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所謂的字號封贈學(二)

在古代官場,得到封贈還有許多其他途徑。如《史記·萬石張叔列傳》中的萬石,“無文學,恭謹無與比”。過宮門時,他一定下車步行,看見其他官員的儀仗,他必定下馬側立。由於一生多謹慎,他從來沒有過失,與四個兒子的俸祿都是二千石,漢景帝於是封他為“萬石君”。萬石由於謹慎得封,稍後的霍光則因膽大而封。霍光本來就是皇親國戚,為了進一步把持大權,他送自己的女兒入宮。當漢宣帝不欲接納之時,他竟發動群臣勸諫,終於成功地使他的女兒封了後。從此,他不僅把持了朝中大權,而且他自己的親族都得到了冊封。唐代大詩人李白渴望能“濟蒼生,安社稷”,但又不屑於走科舉道路,他遍遊天下,擴大自己的知名度,以引起朝廷的矚目,讓自己能夠直接被皇帝征召去做高官。總之,為了得到封贈和高官,無論是布衣之士,還是官場中人,都絞盡腦汁,故而封贈的意義變得十分畸形。

“誥”,原意是告,用於以上告下。帝王授官、封贈的命令就叫做誥。但在古代,“誥命”則一般用來指隨丈夫官品而受封的貴婦以及帝王的親眷,即所謂的“命婦”。命婦的命運大多掌握在丈夫手中,丈夫升官,命婦跟著受封,丈夫革職,命婦也失去封號。所謂的“婦隨夫榮”就是這個意思。所以輔助丈夫追求功名是妻子義不容辭的職責。雖然也有由於寂寞而“悔教夫婿覓封侯”的時候,但由於虛榮心作崇,婦女們還是不斷地督促夫婿成就功名。唐人白行簡的《李娃傳》體現了這種思想。李娃作為一個妓女,兩次搭救滎陽公子,並勉勵他去考科舉,最後終於成就功名,李娃也得到“國夫人”的封贈。而雜劇《呂蒙正風雪破窯記》則更為感人。富家女劉月娥與書生呂蒙正相愛,劉月娥不顧父親反對與呂蒙正結成夫婦,父親將她趕出家門,含辛茹苦地住在破窯裏,並資助呂蒙正進京趕考,直到呂蒙正考中狀元,她也“夫榮妻貴”地被封為誥命夫人。命婦也有靠兒子得高官而封贈的,如《紅樓夢》中的李紈,由於兒子賈蘭最後得以中舉為官,所以她也得賜鳳冠霞帔,封以誥命夫人。也有因姊妹顯貴而封誥命的,如楊貴妃得寵,唐明皇便封她的三個姊妹為秦國夫人、虢國夫人、韓國夫人。杜甫《麗人行》詩中寫道:“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命婦的封號隨丈夫或兒子的官位大小而定。唐代從上到下分為國夫人、郡夫人、郡君、縣君等,但隻限於五品官以上。到明清,七品官以上的妻子,都可得到封號。一二品之上和鎮國公、輔國公及大將軍的妻子,稱為“夫人”;三品官和奉國將軍妻子稱為“淑人”;四品官和奉恩將軍妻子稱“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七品“孺人”。《紅樓夢》中的賈母,由於其夫賈代善是世襲榮國公,所以封為“一品誥命夫人”,賈政是五品工部員外郎,所以王夫人隻是“五品誥命宜人”。命婦們都極其珍惜自己的封號,把誥命裱成錦軸,稱為“誥命軸子”,每逢有喜慶,就供列出來,以示榮耀。

皇帝授予妃嬪、女兒、姐妹的封號也叫誥命。為爭奪誥封,皇宮內院常常鬥得熱火朝天。唐代武則天入唐高宗之宮,初為才人,後來為了爭奪皇後寶座,陰謀害死了皇後所生的幼子,又嫁禍於皇後。皇後終於被她鬥垮了,武則天如願地登上了皇後的寶座。

誥封不僅非常榮耀,而且還有實惠,凡是命婦,每年都可得到一定數量的脂粉錢。楊貴妃的姊妹們除了唐明皇隨時賞賜金銀珠寶外,每年每人得到的脂粉錢高達幾千萬錢。

封贈和誥命都是封建官僚製度的產物,是皇帝表彰和拉攏貴族的一種手段。隨著社會的發展,封贈和誥命也都成為曆史的遺跡。

中國向來講究禮儀,高低、貴賤、尊卑涇渭分明,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注重,比如座次雖看似簡單,但也是分別尊卑的重要方式。

