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
《補記》是1935年弗洛伊德將近十年來自己身患癌症情境下所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的補充,也是對國際精神分析運動向前發展的概述。它證明精神分析不僅能發展成為一門科學,而且也能成為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方法。弗洛伊德已超越自然科學、精神醫學研究的範疇,並將他的最後興趣轉向早年曾思考而現在為之入迷的人性、文明、宗教、道德、原始經驗等人類社會精神問題。尤其令他興奮的是精神分析運動除了以前在維也納、布達佩斯、倫敦、荷蘭、瑞士、俄國的發展外,還在巴黎、加爾各答、日本、美國、耶路撒冷、南非等地有了新進展。
據我所知,這套自傳叢書的編輯並沒有考慮這種可能性: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其中的某一自傳應該有所補充。很可能這樣的事情隻是在我這裏才發生了。由於美國出版公司希望出版這本書的新版本,所以我現在就承擔了這一任務。這本書最早在美國出版是1927年(由布倫塔諾公司出版),書名為《自傳》。但是它不適當地與我的另一篇文章合在一本書裏,並以那篇文章《非專業者的分析問題》作為全書的書名,這樣便掩蓋了這本《自傳》的光彩。
這本書共講了兩件事:我的生活經曆和精神分析的曆史。這兩件事密切相關。《自傳》說明了精神分析是怎樣成為我生活中的全部內容的,並且正確地表明,同我與這一科學的關係比較起來,我沒有什麽其他更有意義的個人經曆。
就在寫這個自傳前不久,我的生命差一點被那惡性腫瘤的複發所結束。但外科技術在1923年救了我的命,我又能繼續生活和工作了,盡管再也沒有從疼痛中掙脫出來。從那時起往後的這十多年當中,我從未停止過精神分析的工作和寫作——德文版12卷《弗洛伊德選集》的完成便是證明。但我自己發現,一個有意義的變化發生了。在我的發展過程中,一些曾經很紛亂的思路現在已經開始清晰起來。我在後半生中所獲得的一些興趣已經減弱,而那些較早的和最初的興趣卻再一次變得重要起來。確實,在這最後的十幾年中。我完成了一些重要的分析工作。例如,在《抑製、症狀和焦慮》一書中修改了焦慮問題,一年之後又簡明地闡述了性欲的“拜物教”(fetishism)。然而,確實可以這麽說,自從我提出存在有兩種本能(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假說,自從我把精神人格(mental personality)區分為自我、超我和本我以來,再沒有進一步對精神分析做出什麽決定性貢獻。從那時起,我關於這一主題的著述或者是一些非實質性的東西,或者很快便為其他人所提出。這種情況與我自身的變化有關,與所謂的一個倒退發展階段有關。我的興趣,在我於自然科學的醫學和心理治療上走了終生的彎路之後,又重新回到很早以前使我流連忘返的那些文化問題之上。當時我太年輕,說不上有什麽思想。1912年,就在精神分析工作達到頂峰時,我已經試圖在《圖騰與禁忌》中利用精神分析的最新發現成果以調查宗教和道德的起源。接著,在後來的兩篇文章《一個幻覺的未來》和《文明及其缺憾》中,我又把這一工作向前推進了一個階段。我更加清楚地看到:那些人類曆史事件——那些在人類本能、文化發展和原始經驗的積澱(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宗教)之間的相互作用,隻不過是精神分析在個體身上所研究的自我、本我和超我之間的動力衝突的反映,是這一非常相同的過程在一個更加廣闊的舞台上的再現。在《一個幻覺的未來》中,我對宗教表明了一種基本上的否定評價。後來,我找到了一個公式,這個公式可以對宗教做出更加公正的評估。盡管可以假定,宗教的力量在於它所包含的真理,然而我要表明,這一真理並非實質性的,而是一種曆史的真理。
這些研究雖然源於精神分析,然而已遠遠超出了它的範圍,也許已經喚起了比精神分析本身更加普遍的共鳴。它們也許在引起我那短暫的幻想中起了作用,即我正置身於那些作家中間,而象德國這樣偉大的民族正時刻準備傾聽他們的聲音。那是在1929年,德國人民公認的代言人之一托馬斯·曼恩,用友好而含蓄的語言為我在當代思想史中找到了一席之地。不久,我的女兒安娜作為我的代表,在我被授予1930年歌德獎金之際,在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的市政廳受到了市民的歡迎。這是我作為一個公民的生活達到的最高峰。後來,我們的山河日漸縮小,而德國也就不再關心我們的情況了。
我也許可以就此結束關於我的自傳的注釋。公眾沒有要求更多地了解我個人的事情——我的奮鬥、失望和成功等等。不管怎麽說,在我的一些著作中(例如《釋夢》、《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我要比一般人公開而坦率得多,他們是向同代人或給子孫們敘述自己的一生。對於這種做法我不想恭維,根據我的經驗,我也不可能勸告任何人跟著我學。
