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賞析
我們已經跟隨法布爾認識了許多昆蟲,也見識了昆蟲界很多有趣的“職業”,其實並不是所有昆蟲的“職業”都是光鮮亮麗的,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位以處理屍體為生的“環衛工人”——食屍蟲。
閱讀批注
四月份,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動物的屍體被隨意丟在田間。有鼴鼠、蜥蜴、蛇……你可能覺得這些動物的死屍被丟在這裏一定很汙染環境吧!
哈哈哈,讓我告訴你吧,你一點兒都不用擔心,自然界有一種昆蟲能像環衛工人清掃垃圾一樣幫我們把這些動物的屍體解決掉。動物死亡後散發出來的味道對我們來說是惡心的,但對它們來說卻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這種昆蟲喜歡收集屍體並以此為食,它就是食屍蟲。食屍蟲的觸角頂端有一個小紅繡球,胸廓上包著米黃法蘭絨,鞘翅上橫綁了兩條帶齒狀花邊的紅色佩帶,看上去很優雅。[1]想不到吧,整天和屍體打交道的小家夥身上還能散發出一股麝香味。大自然可真是太神奇了!
食屍蟲不但長得漂亮、身上香,名聲也好。它們不貪,不像其他昆蟲見了吃的就不管不顧的,連配偶和孩子也能忘了。食屍蟲很有風度,通常是嚐幾口後馬上著手處理食物。[2]
食屍蟲處理屍體的方式很簡單,不像其他昆蟲見到好吃的拚了命地打包回家。食屍蟲會把食物就地挖坑埋起來,等食物熟透了留給幼蟲們吃。聽起來食屍蟲更像是一個掘墓工。別看它們平時走路慢慢吞吞的,一旦碰上了誘人的食物,手腳麻利的能讓你大跌眼鏡。[3]
食屍蟲不挑食,有什麽就吃什麽,小個兒的鼩鼱,中等的田鼠,大個兒頭的鼴鼠、陰溝鼠、蛇……它們從來不會為了吃好的,而做丟了西瓜撿芝麻的糊塗事。
大一點兒的食物對食屍蟲來說移動起來可能有點兒費事,所以幹脆選擇就地埋了。幾個小時後,食屍蟲埋東西的地方,就凸起了一個小土堆,像一座小墳塚。[4]我想死去的動物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入土為安,也算圓滿吧。
我很好奇食屍蟲是怎麽幹活兒的,所以我把一隻死鼴鼠扔在地上,偷偷觀察它們的反應。
過了一會兒,來了四隻食屍蟲,三隻雄的和一隻雌的,它們鑽到鼴鼠下麵。不一會兒,鼴鼠突然動了起來,我差點兒以為鼴鼠詐屍了,嚇了一跳。
四隻食屍蟲用背托起鼴鼠,不一會兒,一隻雄食屍蟲從底下爬了出來,圍著鼴鼠轉圈,還翻了翻它的絨毛,大概是在觀察體位吧,它看完了又鑽進去,和另外三隻食屍蟲一起挖坑。[5]
過了一會兒它又爬出來了,好像是在看鼴鼠有沒有偏離它們挖的洞。就這樣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食屍蟲們把坑挖得越來越深。鼴鼠的屍體掉進去,隨即被埋了起來。
食屍蟲很聰明,剛剛它們一邊挖坑,一邊不斷晃動屍體。這樣做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適當的晃動屍體有助於屍體周圍的沙土震動,能加快掩埋屍體的速度。
雖然它們的行頭不錯,但都不如搖晃屍體來的實用。這樣做能省不少力氣呢。看樣子在蠻幹和技巧方麵,食屍蟲還知道優先選擇技巧,真是讓人不能小覷呢!
