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山高新園的地鐵口,看著一群大好年華的年輕人魚貫而出,我陷入了沉思。

因為做CEO演講教練,我教過、見過很多銷售總監和各行各業的創業者,對於他們當中的很多人而言,一個月賺10萬元,大概是工作了5—10年的水平。

為什麽同樣是上班,收入上的差別就這麽大呢?

其實在管理學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方法叫作“行為事件訪談法”(BEI)。

就是兩組對照,看那些把一件事做得好的人與把一件事做得一般的人之間,有什麽行為上的差異。

接下來,我要講三個故事,看看這些厲害的銷售和創業者,到底有什麽值得我們學習的點。

●●

第一個故事,讓我學習到的是:不要在不合適的客戶身上浪費時間。

銷售領域有一個特別厲害的人——賀學友,他是阿裏巴巴中國供應商鐵軍的早期成員。我看過他的兩本書——《銷售鐵軍》《銷售冠軍是如何練成的》,其中有一點對我特別有啟發,就是他們會根據客戶成交的可能性,把客戶分成A、B、C三類。A類客戶是在一天之內有可能成交的;B類客戶是可能在5天之內成交的;C類客戶是可能要一個月或者更長時間成交的。

同時,對於一線成交人員的要求是,每天跟進至少5個A類客戶,以確保成交的成功率。

一般的銷售都會覺得自己有很多潛在客戶,然而其實他把別人當成客戶,但客戶並不認可他,這就沒有成交的可能。

我有一個學員是廣告公司的總監,她帶的創意團隊直接為公司的營業額負責,她的團隊一年大概能夠實現兩三千萬元的業績,是公司裏其他團隊的兩倍。

我問她和別人有什麽不同。

她說:“第一,我們有一套獨特的投放的方法論,可以把ROI(投資回報率)做得比競爭對手要高50%;第二,對於那些特別事兒多又預算不足的客戶,我們會直接拒絕他們。”

少在不合適的客戶身上浪費時間,你才能夠真正有更多的時間去服務好那些優質的客戶。

●●●

第二個故事讓我學習到的是:不要光賣產品,而且要幫客戶解決問題。

我有一個很厲害的做汽車生意的學員,每年都可以賺個幾百萬元。我當時就問他:賣汽車的銷售很多,客戶為什麽會跟你買呢?

他說,對於客戶而言,買車並不麻煩,麻煩的是後續的汽車保險,刮擦後的汽車維修,還有日常洗車這些繁複的問題。

對於這些問題,一方麵,他有獨特的渠道,可以做到拿車的價格比4S店要便宜,而且可以保證是正品;另一方麵,他可以給客戶提供足夠多的增值服務,幫客戶解決問題——他不僅有汽車銷售的公司,還有汽車保險的公司、汽車維修的公司,甚至他還有洗車場……

對於客戶而言,在他這裏買車,後續的其他所有相關的事情基本上都不用自己操心了。更誇張的是,他還在運營創業者的社群,找老師來給他的這些客戶講課,比如教大家怎麽優化業務流程提升營業額,或者帶大家做個直播賣貨……

保險行業也是這樣。

對於一些客戶來說,教育和醫療資源是更重要的問題。我知道的一些保險代理人,他們除了會給客戶提供保險產品以外,還會提供國際學校的教育資源和一流的醫療資源,這就是附加值。

如果產品是標準化而且可複製性強的,你在銷售過程中想要獲得超額的回報,就必須提供不可替代的附加值。

●●●●

第三個故事是最近發生的,讓我深有體會:真正厲害的人,聊天聊得讓你想主動打錢。

真正的銷售高手是怎樣的呢?到目前為止,我跟兩位朋友聊天的時候,聊出了那種主動想打錢給他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可怕。

比如說某個大V跟我說過:“你現在的線下沙龍,一方麵在做新客戶的轉化,另一方麵又在給學員提供舞台。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因為這兩個目標本身是衝突的。如果要提高轉化率,應該自始至終都是你來控場。如果要提供舞台給學員,就必然會影響後續的轉化率。”

如果對方對於某些事情的認知和洞察遠遠比我們要深,而且聊的又是我們特別想解決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產生想要打錢的衝動。

所以,提升自己對於事情的認知和洞察,在對方的痛點上給出看法,讓對方有“啊哈”的驚喜感覺,成交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小結

為什麽你需要會銷售自己?

最早我跟很多人一樣低估了銷售,現在我發現銷售其實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哪怕你的崗位不是銷售,你一樣要學會“賣”自己。

比如,匯報的時候,你要把你的方案賣給老板。招人的時候,你作為HR要把你的崗位賣給合適的人。即便你成了老板,你一樣要把你的願景賣給整個行業和你的團隊。

你說會銷售自己,重不重要?

(1) Business-to-Business的縮寫,是指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專用網絡或Internet,進行數據信息的交換、傳遞,開展交易活動的商業模式。

(2) Business-to-Consumer的縮寫,是指電子商務的一種模式,也是直接麵向消費者銷售產品和服務的商業零售模式。

(3) 參考資料:和陽《阿裏局:中供係英雄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