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現代闕如與觀念補闕

摘要:國學教育是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同義語,是現代文化素質教育的傳統提煉,思想政治教育則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向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發展進程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並行發展的價值載體,其國學教育中的遺傳優勢和現代文化素質教育的闕如,都應成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補闕的借鑒,思想政治教育要為傳統與現代文化比較視角下社會大眾化文化中的“三教九流”正名,提示並體現著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發展的必然,向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發展的自覺,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與社會時代發展邏輯要求的哲學統一。

本文從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德、智、體、美全麵發展教育方針的視閾下,就中國傳統文化優秀遺傳與現代觀念的補闕、更新對傳統大眾化社會文化認識並糾正觀念偏見,拓展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補缺等方麵行了論證和探討。

關鍵詞:國學;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現代闕如;觀念補闕

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現代闕如與觀念補闕,是思想政治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並行發展進程中的提示,揭示著思想政治教育要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服務,就要要在開展中國傳統國學教育、提高國人現代文化素質基礎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關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現代闕如與觀念補闕,從而發揮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推進大學生文化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功效。

一、國學教育中的遺傳優勢和現代文化素質教育的闕如

(一)國學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的遺傳優勢和現代傳承

國學,從教育視角而言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同義語。國學是一個上世紀二十年代產生的名詞,學術上的時代主題是西學東漸。而此前中國的舊學在現代文明麵前漸失優勢,以曾國藩繼承明儒傳統,身體力行,通經致用,後來又有張之洞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力圖調和傳統與現實的陰陽關係。後來學術界興起“整理國故”的熱潮,雖然與當時曆史條件看似不協調,實則表現著深刻曆史理性。提出“師夷長技以製夷”的魏源,當時不但提出學習西方文明,同時又提出要恢複兩漢經學,這看似極為矛盾,其實正是魏源的高人之處,此後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則。因此,國學,謂:“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並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以國學大師章太炎《國學講演錄》所分,則分為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中國傳統國學的時代現狀由此可見一斑。綜觀當前全球文化現狀,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國學中儒學已漸呈蓬勃複興之勢,尤以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國學傳播中心影響最大,其源也遠,其積也厚。三家機構均以弘揚國學為宗旨,但又各具特色——北大國學研究院以學術研究著稱,人大國學院以培養人才見長,而首師大國學傳播中心則以傳播和交流為重。說明現當代國學應以傳統國學研究與優秀傳統弘揚為基礎,現以舉辦孔子學院的大傳播方式積極走出國門,為推動中外文化教育發展與交流做出了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積極貢獻。

(二)“四書六經”中“六經”的現代教育缺項

從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貫徹德、智、體、美(含專業技能勞作和義務勞動)全麵發展教育方針的視閾看問題,盡管傳統國學與現代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相比較有自然的缺項,但仍存在著基本對應的遺傳關係。例如:傳統國學中“四書六經”的“六經”是孔子開設的主要課程(原為“五經”,還應包含“易經”即加上易學,本質上是唯心主義哲學則成為“六經”):“詩、書、禮、義、春秋、易”,就是現代大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的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包含著從中小學到大學的“詩”的教育,應該理解為包括漢語言文學中的語文教育和文學藝術乃至美育的涵蓋;“書”亦即尚書,即現代的政治思想教育;“禮”亦即禮教,即現代大學的法律基礎教育;“義”即為忠義道德的綱常倫理教育,即現代公民道德倫理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含道德法律統一觀)建設;“春秋”亦即曆史教育,即曆史學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易”(則為易學、易經)亦即中國傳統哲學(後走向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玄學”則為另論),即棄其糟粕後現已轉化為唯物史觀和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教育等等。通過比較分析研究就不難發現,傳統國學教育存在著缺項和闕如,即數理化的現代技術基礎教育、體育、心理等身心科學素質教育的缺失,也談不上專業技術、技能訓練等。除此之外,中國傳統社會雖有崇文尚武的要求,但勞動也是生存所為,是得不到根本尊重的,就連當兵為吃糧也是生存所必須,也是談不上真正意義的體育的。此外,在私塾和國學文化教育內容的設置中(除貴族式教育、極少數人才能受到的武術訓練外),還存在著國人普遍的軍事訓練與國防教育的缺項。誠然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因闕如高等教育及其大眾化而不能實現普及,但這些闕如為中國傳統國學內容的現代文化功能補缺,提供了現代大中小學大眾化素質、心生理教育、體育和軍事技能與國防教育課程和內容的借鑒。

