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號稱“千古一帝”,他不僅治國有一套,而且在後宮的治家方麵也是手段“獨特”。據史料記載,他一生有50多位後妃,光皇後就立過三個,俗話說“三個女人一台戲”,50多個女人,怎麽算也得10多台戲,天天唱個“雞飛狗跳”也不為過。可神奇的是,正史中幾乎沒有她們宮鬥的記載,算是相處融洽,我想,作為老公的康熙絕對功不可沒。
相信大家都看過《康熙微服私訪記》,劇中的康熙經常帶著宜妃到處玩,他們有時化裝成老爺夫人下江南,有時又扮成江湖俠客出塞北,一路上體察民情,行俠仗義,遊山玩水,好不自在!雖然電視劇有些情節是虛構的,但曆史上的康熙確實挺愛帶妃嬪們出遊。
據史書記載,康熙一生曾六次南巡,每次都會帶上幾個妃嬪,比如康熙四十六年(1707)第六次南巡,他帶上了自己寵愛的德妃。不幸的是,途中德妃哮喘發作,康熙除了悉心照料外,還在回京之時給德妃準備了“驚喜”:讓她的兩個兒子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在碼頭迎接。
可以想象,當德妃剛下船,迎麵跑過來兩個大寶貝,心情肯定特舒暢,估計病也好了大半。如此細心的老公,換作一般女子,肯定也感動得不行!
出巡不可能帶上所有妃嬪,對於那些留在宮中的,康熙也沒有放下,每當在外遇到什麽好吃的、好玩的,他都會命人包裝成“禮物”送回宮中,比如出巡新疆,他會命人裝些吐魯番的葡萄、哈密瓜運回宮中送給妃子們,而且康熙臉皮薄,他怕這些土特產被嫌棄,特意命人傳了字條:“這是我的一點心意,你們別因為禮物不貴重就嫌棄!”
康熙不僅帶著心愛的女人們看遍祖國大好河山,而且還帶著她們看打仗,比如征討噶爾丹時,他就帶了一位常在和兩位答應在身邊,一來有溫柔的女子在側,可以緩解戰爭的緊張情緒;二來也可以讓這些女人親自感受戰場的廝殺,讓她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一遇到難事就“一哭二鬧三上吊”;三來也可以讓她們更加珍惜宮中安穩的生活,意識到自己的幸福,不要整天想著宮鬥爭寵。
不得不說,康熙這套“剛柔並濟”的出遊策略確實很獨特,這對穩定後宮起到了重要作用。
康熙很會為妃子們“籌謀”,他曾許過一個“承諾”:等他百年之後,有兒子的妃嬪可以不居住在宮中,跟隨兒子進府。
康熙真的很貼心,對於這些“一入宮門深似海”的女人來說,除非皇帝特許,否則一輩子也出不了宮,尤其年老後,更是青燈古佛,孤苦伶仃地走完餘生。
有了這個“承諾”,妃嬪們對於生子,也許就不僅僅是為了固寵或者爭皇位,她們還有一個期待:年老後,兒子兒媳侍候在側,兒孫滿堂。
為了這個“期待”,她們會更注意自己的身體,畢竟隻有活得長,才有機會跟兒子出宮,像那些傷身費神的宮鬥就不碰了,萬一在老公之前走了,有兒子也白費。
也許是“期待”起了作用,康熙的後妃們,壽命都很長,比如定妃萬琉哈氏,她活了97歲,號稱“清宮最長壽的妃子”,當年康熙去世後,她就一直跟著兒子生活,想必宮外的輕鬆自在、兒孫滿堂讓她也心情舒暢,身子自然也好。
康熙還喜歡搞點小浪漫,他會給後宮的女人們寫情書;比如在《清宮述聞》裏就記載;有一次他出巡,估計是在外時間久了,他開始惦記起宮中的愛妃們,於是他搞起了“飛鴿傳情書”:
“給鍾粹宮書一封,若有回書即帶來;給永和宮書一封,若有回書即帶來;給翊坤宮書一封,若有回書即帶來。”
言辭間,仿佛能感受到康熙那種熱切期待回信的“小著急”,他肯定每天都眨巴著大眼睛,抓住個人就問:“來信了嗎?有我的信嗎?”
和兒子們的爾虞我詐、“九子奪嫡”比起來,康熙的後宮算是清朝比較和諧的,除了三位中宮皇後短壽外,大多數妃嬪的壽命都很長,除了上麵說到的老壽星萬琉哈氏活了97歲,其餘的像撫養過弘曆(乾隆帝)的敦怡皇貴妃和愨惠皇貴妃,一個活了86歲,一個活了76歲。
俗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康熙的偉業和後宮妃嬪們的安寧密不可分,不過,我覺得這句話也可以反過來理解,“凡一個快樂的女人,背後總有一個成功的男人”,丈夫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