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賞析
在第十二章中,法布爾向我們介紹了為幼蟲付出一生的偉大母親——滿蟹蛛,在本篇中,我們將繼續認識另一種蜘蛛——狼蛛。值得敬佩的是,狼蛛也是一位無私的母親,它會拚盡全力保護自己的孩子,更要背著自己的孩子生活長達半年之久,怪不得法布爾稱它的孩子為“甜蜜的負擔”呢!
閱讀批注
有一天,我正在屋子裏研究昆蟲,一群孩子突然興奮地衝了進來,他們告訴我院子裏發現了一隻大蜘蛛,就在迷迭香的下麵。[1]
我跟著孩子們出去看到一隻大狼蛛。我告訴孩子們最好離它遠點兒,這個家夥可不好惹,它的毒液能馬上殺死一隻麻雀和鼴鼠。
這隻大狼蛛的肚子鼓鼓的,一看就知道,它要做媽媽了。它的腹部長著黑色的絨毛和褐色的條紋,腿部有一圈圈灰色和白色的條紋。[2]
平時,狼蛛喜歡待在長滿百裏香的幹燥沙地上。如果你仔細看看它們吃的是什麽,你會震驚的。對,那是狼蛛新郎的屍體。
這個我們應該不陌生了,昆蟲界好多赫赫有名的昆蟲都有這個癖好,比如大名鼎鼎的螳螂。不管新郎願不願意,被吃掉是它們唯一的結局。
我耐心地等它把新郎的最後一塊殘骸吃下去後,把它放進一個裝滿沙土的罐子裏,在上麵扣上紗罩,免得它逃跑。
我每天都去看它,但是它沒有任何動靜。十天後,我和往常一樣去看它時發現它正在做準備工作。看來,它的產期要到了。
它已經在地上織好了一張網,這張網很粗糙,形狀也不規則,但是很結實。接下來,狼蛛開始給這張網織上細絲,麵積不大。它挺著大肚子用身體末端拉著絲,從中心點向外織,一圈一圈織得結結實實。[3]
過了一會兒,細絲網織好了。狼蛛又在中間織了一個圓圓的小墊子,這個小墊子就像一個圓形的小盆。累了半天的狼蛛把黏糊糊的淡黃色蛛卵快速排出體外,都排在這個小圓盆裏。狼蛛又從拔絲器裏拔出很多絲蓋在卵上,像給它們蓋了一床棉被。[4]
接著,狼蛛把圓墊子和鋪地的絲網之間的網線一根根扯斷,夾著圓墊子,小心地把它掀起來,讓它和地麵上的網完全分離。
狼蛛把所有拉著圓墊子的絲都扯斷,把包著卵的絲袋拉到眼前。現在這個絲袋看上去像櫻桃那麽大,摸上去很柔軟。
狼蛛會把這個絲袋子一直掛在自己的身上直到孩子們出世。無論走到哪兒,卵袋都一直拴在狼蛛媽媽的身上。雖然它有點兒礙手礙腳的,但狼蛛媽媽可不在乎這些,為了它的寶寶們,麻煩一點兒又有什麽關係呢![5]
如果狼蛛媽媽捕食、趕路或者攻擊別的昆蟲時卵袋掉了,狼蛛媽媽會二話不說立即撿起來重新拴在身上。此時此刻,狼蛛寶寶就是狼蛛媽媽的一切,沒有什麽能比它們重要。
為了不讓狼蛛寶寶受傷,狼蛛媽媽大部分時間都選擇待在簡陋的洞裏,盡量避免外出。如果不得不外出,它肯定是因為餓得受不了了。
但到了八月底,狼蛛媽媽突然喜歡到處走,它拖著卵袋興奮地到處閑逛。它到處走是想找到一處滿意的新住所。
這個時候,狼蛛的情緒不是很穩定,由於過於興奮,所以武力值爆表,它看上去更加凶狠、勇猛,哪個不開眼的惹到它,一定沒有好果子吃。[6]
不過它對狼蛛寶寶的愛絲毫不減,始終精心嗬護著,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無論是醒著還是睡著,不離不棄,生怕有什麽危險。
我試著用鑷子搶走它的卵袋,狼蛛把卵袋緊緊護在胸前,還把我的鑷子抓得死死的,那兩顆毒牙玩命地啃咬鑷子,就是不鬆口。爭鬥到最後,當然是我的力氣大些,卵袋被我奪下來了。
狼蛛媽媽要瘋了,瘋狂地瞪著我,完全一副要找我拚命的架勢。那眼神真恨不得把我生吞活剝了。[7]
我隨即把一個假的狼蛛卵袋扔給了它。我想看看狼蛛對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什麽特殊的印記,即便都是一樣的卵袋,狼蛛媽媽能認出哪個是自己的孩子,哪個是別人的孩子嗎?
