實情時,她也總是說道:“太後知道我病得這樣重,一定會著急,請陛下千萬要在我死後再告訴她。”
董鄂氏的善良、溫柔、體貼、大度,深深吸引著順治,可惜,這樣的愛實在太短,隻有四年。
董鄂氏的離世給順治極大的打擊,他萬念俱灰,執意要高僧茆溪森為他剃度出家,誰勸都不行,後來玉林琇(茆溪森師父)以燒死茆溪森為要挾,才使得順治還俗。
順治對於董鄂氏的愛,始終沒有停止,就算人死了,愛也得繼續!清朝規定,凡帝後大喪期間,皇帝批奏章要用藍筆,一般為27天,可順治的這支“藍筆”一用就是4個多月。
他還讓諸王大臣、命婦每天齊集景運門內外哭臨,誰哭得不好就要重罰,最後是皇太後出麵這事才結束。
同時,董鄂氏的梓宮是由滿族八旗二品、三品的大臣們來抬,裏麵裝滿金銀財寶,這在整個清王朝也是第一例。最初,順治還想用30名太監、宮女為她殉葬,後來因高僧茆溪森的勸阻才撤銷。
順治一直沒能從悲痛中走出來,在董鄂氏死後138天,他也走了,我想,自董鄂氏死的那天,他也抱定了必死之心,他想去找她,永遠在一起。
如今的承乾宮,遊人如織,尤其在春天,滿院梨花盛開,美得讓人醉。梨花香,淚滿裳,愁腸百轉費思量。承乾宮的梨花,是愛情之花,見證千古絕戀,同時,它也是分離之花,再深的愛,再美的戀,終究也有離開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