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處理(HeatTreatment)-是利用加熱和冷卻以改變金屬物理性質的方法。熱處理能改善鋼的顯微結構,使達到所需的物理要求。韌性,硬度和耐磨性是通過熱處理而獲得的特性中的幾種。要獲得這些特性,需使用熱處理中的淬硬,回火,退火和表麵淬硬等操作。

淬硬(Hardening,又稱淬火)-是將金屬均勻地加熱至適當溫度,然後迅速浸入水或油中急冷,或在空氣中或冷凍區中冷卻,使金屬獲得所需要的硬度。

回火-鋼件淬硬後會變脆,同時由淬火急冷而引致的應力,可使鋼件受到輕擊而斷裂。要消除脆性,可用回火處理法。回火就是將鋼件重新加熱至適當的溫度或顏色,然後予以急冷。回火雖然使鋼的硬度略為減少,但可增加鋼的韌性而降低其脆性。

退火-退火是消除鋼件的內在應力和勒化鋼件的方法。退火法是將鋼件加熱至高於臨界溫度,然後放入幹灰,石灰,石棉或封閉在爐內,令它慢慢冷卻。

硬度(Hardness)-是材料抵抗外物刺入的一種能力。試驗鋼鐵硬度的最普通方法是用銼刀在工件邊緣上銼擦,由其表麵所呈現的擦痕深淺以判定其硬度的高低。這種方法稱為銼試法這種方法不太科學。用硬度試驗器來試驗極為準確,是現代試驗硬度常用的方法。最常用的試驗法有洛氏硬度試驗洛氏硬度試驗機利用鑽石衝入金屬的深度來測定金屬的硬度,衝入深度愈大,硬度愈小。鑽石衝入金屬的深度,可從指針指出正確的數字,該數字稱為洛氏硬度數。

鍛造-是用錘擊使金屬成為一定形狀的方法,當鋼件加熱達到鍛造溫度時,可以從事鍛造,彎屈,抽拉,成型等操作。大多數鋼材加熱至鮮明櫻紅色時都很易鍛造。

脆性-表示金屬容易破裂的性質,鑄鐵的脆性大,甚至跌落地上亦會破裂。脆性與硬度有密切關係,硬度高的材料通常脆性亦大。

延性-(又稱柔軟性)是金屬受外力永久變形而不碎裂的性質,延性的金屬可抽拉成細線。

彈性-是金屬受外力變形,當外力消除之後又恢複其原有形狀的一種性質。彈簧鋼是極富彈性的一種材料。

硬度-是金屬抵抗外物刺入或切削的一種能增加鋼材硬度常用的方法是淬火。

展性-又稱可鍛性,是金屬延性或柔軟性的另一種*。展性是金屬接受錘鍛或滾軋而變形時不致破裂的一種性質。

韌性是金屬抵受震動或衝擊的能力。韌性與脆性剛好相反。

還有一些不太相同的解釋:

金屬術語(轉帖)

淬火:一種將金屬浸於水,油,空氣或者金屬溶液中快速冷卻,以使金屬變硬的工藝。然而這種方法同時也會增加金屬的脆性。金屬在水中淬火比在油中冷卻的速度要快。

退火:一個用來描述將金屬軟化過程的概念。與淬水工藝剛好相反。退火加工是將材料軟化,以及去應力。它包括將金屬進行緩慢加熱以及冷卻的過程。該工藝能夠釋放材料內部集聚的應力,也可以應用於玻璃加。

回火:通過釋放材料內部應力來降低鋼的硬度,該工藝首先將金屬加熱到低於其變形界限溫度的某個溫度,然後在空氣中讓其緩慢冷卻。

難熔金屬:熔點很高的金屬,包括:鎢,鎳,鉻,鉑,鉬,等等。

熔煉:將金屬容其礦石中分離出來的工藝。

超耐熱合金:耐熱或者高溫合金,在超過1000攝氏度的條件下性能穩定,不發生或者幾乎不發生腐蝕反映。

加工硬化:將金屬片連續進行彎曲加工的工藝。金屬變得越來越堅硬而難於彎折,直到金屬最終斷裂。對金屬進行有規律的間隔退火處理有助於金屬實現更進一步惡毒變形。

合金:由兩種或者兩者以上的元素組成的金屬。

同素異形:在某種物質狀態,同一元素以多種物理形態(如液態,固態或者氣態)存在的現象。碳就屬於同素異形元素,因為它有多種存在形態---石墨和金剛石。TAOTAOBA.NET

陽極氧化:增加金屬材料表麵的天然氧化層厚度,起到保護金屬表層目的的一種工藝。陽極氧化工藝可以應用於鋁,錳,鈦,等多種金屬。

奧氏體:鐵的一種高密度高溫形式。奧氏體不鏽鋼通常用於對材料硬度及防腐蝕性能有很高要求的應用領域。

碳鋼:一種由碳和鋼形成的合金。碳的含量決定了鋼的硬度。低碳鋼比較軟,高碳鋼更加堅硬一些。

表麵硬化:該工藝用於在鋼的表麵形成一層堅硬表層。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是先增加鋼表麵部分碳的含量,隨後進行淬火和輕微的回火。第WWW.TAOTAOBA.NET/二是將鋼表麵加熱後進行淬火和回火。當材料的某一個局部有額外耐摩要求時,表麵硬化加工就顯得十分重要。

