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賞析

昆蟲界不僅有建築師、鑽井工人,還有音樂家、服裝設計師,在本篇中,我們就將認識到一位愛做衣服的小蟲子。你一定很難想象,它的設計天賦竟然是與生俱來的,究竟它能設計出怎樣的衣服?閱讀這篇文章,你就能找到答案。

閱讀批注

溫暖的春天終於來了。憋了一冬天的我終於可以迎著和煦的春風出門踏青啦。我走在路上,忽然發現一根很小的柴束在空中動來動去。我心想這東西怎麽會平白無故自己動彈呢?於是我小心地走上前一看,啊,原來是柴束裏的毛蟲在動啊。真是嚇死我了。[1]

毛蟲身上有黑白相間的條紋,它一直在動,至於是在找吃的,還是在找一個能讓它安安靜靜變成蛾子的地方,我就不知道了。

毛蟲用樹枝包住了身體,隻露出頭和六隻短足。它的膽子特別小,但凡有點兒動靜就嗖地一下把自己藏起來。我們一般管這個小家夥叫柴把毛蟲,也是被管蟲的一種。

被管蟲怕冷,一出生就給自己建了一個溫暖的茅草屋。茅草屋就像穿在身上的衣服似的,在它變成蛾子之前,這件衣服它是絕對不會脫下來的。[2]

被管蟲的衣服樣式都差不多,像個紡錘,一寸左右長,前邊的細枝是固定的,後邊是分開的。衣服的主要材料是那種滑溜溜的帶著木髓的小樹枝和小葉子,或者草葉和柏樹的鱗片枝。[3]

假如有時候被管蟲實在找不到做衣服的材料了,也會用一些枯葉的碎片和碎枝做衣裳。總之,保暖是最主要的,至於用什麽材料,被管蟲還真不太在意。

被管蟲做的衣裳是有講究的,為了確保行動方便,它絕對不會在前麵放一些影響它頭部活動的樹枝。省得幹著幹著衣服壞了。離它腦袋比較近的地方有一個領圈,領圈的絲帶用料是一些碎木屑,這種材料很有韌性,不會影響行動。柴束前麵可以容毛蟲自由活動頭部的地方摸上去很柔軟,那是用純絲織成的網,外麵包著絨狀的木屑。這些木屑,是毛蟲割幹草時得到的。

被管蟲的衣服還是挺有意思的,總共有三層,按順序排的話最裏麵是細小的綾子,與毛蟲的皮膚直接接觸;第二層是碎木屑做成的混合物,用來保護衣服上的絲;最外麵一層是小樹枝做成的外殼。

一般情況下所有被管蟲都穿著三層衣服,唯一的區別是被管蟲種類不同,最外麵一層衣服的用料可能也有所不同。一些講究的幼蟲,用一些樹幹的碎片、細麥稈的小片或是綠草的碎葉等製成外殼。這些外殼製作精心,美觀、大方。也有的被管蟲比較懶,隨便找一些幹草敷衍了事,這種衣服不用想,聽上去就感覺很粗糙。[4]

四月份的時候,我抓了幾條比較小的被管蟲,把它們放在一個鐵絲籠子裏。那時它們還處在蛹期,等著變蛾。可是它們一點兒也不老實,總是動來動去。還有的竟然爬到鐵絲格子上去了,用一種絲做的小墊子把自己固定住了。

六月底,雄性的幼蟲從殼裏鑽出來,這個時候它們已經變成蛾子了。雄蛾穿著一件簡單的黃灰色衣服,翅膀和蒼蠅的差不多,邊上有細須頭,身上長著像羽毛一樣的觸須,看上去非常漂亮。

幾天以後,雌蛾也從殼子裏慢慢爬出來了。它們的樣子實在太難看了,像怪物一樣。它們沒有翅膀,就像一個光溜溜、圓乎乎的肉棍。[5]

雌蛾戴著一頂灰白色的帽子,背中間的第一節上有一個很大的長方形黑斑點,這是它們身上唯一的裝飾品。與雄蛾比起來,雌蛾真的太難看了。

雌蛾離開蛹殼之前會把卵產在裏麵,還把自己的衣服也留給孩子們。雌蛾產卵的時間很長,產卵量也很驚人,一般需要三十個小時左右。

產完卵後,它們會把自己關起來,免得被打擾。這時,它已經找不到可以堵門的材料了,隻能用那頂絲絨帽子來堵住門口,確保孩子們的安全。[6]

雌蛾媽媽為了給孩子們一個柔軟舒適的屋子,也為了讓剛出生的幼蟲找到合適的材料包裹**的身體,它還要用自己的身體給孩子們再設置一道屏障。

它在隧道裏跑來跑去,經過一番猛烈的動作,它身上的絨毛掉下來了。但是它還來不及給孩子們做最後的事,就因太過勞累不幸去世了。

七月份,卵開始孵化。幼蟲的頭部和身體的上部都是黑色,下麵兩節是棕色的,別的部位全是琥珀色。[7]它們從孵化袋裏出來以後,要先在母親為它們準備的絨毛堆裏休息一會兒積蓄力量。

休息好了,幼蟲們全都鑽出來,開始為自己做衣服。在它們看來,衣服可比找吃的重要多了,它們才不要赤身**地跑出去呢。好在雌蛾媽媽早就想到了這一點,它為孩子們準備好了上好的衣料。幼蟲們隻要從現成的材料中選出自己中意的,裁剪就可以了。

