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賞析
在第二章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既是建築師也是音樂家的蟋蟀,而昆蟲界總是不缺少有才華的成員,在這一篇中,我們將認識另一位“音樂家”。
閱讀批注
我家門前有兩棵很茂盛的法國梧桐樹。這裏住著我的一位老朋友,每年夏天,我都能準時聽到它的聲音。炎炎夏日,花草被曬蔫了,狗狗也熱得直吐舌頭。隻有這位老朋友樂此不疲地趴在樹枝上,一聲一聲地叫著。[1]沒錯,這位老朋友就是蟬寶寶。
蟬喜歡唱歌是因為在它翅膀後麵的空腔裏有一種特殊的樂器,胸腔裏還有一對巨大的響板。為了給這兩樣樂器騰房間,蟬把自己身體的其他器官都縮小了。
我聽說蟬雖然叫得歡,卻聽不見自己的聲音。我被這一點嚇壞了。為了求證,我又做了一個實驗。
我從朋友那兒借來一把槍,對著大樹開了一槍。槍聲像打雷似的,把我震得夠嗆。[2]但蟬卻紋絲不動,像什麽都沒發生似的。果然,它真的聽不見聲音。
蟬寶寶每年夏天都會如約而至出現在我家門口的大樹上,不過它的洞穴卻不在這裏。如果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馬路上有好多小圓孔,大小和我們的手指差不多,這些圓孔就是蟬寶寶們的家。
即將成熟的蟬寶寶們會從這些圓孔裏爬出來,然後變成成熟的蟬。蟬寶寶喜歡幹燥、陽光充足的地方,它們有一個寶貝能夠穿透被陽光曬幹的泥土。這些小圓孔的周圍很幹淨,不像別的昆蟲會把挖出來的土堆在孔的周圍。我覺得這可能和昆蟲挖洞的方式有關。大部分昆蟲挖洞的時候都是從上往下挖,所以,它們挖出的泥土隻能堆在洞外。但蟬寶寶不是這樣,它們是從下往上挖洞的,所以洞口才這麽幹淨。很神奇吧。
蟬的洞穴一般有半米多深,洞口窄,下麵寬。蟬的洞穴底部是封閉起來的。[3]那麽問題來了,那些挖出來的土,都去哪了呢?
我偷偷觀察了它們幾天,發現蟬的挖洞工作和礦工差不多。礦工會用許多支柱來支撐地下隧道,防止隧道倒塌。蟬寶寶也一樣,它們肥胖的身體裏能夠分泌出一種特殊的**。當它們開始挖洞的時候,會把這種**噴在泥土上,使泥土變成泥漿。然後再用自己的身體把泥漿壓到幹土的縫隙裏,做成牆壁。[4]這樣既可以保證泥土不會隨意堆積,房子也變得更加穩固。
隧道對蟬非常重要。它們會一次又一次地在隧道裏爬行,尋找適合工作的好天氣。有時蟬會連續工作好多天,甚至一個月,直到隧道被打磨得又結實又光滑,它們才會停下來。
蟬還會用泥土封住洞口,既保證自己的安全,又能抵抗雨水和風的襲擊。如果趕上下雨或者刮風天,蟬寶寶會爬到隧道的底部休息。隻有好天氣的時候,它們才會用爪子打破那層保護層,從裏麵爬出來。
蟬寶寶第一次從隧道裏爬出來的時候,會在洞穴附近徘徊,找一個合適的蛻皮地點。細長的灌木、矮小的樹都是不錯的選擇。定好目標後,蟬寶寶會爬上去,用前足的爪子牢牢抓住目標。一切都準備好後,蟬寶寶就要開始蛻皮了。背上的皮先是裂開一點點,頭從裏麵鑽出來,接著是前腿、後腿,然後是翅膀、尖尖的尾部。最後,一隻淡綠色的蟬就完整地出現在我們麵前了。[5]
不過此時還不算完,蟬還要將它的身體高高騰起,努力翻轉,把它尾部的尖端完整地從殼裏拔出來。
剛剛蛻皮成功的蟬身體還比較虛弱,它的前爪掛在脫下的殼上麵,幼小的身體在微風中晃來晃去。它要等到身體從綠色變成棕色以後才能算成為真正的蟬,才能徹底脫離外殼,自由自在地到處飛。至於被它脫下的外殼,會一直掛在樹枝上,它到死都不會回來看一眼。
不過為什麽成熟的蟬生活在樹上,而蟬寶寶的家卻在地底下呢?這是因為蟬媽媽比較喜歡在樹枝上產卵,而且蟬媽媽對產卵的場所十分挑剔,它要產卵的這根樹枝,要比枯草粗,但比鉛筆細,還必須得是已經枯死的才行。[6]
找到合適的樹枝後,蟬媽媽會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在樹枝上刺下一排小孔。這些小孔的數目大約有三四十個,它們都是斜著刺進去的,這樣樹枝才不會折斷。
小孔打好之後,蟬媽媽會把卵產在這些小孔裏麵。每個小孔內大約有十個卵,一根樹枝上大約會有三四百個卵。
你可能會感歎,哇,蟬媽媽一次產下的卵也太多了。其實這就是蟬媽媽的聰明之處了,如果一次產得少了,被天敵一窩端了可就慘了。所以蟬媽媽必須一次產下多多的卵,這樣即使被天敵毀掉了一部分,也不會影響後代繁衍。
比如蚋就是那個不速之客,它是一種比蟬小許多的昆蟲。它也有穿刺工具,專門破壞蟬卵。
蚋特別聰明,當它看到蟬媽媽在一個小孔裏產完卵要轉移到下一個小孔的時候,它馬上飛過來,落在裝滿蟬卵的小孔上,在蟬卵上刺一個孔,把自己的卵放進去。[7]蚋這樣做可以保證幼蟲長得特別快,蟬卵會成為它們的美食。