《儀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座次尊卑的規定。例如《儀禮士昏禮》中的夫妻對座禮,夫坐東麵西,妻坐西麵東,這種座次就表示出夫尊妻卑。

官場中,更是注重禮製,不能亂其製,座位自然不能亂坐,因為它代表尊卑,有著特殊的含義。

古書中,時常可見到“南麵稱帝,北麵稱臣”的記載。南麵,即坐北朝南,麵向南方;北麵則反之。這是古代官場的定製。君向南方,臣向北方,古已有之。曆史上的堯與舜,被傳說為兩位聖明的君主。《莊子·天道篇》說:“明此以南向,堯之為君也;明此以北向,舜之為臣也。”又《孟子·萬章上》說:“舜南麵而立,堯帥諸侯北麵而朝之。”由此,可以看得出:當堯當君王時,他是坐北朝南的,舜則坐南向北。當堯禪位舜後,堯則要率領諸侯們居南向北朝見舜了。

古人這種君王坐北麵南,臣子坐南麵北的尊卑觀念是以伏羲氏的八卦為基礎推演出來的。帝王,又稱天子,處於乾位,對著南方。按陰陽五行原理,則南方屬火,火為陽;北方屬水,水為陰。天子坐北朝南,就可“鎮陰壓邪”,向明而治”,達到“政治通明”。君王坐北麵南,臣子朝見天子,就必須向北而拜了。由此,“南麵”發展成為君主或“稱帝”、執政”的代稱,北麵”則為稱臣、臣服之換言。“聖人南麵而聽天下”就被曆代帝王視為不可動搖的信條。

南麵為尊,北麵為卑,這是帝王與臣子在朝廷上的座次禮製,而官場中普通官員之間的座次尊卑又有所不同,這在堂室製度中表現得非常明顯。

古代官員起居辦公的房屋一般都為堂室結構,座北朝南,前堂後室。堂和室同建在一塊堂基上,堂基根據主人地位的尊卑,高低不同,從而台階多少也有所差異。堂和室上麵同為一個房頂所覆蓋,堂大於室,堂室之間,隔著一堵牆,牆外為堂,牆內為室,隔牆上靠西邊有窗,靠東邊有門,堂和室就以此相通,因此古人有“升堂入室”之說。堂東、北、西三麵有牆,東牆叫東序,西牆叫西序,南邊無牆,臨著庭院。堂的中間,一般有兩根大立柱。堂是議事、行禮、辦公的地方,不住人,而平時的飲食起居都在室中,因此室內的座次尊卑顯得十分重要。

在室內,最尊的座位是,背靠西牆,向東而坐;其次是背靠北牆向南而坐;再次是背靠南牆向北而坐,最卑的是背靠東牆向西而坐。清代學者淩廷堪在其禮學名著《禮經釋例》中明確提出了“室中以東向為尊”的說法。《史記·項羽本紀》寫到鴻門宴的座次:“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劉邦)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項羽驕橫輕傲,不把劉邦放在眼裏,有意要屈辱劉邦,自然朝東而坐,最尊,範增朝南而坐,僅次於項氏叔侄,劉邦朝北而坐,屈居範增之下,張良背東麵西,地位最卑下。

在皇帝官員的祭祀活動中,也就遵循“室中以東向為尊”的例製。

東漢學者鄭玄在《褅袷誌》中描述了天子廟堂:天子祭祖活動是在太祖廟的太室中進行的。神主的位次是太祖,東向,最尊;第二代神主位於太祖東北,即左前方,南向;第三代神主位於太祖東南,即右前方,北向,與第二代神主相對;第四代位於第二代之東,南向;第五代與第四代相對,位於第三代之東,北向,以此類推下去。主人則在東邊麵向西跪拜。太祖居中,太祖左邊的叫昭,右邊的為穆,這就是所謂的昭穆之製。

“以東向為尊”之例,史書中比比皆是。《漢書·韓信傳》中記載,井陘口之戰,韓信擒獲了廣武君,韓信因他的智勇,竟親“解其縛,東向坐,西麵對而師之”。《史記·周勃世家》上說,周勃不好文學,每召諸生說士,自居東向的座位,很不客氣地跟儒生們談話。《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上說,田蚡“嚐召客飲,坐其兄蓋侯南向,自坐東向”。田蚡認為自己是丞相,不可因為哥哥在場而申私敬,屈辱了相之尊。《漢書·王陵傳》記載,項羽將王陵的母親接到軍中,王陵的使者來時,項羽讓王陵的母親東向而坐,打算用對王母的這種禮遇來招降王陵。

