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社群或者寫文章引流來的客戶能直接做成交嗎?大概率是不行的。因為客戶跟你的信任還沒有到位,這個時候就需要二次構建信任。

二次構建信任的過程:提供價值—植入產品—情感鏈接—發售。

第一個環節:提供價值

一方麵,我們還是要先提供給客戶1—2個幹貨,能幫他們真正解決問題,讓他們相信你可以解決問題,他們才會願意繼續跟你去學習。另一方麵,你又不能一次性把客戶的所有問題都給免費解決掉,否則客戶隻會說一句“我的問題都解決了,謝謝你”,就不會跟你產生真正的成交。

當然在提供價值這個環節,也有幾個經常會踩的坑。

1.過度服務,給客戶的太多了。

客戶獲得感過強,把所有問題都解決了,導致客戶後續沒有購買的意願。

2.幹貨不夠,無法構建信任。

我見過一些傳統的老師,他們剛開始做線上的時候,不太願意把自己的幹貨寫在自己的自媒體文章裏。因為他們覺得這是自己收幾萬塊錢講課才會分享的內容,所以不願意免費講。客戶一點獲得感都沒有,自然而然也就不會形成二次購買。

第二個環節:植入產品

在客戶的二次信任積累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產品的植入。

為什麽需要植入產品呢?因為當客戶進入購買環節時,如果前麵沒有任何的產品植入,客戶就會覺得很突兀:我來是聽幹貨的,怎麽突然就聽到廣告了呢?

在我看來,產品植入比較好的方式有兩種:第一,就是在分享幹貨時舉一個你的付費產品的客戶的例子;第二,就是畫一個客戶的成長路徑圖,明確地告訴客戶,什麽產品能解決什麽問題。

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吧。

我曾經分享過我的一個私教學員林藝恒的故事。他之前一直存在一個卡點,就是不好意思談錢。後來,他花了3萬塊錢報名我的私教服務,我通過一對一的指導,給他提供了一套高單價成交SOP,而且幫他提升了他的成交能力,還給他引流,最後幫他在一個月之內就實現了8萬塊錢的收入。

在我分享完這個故事之後,馬上又成交了一個私教學員,這就是客戶故事的力量。

第三個環節:情感鏈接

在構建信任的過程中,光是幫客戶解決問題還不夠,因為幫客戶解決問題的這個過程是偏理性的,隻能證明你有幫客戶繼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時候,我們還需要和客戶建立情感鏈接。

什麽叫作情感鏈接呢?就是你發自內心地去關心客戶。第一,讓客戶知道你懂得他。第二,讓客戶知道你是發自內心地關心他,而不隻是想賺他的錢。

但是,你是不是發自內心地去關心客戶,對方是能夠感受得到的。

為什麽很多傳統的房產中介或汽車銷售員招人厭惡,核心原因就是他們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客戶的利益之上,純粹想讓客戶盡快下單,根本沒有考慮客戶的利益。

情感鏈接是一個感性的過程,要做好成交少不了感性的驅動,因為下單就是一個情緒變化的過程,不隻是理性的。

第四個環節:發售

發售環節有3個關鍵點:一是介紹產品;二是給客戶一個馬上下單的理由;三是製造一個特別火爆的銷售氛圍。

介紹產品時有一個特別好用的句式:這個產品在××場景之下解決了什麽問題。

比如,我們的“批量成交研習社”教的是如何把你線下的生意搬到線上,並且比原來多賺30%。“賀嘉演講私房課”教的是你如何通過掌握12個思維模型,做一場至少百人規模的演講。

馬上下單,可以通過兩個策略實現:一個是限時特價,另一個是限時買贈。比如,正常的價格是6800元,今天晚上購買就是5000元。對於前10位購買的客戶,可以送他們一個價值500元的按摩儀。如果客戶買晚了就沒有這個贈品了。

最後,製造火爆的氛圍,可以通過預售來實現。

比如,現在很火的直播賣貨。就我的了解,主播之所以能夠一個晚上賣出幾千上萬元的營業額,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在群裏已經做了預售,在直播的那幾個小時裏,有從平台導來的流量形成的成交,而且更重要的是,之前在社群裏預售的客戶在那段時間裏集中下單。這些預售下單的客戶就會產生一種特別火爆的購買氛圍,從而給其他人一種“我也想買”的情緒衝擊。

小結

引流來的客戶從谘詢到成交,是有一定周期的。

再給你分享一個價值3000元的行業內幕:在線教育領域,成交周期一般是1個月;互聯網保險領域,成交周期一般是6個月。

引流不是目的,積累客戶的信任,形成二次成交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