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的晴雨表

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由五髒、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多種組織器官組成的有機統一體,並能夠通過精氣血脈來完成統一的機能活動。雖然各個器官獨立發揮著各自的職能,但它們之間又相輔相成、相互製約。

《黃帝內經》中記載“有諸於內,形諸於外”,意思是人體任意一個髒腑器官、組織出現問題,身體其他方麵就會體現出來。聲音突然變得沙啞,年紀輕輕不斷掉頭發,可能是腎髒出了問題;眼睛感覺幹澀、模糊,食欲下降,可能是肝髒出了問題。

在中醫的係統裏,一個地方的問題能夠在其他方麵體現出來,這就像信號燈一樣給身體發出信號,正是因為如此,中醫有“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的整體治療原則。

與人體一樣,經濟也是一個整體,它出現問題,同樣能在某些地方體現出來。最直觀的經濟增長指標是GDP(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提高由消費、投資、進出口貿易等各個方麵綜合影響、決定。進口貿易的降低,可能是由於國內收入水平的下降,而收入的下降又會影響投資和消費水平;投資的提高可能會增加收入和消費水平,促進經濟增長;消費水平的提高,可以加快企業投資生產,促進貿易額的提升。

消費、投資、進出口貿易是體現經濟發展情況的直接指標,股市作為國民經濟的一部分,被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是體現國民經濟發展情況的間接指標,它就像變得沙啞的聲音、幹澀的眼睛一樣,能對可能存在的問題發出預警。

國民經濟的走勢影響股指走勢很容易理解,為什麽股市的走勢也會影響經濟呢?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了解一下股市的基本功:融資、資源優化配置、調節信息不對稱、改善公司治理結構。股市通過這幾大功能,可以增加財富、加快技術進步、減少金融中介成本,最終實現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反之則對經濟增長有負麵影響。

——眾所周知,股市是企業融資的市場。企業生命周期理論認為,任何一家企業都要經曆發展、成長、成熟、衰退四個階段。一家如孩提般幼小的企業想要發展成為諸如特斯拉、蘋果等世界級的大公司,技術革新和擴大再生產必不可少。創新和發展是企業成長的必經階段,而這需要大量資金支持。

錢從哪裏來?答案是借錢。

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或者發行債券是借錢的方式之一,但這兩種融資方式有期限固定、到期還本付息的缺點,企業需要承擔巨大的經營風險,一旦經營不善,欠款還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中國電子信息企業100強”中排名第五的方正集團控股6家上市公司,總市值達 700多億元,總負債高達3030億元,卻連續三年負債比例超過80%,最後不得不麵臨破產重組的局麵。

除了借款的方式,企業還可以通過資本市場發行股票獲得資金,與貸款相比,發行股票最大的優點是債權人變成股東,企業可以“借錢不還”,在無還本付息壓力的情況下無限期使用資金,滿足長期經營的需要。

——優化資源配置。如果說整個國民經濟是一個機體,那麽企業就是最重要的組織,組織的活力強,整個國民經濟勢必能發展好、發展快。很多優秀的企業通過融資上市之後,將會從普通版升級為Plus,實力大增,有能力通過兼並重組的方式整合競爭對手、上下遊甚至跨行業的優質資源,淘汰自身的落後產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想當年,吉利蛇吞象,收購世界著名汽車品牌沃爾沃就與上市公司有一定的關係。

另一方麵,投資者買入或者賣出股票,實際是對企業的投票,好企業會獲得更多“選票”,獲得更多融資機會,差企業被投資者以賣出股票的方式拋棄,融資成本高或者不能獲得融資,甚至被兼並、破產或者退市。無數投資者從理性出發形成的逐利行為,使資源流向競爭力強、經營良好、效益優秀的企業,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調節信息不對稱。哪種方式賺錢最快?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就是其中之一。從古至今,玉石被國人視為珍寶,但在很多老外看來,它們就是一塊石頭。如果把老外眼中的“石頭”賣給國人,就是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

現實社會中信息不對稱無處不在,特別是在投資領域。不同的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被投資者之間、企業與監管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在本應該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中,由於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等現象時有發生。

在有效市場理論下,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已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和可能發生的所有信息都會無一例外地反映到價格中,信息不對稱根本不存在。雖然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但在資本市場中,完善的信息披露製度、健全的法律製度和高效的信息傳導機製將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大大降低。

——改善公司治理結構。所謂公司的治理結構,就是指企業的組織形式、控製機製以及與利益分配相關的所有製度安排。在現代企業中,所有權與管理權往往分離:就像一位股民買了一家公司的股票,擁有這家公司的部分所有權,但經營、管理及決策權卻在別人手裏。