(三)要摒棄中國封建社會文化中“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的三六九

等觀念

中國封建社會文化中有“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的三六九等之分,這是封建社會貴族文化的觀念歧視,也是中國封建傳統社會的舊遺留和社會意識,是鄙視國民、不尊重勞動的舊傳統、舊文化腐朽觀。說明把皇權貴族文化視為“陽春白雪”,而把大眾化社會文化視為“下裏巴人”,是“英雄創造曆史”的唯心史觀和“人民群眾創造曆史”的唯物史觀根本對立和區別,認識不到這一點,我們就會犯曆史唯心主義和曆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適合中國國情和經濟社會時代發展狀況的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中國是一個從落後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脫胎並脫穎而出的農業國,目前正向社會主義工業化、城鎮化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文化和教育發展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和社會發展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高以下為基的民本社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眾化文化必然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精彩紛呈而多樣性的。高雅文化也必以博雅和雅俗共賞為基礎。因此,中國社會曆史發展到了全麵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現代文化建設的現當代,要摒棄中國封建社會文化中“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的三六九等觀念,絕不應當把當代社會大眾化文化貶義為舊文化、舊觀念傳統的“下裏巴人”,對於這樣的封建舊傳統、舊觀念,必須予以徹底摒棄並拋進曆史的垃圾堆。

二、思想政治教育要為社會大眾化文化視角下的“三教九流”正名

(一)“三教九流”是被封建社會作為貶義的社會文化邊緣化而存在的

思想政治教育要為社會大眾化文化視角下的“三教九流”正名,是一個符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立論。因為,“教”是指傳統文化的正宗教義,是社會文化的客觀存在。“流”即為學術和文化觀念流派。“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九流”是指: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諸思想流派。盡管後來泛指宗派、學術中各種流派,但也不應將其視為舊時(含國民黨統治中國以前的舊中國社會)江湖上含有貶義的各種行業從業人員。提示著“三教”是中國大國傳統的三種宗教元素綜合性歸納及其文化的象征性符號,尤以儒家傳統道德和文化學說最為突出並體現中國特色的鮮明性。但是“儒、道、佛”三大宗教都不是當代中國的主流教義,是作為中國人信仰體係和大眾化文化的邊緣化而存在的。說明現當代的中國不是以任何一個宗教信仰為主流教義的國家,“九流”亦為 “諸子百家”傳統文化是現代文化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同義語。同時也揭示著沒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家和人民認同的宗教文化和學術流派(即便是多元流派,但也絕不是邪教)為社會文化基礎,那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廈的建設就是在空中建樓閣,亦即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能在徹底廢除傳統優秀文化基礎上去蓋現代文化的高樓大廈。就既不會有高於傳統文化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基礎並以先進思想引領社會文化新方向,也就沒有中國國學和孔子學院走出國門。因此,要對被封建社會視為江湖職業貶義的“三教九流”和中華文化文明精神家園的“三教九流”加以區分,進行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正本清源。唯有如此,才能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引領社會文化前進方向,從而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新覺醒、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文化新自覺、創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思想和文化新亮點。

(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源於大眾化社會文化,是一元引領多元文化的社會基礎

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引領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不是在傳統文化廢墟上建設現代文化大廈。即便是“陽春白雪分吞聲”,亦非皇宮貴族的專利,既是上至仕大夫、學者和失意官人的文化鑒賞事物,也有市民茶餘飯後的精神文化談資,所謂的“陽春白雪”與“下裏巴人”是被封建社會文化分為不同的格調和文化歧視而已,是貧困的經濟基礎決定不發達的上層建築文化之使然。揭示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源於大眾化社會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元先進文化引領多元文化的社會基礎。因此,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此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文化先進性建設,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進文化一元為主導和引領的、諸子百家的百花齊放,百家輝映的文化發展為基礎,並以社會主義現代文化引領方向,說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是在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引領的社會主義文化的高樓大廈。這正如政治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的實施是一樣的道理。進而說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先進文化一元為主導和引領的、諸子百家的百花齊放,百家輝映的文化發展方向,並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現代文化共融和諧與共榮,不但在理論上既是正確的,而在社會文化生活實踐上也是必然和可行的。同時解釋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源於大眾化社會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一元引領多元文化發展的社會基礎,充分說明現代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主導的社會主義文化精髓,是傳統國學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繼承、發展和超越。

