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繽紛的鬱金花芬芳吐蕊,它那雍容華貴的身姿,讓人間產生了七彩的泡沫。自17世紀荷蘭爆發鬱金香泡沫以來,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就像影子一樣,一直伴隨著資本主義世界。每隔一段時間,這個影子就會在某個地區或者全球幻化成魔鬼的樣子,將繁榮的資本主義世界撕得七零八落。

1907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有人說,這次危機是由一次做空引發的。當年10月16日,華爾街金融巨鱷海則因、莫爾希望通過做空聯合銅業公司的股票獲得該公司的控製權,結果收購計劃未能如願以償。

投資有風險,勝敗乃常事。巨星隕落對於華爾街來說隻是一個重複的故事,隻不過故事的主角換了。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故事情節相似,但最後的結果可能天壤之別,這一次就是例外。

兩位大佬偷雞不成蝕把米,聯合銅業公司股價在兩個小時內從60美元直降到10美元,公司破產了,大佬也損失慘重。這不算什麽,最重要的是,聯合銅業公司的破產就像投入水中的一顆小石子,激**起了投資者心中的漣漪,觸碰到了他們脆弱而敏感的神經。

今天的華爾街可以稱得上世界上最完全有效的市場,但在20世紀初,華爾街就像一座血淋淋的屠宰場,內部交易、操控市場、聯合坐莊等行為泛濫。在這樣的市場中,散戶追漲殺跌的情緒被無限放大,一旦有風吹草動,就會如大樹倒下之後大步流星四散而逃的猢猻。

當時紐約有一半銀行貸款被信托公司投資到股票和債券上,當危機發生時,像推倒的多米諾骨牌一樣的連鎖反應會加劇危機。

在羊群效應之下,市場迎來股票拋售潮,整個市場慘不忍睹。事實的確如此,兩天之後美國第三大信托公司尼克博克信托公司(the Knickerbocker Trust Company)發生擠兌。此後六天,危機以比流感病毒更快的速度傳遞到整個市場,並給所有人致命一擊。

華爾街變成一潭死水,三百多家金融機構在危機中倒閉,兩千多家股票經紀公司破產。危機迅速傳遞到全球,倫敦、東京、上海都未能幸免於難。

《1907年大恐慌》(The Panic of 1907)一書這樣評論當時的情景:“全世界處在經濟崩潰的邊緣,風暴中心是紐約金融區。盡管當時美國企業盈利迭創紀錄,整體經濟持續增長,但美國股市卻**,股價大幅跳水,券商紛紛倒閉,利率一飛衝天,紐約市政府無法發行債券,紐約證交所差點關門大吉,銀行擠兌風潮席卷全美。”

化解這次危機,約翰·皮爾龐特·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 Sr.,下文簡稱J.P.摩根)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幾乎憑借一己之力,救美國於水火之中。

J.P.摩根主要做了兩件事:安撫民眾情緒,籌錢。

——安撫民眾情緒。謠言是擠兌發生的溫床,為了破解謠言,J.P.摩根向信托公司、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等機構調配資金;在《紐約時報》公開發表署名文章《摩根的銀行聯盟將承擔信托公司的票據兌現》,對民眾信誓旦旦地說:如果民眾知道我們銀行機構的真正實力,他們的信心會很快恢複;公開回應市場的質疑,消除民眾和投資者的疑慮;成立宗教委員會,由牧師出麵撫慰公眾情緒;成立公共關係委員會,封殺負麵消息;散布摩根將2000萬美元運往紐約的謠言……

——籌錢。10月23日,J.P.摩根依靠個人魅力從第一國民銀行、國民城市銀行和摩根財團調集了2500萬美元資金;為紐約證券交易所籌集至少3500萬美元;為了挽救紐約最大的信托公司美洲信托公司(the Trust Company America),幫助其度過擠兌危機,J.P.摩在短短兩天內為其籌集2000多萬美元;說服美國鋼鐵集團、剩餘的信托公司、約翰·D.洛克菲勒等,為市場提供資金。

為了籌集到更多資金,J.P.摩根將金融手段發揮到了極致,最後一招,他想出了發行信用貨幣的想法。注意,在金本位時代,一國的貨幣價值是由其代表的黃金含量決定的,所謂信用貨幣,其背後支撐的是信用而不是黃金含量。說白了,信用貨幣就是一張忽悠人的廢紙。不過,這的確是個無中生有、點石成金的好法子。

10月25日,摩根財團、第一國民銀行、國民城市銀行聯合發行1億美元債券,財政部特準這1億美元債券可以當作現金。

故事到了這裏,應該進入收尾階段了,危機的傳導機製也無比清晰:儲戶擠兌銀行——銀行逼迫信托公司還款——信托公司拋售股票——股市崩盤——波及全球……但此時我從故事的開始重新進行一下梳理。對聯合銅業公司股票的做空,或許是引發其後一係列拋售動作的導火索,但問題的根源是,市場沒錢了。

