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故宮裏的水井,有一口名氣最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關於它,民間的野史秘聞相當多,有說它發生過“詭異”事件的;有說在此不能照相,否則會怎麽怎麽樣的;還有說井底留著一個女人的“芳魂”的。
這口井就是大名鼎鼎的珍妃井,現位於珍寶館的貞順門內,珍妃井因珍妃而出名,當年她被慈禧投入井中,香消玉殞。很多人都罵慈禧惡毒,確實,不管發生什麽,取人性命總是有些過分,何況還是自己的“兒媳”。
這裏,我們不禁會有疑問,為什麽慈禧會那麽狠心,她和珍妃到底有什麽深仇大恨?
珍妃的進宮,有些“神奇”,當時13歲的她經過重重海選,和姐姐瑾妃進入了最終選拔,據記載,“決賽場地”就在今儲秀宮的體和殿。當時和她們姐倆一起入圍的還有慈禧的親侄女,也就是光緒的表姐靜芬(後來的隆裕皇後),以及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
按照規定,被皇帝選中為皇後的女子會賞賜玉如意一柄,被選為妃子的女子會賞賜荷包。此時的體和殿,氣氛相當緊張,老佛爺慈禧端坐殿中,示意光緒自己去選,正當光緒要把如意遞給德馨的長女時,慈禧大喝一聲:“皇帝!”這一叫,可把光緒嚇壞了,他顫顫地把如意遞給了皇阿瑪早已授意的靜芬,就這樣,自己的表姐成了妻子,皇後選定。
選了皇後還得有妃子,慈禧怕德馨的兩個女兒跟自己的侄女爭寵,所以將當時的珍妃和瑾妃選進了宮,初封為珍嬪和瑾嬪。就這樣,光緒的一後二妃塵埃落定,而德馨的兩個女兒則被打發回了家,據說最後她們都得嫁如意郎君。可以說,珍妃的進宮是慈禧的“小心機”,可沒承想,這個“心機”最後卻成了她的心頭大患。
13歲的珍妃,天真爛漫,性格開朗,剛進宮時,慈禧一度很喜歡她,有時還說“珍妃最像曾經的自己”。一位曾侍奉過珍妃的白姓宮女曾回憶:“珍妃貌美而賢,初入宮時,極為慈禧所鍾愛。”
珍妃喜歡書畫,據說有一段時間,慈禧賜給群臣的福、壽、龍、虎等字,都是由珍妃代筆,慈禧還讓內廷供奉繆嘉惠教珍妃畫畫。
據檔案記載,有一年夏天,慈禧要去頤和園避暑,臨走時特意帶走了皇後和瑾妃,有點讓光緒和珍妃過“二人世界”的意思。可以說,曾經的這對婆媳,關係還不錯,珍妃對慈禧也很尊敬,時不時還用少女的天真爛漫去討好慈禧。
本來好好的婆媳倆,最後怎麽會反目成仇呢?其中原因很多,比如隆裕皇後的從中作梗,她看珍妃得寵,老向慈禧打小報告,說壞話。不過,這些都是外因,內因才是質變的根本,珍妃的下場,源於她自己的“作”。
珍妃是個極愛自由的女孩,她討厭宮中沉悶的禮法,有記載說她喜歡“女扮男裝”,有時竟穿上光緒的衣服,身為妃子,打扮成男相本來就不合適,還穿龍袍,這是想造反嗎?
當時珍妃特別迷戀照相,她把居住的景仁宮當成了“照相館”,不僅給宮女太監拍,還給皇帝和自己拍,雖說慈禧後來也喜歡拍照,但在之前,她將其斥為“邪物”,並痛責珍妃,罰她以掌嘴之刑。
而且慈禧還無意中發現了珍妃在東華門外開照相館的事,她勃然大怒,對珍妃施以鞭刑。
據檔案記載,珍妃曾遭受過“褫衣廷杖”的刑罰,即剝掉衣服打。堂堂一妃子,被當著太監、宮女的麵剝去衣服打,這本身就是奇恥大辱。
至於打的原因,說法很多,比如在胡思敬的《國聞備乘》裏就記載,說當年珍妃以四萬金將上海道這個肥缺賣給了魯伯陽,不過這事尚待考證。有專家指出,四萬兩銀子差不多有2500斤重,試問這麽龐大的銀子是怎麽運進宮的,又存放在哪裏,難道慈禧一開始看不見?