我發現蟬媽媽沒有任何反應,以為它不知道自己的寶寶被別的昆蟲攻擊了,試圖提醒它。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蚋的所作所為蟬媽媽再清楚不過了,但是它卻從來不還擊。遇到這種情況,它們不想辦法怎麽讓它們的寶貝不被攻擊,隻會想到要多多產卵,我也是服氣的。[8]
不過也不能全怪蟬媽媽,它們產完卵之後十分虛弱,一點兒力氣都沒有,別說還擊了,有一些幹脆直接死掉了。
為了看清蟬卵的孵化過程,我特意拿來了放大鏡。最初,蟬卵的形狀像很小的魚,眼睛又大又黑,身體下麵有一種鰭狀物。這是由兩個前腿聯結形成的,力量很強,能夠幫助蟬寶寶脫殼而出。
蟬寶寶爬出地麵以後,會脫掉自己的外衣,把它掛在樹枝上**來**去。等它們的身體逐漸變硬可以落地以後,蟬就會慢慢爬上樹枝,開始盡情地歌唱了。[9]
蟬對天氣的變化十分敏感,它察覺到天氣轉涼後會飛快地鑽回地底下,準備找一個過冬的地方。有時候有些蟬還沒等找到合適的地方過冬就凍死了,所以如何快速找到又軟和又幹燥的地方過冬對蟬來說很重要。
一旦蟬找到了合適的地方,就會趴在地上用它前爪上的鉤子挖土,幾分鍾就能挖好一個洞。挖好之後,它迅速鑽進去,把自己藏起來。至於它在地底下是怎樣生活的,我就不知道了。
我隻知道,蟬寶寶要在黑暗的地下生活很長時間,大約四年吧!可是它在陽光下唱歌的日子,最多隻有幾個星期。
閱讀賞析
蟬在地下蟄伏數年,隻有幾個星期的時間生活在地麵上,它們整日唱歌,在炎熱的夏日裏吸引所有人的注意。所以即便你不知道它們在地下的生活,卻都記得它作為“音樂家”的樣子。法布爾用細致入微的觀察,將蟬不為人知的地下生活和光彩奪目的“表演時刻”展示給讀者,字裏行間洋溢著他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在本篇中,作者再次使用了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描寫昆蟲的蛻變,在第十三章中,我們已經對這種寫作方式有所了解。通過閱讀你會發現,隻寫靜景往往使文章呆板,隻寫動景則容易失去穩定,隻有將動靜結合起來,才會讓描寫對象具體且形象、細膩且生動。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具體可以分為以動寫靜、以靜寫動、以動襯靜、以靜襯動等。在寫景狀物時,分析目標的具體情況,抓住動與靜的不同特征,有助於塑造出栩栩如生的文學場景。
閱讀延伸
1.通讀全文,試著歸納總結蟬的一生要經曆哪些階段?
2.分析文章最後一個自然段的表達效果,說說作者在此處傳達了怎樣的感情?
3.結合文中“不過為什麽成熟的蟬生活在樹上,而蟬寶寶的家卻在地底下呢”一段,分析自問自答和問而不答的設問方式的異同。
[1] 環境描寫 作者描寫家門口的梧桐樹,交代蟬的生活環境,同時通過花草和狗的反應側麵反映出天氣十分炎熱,表現出蟬喜歡在盛夏鳴叫的特征。
[2] 誇張 作者為了驗證蟬是不是真的聽不見聲音,用槍聲進行測驗。作者將槍聲形容成像打雷似的,用誇大的方式表現槍聲之響亮,但即便如此蟬也紋絲不動,則有力地證明了蟬聽不見聲音的結論。誇張可以加強語言的力量,進而突出事物的本質,加強情感表達,但要注意,誇張並不意味著不合理的誇大,誇張同樣要以生活為依據,避免浮誇。
[3] 細節描寫 通過作者的描述,我們馬上想象到蟬的洞穴是類似三角形的,作者用精練的語言還原了蟬洞穴的形狀,讓讀者有更清楚的認知。
[4] 動作描寫、類比 作者用細致的動作描寫向讀者展示蟬是如何挖洞的。將蟬與礦工做類比,借礦工的專業體現蟬挖洞的高超技巧。
[5] 細節描寫 在第十三章中,作者曾描寫過木蠹蛾蛻皮的過程,這裏采用了同樣的寫作手法,用外貌描寫和動作描寫相結合的方式,以靜寫動,以動襯靜,表現出蟬寶寶蛻皮時發生的變化。
[6] 設問 此處的設問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先提出問題,緊接著給出答案,起到引人注意、啟發思考的作用。
[7] 動作描寫 作者用一連串的動作寫出蚋乘虛而入,在蟬卵上產卵的過程。動作描寫要兼顧角色動作的生動性和典型性,此處作者選取蚋產卵的過程,最能表現它與蟬的關係。
[8] 心理描寫 作者在觀察昆蟲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心理活動、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他會為蟬寶寶被攻擊而擔心,也會對蟬媽媽的無所作為感到無奈,從他的內心剖白中,我們也看出他真切地關注和愛著昆蟲。
[9] 擬人 作者把蟬蛻比作蟬的外衣,把蟬鳴比作歌唱,從人的角度寫蟲,將昆蟲的生活和人類社會巧妙地關聯起來,增強作品表現力的同時,也彰顯了作者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