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芝到了東吳,求見孫權。孫權不見。鄧芝在門前對門官說:“我這次奉旨出使東吳,也是為了東吳好,不單是為了蜀國。”門官把這話報給孫權,孫權忍不住好奇,命把鄧芝叫進來。鄧芝下拜入座,說道:“敢問大王是想和蜀國聯合,還是和曹魏結好。”孫權這時也有42歲了,摸著紫色的胡子,說道:“誰都願意結托於強國,而不是弱國,這是自然之理。讓我跟蜀國結好,而跟強的魏國絕交,我看不出什麽好處。”

鄧芝說:“臣以為,大王乃是命世英雄,孔明也是一時的俊傑。蜀國有重重山險之固,吳國有三江五湖之阻,如果聯合這兩個長處,共為唇齒,進可以兼並曹魏,退可以鼎足而立,這才是自然之理。大王想跟強國結托,可是魏國必然要大王進洛陽朝拜,派太子去坐侍郎。如果大王不聽,曹丕就有了理由討伐。一旦曹丕出兵,蜀國夾攻,那麽江東就不再屬於大王了。”

孫權聽了,吃了一驚,說道:“你說的正是,那麽我就和蜀國聯合。未來,我們同心滅掉魏國,我和你們主公平分天下,豈不快樂? ”鄧芝一笑,說:“所謂天無二日,土無二主,如果未來我們兩國聯手吞滅了曹魏,大王說的還不對啊。到那時,人君各盡其德,人臣各盡其忠,大將提著戰鼓,則戰爭方才開始啊。”

孫權聽了,仰天大笑,然後說:“伯苗的直爽,到了這個地步!”隨即擺宴招待鄧芝,二人歡飲,說好吳蜀從此親好,而吳國從此跟魏國斷絕關係。

孫權又叫來太子太傅張溫,叫他和鄧芝一起,回訪蜀國。於是張溫來到成都,皇帝劉禪召集百官,在朝堂接見張溫。張溫送上寫的拜書,文采豔麗,孔明看了,暗暗吃驚。劉禪接見張溫完畢,叫孔明和百官招待張溫。酒宴之上,孔明一邊給張溫敬酒,一邊問左右:“秦宓怎麽沒有來?”左右說:“已經去叫了。”隨後孔明又催秦宓來。張溫聽到了,忍不住問道:“丞相多次催促的秦宓,是什麽人啊?”孔明說:“是我們益州一個學士。”

不一會,秦宓來了,孔明把他介紹給張溫。張溫笑說:“先生也愛學文嗎?”

秦宓說;“我國五尺童子都學,何必小人我。”

張溫見他語氣有點衝,於是停了一下,又問:“那我請教,你說,天有頭嗎?”

秦宓答說:“有。”

張溫說:“那天的頭在何方?”

秦宓說:“在西方。《詩經》曰:‘乃眷西顧’,以此推之,頭在西方。”

張溫說:“天有耳嗎?”

秦宓說:“天處高而聽低,《詩經》雲:‘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如果天沒有耳,怎麽去聽?”

張溫說:“那天有足嗎?”

秦宓說:“有。《詩經》雲:‘天步維艱,之子不猶。’若沒有足,何以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