關於精神分析在最後十幾年的曆史,我還得再補充幾句。毫無疑問,它將繼續向前發展。它已經證明了自己的生存能力,既可發展成一門學科,也可成為一種治療方法。它的擁護者(加入“國際精神分析協會”者)的數量已大大增加。除了較早的那些地方團體(維也納、柏林、布達佩斯、倫敦、荷蘭、瑞士和俄國[206])外,後來巴黎和加爾各答也成立了學會,日本成立了兩個,美國有好幾個。就在最近,耶路撒冷和南非各成立了一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成立了兩個。這些地方性的學會利用它們自己的基金讚助(或正在成立)培訓學院。在這些學院中,對學生們按照統一的計劃進行精神分析實踐的教育。在門診所裏,有經驗的分析家和學生對那些經濟困難的病人免費進行治療。每隔一年,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的成員們舉行一次大會,宣讀科學論文,決定組織方麵的事宜。第十三次會議(這些會議我已不可能再去參加)於1934年在盧塞恩舉行。協會的全體成員從他們共同的主要興趣出發,在工作中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一些人著重致力於闡明並深化我們的心理學知識,而其他一些人則與醫學和精神病學保持著密切的聯係。從實踐觀點出發,一些精神分析學家承擔起使精神分析學在大學裏得到承認並使其內容納入醫學院課程之內的任務。而另一些人則仍然願意置身於這些院校之外,也不允許精神分析在教育界所受到的重視比醫學界差。有時,當一個精神分析工作者企圖強調精神分析的某個單獨的研究成果或觀點,而放棄其他內容時,他會突然發現他自己竟然處於孤立境地。不管怎麽說,總的印象是令人滿意的:整個精神分析正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進行著嚴肅的科學工作。
附錄一 《標準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學著作全集》目錄(24卷)
第1卷
總序
關於我在巴黎和柏林學習情況的報告(1956[1886])
沙可的《神經係統疾病講義》譯序(1886)
一例嚴重的男性癔症性偏側感覺缺失的觀察報告(1886)
短評二則(1887)
評艾烏伯克的《急性神經衰弱》
評魏爾·邁德契爾的《神經衰弱和癔症的治療》
癔症(1888)
附錄:癔症性癲癇[發作]
有關催眠與暗示的論文(1888~1892)
編者導言
伯恩海姆《暗示》譯序(1888[1888~1889])
附錄:德文第二版序
評奧古斯特·弗雷爾的《催眠術》(1889)
催眠術(1891)
一例成功的催眠治療(1892~1893)
沙可的《星期二演講》譯序及腳注(1892~1894)
1893“緒言”概況(1892[1940~1941])
1.給約瑟夫·布洛伊爾的信
2“III”
3.關於癔症發作的理論
器質性運動麻痹和癔症性運動麻痹比較研究要點(1893[1888~1893])
弗利斯論文摘要(1950[1892~1899])
科學心理學設計(1950[1895])
設計縮寫解釋
一、總綱
編者附錄A:弗洛伊德有關退行概念的使用
二、心理病理學
三、試述正常ψ過程
編者附錄B:弗洛伊德於1896年1月1日給弗利斯的第39封信摘要
編者附錄C:Q的實質
第2卷
*[207]癔症研究(1893~1895)約瑟夫·布洛伊爾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著
一、癔症現象的心理機製:緒言(1893)(布洛伊爾和弗洛伊德)
二、病例
1.安娜·O小姐(布洛伊爾)
2.埃米·馮·N夫人(弗洛伊德)
3.露西·R小姐(弗洛伊德)
4.凱瑟琳娜(弗洛伊德)
5.伊麗莎白·馮·R小姐(弗洛伊德)
三、理論(布洛伊爾)
四、癔症的心理治療(弗洛伊德)
編者附錄A:埃米·馮·N夫人病症年表
編者附錄B:弗洛伊德主要論述轉換性癔症的著述目錄
第3卷
《弗洛伊德1893~1906短篇論文集》序(1906)
沙可(1893)
癔症現象的心理機製:一次演講(1893)
防禦性神經精神病(1894)
附錄:弗洛伊德基本假設的出現
強迫症與恐怖症:心理機製與病因(1895[1894])
編者附錄:弗洛伊德論恐怖症
關於用“焦慮性神經症”將一種特殊綜合症與神經衰弱相區別的理由(1895[1894])
編者附錄:關於Angst(焦慮)及其英文譯法
對我的“焦慮性神經症”的論文所受批評的答複(1895)
遺傳和神經症的病因(1896)
再論防禦性神經精神病(1896)
癔症的病因(1896)
弗洛伊德1877~1897科學論文摘要(1897)
性欲在神經症病因中的地位(1898)
遺忘的心理機製(1898)
掩蔽性記憶(1899)
自傳注釋(1901[1899])
第4卷
*釋夢(1900)