在危機爆發前的1906年4月18日清晨5點12分左右,舊金山發生裏氏7.8級的大地震。當時美國政府公布的死亡人數隻有478人,但在今天保守估計,死亡人數應該在3000人以上。舊金山大地震引發了三天的大火,市中心超過500座大樓被摧毀,道路、供水係統遭到嚴重損壞,八成城市被夷為平地,20萬人流離失所,大火造成的損失是地震的10倍以上。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1871年芝加哥大火與2005年卡特裏娜颶風是美國曆史上最致命、損失最嚴重的三大自然災害。汶川地震時,我們眾誌成城,舉全國之力支持災區的恢複重建。要想重建舊金山,美國人也得舉全國之力。其實,在大災大難麵前,任何國家的政府和人民,都會竭盡全力幫助災區早日渡過難關。

救助行動開始了。美國政府對當地的富裕階層、中等和中等收入偏下階層提供撥款和貸款,幫助其獲得房屋。對於底層人士,美國政府直接提供救助小屋。1906年9月至1908年6月,美國政府為底層民眾修建了救助小屋,建設成本為884558.81美元,維護費用為453000.04美元。

房屋救助及撥款計劃隻是救助的冰山一角,災後,大量資金被投入到救濟與重建中。參眾兩院緊急製訂了撥款計劃,災後幾周內向災區提供水、食物、帳篷、毯子、醫療用品等的費用。

資金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各地湧向舊金山,作為美國金融中心的紐約,一度也出現了現金告急的情況。資本市場的股價受影響的因素眾多,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市場資金的寬裕程度對股價有重要影響:市場錢多,股價上漲;市場資金緊張,股價下跌。

在國際上,這次大地震使英國的商業保險公司付出巨額賠償,大量黃金從英國流向美國。此時英國國內的流動性出現風險,為了解決自身的流動性問題,英國提高貼現率,迫使黃金回流。“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頂頭風”,美國的流動性更緊張了。

金融中心都沒錢了,資本市場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股市在1906年9月到1907年3月下跌8%,最終在1907年5月崩潰。因此,與其說做空聯合銅業公司股價是引發資本市場崩盤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如說大災大難後更容易出現大危機。

1871年芝加哥大火,1873年美國鐵路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危機;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後,1907年美國及全球的經濟危機爆發;2005年卡特裏娜颶風後,2008年美國次債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危機。1918年全球大流感後,危機雖然沒有第一時間到來,但終究沒有缺席……

在1907年的經濟危機中,奉行自由主義的商業銀行、信托公司,甚至美國聯邦政府對危機束手無策,當需要一個強大的力量麵對危機、管理危機時,J.P.摩根站了出來。他充當最後的貸款人,向金融機構不斷注入流動性;他充當政府的銀行,管理危機;他主張發行信用貨幣,充當發行的銀行……他一人扮演了央行的角色。

J.P.摩根成了美國和美國金融體係的救世主,但經曆過這場危機,美國人越來越認識到,放任自由的金融市場問題太多,自認為堅不可摧的金融體係原來如此不堪一擊。麵對危機僅僅依靠一個人並不靠譜,美國的政界、學術界、金融界以及民間一致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強大的監管機構,它就是中央銀行。

當時,世界上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已經成立了中央銀行。英國的英格蘭銀行於1694年成立,法國的法蘭西銀行於1800年成立,荷蘭中央銀行成立於1814年,意大利銀行成立於1893年,日本銀行1882年成立,瑞士國民銀行1907年成立,有些國家例如西班牙、葡萄牙、埃及、土耳其已經有了準中央銀行的機構……美國經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但美國並沒有自己的央行。

其實在美國的中央銀行成立之前,聯邦政府、1791年成立的第一銀行、1816年成立的第二銀行分別代行過一些中央銀行的職能,但經過危機的檢驗,殘酷的現實告訴美國人,在現有的體係下,商業銀行難以達成協調合作,不能應付危機。一家真正的、屬於自己的央行有必要成立。

1913年3月31日,J.P.摩根溘然長逝。即便再出現危機,也沒有能夠像J.P.摩根這樣的人力挽狂瀾了。

一個具有英雄色彩的巨人倒下了,美國另一個巨頭誕生了。同年12月23日,威爾遜總統簽署《聯邦儲備法案》,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正式成立。

美聯儲成立的目標之一,就是維護金融穩定。這一點在《聯邦儲備法》的起草者之一的羅伯特·萊瑟姆·歐文那裏得到證實:“提供一種製止階段性恐慌動搖和傷害美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