在《翁同龢日記》中也隱約提到了她受罰的原因:“瑾、珍二妃有祈請幹預種種劣跡,著降為貴人等因。”這裏的“祈請幹預”可能就暗指珍妃仗著光緒寵愛,幹預國政。
慈禧向來“權力欲”極強,珍妃的幹政讓她很不舒服,也感受到了威脅,懲罰珍妃不僅是對她的警告,同時也是對光緒和“帝黨”一派的震懾:“這國家還是老娘說了算!”
珍妃不僅“作”,還支持光緒變法,於是慈禧對她很不滿。戊戌政變後,慈禧將珍妃囚禁於寧壽宮景祺閣北頭的東北三所,這裏原是明朝奶媽們養老的地方。明製規定,奶媽撫養皇嗣有功,老了不忍打發出去,或者有些不想出宮的就被安排在這裏居住。
珍妃住在北房三間最西頭的屋子,屋門反鎖,隻有一扇窗戶是活的,飯菜、水都是從此進。她吃著最爛的飯菜,也不準與人交談,更苦的是,每逢遇到節日、忌日以及每月的初一、十五,會有一個老太監“奉旨申斥”,即列數她的罪過,指著鼻子罵,這時的珍妃得跪下聽罵,完事後還得叩頭謝恩。
珍妃的結局是被推入井中溺死,可關於她是怎麽落井的,說法很多,至今仍是個謎。我簡要摘取幾種說法:
一說李蓮英奉慈禧懿旨將其推入井中。
二說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慈禧不願帶走珍妃,珍妃自己跳入井中。
三說慈禧命太監崔玉貴將其推入井中。
這種說法現在引用很多,即《宮女談往錄》中提到的“當事人”崔玉貴的自述:
“到了頤和軒,老太後已經端坐在那裏了。我(指崔玉貴)進前請跪安複旨。說,珍小主奉旨到。我用眼一瞧,頤和軒裏一個侍女也沒有,空落落的,隻有老太後一個人坐在那裏,我很奇怪。珍小主進前叩頭,道吉祥,完了,就一直跪在地下,低頭聽訓。這時屋子靜得掉地下一根針都能聽得清楚。
“老太後直截了當地說,洋人打進城裏來了。外頭亂糟糟,誰也保不定怎麽樣,萬一受到汙辱,那就丟盡了皇家的臉,也對不起列祖列宗,你應當明白。話說得很堅決。
“老太後下巴揚著,眼連瞧也不瞧珍妃,靜等回話。
“珍妃愣了一下說,我明白,不曾給祖宗丟人。
“太後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
“珍妃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就這幾句話戳了老太後的心窩了,老太後馬上把臉一翻,大聲嗬斥說,你死在臨頭,還敢胡說。
“珍妃說,我沒有應死的罪!
“老太後說,不管你有罪沒罪,也得死!
“珍妃說,我要見皇上一麵,皇上沒讓我死!
“太後說,皇上也救不了你。把她扔到井裏頭去,來人哪!
“就這樣,我和王德環一起連揪帶推,把珍妃推到貞順門內的井裏。珍妃自始至終嚷著要見皇上!最後大聲喊,皇上,來世再報恩啦!”
太監崔玉貴作為推珍妃入井的直接參與者,他的說法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看到現在的珍妃井,很多人都覺得珍妃很瘦,否則那麽小的井口肯定塞不進去。其實這是一種誤解,現在看到的井口實際上是用封井石給封住了,是為了防止有人落井。清宮裏規定,凡是水井發生過有人落井或其他“特殊事件”的,都將井口用封井石封住,名“落鳳井”。不過也有人認為此井並非真正的珍妃井,原井已不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