一、關於夢的問題的科學文獻
二、釋夢的方法:一個夢例的分析
三、夢是願望的滿足
四、夢的偽裝
五、夢的材料與來源
六、夢的工作:A—C部分
第5卷
*釋夢(續)
六、夢的工作:D—I部分
七、夢的過程的心理學
附錄A:一個得到實現的預兆性的夢
編者附錄B:弗洛伊德主要論述夢的著述目錄
*論夢(1901)
夢的索引
第6卷
*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1901)
失誤行為索引
第7卷
一例癔症分析片斷(1905[1901])
*性學三論(1905)
一、性變態
二、幼兒性欲
三、青春期的變化
提要
編者附錄:弗洛伊德主要論述性欲的著述目錄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程序(1904[1903])
論心理治療(1905[1904])
我對性欲在神經症病因中的作用的看法(1906[1904])
心理(或精神)療法(1890)
戲劇中的變態人物(1942[1905或1906])
第8卷
*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係(1905)
編者附錄:弗朗茲·布倫塔諾的謎語
詼諧索引
第9卷
*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覺與夢(1907[1906])
再版跋(1912)
精神分析與法律訴訟中的事實確定(1906)
強迫性行為與宗教活動(1907)
兒童性啟蒙(1907)
作家與白日夢(1908)
癔症的幻想及其與兩性並存的關係(1908)
性格與肛欲(1908)
“文明的”性道德與現代神經症(1908)
兒童性理論(1908)
癔症發作概論(1909[1908])
家族傳奇(1909[1908])
短篇論文(1903~1909)
為“閱讀書目調查表”所開列的書單
《實用精神病學論文集》內容簡介
魏爾海姆·斯泰克爾的《神經焦慮狀態及其治療》序言
桑多爾·費倫茨的《精神分析:精神分析論文集》序言
寫給《新自由評論報》的論文
第10卷
對一個5歲男孩的恐怖症的分析(1909)
跋(1922)
一例強迫性神經症的說明(1909)
1.病曆摘錄
2.理論
補遺:病例的原始記錄
編者附錄:弗洛伊德論述兒童焦慮與恐怖症及強迫性神經症的某些著述
第11卷
*精神分析五講(1910[1909])
附錄:弗洛伊德講解性著作目錄
*達·芬奇的童年回憶(1910)
精神分析治療的未來展望(1910)
一些原始詞匯的反意(1910)
男人對象選擇的一個特殊類型(愛情心理學之一)(1910)
論**領域最普遍的衰退趨勢(愛情心理學之二)(1912)
處女的禁忌(愛情心理學之三)(1918[1917])
精神分析關於心因性視覺障礙的觀點(1910)
“野蠻的”精神分析(1910)
短篇論文(1910)
《關於自殺的討論》內容簡介
給弗裏德裏奇·s克勞斯關於《食人肉者》的一封信
病人自己顯示的病源性幻想二例
評魏爾海姆·紐特拉的《給神經症婦女的信》
第12卷
精神分析對一個偏執狂病人的自傳性敘述的說明(1911)
跋(1912[1911])
關於治療技術的論文(1911~1915[1914])
編者導言
釋夢在精神分析中的運用(1911)
移情動力學(1912)
對進行精神分析治療的醫生的幾點忠告(1912)
治療初始(關於精神分析技術的進一步忠告之一)(1913)
回憶、重複和逐步突破(關於精神分析技術的進一步忠告之二)(1914)
有關移情的觀察報告(關於精神分析技術的進一步忠告之三)(1915[1914])
編者附錄:弗洛伊德主要論述精神分析技術和心理治療理論的著述目錄
民間傳說中的夢(1957[1911])(弗洛伊德與奧本海姆)
論精神分析(1913[1911])
對心理活動的兩個原則的係統論述(1911)
神經症發作類型(1912)
寫給關於**的討論(1912)
精神分析中潛意識的注釋(1912)
一個作為證據的夢(1913)
神話故事材料在夢中的出現(1913)
三個小匣子的主題(1913)
兒童的兩個謊言(1913)
強迫性神經症的傾向(1913)
普費斯特的《精神分析方法》導言(1913)
波克的《世界各地有關糞便的習俗》序(1913)
短篇論文(1911~1913)
元音字母前後排列順序的意義
“以弗所書中的狄安娜多麽偉大”(譯注:“以弗所書”為《新約全書》的第十封信或第十本書)
馬克西姆·斯特納的《男性性功能的心理障礙》序
第13卷
*圖騰與禁忌(1913[1912~1913])
編者附錄:弗洛伊德論述社會人類學、神話學和宗教史的著述目錄
精神分析對科學興趣的要求(1913)
得自精神分析實踐的觀察和實例(1913)
精神分析治療中的體驗調查(“已經講過了”)(1914)
米開朗基羅的摩西(1914)
跋(1927)
中小學男生心理學的一些想法(1914)
第14卷
精神分析運動史(1914)
論自戀:導論(1914)
有關心理玄學的論文(1915)
