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伯韓:國學與世界學術

曹伯韓(1897—1959),原名典琦,筆名金華、童振華等,湖南長沙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共湖南區委宣傳部長、《戰士》周刊主編、中共中央宣傳科黨報編輯。建國後任出版總署編審局通俗讀物編審處處長、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副秘書主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漢字整理部副主任、第二研究室主任等職,主要致力於語法和漢字研究。主要著作有《通俗文化與語文》、《中國文字的演變》、《中國文法初階》、《論新語文運動》、《國學常識》等。

然而時至今日,還有一些坐井觀天的人,機械地把國學和西學或科學對立起來,以為研究國學就可以不讀外國書,甚至可以不要科學知識,那實在太可笑了!

我曾說過,國學非中國人所能私有,它應當是世界學術的一部分。這點在外國人眼中,早已不成問題,如他們將我們重要經典翻譯過去,對於我們近年研究國故的著作也很注意,擇優翻譯,而且他們有些研究中國文化的專家,咬著牙讀我們佶屈聱牙的古書,或者不遠萬裏而來,發掘我們地底下的古物而帶回他們的博物館與圖書館去,他們又不斷的考證研究,把研究的成果著為文章與專書發表出來。另一方麵,我國有見識的學者也早已懂得這一點,所以他們采用世界學術上的新方法、新工具來研究國學,並且也利用外國的材料,例如研究聲韻學,則采用ABCD之類的音標以代替舊有的“見溪群疑……”那一套工具,參考耶費孫、高本漢那些外國人的著作,並且也采取那些外國人以西藏語、蒙古語、緬甸語等東方語言與漢語比較研究的方法;又如研究程朱的理學,而與西洋的亞裏士多德、黑格爾哲學相比較,研究我國解釋《易經》的象數之學,而與希臘畢達哥拉斯學說相比較(以及應用技術方麵,拿新醫學的理論與方法來整理國醫,研究國產藥材;應用會計學、簿記學的理論與方法來改良中式簿記等項):都可以說是有世界的眼光,沒有故步自封,抱殘守缺的陋儒習氣。

然而時至今日,還有一些坐井觀天的人,機械地把國學和西學或科學對立起來,以為研究國學就可以不讀外國書,甚至可以不要科學知識,那實在太可笑了!

不待說,現在國學和世界一般學術還是沒有打成一片,浩如煙海的四庫典籍,隻是一堆雜亂混合的曆史材料,亟待我們整理,我們固有的農、工、商、醫等等應用技術盡有其特長之點,亟待我們的科學工作者自己加以發掘。凡此種種,都是我們對於本國學術的應盡之責,但必須了解國學在世界學術中的地位,才能有正確的研究方針。

(曹伯韓著《國學常識》,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14年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