結果這位瘋狂的狼蛛媽媽沒能認出來,它接受了我扔給它的一個不屬於它的卵袋。狼蛛媽媽小心翼翼接過卵袋掛在身上,瞬間它的情緒恢複了,它看我的眼神不再仇恨,似乎還有點兒揚揚得意,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早就被我調包了。
其實我扔給它的卵袋,裏麵裝的是我用銼刀銼的幾個小軟木球。它們的大小和卵袋差不多。當我把它們扔過去的時候,狼蛛媽媽竟然一點兒都沒發現,還寶貝地愛撫了半天。
我忍不住歎氣,這小家夥白白長了八隻雪亮的眼睛,真是笨的可以了。
我又做了一個實驗。把狼蛛的卵袋和軟木球同時放在一個裝滿沙土的大瓶子裏,又抓了一隻狼蛛媽媽進去。狼蛛媽媽同時看見兩個卵袋,一下子蒙了。它看著這兩個東西,一會兒碰碰這個,一會兒碰碰那個,根本區分不出來哪個是真的卵袋,哪個不是。[8]
到了九月份,蛛卵開始孵化。一個卵袋大概能孵化出兩百隻小狼蛛寶寶。從卵袋裏鑽出來的小狼蛛會立刻往母親身上爬,爬到背上就窩在那裏一動不動了。狼蛛媽媽的背上此時此刻密密麻麻趴滿了小狼蛛寶寶,一眼看過去,到處都是細細的爪子和鼓鼓的小肚子,把狼蛛媽媽的背擋得密密實實。[9]至於那個孵化完的卵袋,此刻可不再是狼蛛媽媽的寶貝了,它們早就不知道被扔到哪兒去了。
小狼蛛老老實實地待在媽媽的背上,一點兒都不打架。不過這可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媽媽背上的空間實在有限,如果大家打起來,誰都別想好了,畢竟它們要在媽媽的背上待六七個月呢!所以大家都老老實實的,真是和和睦睦的一家子啊。
小狼蛛寶寶們要在媽媽的背上待那麽久,它們吃什麽呢?我一二月份看見那些小狼蛛時,它們和剛孵出來的時候沒什麽區別。估計應該是隻吃了很少的食物。狼蛛媽媽也是。畢竟帶著這麽多狼蛛寶寶想捕食也費勁吧。
有時候小狼蛛寶寶會不小心從媽媽的背上掉下來。狼蛛媽媽倒是一點兒不擔心,小狼蛛機靈,哪隻小狼蛛掉隊了,就自己跑到媽媽身邊來,順著媽媽的腿重新爬回背上。[10]
我又做了一個實驗。我故意用一把刷子把小狼蛛寶寶們從狼蛛媽媽背上掃下來,然後把另一隻狼蛛媽媽放在它們身邊,看看它們有什麽反應。
這些小家夥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管它是誰的媽媽,看見一隻母狼蛛就順著它的腿往上爬,和背上那些並不是它親兄妹的小狼蛛寶寶們擠在一起。
狼蛛媽媽絲毫沒有因為這個外來的小家夥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把它攆下去,說不定它的背上還有小狼蛛也不是它的孩子呢。反正,隻要爬上了它的背,就是它的孩子,狼蛛媽媽一視同仁,把所有背上的孩子都當親生的養。[11]
狼蛛媽媽太偉大了,它的背上、前胸和身體兩側都掛滿了甜蜜的負擔。可是它一點兒都不覺得累,更不會抱怨,我想這就是媽媽兩個字的力量吧。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媽媽這兩個字的威力都是無窮無盡的。
閱讀賞析
在本篇文章中,法布爾通過心理描寫深入地剖析狼蛛媽媽哺育孩子時的內心活動,並通過神態描寫和動作描寫外化表現,從作者的描述中,我們能真切地感覺到狼蛛媽媽是勇敢的女戰士、堅強的一家之主,更是無私的母親。
心理描寫是通過對人物內心的挖掘,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表現人物的本質特征,常用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心理剖析等。在前麵的幾篇文章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法布爾在記錄實驗的同時,表達自己對昆蟲行為的好惡,反思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這種描寫方式就是內心獨白。在本篇中,作者則以旁觀者的身份對狼蛛媽媽的內心進行分析,這種心理描寫的方式是心理剖析。
心情就像一張晴雨表,心理描寫可以細膩、生動、真實地展現人物的心路曆程,通過心理描寫,可以讓讀者走進人物的內心,進一步融入文中的世界。
閱讀延伸
1.結合《昆蟲記》和你的生活經驗,你還知道哪種昆蟲有雌性吃掉雄性的習慣?