金屬陶瓷:在金屬中加入陶瓷顆粒形成的合成物。

冷加工:對金屬在低於其再結晶溫度的條件下進行加工成型

黑色金屬:含鐵的金屬,黑色金屬基本上由各種鋼和鐵的不同時形式構成。

鍛造:在冷加工或者高溫作業的條件下用錘打和擠壓的方式給金屬造型,是最簡單最古老的金屬造型工藝之一。

鍍鋅:將鍍鋅到鋼或者鐵的表麵的一種表麵處理工藝。在園藝用金屬容器中十分常見。

貴金屬:典型特征為具有極高的防腐蝕性能,通常應用於貴重金屬。

白蠟:一種已經在家用器皿中應用數百年的錫鉛合金。現在白蠟中也可能含有鉛和銻。

機械性能

脆性:用於描述材料在未施加明顯外力以及沒有明顯變形的情況下發生斷裂的性能。

耐壓強力:施加於材料上使其長度變短,截麵積變大的外力,與拉伸強力相對應。

傳導性:材料傳輸熱能或者電能的速度。

蠕變:材料在壓力條件下產生緩慢的變形量。

延展性:是金屬受外力變形,當外力消除之後又恢複其原有形狀的一中性質。

疲勞強度:材料承受重複作用外力的能力。

燃燒點:金屬或其蒸氣開始燃燒的最低溫度點。

吸濕:易於吸收並且保持水分的金屬。

衝擊強度:金屬吸收突然撞擊能量的能力。

柔韌性:在壓力條件下材料容易發生永久性變形而不斷裂的能力。

可塑性:材料在較低壓力條件下容易發生永久性變形的能力。

多孔性:材料內部空隙的體積占據材料整體體積的比率。

切變強度:兩股方向相反的外力同時施加於材料表麵,使其中一部分與另一部分相互滑移,材料發生斷裂時的外力大小即為該材料的切變強度。

比重:一定體積材料的重量與相同體積四攝氏度的水的重量之比。

比熱:加熱1克某種金屬使其溫度升高一攝氏度所需要的能量。

硬挺性:材料承受變形的能力,以壓力與變形位移為平定基礎。

靜強度:材料承受導致變形的外加應力的能力。

應力:拉伸應力,壓縮應力以及剪切應力都是外部施加於材料,導致材料斷裂的作用力。

拉伸強度:材料被拉伸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與壓縮強度對應。

韌性:材料吸收衝擊能量而不斷裂的能力。

澆鑄部分指金屬被加熱熔化,然後澆注到模型裏。適合加工造型複雜的零件。

砂模鑄造:成本低,批量小,可以加工複雜的造型,但可能會需要大量的後期處理工序。

熔模鑄造/失蠟法鑄造:這種加工方法具有很高的連續性和精確度,也可以用於加工複雜造型。它是在相對低廉的加工成本前提下,能夠實現非常完美的表麵效果,適合大批量生產。

注鑄法:用於加工高誤差的複雜造型。由於工藝本身的特點,產品成型後不需要後處理,然而,隻有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才能顯示出成本低的優點。

壓鑄法:加工成本高,隻有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成本才合理。但最終產品的成本相對較低而且誤差比較高。可以用於生產壁厚較薄的零件。

旋鑄法:是加工小型零件的理想方法,通常用於首飾製造。可以使用橡皮模型以降低加工的成本。

定向固化:可以生產具有優良抗疲勞性能的非常堅固的超耐熱合金澆注到模型裏,然後經過嚴格控製的加溫及冷卻工序,以消除任何細小的瑕疵

固體成型加工部分

固體成型加工:是指所使用的原料是一些在常溫條件下可以進行造型的金屬條,

片以及其他固體形態。屬於勞動密集型生產。加工成本投入可以相

對低廉一些。

旋壓:一種非常常見的用於生產圓形對稱部件的加工方法,如碟子,杯子以及圓

錐體等。加工時,將高速旋轉的金屬板推近同樣告訴旋轉的,固定的車床

上的模型,以獲得預先設定好的造型。該工藝適合各種批量形式的生產。

彎曲:一種用於加工任何形式的片狀,杆狀以及管狀材料的經濟型生產工藝。

連續紮製成型:將金屬片喂入壓輥之間,以獲得長度連續,橫截麵一致的金屬造

型。與擠壓工藝類似,但是對加工元件的壁厚有限製,隻能得到

單一的壁厚。隻有在大量生產的前提下,加工成本才最合理。

衝壓成型:金屬片置於陽模與陰模之間經過壓製成型,用於加工中空造型,深度

可深可淺。

衝孔:利用特殊工具在金屬片上衝剪出一定造型的工藝,大,小批量生產都可以

適用。

衝切:與衝孔工藝基本類似,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利用衝下部分,而後者利用衝切

之後金屬片剩餘部分。

剪切:用剪切的方式切割金屬片,與用一把剪刀從最佳位置剪裁紙張是一個道

理。

切屑成型:當對金屬進行切割的時候有切屑生產的切割方式統稱為切屑成型,包

括銑磨,鑽孔,車床加工以及磨,鋸等工藝。

無切屑成型:利用現有的金屬條或者金屬片等進行造型。沒有切屑產生。這類工

藝包括化學加工,腐蝕,放電加工,噴砂加工,激光切割,噴水切

割以及熱切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