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電視劇《甄嬛傳》裏有這麽一個情節,皇後因為後宮子嗣少,被太後訓斥為“中宮失德”,於是受罰跪在螽斯門前思過。
當時看這段,很多人都費解:“太後這處罰也太奇怪了吧,怎麽能讓堂堂皇後對著一小破門思過呢?!”
其實,太後的這種處罰簡直比拿鞭子抽還疼,不僅是膝蓋疼,還是心裏疼,而且是“疼死”那種。
螽斯門,位置在故宮的東二長街上,很多人經常把“螽”讀成“冬”,實際它的音和“鍾”相同。這座門的取名很不簡單,“螽斯”二字出自《詩經·周南·螽斯》: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螽斯”是一種神奇的昆蟲,它生孩子能力超強,這首詩講的就是螽斯家族搞聚會,上有老下有小,子孫滿堂,嘰嘰喳喳聊天打鬧的繁盛景象。因此,“螽斯門”的深層含義是希望後妃們能夠以螽斯為榜樣,多生孩子,尤其是皇子,祈願皇室多子多孫,帝祚永延。
除了螽斯門,宮裏還有一座門也和動物有關,它叫“麟趾門”。
“麟趾門”位於東二長街,“麟趾”,字麵理解就是麒麟的腳趾,它在人們心目中的樣子類似海昏侯墓出土的“麟趾金”,它跟馬蹄有點像,不過麒麟是瑞獸,其腳趾可比馬蹄高級多了,而且曆代皇帝還特喜歡用它取名,像東魏時,孝靜皇帝就建有“麟趾閣”,唐朝有“麟趾殿”,清的盛京皇宮中也有“麟趾宮”。
其實“麟趾”出自《詩經·周南·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於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於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於嗟麟兮。
這詩的大意就是在誇周文王的子孫們謹遵禮法,規規矩矩,品行賢德。後來“麟趾”就專門用來稱讚王室和貴族子弟德才兼備,人品高潔。同時,“麟趾”也有子孫繁盛之意,在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裏就寫道“族茂麟趾,宗固磐石”。
綜合這些說法,可見“麟趾門”也是祈願後妃們多生孩子,使皇室子孫綿延,更進一步,還希望皇子們都像周王室的子孫那樣能夠品行仁厚,向“別人家的孩子”學習。
螽斯門和麟趾門還有兩個好“閨密”,它們一起組成了宮裏的“生子大街”。
螽斯門與北段的百子門相對,組成“螽斯百子”的“生子第一街”。
麟趾門與北段的千嬰門相對,組成“麟趾千嬰”的“生子第二街”。
這兩條“生子大街”還發生過很多有意思的事兒,比如“螽斯百子”第一街就在光緒年間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某年的正月初一,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後來到儲秀宮給慈禧請安,剛一進門,慈禧就神情嚴肅地說道:“皇帝打哪兒來啊?”
光緒聽了,答道:“從養心殿來。”
慈禧接著又問:“可有經過螽斯門啊?”
光緒答道:“回太後,兒子為了能早點來,抄了近道,經過了螽斯門。”
聽罷,慈禧皺了皺眉說道:“先皇帝在世時和我說過‘螽斯門’的故事,說螽斯是一種小蟲,每當雄螽斯振動翅膀,一大群的雌螽斯就會飛過來,每個都給它生99個孩子。”
光緒一聽瞬間明白了,原來慈禧是在暗示自己還沒有子嗣,尤其是和皇後,結婚至今“貌合神離”,同房幾乎沒有,更別提生孩子。
不得不說,慈禧這招真是“殺人不見血”,輕鬆用一道門“訓斥”了光緒和隆裕,既不讓皇帝丟麵子,又起到了警示作用,手段的確高明。可這樣的“手段”對二人沒起任何作用,光緒口頭上雖然答應著會好好傳宗接代,可實際上,他和隆裕僅是名義夫妻,直到駕崩那天依然沒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