編者導言
本能及其變化(1915)
壓抑(1915)
論潛意識(1915)
編者附錄A:弗洛伊德與艾瓦爾德·海林
編者附錄B:心身平行論
編者附錄C:詞與物
心理玄學對夢理論的一個補充(1917[1915])
悲傷與抑鬱症(1917[1915])
編者附錄:弗洛伊德主要論述普通心理學理論的著述目錄
與精神分析疾病理論相違背的一例偏執狂(1915)
對目前戰爭與死亡的看法(1915)
編者附錄:弗洛伊德給弗裏德裏克·馮·伊登博士的信
論變化無常(1916[1915])
在精神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性格類型(1916)
短篇論文(1915~1916)
神話中與視覺強迫症的類似情況
一種症狀與一種象征之間的聯係
給赫曼因·馮·胡-海爾紐斯博士的信
第15卷
*精神分析導論(1916~1917[1915~1917])
一、失誤動作(1916[1915)](第1~4講)
二、夢(1916[1915~1916])(第5~15講)
第16卷
*
精神分析導論(續)
三、神經症通論(1917[1916~1917])(第16~28講)
失誤索引
夢索引
象征索引
第17卷
從一例幼兒神經症史中得到的啟示(1918[1914])
編者附錄:弗洛伊德的較長的病曆一覽表
關於在肛欲中所證明的本能轉變(1917)
精神分析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困難(1917)
《詩與真》中的兒時記憶(1917)
精神分析治療中的進展路線(1919[1918])
談在大學裏教授精神分析(1919[1918])
“孩子挨打”:寫給性變態起源的研究(1919)
《精神分析與戰爭神經症》導言(1919)
附錄:對戰爭神經症進行電療的備忘錄(1955[1920])
“怪人”(1919)
編者附錄:丹尼爾·桑德斯的《德語詞典》摘要
賴克的《儀式:精神分析的研究》序(1919)
短篇論文(1919)
關於精神分析出版物和獎金的說明
詹姆斯·J.普特南
維克多·塔斯克
第18卷
*超越快樂原則(1920)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1921)
一個女性同性戀者的心理發生(1920)
精神分析與心靈感應(1941[1921])
夢和心靈感應(1922)
忌妒、偏執狂和同性戀的某些神經症機製(1922)
《百科全書》兩個詞條(1923[1922])
1.精神分析
2.力比多理論
短篇論文(1920~1922)
關於分析技術前史的說明(1920)
一個4歲兒童的聯想(1920)
安東·馮·弗洛英德博士(1920)
J.J.普特南的《精神分析演講錄》序(1921)
J.沃倫冬克的《白日夢心理學》導言(1921)
美杜薩的頭(1940[1922])
第19卷
*自我與本我(1923)
編者附錄A:描述性潛意識和動力性潛意識
編者附錄B:力比多的巨大貯存庫
17世紀的崇魔神經症(1923[1922])
論釋夢的理論與實踐(1923[1922])
從整體上對釋夢的補充說明(1925)
嬰幼兒的性器構造:性理論的補遺(1923)
神經症與精神病(1924[1923])
受虐狂的節製問題(1924)
俄狄浦斯情結的消解(1924)
神經症與精神病的現實性喪失(1924)
精神分析概述(1924[1923])
對精神分析的抵抗(1925[1924])
編者附錄:叔本華的《作為意誌和表象的世界》摘錄
關於“神秘的拍紙簿”的說明(1925[1924])
否定(1925)
兩性解剖差異所帶來的心理後果(1925)
約瑟夫·波普-林庫斯和夢的理論(1923)
桑多爾·費倫茨博士(50壽慶)(1923)
艾契豪恩的《任性的青年人》序(1925)
約瑟夫·布洛伊爾(1925)
短篇論文(1922~1925)
雷蒙德·達·索緒爾《精神分析的方法》序
馬克斯·艾丁根《關於柏林精神分析門診部的報告》(1920年3月~1922年6月)序
給弗利斯·魏特爾斯的信
給西尼·露易絲·勞柏絲-貝利斯特羅絲·伊·達·特裏斯的信
給《Le Disque Vert》的信
給《蘇黎世猶太新聞中心報》編者的信
在希伯來大學開學之際
《期刊》的編者更替
第20卷
*自傳研究(1925[1924])
跋(1935)
*抑製、症狀與焦慮(1926[1925])
編者附錄A:“壓抑”和“防禦”
編者附錄B:弗洛伊德主要論述焦慮的著述目錄
*非專業者的分析問題(1926)
跋(1927)
精神分析(1926[1925])
給布奈·布裏思協會的演講(1941[1926])
短篇論文(1926)
卡爾·阿伯拉罕
給羅曼·羅蘭
寫給佩克沃思·法羅的一篇論文的序言性說明
第21卷
*一個幻覺的未來(1927)
*文明及其缺憾(1930[1929])
拜物教(1927)
幽默(1927)
宗教體驗(1928[1927])
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弑父者(1928[1927])