(三)堅持文化建設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堅持現代化文化建設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與發展,就是要把被貶義的“三教九流”通過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的一一梳理,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基礎上加以社會大眾化推廣。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為社會大眾化文化視角下“三教九流”正名的內涵,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視閾下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現代缺失在觀念上的補缺,也是對待傳統優秀文化如何實現現代傳

承和發展的思考。因為,社會文化是多樣性的,“三教九流”既有傳統國學的精華,也是社會大眾化文化的組成。其精華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文化和現代國學的文化基礎。因此,要堅持現代化文化建設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對包含“三教九流”在內的國學傳統和中華傳統文化,包括對待世界各國的外來文化,要以文明的視角加以借鑒和吸收。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盲目照單吸收,既要兼容並包、又要層次分明,該保留的加以現代文化和文明的改進或改造,對於文化糟粕要堅決的予以摒棄並滿足多層次、各層麵社會大眾化文化的多樣性需求,進而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和大眾化文化實現共融。即便是作為舶來品的外來先進文化,亦應消化吸收後使其中國化,並以中國現代文化一道走出國門,為推廣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的國際傳播,讓國外感受和體驗中國優秀文化、文明傳承的永恒魅力。

三、拓展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內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觀念補闕

(一)思想政治教育要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研究補闕

思想政治教育要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研究補闕,是指“現代西方哲學中的意識形態概念,大多迎合實證主義的主張。意識形態概念被規定為與科學、真理相區別的屬於價值領域的精神”。他們認為馬克思主義不是科學,而是意識形態,要區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科學成分和意識形態成分”等。顯然,作為指導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意識形態的文化研究,不但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還要將其作為意識形態領域內的社會主導思想理論基礎和文化傳播主渠道,正是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在中國的傳播,才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科學理論體係發展,才有了馬克思主義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和文化中國化的推廣普及社會基礎,並使其中國化到大眾化加以推進。構成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國家及其執政黨之間在意識形態領域內,對其主導的思想觀念體係傳播、推進的不同運行機製和不同的研究模式。因此,現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為西方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研究補缺,主要體現在不但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社會大眾化意識形態進行推廣普及,還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意識形態中國化的文化加以實踐應用,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大眾化意識形態的文化加以應用推廣,形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到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社會文化發展,方能彰顯思想政治教育在推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科學研究,並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時代意義。

(二)拓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國學內容,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大眾化社會文化發展

拓展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國學內容,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大眾化社會文化發展的一個基礎性命題,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要從中國傳統文化和國學教育的教育文本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因為,實施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不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具有一一對應的基本關係,還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國學有密不可分的基因遺傳關係,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能在廢除傳統優秀文化基礎上去蓋現代文化高樓大廈”的提示。現代大學實施文化素質教育彌補了傳統國學教育的缺失,是現代大學對傳統國學教育的拓展和超越。同時,揭示著把傳統國學優秀內容和文化精華融入現代大學和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大學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文明素質教育,是現代大學和思想政治教育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教育采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應有態度和與時俱進結果。充分說明拓展大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國學內容,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先進文化的精髓和先進社會意識形態,並以此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和大眾化社會文化發展,使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體現為社會主義文化服務,從而發揮先進社會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是現代大學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大眾化和社會文化發展的啟示。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質教育功能,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文化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提示著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文化建設,就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建設的推廣教育普及活動。通過強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教育活動組織領導,增進社會共識,是“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引領社會思潮,在全黨全社會形成統一指導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內容落實到全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體現。因此,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質教育功能,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文化建設,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素質教育功能與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建設,具體地、緊密地聯係起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施上,要拓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相結合為主題的課內外文化素質教育內容,積極為推進“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方針服務,搞好軍事訓練的國防教育和各類課內外體育活動,並落實到具體的校園文化主題思想教育活動中,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內容主導並以此引領校園文化思潮,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為主導的校園主題文化主陣地,引領校園文化並作為社會亞文化的社會主義方向,推動校園文化健康發展,為社會培養一代代“四有”新人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