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一個影視圈的頂級流量,《還珠格格》《延禧攻略》《如懿傳》等爆火“神劇”全是以他為重要角色的。他的後宮,每個人都可以聊上幾句,什麽富察皇後、烏拉那拉皇後、令妃,等等。清朝所有的皇帝中,乾隆似乎是最沒隱私的,家裏女人們那點事全都暴露在熒幕中了。
乾隆一生共有40多位後妃,關於她們的宮鬥,野史記載很多,但正史中幾乎沒有,畢竟這也不是什麽光彩事兒,而且皇權至上的宮廷中,妃嬪們的事兒顯得微不足道,所以關於她們的記載也相對少。
不過,在乾隆的後宮中,卻有這麽一位“逆襲王者”,她出身平凡,進宮後憑借自己的努力爬到了皇貴妃的位置,而且死後還享受了與乾隆同葬的尊榮,這個女人很了不起,她就是各大清宮劇裏最常出現的—令妃!
由於清宮劇的熱播,延禧宮成了“大熱門”,以往這裏冷冷清清,可現在,隻要去故宮的人,都會去找延禧宮,你問他為啥去,他十有八九回答:“找令妃唄!”
關於延禧宮有沒有住過令妃,還有待研究,因為清代正史中較少專門提及妃子們的住所,而且一個妃子可能會住過很多宮殿,不過從延禧宮的位置來看,令妃還真有可能在這裏住過。
延禧宮位於故宮的東北角,旁邊就是宮人們出入東六宮的蒼震門,算是位置比較偏的宮殿,經常住一些不受寵、位分低或者出身低的妃嬪。
令妃(為了敘述方便,以下都統稱其為令妃)的出身比較低,她本姓魏,後來兒子嘉慶皇帝登基後修改玉牒,令妃改姓氏為魏佳氏,她的父親是正黃旗包衣管領下人,因此,令妃最初應該是以“內務府選秀”的方式進宮,這種選秀一般一年一次,主要是在上三旗包衣裏來選,選出來的人大多“供內廷各宮主位役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選宮女。
關於令妃進宮以後的記載,基本上就是她的晉級之路:乾隆十年(1745)由魏貴人晉升令嬪;4年後,晉升為令妃;10年後又晉升為令貴妃;等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她又被封皇貴妃。
在封她為皇貴妃這一年,後宮出了大事。那拉皇後在南巡途中因斷發被幽禁,要知道,清製規定,隻有長輩和丈夫死去,後妃才剪發服喪,皇後自行剪發,這不是詛咒皇帝和太後嗎?!
關於那拉皇後斷發,說法很多,有一種解釋認為和令妃有關,據說當時乾隆想封令貴妃為皇貴妃,結果惹得皇後不滿,兩人還發生了口角,後來就有了斷發之事。無論原因如何,令妃在當年斷發之事後即被晉為皇貴妃,似乎是過於蹊蹺的巧合。
令妃的生育能力也很好,她在乾隆二十一(1756)至三十一年(1766)這10年,接連生下了四子二女,其中的皇十五子顒琰更是成了日後的嘉慶皇帝。試想如果不受寵,怎會接連有孕生子?所以足見乾隆對她的寵愛。
至於令妃為什麽會受寵,或者她有沒有使手段、搞宮鬥,正史裏沒有記載,不過有一點似乎成就了她的“逆襲”—和富察皇後的關係。
在電視劇《延禧攻略》中,“白月光”富察皇後始終是乾隆的最愛,而在正史中也的確這樣,兩人生前濃情蜜意,恩愛有加,在富察氏去世後,乾隆悲痛欲絕,時時到妻子生前住過的長春宮回憶過往。
都說乾隆愛附庸風雅,是個“作詩狂人”,他一生作詩41863首,比《全唐詩》還多1000多首,這些詩大部分的水平都很一般,但有100多首悼念富察皇後的倒是質量上乘,情深意切。
關於令妃和富察皇後的關係,乾隆晚年寫過這樣一句話:
“令懿皇貴妃為皇後所教養者,今並附地宮。”
“教養”二字道出了玄機,有專家推斷,當年令妃在被冊封為貴人前,很有可能是跟隨富察皇後學習規矩,因為清宮中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品級較低的女子有時會首先跟隨皇後或位分較高的妃嬪們學習規矩,然後再進行冊封。
所以令妃的得寵很有可能是乾隆在她身上看到了富察的影子。
令妃的晉升之路非常順利,雖然生前隻當到了皇貴妃,但死後卻被追封為皇後,乾隆還親自給她擬定諡號“孝儀”,除此之外,令妃還享受到了和乾隆同葬裕陵的尊榮。
包衣出身,最終成為大清皇後,令妃簡直是“逆襲王者”,不過關於她的故事,還沒有結束。民國時期,東陵大盜孫殿英向乾隆的裕陵下手,他強行炸開地宮並盜取珍寶無數,當時的清代遺老遺少氣得牙癢癢,溥儀更是揚言要殺了孫殿英以慰祖先之靈。氣歸氣,陵已破,當務之急是清理地宮,收斂先皇的遺體。可就在清理過程中,他們碰到了一件“奇事”,有一具女屍竟然沒有腐爛。當時是這樣記載的:“皮骨俱存,絲毫未腐爛,臉上笑容可掬,耳環尚在!”經過推斷,這具女屍很有可能就是孝儀純皇後(令妃)。
當時距令妃去世已是百年,其屍身不腐的原因至今仍是個謎。有專家推測,可能是她死前未進食,腸胃裏沒有東西,再加上棺材密封性很好,沒有空氣進入,不會造成氧化,最後是棺材中陪葬大量玉器,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腐的作用。
令妃是個傳奇女子,她的身上有太多需要解開的“謎”,正因為“謎”多,所以給了編劇們想象的空間,有把她寫成“正能量元氣少女”的《延禧攻略》,還有把她編排成心機惡毒girl的《如懿傳》。不過拋開這些野史雜談,我還是挺佩服令妃的,從包衣出身到皇後,這其中的辛酸和努力非常人所能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