附錄:弗洛伊德給西奧多·賴克的一封信
笛卡兒的夢:給馬克西姆·列羅的信(1929)
歌德獎金(1930)
給阿方斯·佩奎特的信
在法蘭克福歌德大廳所做的講演
編者附錄:弗洛伊德主要論述藝術、文學或美學理論的著述目錄
力比多類型(1931)
女性性欲(1931)
短篇論文(1926~1931)
賴克和庸醫行騙的問題:給《新聞自由報》的信
厄內斯特·瓊斯(50壽慶)
專家對霍爾斯曼病例的意見
心理病理學特刊號《醫學評論》導言
艾道多·魏斯的《精神分析要素》導言
《柏林精神分析學研究所十年》序
赫曼·南伯格的《以精神分析為基礎的神經症概論》序
給皮利波的伯格馬斯特的信
第22卷
*精神分析新論(1933[1932])(第29~35講)
生氣及其控製(1932[1931])
為什麽有戰爭?(1933[1932])(愛因斯坦和弗洛伊德)
愛因斯坦的來信
弗洛伊德的回信
我與約瑟夫·波普-林庫斯的交往(1932)
桑多爾·費倫茨(1933)
偶發行為的奧妙(1935)
關於衛城的記憶障礙(1936)
短篇論文(1931~1936)
給喬治·福徹斯的信(1931)
理查德·斯特伯《精神分析詞典》序(1936[1932])
馬裏·波拿巴《埃德加·阿倫·坡的生活與著作:精神分析的解釋》序(1933)
給托馬斯·曼——祝他六十大壽(1935)
第23卷
*摩西與一神教:三論(1939[1934~1938])
編者關於專有名詞的翻譯說明
一、摩西,一個埃及人
二、如果摩西是個埃及人
三、摩西,他的人民和一神教
*精神分析綱要(1940[1938])
一、心靈及其活動
二、實踐任務
三、理論成就
有終結的分析和無終結的分析(1937)
分析的結構(1937)
防禦過程中的自我分裂(1940[1938])
精神分析的一些基本教訓(1940[1938])
論反猶太主義(1938)
短篇論文(1937~1938)
魯·安德裏斯-賽洛姆
成果、思想、問題
英國的反猶太主義
第24卷
序
導言
標準版1~23卷目錄
圖片目錄
縮寫目錄
標準版中弗洛伊德著作的字母順序排列目錄
編者注解索引
A:編者評注目錄
B:名詞及其用法注釋
C:主題目錄索引
文獻目錄和作者索引
A:弗洛伊德文獻目錄
B:弗洛伊德除外的文獻目錄和作者索引
期刊和論文集目錄
病例索引
夢的一覽表
象征索引
比喻索引
藝術和文學作品索引
人名索引
一般主題索引
補遺和勘誤
黎明譯
楊韶剛 趙國複 校
附錄二 弗洛伊德生平活動一覽表
車文博 編
附錄三 英漢人名對照表
A
Abel,C.阿貝爾·C
Abel,R.阿貝爾·R
Abraham,K.阿伯拉罕
Adler,A.阿德勒
Akhenaten 埃克赫那頓
Alexander,the Great 亞曆山大大帝
Andreas,Lou 阿德裏安·盧
Aristandros 阿裏斯坦德羅斯
Aristoteles 亞裏士多德
Arrian 阿利安
Artemidorus 阿爾特米多魯斯
Aten 阿頓
Auerbaeh 奧爾巴赫
Augustine,s奧古斯丁
B
Back,George 巴克·喬治
Bacon,F.培根
Baginsky,A.巴金斯基
Baines,M.貝恩斯
Bali,D.巴亢
Bamberger 班伯格
Barbara Low 巴巴拉·洛
Bartels 巴特斯
Bechterew,V.M.別赫切烈夫
Beethoven,L.van 貝多芬
Benedikt,M.本尼迪克特
Bennett,A.本涅特
Berger,J.N.伯格
Bernays,M.伯奈斯
Bernfeld,s伯恩費爾德
Bernheim,H.伯恩海姆
Binet,A.比納
Binswanger,L.賓斯萬格
Binz,G.賓茨
Bismarck,0.E.L.比斯馬克
Bleuler,E.布洛伊勒
Bloch,I.布洛赫
Boas,F.博斯
Bcklin,A.伯克林
Bolsehe,W.波爾希
Brandes,G.布蘭戴斯
Brentano,F.布倫塔諾
Breuer,J.布洛伊爾
Breughel,P.布勞伊格赫爾
Brill,A.A.布裏爾
Brouardel,P.C.H.布羅阿代爾B
rück,M.van den 布呂克
Brücke,E.W.布呂克
Brugnolus 布魯格諾勒斯
Bruhl,C.卡爾·布魯爾
Brutus 布魯特斯
Burlingham,D.柏林漢姆
C
Cabanis,P.J.G.卡巴尼斯Cacilie,M.凱瑟林
Caesar 愷撒
Caterina 凱特琳娜
Cattell,J.M.卡特爾
Cervantes,sM.塞萬提斯Charcot,J.M.沙可
Chase,H.W.蔡斯
Chrobak,R.克洛巴克
Cleopatra 克裏奧帕特拉
Coleridge,sT.哥勒律治
Columbus,C.哥倫布
Copernicus,N.哥白尼
D
Darwin,s達利
Darwin,C.達爾文·查理
Dattner,B.塔納爾
Dekker,E.D.代克爾
Delboeuf,I.J.R.L.迪鮑夫