幼蟲們從小樹枝裏弄出木髓,把這些填塞物弄成非常小的圓球,然後把這些小圓球攏在一起,按次序串起來。這些小圓球串起來後像花環一樣漂亮。等小圓球串的長度夠了,幼蟲們便把它圍在腰上,用絲綁住,隻把六隻腳留在外麵。[8]

這一圈腰帶對幼蟲們來說太重要了,這一圈腰帶是做衣服的基礎和支撐物。接下來,幼蟲會用大顎不停地從殼上取木髓,使衣服不斷變大變長,最後成為完整的外衣。那些木屑或圓球,有時放在下麵,有時放在旁邊,但大多情況下是放在前麵。

接下來,幼蟲們要開始紡織工作了,它們不斷往腰帶上添東西,用不了多長時間,腰帶就會變成披肩、背心、短衫,後來還會成為長袍。[9]

幼蟲們一出生就迫切地做衣服,倒也不完全是因為它們怕冷。冬天的時候,那些沒有衣服的毛蟲要麽躲到厚樹葉裏,要麽躲在地下的巢穴或是樹幹的裂縫裏。隻有被管蟲不怕風,也不怕冷,肆無忌憚地到處轉悠。它們一開始就知道該做些什麽抵禦冬天的寒冷,所以早早做了準備,如此聰明的小蟲子,真的很不簡單啊。

閱讀賞析

本章中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愛做衣服的被管蟲,為了證明它愛做衣服的特點,作者在開篇便從它奇特的外形切入,進而從“茅草屋”引入對它的“衣服”的介紹。或許你會發現,作者幾乎從始至終都在用“衣服”形容被管蟲的裝束,還將這些裝束比作人類的絲絨帽子、腰帶和長袍等等,可見作者已經完全認可了被管蟲的紡織能力,仿佛它們已經是專業的裁縫了!

在文章的倒數第二段中,作者直接將被管蟲的“衣服”稱作披肩、背心、短衫、長袍,卻不表現本體和比喻詞,這種比喻的形式就是借喻。借喻往往在本體與喻體關係十分密切時使用,在特定的語境中,由喻體就可以直接領會到本體。這一段雖然沒有提及“衣服”,但讀者卻清楚地知道作者始終在形容被管蟲的“衣服”。借喻由於隻有喻體出現,所以能產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達效果,同時也使語言更加簡潔。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級形式,你也可以在閱讀中繼續尋找這種寫法,並嚐試在寫作中進行應用。

閱讀延伸

1.作者從哪些方麵證明被管蟲是“愛做衣服”的?

2.文章分別從成蟲和幼蟲的角度寫被管蟲做衣服,它們的衣服各有怎樣的特征?

3.文章使用了怎樣的結構進行寫作?

[1] 心理描寫 《昆蟲記》不止寫昆蟲,也記載了作者的日常生活和人生感悟。在文章中,昆蟲的生活與作者的生活經曆常常融為一體,作者也總是時刻準備發現關於昆蟲的一切。在本段中,作者正是在散步過程中無意看到了毛蟲,進而開始對它的研究,通過心理描寫,讀者能夠充分代入作者的角色,切身體會到觀察的樂趣,更易理解作者的觀點和感情。

[2] 比喻 作者把茅草屋比作衣服,極其準確地表現被管蟲因怕冷將茅草屋“隨身攜帶”的狀態。

[3] 細節描寫 “衣服”作為被管蟲賴以生存的一部分,屬於被管蟲非常典型的細節之一,文章中對被管蟲“衣服”的大量描寫,也符合細節描寫時要注意抓典型細節的要求。本段從形狀、大小、結構和材料四個方麵寫被管蟲的“衣服”,讓讀者對被管蟲的“衣服”形成具體深刻的印象,便於突出被管蟲的典型形象。

[4] 對比 雖然被管蟲愛做衣服,但並不是所有被管蟲都會做出精美的藝術品,作者將不同被管蟲的衣服進行比較,表明被管蟲衣服的外形也是千差萬別的。

[5] 對比、外貌描寫 作者對雄蛾和雌蛾的外形進行細致的描寫,用雄蛾的漂亮襯托雌蛾的難看,兩相對比之下,雄蛾和雌蛾的特征便極其分明地展現給了讀者。對比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麵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對比可以揭示事物的對立性,起到增強表達效果的作用。

[6] 動作描寫 為了保護幼蟲,雌蛾在產卵後需要用自己的身體保護孩子,這一段動作描寫生動地寫出了雌蛾全身心為孩子付出的樣子,刻畫出無私的母親形象。讀到後文,我們還會看到雌蛾因為太勞累而去世,這些都表現了雌蛾作為一個優秀母親的奉獻精神。

[7] 外貌描寫 通過不同色彩對幼蟲的身體部位進行區分,讓讀者在理解幼蟲身體結構的同時也形成具體的色彩印象。

[8] 動作描寫、比喻 被管蟲從小就有打扮自己的天賦,在幼蟲們製作小圓球的情節中,能看出它們有條不紊的工作狀態,通過將串起的小圓球比作花環,表現出被管蟲具有極強的藝術美感。

[9] 比喻 既然小圓球是腰帶,那麽愛做衣服的被管蟲也自然會有完整的裝扮。作者將不斷完善的“衣服”稱作披肩、背心、短衫、長袍,形容被管蟲的“衣服”如同人類的服裝,表現出對被管蟲紡織能力的認可,緊扣標題,說明它們“愛做衣服”是名副其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