管理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導致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並不一致。不是一根繩子上的螞蚱,就容易出現厚此薄彼的狀況。在很多管理層看來,企業與股東利益最大化並不是自己最關心的,如何保持自己的管理地位才是核心訴求,這就會導致管理層更偏向於做出最大程度維護自己的地位,甚至與股東利益背道而馳的決策。

股票市場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以上缺陷,進一步改善公司治理結構。很多上市公司,在董事會的考核指標中,會將股價管理納入經營管理的考核中,作為獎勵或者懲罰管理者的重要參考。

除此之外,股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經營管理者的評價,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君不見優質上市公司的管理層一旦發生“地震”,股價將發生激烈波動,股價的波動也在一定程度上約束了管理層侵害股東利益的行為,利於公司治理結構的改善。

說到這裏,股市與國民經濟的關係基本清楚了:國民經濟的好壞直接影響著股市的表現,而股市的牛熊也能體現經濟的整體發展情況。

“無為大道本根源,要君親見求真物。”其實,國民經濟的好壞是股市漲跌變化的根本與基礎,如果脫離經濟的支撐,股市的任何波動都會變成空中樓閣,再瘋狂的上漲都會像絢麗的泡沫一樣破滅,最終回歸到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正常狀態。

美國是全球最發達的資本市場,其股市與國民經濟的關係是典型代表。回看美國三百年發展曆史,國民經濟突飛猛進,特別是近百年來,一躍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美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與之對應的股市也水漲船高,不可同日而語。道瓊斯指數首次公布時隻有40.94點,截至2020年11月19日,道瓊斯指數最高接近30000點,漲幅超過732.7倍。國民經濟的發展帶動了股市的發展,股市的欣欣向榮也對美國成為世界強國起到了如虎添翼的作用,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優秀公司前去上市,為美國經濟的發展注入全球的動力,帶去最優質的資源。

學者利用混頻GARCH-MIDAS模型研究宏觀經濟因素對股票市場波動的影響,最終得出國內生產總值(GDP)、貨幣供應量(M1)、消費價格指數(CPI)對股市有明顯的正向影響,其中國內生產總值對股市的影響最明顯。換句話說,經濟好則股市好,一旦宏觀經濟出了問題,覆巢之下將無完卵,股市必將受到巨大的負麵衝擊。

以上是正常的邏輯推理,也有不少學者曾經專門運用計量方法進行研究,最終表明股市和宏觀經濟之間確實存在著正向關係,這在不同國家的表現相差無幾,股市的增長對經濟增長有推動作用。

另一項研究表明,股市的流動性增加一個百分點,樣本國的人均產出就會增加0.8個百分點,在1976年至1993年之間,由於股市的流動性增加而導致樣本國的人均GDP增長了15個百分點。 [1]

相反,股市出了問題,也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股市繁榮時,投資收益和分紅提升股民的整體財富,他們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增強。與此同時,股市的持續上漲會強化未來收入和財富繼續增加的預期,這種預期反應到當下也是實際消費的增加。企業層麵,企業通過股市融資更加便利,擴大再生產、兼並重組以及長期投資的意願增強。總而言之,整個市場都會因股市上漲而沉浸在喜悅當中。

然而,一旦趨勢發生轉化,股災到來,股民的預期被打破,財富直線下降,不但購買力下降,還可能因為超前消費而負債累累,對於未來的預期急轉直下,最終導致消費下降,社會總需求不足。居民的財富減少了,企業的生意也不會好做,生意冷淡,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最終可能導致破產潮來臨。

一葉可知秋,千裏之堤也會因為蟻穴而崩潰,作為經濟的一部分,一旦股市出現問題,甚至出現股災,整個國民經濟將會遭遇毀滅性的打擊。

這也是人們常常將股市作為經濟的晴雨表的重要原因。

股市是經濟晴雨表的比喻最先來源於《股市晴雨表》一書,這本書是道氏理論的經典著作。道氏理論的理論與實踐基礎是有效市場理論和價值投資理論。在這兩個理論之下,在非有效市場中,價格與資本市場定價總是存在偏差,投資者總是想方設法買入價格低於價值或者長期盈利能力高、分紅多的公司股票,這一過程體現在價格上,就是股價的上漲。企業是經濟運行的最基本、最核心單位,當大部分企業運行良好時,整個經濟當然也會向好。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實體經濟中的企業和金融工具中的股市如同“左膀右臂”,共同庇佑經濟的發展。

美國的資本市場地位無人能敵,吸引著來自全球的優秀公司,最終形成了全球最強大、最具活力的資本市場,這樣的市場一旦出現問題,必將導致一場世紀大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