2.作者分別從哪些方麵寫狼蛛媽媽?表達了他對狼蛛媽媽怎樣的情感?
3.試著從文中再找出一處能體現狼蛛媽媽偉大的描寫,分析這種描寫手法的作用。
[1] 側麵描寫 側麵描寫是通過周圍的人物和環境表現目標對象的描寫方式,本文從孩子們的意外發現開篇,在引起讀者注意力和好奇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引入對狼蛛的介紹。
[2] 外貌描寫 作者用簡練的外貌描寫向讀者介紹了狼蛛媽媽的外貌特征,從外形和顏色角度讓讀者形成清晰的印象。外貌描寫除了要求準確細致,也要求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狼蛛媽媽鼓鼓的肚子是它最突出的特點,作者便集中描寫了它腹部的特征。
[3] 動作描寫 “挺著大肚子”表現出狼蛛媽媽笨拙的體態,它行動不便,卻並不影響它把網“織得結結實實”。這一段動作描寫讓讀者直觀地感受到狼蛛媽媽的不易,進而體現出它的堅強和偉大,字裏行間也飽含著作者對狼蛛媽媽的敬佩。
[4] 細節描寫 這是一段非常細致的描寫,作者通過細心地觀察將狼蛛產卵的全過程生動地還原給讀者。從狼蛛處理蛛卵的行為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狼蛛媽媽的細致和用心,進而體會到狼蛛媽媽對孩子深切的愛。
[5] 心理描寫 作者揣摩狼蛛媽媽的心理活動,從狼蛛的角度表現它們為了撫育孩子不怕麻煩,自始至終和孩子在一起的樣子。心理描寫能挖掘角色深層次的情感,通過心理描寫,讀者更容易帶入狼蛛媽媽的角色中去,與它們產生共情,進而理解它們的所作所為。
[6] 擬人 作者分析狼蛛的情緒,給狼蛛賦予人類的性情,使得它的形象更加真實生動起來。同時,對狼蛛情緒的描述也為後文它做出瘋狂的攻擊反應做鋪墊,使得文章邏輯嚴密。
[7] 神態描寫 狼蛛媽媽對孩子的愛甚至超過了生命,哪怕是比它龐大數倍的人類,它也毫無懼怕的意思。這一段神態描寫頗為生動,通過狼蛛媽媽憤怒的神態表現出它的勇敢無畏,從側麵表現出作者對狼蛛媽媽的欽佩之情。
[8] 動作描寫、神態描寫 通過動作和神態描寫,將狼蛛媽媽分不清真卵袋的迷茫無措展露無遺,生動地向讀者說明了狼蛛媽媽其實分不出自己的孩子。
[9] 細節描寫 通過正麵描寫和側麵描寫相結合的方式,一方麵直接寫狼蛛背上爬滿了小狼蛛寶寶,另一方麵通過寫狼蛛的爪子和肚子,間接表現小狼蛛之多,已經遮蓋了狼蛛媽媽的後背。正麵描寫和側麵描寫在文學表現上各有優勢,當正麵描寫無法完整展現事件全貌,或需要側麵描寫渲染烘托時,會采取兩種描寫方式相結合的方式,讓側麵描寫對正麵描寫形成有益地補充。
[10] 動作描寫 狼蛛媽媽非常相信小狼蛛的自理能力,小狼蛛也不負期望地自己找到回家的路,這一段描寫讓小狼蛛的形象更加可愛鮮活。
[11] 心理描寫 作者通過分析狼蛛媽媽的心理,表現它們無私的母愛。心理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在進行心理描寫時應注意抓住人物的本質特征,使心理描寫和人物的性格相統一,避免空作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