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在其《日知錄》裏說:“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其實這不甚準確,在室內固然如此,這裏的室是指除堂外的地方,如露亭、軍帳中。在堂上和在室內座次尊卑是有所區別的,不是以東向為尊,而如淩廷堪所言“堂上以南向為尊”。《儀禮》一書中對此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在《鄉飲酒禮》中其堂上席位的安排就可看出“堂上以南向為尊”:主人在東牆前麵向西而坐,主賓坐在北牆的窗戶和門之間,向南而坐,次要的客人坐在西邊,麵向東。堂上東向位是客位,可是這位置在客位中也不算最尊,最尊的是戶牖之間南向而設的賓席。曆代的衙門都是朝南當街而開,官老爺總是高高地坐在大堂北牆下的寶座上,麵向南方,審犯問案,以顯其尊嚴。

在堂室中,準確的座次尊卑是:“室中以東向為尊,堂上以南向為尊”。堂室座次尊卑製中有個特點,那就是離最尊者越近,也相應的越尊;越遠,也就越卑。《紅樓夢》第七十五回寫賈母等中秋夜在凸碧山莊賞月,“凡桌椅形式皆是圓的,特取團圓之意。上麵居中,賈母坐下。左邊賈赦、賈珍、賈璉、賈蓉,右邊賈政、寶玉、賈環、賈蘭,團團圍坐。”從這座次的安排,一看便知他們地位的尊卑。

官場中,官員們除在堂室中以方向表示座次尊卑外,在日常生活中還常以左右表示座次尊卑。

宮廷上百官朝見皇帝,全都向北叩禮,官職高的尊貴,應居上位,官職低的卑賤,自然應處下位。至於左與右孰尊孰卑,幾千年來各朝卻不盡相同,時而左為上,時而右為上。周代時就尚左。《左傳》、《國語》中經常提到。古車乘三人,帥居左,禦者居中,力士居右。帥自然要比力士尊多了。《左傳·成公二年》記載:蔡景公,許靈王同坐車,由於景公為侯,靈公為男,按爵位排序蔡侯應居許男之上,故蔡景公坐於左方。以禮賢下士著稱的戰國四公子之一信陵君也是“虛左而迎侯生”。到了秦漢時,官場中又尚右了,以右為尊,右丞相的官職就比左丞相高。史書記載,呂後執政時,陳平由左丞相,升為右相。後來周勃誅滅呂後族黨,功高,陳平主動讓賢,讓位給周勃,退居左丞相。唐宋以後,除元以外,都恢複周禮,尚左,凡官階之序,曰左右,不稱右左。”明朝還規定:凡是一品官見公、侯、駙馬,一品官居右行禮,公、侯、駙馬居左答禮;二品見一品也同樣。三品以下照仿。清代,一般以滿人擔任左職,漢人出身的任右職,滿人大學士為一品官,漢人大學士則為二品官。吏部左、右侍郎,滿人為左,居二品,漢人為右,居三品。因此並排而坐時,左職坐在左邊,以示尊貴,右職隻好屈居其右。

古代仕途升遷有關的夢

占夢

“薑太公釣魚棗願者上鉤”,這是人們熟知的一條歇後語。薑太公的真名叫呂尚,在輔佐周武王滅商建周的功績中名噪天下。但他的被重用並非釣魚有奇招或是拉關係,靠裙帶,而是因為周文王在一次奇夢中認識了他。以致“占夢”一詞從此竟成為帝王求得賢相的典故。

夢刀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有一句詩:“行追西路聊班草,坐憶南州欲夢刀。”“夢刀”指的是什麽?這裏有一個典故:西晉大將王浚,一次在夢中看見臥室屋梁上掛著兩把刀,一會兒又增加了一把。醒後,他請人釋夢。釋夢者說,三把刀是“州”字,本為兩把,又加一把,是“益”的意思,大概是你要被派往益州做官了。過不幾天,王浚果然被委為益州刺史。這當然有可能是釋夢者根據王浚的意願,進行猜測而巧合朝廷的任命。但此後,“夢刀”一詞就成了地方官升遷的典故。

夢屍

在人們的眼中,當官本為吉祥喜事,可古人卻以夢屍為得官之兆。何以如此,《世說新語》一書中給了這樣的解釋:“官本是臭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屍;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汙。”故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詩中這樣寫道:“居官死職戰死綏,夢屍得官真古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