Descartes,R.笛卡爾
Diderot,D.狄德羅
Diodorus 迪奧多羅斯
Dionysus 狄奧尼索斯
Dora 杜拉
Dostoevsky 陀思妥耶夫斯基
Du Bois-Reymond,E.杜·博瓦-雷蒙
Du Prel 杜普裏爾
E
Ehniger,Dr.埃寧格爾
Ehrenfels,C.von 埃倫費爾
Einstein,A.愛因斯坦
Eitingon,M.艾丁根
Eli 艾力
Ellis,H.H.靄理士
Emden,J.E.G.van 艾姆登
Esdaile,J.埃斯代爾
Euripedes 歐裏庇得斯
Exner,s埃克斯納
F
Featherman 費瑟曼
Fechner,G.T.費希納
Federn,P.費德恩
Ferenczi,sF.費倫茨
Fischer,Dr.費舍
Flaubert,G.福樓拜
Flechsig,P.E.弗萊奇
Fliess,W.弗利斯
Fontane,T.豐唐
Franklin,J.富蘭克林
Franziska 弗蘭西斯卡
Frazer,J.G.弗雷澤
Freund,A.V.安東·馮·弗洛英德
Freud,A.安娜·弗洛伊德
Freud,J.雅可布·弗洛伊德
Freud,M.瑪塔·弗洛伊德
Freud,s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G
Galsworthy,J.高爾斯華綏
Galton,F.高爾頓
Gay,P.彼得·蓋伊
Goethe,J.W.von 歌德
Gradiva 格拉迪沃
Graf,M.格拉夫
Groddeck,G.格羅代克
Gumpelino,B.C.岡普爾
H
Hall,G.s霍爾
Hamlet 哈姆雷特
Hamnet 哈姆涅特
Hannibal 漢尼拔
Hanold,N.漢諾爾德
Hans 漢斯
Hansen,C.漢森
Hanslick,E.漢斯裏克
Harry-Heinrich 哈裏-赫恩裏奇
Hartmann,H.哈特曼
Hartmann,E.von 哈特曼
Hecht,M.B.赫克特
Heidenhain,R.P.H.海登海因
Heine,H.海涅
Helen 海倫
Heller,H.海勒
Hellmuth,Hug 海爾紐斯
Helmholtz,H.L.F.von 赫爾姆霍茨
Henri,C.亨瑞
Herbart,J.F.赫爾巴特
Herder,J.G.V.赫爾德
Hering,E.海林
Herodotus 希羅多德
Herostratus 赫羅斯特拉斯
Hesiod 赫希奧德
Hevesi,L.赫維希
Heymans,G.海曼斯
Hilldebrandt,F.W.希爾德布朗特
Hincks,E.欣克斯
Hitschmann,E.黑奇曼
Hoffmann,E.T.A.霍夫曼
Homer 荷馬
Horus 赫魯斯
Hugo,V.雨果
Hunter,R.A.亨特爾
Husserl,E.胡塞爾
I
Ibsen,H.易卜生
J
Jackson,J.H.傑克遜
James,W.詹姆士
Janet,P.讓內
Janus 傑納斯
Jekels,L.傑克爾
Jellife,sE.傑裏佛
Jenner,E.傑納
Jesus Christ 耶穌
Jocasta 約卡斯達
Jones,E.瓊斯
Jung,C.G.榮格
K
Kant,I.康德
Kassowitz,M.卡索維茨
Kastner,L.卡斯特納
Katharina 凱瑟琳娜
Klein,M.克萊因
Kleinpaul,R.克勒保羅
Klienpaul 格林保爾
Koch,R.科克
Koller,C.科勒
k?nigstein,L.克尼斯坦
Kraepelin,E.克勒佩林
Krafft-Ebing,R.von 克拉夫特-埃賓
Krauss,F.s克勞斯
L
Lang,A.朗格
Lassalle,F.拉薩爾
Leibnitz,G.W.萊布尼茲
Leonardo da Vinci 列奧納多·達·芬奇
Lessing,G.E.萊辛
Leuret,F.勞伊萊特
Levy,L.列維
Lichtenberg,G.C.利希騰貝格
Liébeault,A.A.李厄保
Lindner,Dr.林德納
Lipps,T.李普斯
L?wenfeld L.洛溫費爾德
Lucy,R.露西
Ludwig,E.路德維希
M
Macbeth 麥克白
Macduff 麥克達夫
Mach,E.馬赫
Maeder,A.米德
McDougall,W.麥獨孤
Maller,D.瑪勒爾
Mann,T.曼恩
Marcuse,M.馬爾庫塞
Marxow,E.F.van 馬克索
Maury,L.F.A.默瑞,默裏
Mayer,A.邁耶爾
Mephistopheles 梅菲斯特
Meringer 梅林格爾
Mesmer,F.A.麥斯麥
Meyer,C.F.梅耶,邁爾
Meynert,T.梅納特
Michelangelo 米開朗基羅
Michelet,J.米什萊特
Midas 邁達斯
Mill,J.s約翰·穆勒
Minna 明娜
Mises,Dr.米賽斯
Moebius,P.J.莫比斯
