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市麵上大多數做銷售培訓的其實會教你很多關於銷售的話術。

但在成交這件事上,話術真的是最重要的嗎?不是。

隻教你話術,看起來是最容易出結果的。因為話術是一個個的模板,客戶可以直接拿來套用。

舉個常見的例子,客戶說“考慮一下”,怎麽辦?這是銷售思維的第一個層次,賣話術。

但是,越是高單價、複雜產品的銷售,越無法簡單地套用話術,因為裏麵涉及很多環節,客戶考慮的點是比較多的。而且作為一個銷售,如果你一天到晚用的是各種各樣的話術,客戶會覺得你套路很多,反而會跟你保持距離。

這個時候,一種比較好用的方法叫作解決方案式的銷售。一方麵強調的是給客戶提供一攬子的解決方案,替客戶省事;另一方麵強調的是洞察客戶的底層需求是什麽,而不是簡單地賣產品。

舉個例子:假設客戶家裏要裝空調,他買的不是你的電鑽,而是牆上的洞。

這個就是銷售思維的第二個層次,賣方案。

解決方案式的銷售裏最重要的是,你要能夠理解客戶的深層需求是什麽,給客戶提供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

我們就以學習線上成交這件事為例:表麵看起來,大家想要學的是線上成交的方法;但就我對於客戶的洞察,其實大家希望在線上成交這個方麵出結果,也就是賺到錢。

相應地,如果我設計一個線上成交的訓練營,首先考慮的就是實戰和反饋,讓客戶真正賺到錢。其次就是心態。他和金錢的關係怎麽樣?他賺錢的動機是否足夠強烈?最後才是給他方法,教他把產品賣出去的方法和話術。

三流銷售,賣話術;二流銷售,賣方案;一流銷售,賣認知;超級銷售,賣格局。

●●

銷售思維的第三個層次是賣認知。

我自己有過這樣的經曆,就是跟朋友聊天,聊著聊著就想給人家打錢,為什麽呢?因為我真的覺得跟他聊天有收獲,值這個價。

當然,這是銷售的一個很高的水平,通過認知層麵給別人啟發,讓別人產生想要給你付費,幫他解決問題的衝動。

提供一個句式:很多人認為×××,但是,我認為×××。

舉個例子,我之前在成交一個私教學員的時候跟她講了一段話,她說是這段話讓她決定下單的。

“我發現,很多女性管理者都麵臨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對戰略思考不夠。但我認為,女性創業者一方麵要發揮自己擅長情感鏈接的優勢,另一方麵需要有一個合適的顧問來幫助她梳理戰略。如果你希望提升你的認知水平,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斷地去行業一線,向那些有實戰經驗的人請教。”

團隊運營負責人“牧羊人”,以前是做農業的。他們當時去了一個產品的原產地,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找60歲以上的農民,給人家買點東西,請教一下,做這個產業有什麽坑,如何保障收獲。

其實,我教你的這個句式並不重要,真正難的是你要對行業有洞察,能夠往裏麵填有價值的東西。

●●●

很多人口頭上喊著要利他,但是連個紅包都不發,線下一起吃飯的時候從來不買單,你說這種人真的能利他、真的有格局嗎?

之前有一個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就是在自己事業的初期,別人憑什麽要跟你合作。很簡單,你要給他比別人更好的條件,讓對方能夠賺到錢。你能夠讓對方賺到錢,哪怕你現在資源不是很好,別人也很願意幫你。

這就是銷售的第四個層次,賣格局。

一個人有沒有格局,不光看他怎麽說,還看他怎麽做,再有就是看他有沒有長期的規劃和思考,方向是否會經常變。

很多人雖然能賺到錢,但是你會發現他們特別迷茫,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也不知道自己的這個生意能做幾年。

之前有一個年入千萬元的自媒體朋友,曾經開玩笑地跟我說:“賀嘉,我感覺你賺的沒我多,但你為什麽不焦慮呢?”

一般來說,有三種最常見的戰略:第一種是拚規模,把傳統的規模戰略做大;第二種是拚速度,研發產品的速度比別人快;第三種是拚願景,通過構建未來的前景來實現目標。

當然還有一類人,他根本沒有戰略,就是什麽賺錢做什麽,撈完一票就走。

我現在的選擇就是用我的願景吸引合作夥伴,培養100個未來的行業大佬,讓他們變得更有影響力,來實現我未來商學院的目標。也正是因為有著長期明確的戰略,短期之內碰到的任何挫折和困難,對我而言都是小事,不足以讓我感到氣餒和想要放棄。

所謂的戰略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道路選擇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