我想看看那些被食屍蟲埋在地下的屍體變得怎麽樣了,便屏住呼吸刨開了一個坑。一股刺鼻的氣味頓時撲麵而來,我都要吐了。
我把坑晾了一會兒,等氣味淡一點兒才湊過去看。鼴鼠的屍體成了一塊淡綠色的東西,上麵沒有毛,被它們加工成了圓圓的肥肉餅。[6]我想食屍蟲把屍體處理成這樣一定有它們的道理吧,後麵我觀察到的屍體無一例外都被處理成了這樣,隻有少數有鱗片的動物還保存著鱗片,其餘大部分動物的屍體都被處理得幹幹淨淨。
過了幾天,我又挖開了那個坑,此時,坑裏的東西你絕對認不出來是鼴鼠的屍首了,成了一個肉團。裏麵很寬闊,四周都是封閉的壁板。沒有毛的鼴鼠肉團大小倒是和以前差不多,看來食屍蟲把它們埋在這裏後就沒動過。
我猜這可能是食屍蟲給寶寶們準備的食物,前麵說過食屍蟲特別顧家,它們不會因為自己餓肚子就吃孩子們的吃的,實在忍不了了頂多喝幾口流出來的膿汁補充體力而已。
在肉團旁邊,我看到兩隻食屍蟲,它們夫妻兩個還在搓肉團,我想可能是為了讓肉團更鬆軟一些吧。至於另外兩個一起幫著埋屍體的雄性食屍蟲,此時離肉團遠遠的,在一旁打瞌睡呢。[7]
我發現需要埋屍體的時候,雄蟲總是衝在第一線幹體力活兒。屍坑裏總是有一對夫妻齊心合力,其他雄性食屍蟲則幹脆躲到一邊,沒有半點兒覬覦美食的想法。
在昆蟲界,雄性昆蟲一般不太招人待見,它們有的懶,什麽都不想幹,有的是不負責任,常常拋妻棄子。極少有像雄性食屍蟲這樣的好男人,有困難它們先往前衝,需要幹重活,它們不吝嗇自己的汗水。顧家、疼妻子、更愛孩子。到了該享受的時候,又總是退到後麵,盡顯紳士風度。[8]夫妻間懂得相互配合,一起努力把屍體上的皮毛脫幹淨,再把肉團捏成一定的形狀,方便幼蟲吃。所有工作做完後,它們會爬出屍坑,友好地分手。看來,食屍蟲在進食和婚配問題上,很理智,很與眾不同呢。
五月末,我又扒開一個屍坑。裏麵有十多隻幼蟲,大部分都有了標準體形。這些幼蟲旁邊還有一些缺胳膊少腿的食屍蟲。這些食屍蟲的關節縫裏都趴著虱子,把我惡心得夠嗆。
這時我眼前出現一隻重度殘疾的食屍蟲,渾身上下隻有爪子是完好的,它就用那唯一完好的爪子支撐著殘破的身體來回行動。[9]我真想幫幫它,但我沒有辦法幫它。
這時,一隻健壯的食屍蟲跑了過來,我以為它們之間能有什麽好辦法相互幫助一下,誰知後者一衝上來就把殘疾的那隻給咬死了,連肚子都給掏空了。
曾經的同伴、合作者如今變成了互相傷害的敵人,這就是那些身體殘缺了的食屍蟲的宿命。換個角度看,或許這樣做對它們來說也是一件好事。與其痛苦地活著,不如早一點兒死掉。至少它們能成為同伴的食物,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後來我才知道我大錯特錯了,我以為年輕的食屍蟲殺掉殘缺的食屍蟲是因為食物匱乏。捕食同伴,既簡單又省力,何樂不為?後來我才知道這跟食物一點兒關係都沒有。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是因為食屍蟲們會在生命將要完結時,選擇用不理智的殘忍和荒謬行為了結自己的一生。所有食屍蟲都是這樣做的。[10]
這就是它們的規則,該合作合作,沒事了也可以互相折磨、互相傷害。每隻食屍蟲都是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的,至於為什麽這樣做,隻有它們自己知道了。
閱讀賞析
食屍蟲雖然以屍體為食,還會殘殺同伴,但同時也是擅長處理麻煩的“環衛工人”和風度翩翩的“好男人”。法布爾用細膩地觀察切入食屍蟲生存繁衍的日常,最大程度去理解和包容生命所做出的不同選擇。在《昆蟲記》中,我們會經常看到法布爾忠實記錄各種昆蟲的形態、習性和生活的同時,將昆蟲的生活與人類社會巧妙地聯係起來,把人類社會的道德和認知體係搬到了筆下的昆蟲世界裏,並通過觀察昆蟲反思人類社會的思想和道德準則,可以說《昆蟲記》是一部寫給所有生命的著作。
法布爾習慣將自己的感受融入文章中,使讀者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產生更多思考。心理描寫最常用的方式是內心獨白,本文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獨白記述他在觀察過程中的心態和情感變化,通過互動縮小了讀者和作者的距離,讓讀者獲得更愉悅的閱讀體驗。
閱讀延伸
1.按照作者的寫作順序總結,作者分別從哪些方麵向讀者介紹了食屍蟲?