Moliere 莫裏哀
Mona Lisa 蒙娜麗莎
Moses 摩西
Mozart,W.A.莫紮特
Musset,A.de 馬塞特
Myers,F.W.F.梅厄斯
N
Nacht,s納克特
N?cke,P.納基
Napoleon,I.拿破侖一世
Narcissus 納西索斯
Nathansohn,A.阿瑪莉·納丹森
Nestroy,J.內斯特羅
Newton,I.牛頓
Nietzsche,F.尼采
Nimrod 尼羅特
Nordenskj?ld,O.諾登斯基爾德
Nothnagel,H.諾斯納格
O
OberL?nder,A.奧伯蘭德爾
Oedipus 俄狄浦斯
Ogden,C.K.奧格登
Oppenheim,D.E.奧本海姆
Oppert,J.奧佩特
Ottilie 奧蒂利厄
P
Pascal,B.帕斯卡爾
Pater 佩特
Paul,St.聖·保羅
Periander 珀裏安德爾
Pfister,O.普費斯特
Phocion 福基翁
Plato 柏拉圖
Ploss 普勞斯
Plutarch 普魯塔克
Popper,J.波普
Portia 珀霞
Pressburg 布拉斯伯格
Prochaska,K.普洛查斯卡
Propertius 普洛佩提烏斯
Putnam,J.J.普特南
Pythagoras 畢達哥拉斯
Q
Quincey,De 奎西
R
Rabelais 拉伯雷
Racine 拉辛
Rank,O.蘭克
Raphael Santi 拉斐爾桑蒂
Rawlinson,H.C.羅林森
Reich,G.賴希
Reik,T.賴克
Ribot,T.李博
Rickman 裏克曼
Richter,J.P.F.裏希特
Riklin,F.黎克林
Róheim,G.羅埃姆
Rokitansky,C.羅基塔恩斯基
Rolland,R.羅蘭德
Rolland,R.羅曼·羅蘭
Romberg 朗姆伯格
Rousseau,J.J.盧梭
Ruths 魯斯
S
Sachs,H.薩克斯
Sadger,L.薩德格
Saphir 薩斐
Saussure,R.de 索緒爾
Schelling,K.謝林
Scherner,K.A.施爾納
Schiller,J.C.F.von 席勒
Schleiermacher,F.E.D.施萊爾馬赫
Schmitzler,A.施尼茨勒
Schopenhauer,A.叔本華
Schubert,F.舒伯特
Schultz,D.舒爾茨
Schwann,T.施旺
Schwind,M.von 施溫德
Seif,L.塞福
Shakespeare W.莎士比亞
Shaw,G.B.蕭伯納
Siemens,W.von 西門子
Silberer,H.西爾伯勒
Simmel,E.西梅爾
Smith,W.R.史密斯
Socrates 蘇格拉底
Solomon 所羅門
Sophocles 索福克勒斯
Sperber,H.斯珀伯
Spencer,H.斯賓塞
Spinoza,B.斯賓諾莎
Spitzer,D.斯皮策
Stahl,G.E.斯塔爾
St?rcke,J.斯塔克
Stekel,W.斯泰克爾
Storfer,A.J.斯托福
Strachey,J.斯特雷奇
Strümpell,A.von 斯圖呂貝爾
Sulloway,F.J.弗蘭克·薩洛韋
T
Talbot,W.H.Fox 塔爾波特·福克斯
Tarok 塔洛克
Tausk,V.塔斯克
Thomson,R.湯姆森
Titchener,E.B.鐵欽納
Tolstoy,C.L.托爾斯泰
Trenk,F.B.特倫克
Twain,M.馬克·吐溫
Tylor,B.泰勒
Tyson,A.泰森
U
Uberhorst 於貝霍斯特
Uhland,J.L.烏蘭德
Unger,Josef 安格爾·約瑟夫
V
Varendonck,J.沃倫冬克
Vischer,F.T.費舍爾
Void,M.沃爾德
Voltaire,F.伏爾泰
W
Wagner,R.瓦格納
Wallace,A.R.華萊士
Wallenstein,A.von 華倫斯坦
Weismann,A.魏斯曼
Weiss,E.魏斯
Wernicke,C.韋爾尼克
White,W.A.懷特
Wintersten,V.溫特斯坦
Wulff,M.沃爾夫
Wundt,W.馮特
Z
Zeppelin 策佩林
Zeus 宙斯
Zola,E.左拉
Zweig,s茨威格
廖風林 高申春 楊韶剛 編
車文博 審
附錄四 英漢專業術語對照表
A
abandonment neurosis 遺棄神經症
abnormal behavior 變態行為
abnormality 變態性
abreaction 發泄
absence of mind 失神
abstinence 節製,禁欲
abulia 意誌缺失
acquired hysteria 獲得性癔症,獲得性歇斯底裏
actual-neuroses 真性神經症
acute psychosis 急性精神病
adhesiveness of libido 力比多固著性,力比多固戀性
adolescent 青春期
aetiology 病因學,病源學
