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隘的民族主義害人害己

1648年,歐洲國家經過“三十年戰爭”之後,最後在威斯特伐利亞(今天德國的西北部)簽訂了和約,形成了後人所稱的威斯特伐利亞體係。現代國際關係就是由此而開始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重大意義在於,打破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神權統治,在國際關係中,確立了國家主權至高無上的原則。這無疑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同時,這也標誌著民族國家登上了國際關係的舞台。

隨著民族國家的出現並逐步為世人所接受,法國教士奧古斯丁·巴洛於1789年首先使用了“民族主義”這個詞。西方近代民族主義誕生於19世紀初,當拿破侖在歐洲發動戰爭大舉擴張的時候,歐洲各國舉起了民族主義的旗幟,反對法國的侵略和擴張。19世紀末,民族主義的觀念逐漸擴展到亞洲。到了20世紀,民族主義在席卷全球的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統治、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鬥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然而,在上述過程中,也產生了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認為自己是最優秀的,盲目排外,對外國人不加區別,統統反對。在中國人民爭取獨立和解放的鬥爭中,也出現過狹隘的民族主義。我們黨曆來對狹隘的民族主義高度警惕,始終強調要把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

中國改革開放的30多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中國的進步,社會也逐漸走向了多元,對各種問題已經不是一種意見了,而是多種意見。有人說,當今中國正處於“第三次百家爭鳴的時期”。在這個爭鳴的過程中,值得我們警惕的是,一種狹隘民族主義的情緒正在抬頭。這種狀況的出現有其必然性,往往一個國家在崛起的時候,狹隘的民族主義也會蔓延,中國大概也不例外。在今天的中國,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有哪些表現呢?

第一種表現,把中國說成是國際合作的受害者。

在我們的網站上或是報刊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言論:認為我國開放後,進行國際合作,大錢都讓外國人賺走了,中國人掙的是血汗錢,我們繼續遭受西方國家的剝削,我們不是贏家,而是輸家。

上述看法有沒有根據呢?當然,這有一定的事實根據。但是,我們必須全麵看。中國的發展隻能一步一步走,打開國門之後,我們沒有技術、資金和先進的管理,我們有的是充沛的勞動力和市場。而且當

時我們的市場容量是很有限的,遠不如現在。要與外國人合作,必須讓對方有利可圖,要不然人家不會來。我們的經濟發展就是這樣開始的,後來,規模越來越大,到2010年,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改革開放使全中國老百姓受益。李嵐清同誌在《突圍》一書中指出:“1955年,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占世界的比重是4.7%,1978年則下降到1%。”我這個年紀的人都記得,改革開放前,中國的市場東西越來越少,票證越來越多。中國經濟是一種物資短缺的經濟。然而,開放之後,今天中國的經濟、中國的市場供應與改革開放前不可同日而語。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開展國際合作,使各自發揮了自身的優勢,真正實現了互利共贏。中國是國際合作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把中國說成是受害者,從本質上看,是否定改革開放的方針。

第二種表現,挑戰鄧小平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主張,鼓吹動武。

近些年來,隨著中國崛起的勢頭增強,我國與美國、日本等國戰略上互不信任的情緒在發展,他們正在對我國加強防範。周邊鄰國對我國的擔心、憂慮,乃至恐懼的情緒在上升。在南海問題上,我們與鄰國圍繞主權和領土的爭端在凸顯,摩擦不斷。

如何妥善地解決上述爭端?鄧小平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提出了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方針。今天,卻有人公然挑戰小平同誌提出的上述方針,主張通過武力來解決。

須知,鄧小平是有大智慧的人,他提出上述方針絕非偶然。他是考慮到時代的變化。時代變了,解決國際爭端的思路必須跟著變。從上述思想出發,他老人家提出了“一國兩製”的構想,妥善解決了港澳回歸的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肯定和讚揚。

1997年小平同誌逝世後,國際形勢的發展進一步證明,小平同誌提出的上述方針,不僅是富有遠見的,而且是完全正確的。

隨著時代的變化,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經成為一股不可抗拒的時代潮流。21世紀第一個10年,中國的大發展就是順應了這個潮流。關於南海問題,小平同誌提出的方針能夠化解我們同鄰國的領土爭端,確保一個互利共贏的結局。這也是順應了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

進入新世紀後,世界上出現的一個重大趨勢是,國際關係的重心正在從大西洋向太平洋轉移。拉動重心轉移的

,是亞洲的崛起。亞洲今天成為全球經濟中增長最快、最有活力的地方。亞洲之所以在崛起,重要原因是亞洲國家和地區在過去幾十年當中,相互開放,而不是相互封閉;相互幫助,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對抗。我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在亞洲崛起的大潮中,是受益的。保持亞洲崛起的勢頭,這是亞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在這個地區兵戎相見,將會破壞這個地區合作的氛圍,中斷亞洲崛起的勢頭,其結果是大家倒黴。

在世界進入21世紀的今天——戰爭解決不了問題,不僅解決不了問題,而且給美國等西方國家帶來了無窮無盡的麻煩。難道中國人還要去步美國人的後塵嗎?

今天,圍繞南海問題,我們同鄰國的爭端,是能夠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的。我們同12個國家通過外交談判,劃定了陸地邊界,就是一個證明。

第三種表現,是一種盲目排斥跨國公司的傾向。

中國的大發展,與跨國公司落戶中國密切相關。跨國公司落戶中國,給我們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先進的技術、先進的管理方式,促進了中國的大發展。在改革開放以來相當長的時間裏,我們對跨國公司是持歡迎態度的。然而,今天在中國的有些地方,開始出現排斥跨國公司的傾向。

跨國公司究竟是什麽?我們需要有個清楚的認識。1974年,在第六屆特別聯大上,我們曾與許多發展中國家一起批判過跨國公司,認為跨國公司是“新殖民主義的工具”。從那時候以來,跨國公司數量不僅沒有減少,而且有了新的發展。跨國公司是推動全球化的重要載體,全球化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跨國公司能夠從全球範圍內優化對生產要素的配置,無疑有極大的優越性。跨國公司代表著先進生產力,這是毋庸置疑的。今天,我們不是也正在發展自己的跨國公司嗎?排斥跨國公司,那就是排斥先進的生產力,吃虧的是我們自己。

今天,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已經與過去大不一樣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這是大局。難道我們能置這個大局於全然不顧嗎?

綜上所述,我以為,狹隘的民族主義本質上是反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破壞今天中國與世界合作的良好局麵,把中國拉向倒退,拉向封閉,拉向落後。中國要進一步發展,要繼續前進,就必須堅持改革開放,摒棄狹隘的民族主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