2.在描寫食屍蟲習性的同時,作者還多次寫到自己在觀察中的感受,試分析這種寫法有什麽好處。
3.結合前文,分析最後一個自然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1] 外貌描寫 喜歡收集屍體並以此為食的食屍蟲卻有精致的外表。食屍蟲的外形與習性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作者用這種對比強化食屍蟲的與眾不同,也借此調動起讀者的好奇心。
[2] 對比 將食屍蟲與其他昆蟲進行對比,用其他昆蟲“見了吃的就不管不顧”反襯食屍蟲有風度,再結合前文對食屍蟲外貌的描寫,食屍蟲的形象逐漸討喜起來。
[3] 對比 對比有橫向、縱向和事物內部的對比,這裏通過對比食屍蟲自身的兩種習性,體現出它雖然“很有風度”但在誘人的食物麵前依然毫不手軟的特點。
[4] 細節描寫、比喻 “墳塚”的形容既是對土堆外形的真實呈現,也符合土堆埋藏屍體的用途。比喻貴在生動真實,喻體的選擇對於比喻的表現效果十分重要。選擇喻體時,要注意分析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也應盡量使用常見、易懂的喻體,還要保證本體和喻體在思想感情上的統一。
[5] 動作描寫 這一段以鼴鼠為例,寫食屍蟲是如何處理屍體的。動作描寫多用於表現角色行動的過程、交代事件形成的方式,通常要完整包括事件的前因後果。動作描寫同樣離不開觀察,正是因為作者耐心的等待和細心的觀察,才會寫出如此生動的動作描寫。
[6] 細節描寫 讀者往往都沒有看過鼴鼠屍體腐化後的狀態,因此對於作者來說,如何將所見還原給讀者是此處細節描寫的重點和難點。通常在觀察一個物體時,我們習慣從顏色和形狀的角度來觀察,因此作者選擇從同樣的角度入手,還原了鼴鼠屍體的真實麵貌。
[7] 動作描寫 作者用動作描寫表現出食屍蟲夫妻和其他雄性食屍蟲在處理食物的狀態,並對它們的行為動機進行合理的猜測,此處既是對食屍蟲飲食習性的展開描寫,也交代了食屍蟲群體在生活中的分工。
[8] 對比、擬人 將雄性食屍蟲與昆蟲界的大多數雄性進行對比,通過各種“不太招人待見”的雄性昆蟲反襯出雄性食屍蟲“好男人”的特點,並用人類社會“好男人”的標準評價雄性食屍蟲,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雄性食屍蟲的喜愛和讚美。
[9] 外貌描寫、動作描寫 為了表現重度殘疾的食屍蟲處境之悲慘,作者詳細刻畫了它肢體殘缺、行動不便的慘狀。可以想象,作者看到這一幕時一定是無奈且悲傷的,他也通過詳細的描寫將這種情緒成功傳達給了讀者。
[10] 心理描寫 經過觀察和研究,作者終於知道了食屍蟲殘忍殺害同類的原因,得知真相的作者通過刻畫自己的心理活動,也將自己在研究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忠實傳達給了讀者。心理描寫能深刻反映角色的性格,進而塑造出更加立體的人物,通過作者的自白,我們也更加了解科學家在研究中的情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