affect 情感,感情
affection 柔情
affective charge 情感釋放
affective idea 感情觀念
affective tension 感情張力
affectivity 易感性,情感性
after-effect 後效
after-expulsion 壓抑(機製)
afunction 機能缺失,功能喪失
aggconscience 良心譴責
aggresiveness 攻擊性
aggressive instinct 侵略本能
agoraphobia 廣場恐怖症
ailment 精神失調
allusion 暗指,隱喻
alo-erotism 異體性欲,異性戀
ambition-complex 抱負情結,野心情結
ambivalence 矛盾情緒,矛盾心態
ambiversion 兩向性格,中性性格
amnesia 記憶缺失,遺忘症
anal 肛欲
anal erotism 肛欲(性欲),肛原性欲
analysis 分析
analyst 分析者
anarchism 無政府主義
androgynity 男子女性化,雌雄同體
animal magnetism 動物磁性感應
animal phobia 動物恐怖症
animism 泛靈論,泛生論,萬物有靈論
annoyance 煩惱
anoia 白癡
anorexia 厭食症
anti-semitic 反閃族主義,反猶太主義
anti-Oedipus complex 反俄狄浦斯情結
anticathexis 反貫注
anxiety 焦慮
anxiety-dream 焦慮夢
anxiety attack 焦慮發作
anxiety expectation 焦慮性期待
anxiety hysteria 焦慮性癔症
anxiety neuroses 焦慮性神經症
aphasia 失語症,語言不能
appeasement 妥協
apperception 統覺
apprehension 恐懼(已有預感)
arrested devdopment 發展停滯
artificial hypnoses 人工催眠
artificial somanmbulism 人工夢遊症,催眠夢行症
asceticism 禁欲主義
association 聯想
association experiment 聯想實驗
associative ideas 聯想觀念
associative contact 聯想性聯係
astasia-abasia 立行不能,立行失能
authority 權威
autism 孤獨症
auto-erotism 自體性欲,自**
auto-suggestionism 自我暗示術
automatic action 自動動作
automatism ambulatoire 活動性漫遊症,漫遊性自動症
B
barrier against incest 抗**柵欄(異障)
biographical-dream 傳記性夢境
biological determinism 生物決定論
birth-trauma 出生創傷
bisexuality 兩性性欲,中性性欲
blood taboo 血忌
borderline case 邊緣病曆,邊緣狀況
bound energy 約束能量
bungled action 閃失動作
C
castration 閹割
castration complex 閹割情結,去勢情結
catharsis 宣泄,精神疏泄
cathartic method(精神)宣泄法
cathartic procedure 精神疏泄程序(方法)
cathect 貫注,心力(情感)貫注
cathexis 貫注,(精神)貫注
censor 稽查者
censorship 稽查(作用)
chance action 偶發行為(動作)
character 性格
character-change 性格變化(改變)
character defense 性格防禦
character traits 性格特質
childhood complex 童年情結
chimney-sweeping 掃煙囪法
chorea 舞蹈症
circumcision 包皮切割,割禮
civilization 文明
clitoris **
cloaca theory 原肛學說
cognitive underconscious 認知潛意識
combinded parapraxes 組合性行為變態(倒錯)
communicate 溝通,交往,交流,傳播
compensation 補償,代償
complex 情結
complex neurosis 情結性神經症
complex of ideal 理想情結
component instinct 組元本能,部分本能
compromises-formation 妥協形成
compulsion 強迫行為,強迫衝動
compulsion to repeat 強迫性重複
concentration 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