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賞析

一些昆蟲之所以能經曆種種危機,在漫長的自然選擇中存活下來,有的是依靠它們強大的繁殖能力,有的則依靠健壯的體魄、致命的武器。提到蠍子,我們一定覺得它屬於第二種,但其實它還有一個秘密武器,那就是高超的騙術。

閱讀批注

你們應該都聽過蛇蠍心腸這個成語吧,形容某個人的心腸狠毒。這裏麵出現了兩種動物,蛇和蠍。用這兩種動物來形容一個人的狠毒,可見這兩種毒物的毒性有多強了。[1]

很多人都怕蠍子,因為蠍子本身顏值就不高,它總是翹著尾巴嚇唬人,誰都怕被它這個了不起的尾巴蜇到,我是沒有被蜇過不知道那滋味,但據被蜇過的人回憶說,如果不幸被蠍子蜇了,那將是一段永遠也不能忘懷的痛苦記憶。有的人甚至都不願意回想。蠍子尾部的螫針相當厲害,毒性之強,不光人受不了,就連蠍子的同類也受不了。

我一直不知道蠍子是怎麽攻擊敵人的,因此,我特意做了一個實驗。我把兩隻蠍子放在一塊兒,用草棍撥動它們,讓它們憤怒。兩隻蠍子被我挑撥得怒發衝冠,氣鼓鼓地看著對方,恨不得立刻把對方打倒。[2]

我小心翼翼地躲在一邊,以免它們傷及無辜。我看到它們張開自己那對有力的大鉗子,擺成月牙的形狀,不讓對方靠近。同時,尾部的螫針朝前突擊,兩個小毒囊不時碰在一塊,我清清楚楚地看到清澈透明的毒汁就掛在螫針的尖兒上。[3]

它們角鬥的時間並不長,因此勝負馬上就分出來了。我抓的這兩隻蠍子實力相差太多,其中一隻白蠍子一不小心就被另外一隻的螫針刺中了,決鬥結束得這樣快是我始料未及的。又過了差不多兩三分鍾,那隻受傷的白蠍踉踉蹌蹌地走了兩步路後倒下了。

我發現取得最終勝利的那一隻蠍子沒有絲毫興奮的表示,淡定地走到手下敗將跟前,從頭開始一點兒一點兒慢慢地享用了起來。它一小口一小口地吃著,好像一點兒都不著急的樣子。我想,莫非蠍子們比較享受這個過程?看著失敗者的身體被自己一點兒一點兒瓦解,它們能從中得到快樂?[4]

普羅旺斯地區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如果把蠍子放在火裏讓它們沒有辦法逃脫的話,它們對生存會馬上失去信心,失去理智地用蜇針刺向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

這隻是一種傳說,一個流言,至於它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還是得靠實驗結果說話,於是,我又開始了一個新的實驗。

我把燒紅的木炭圍成了一個圈,挑了一隻個頭兒最大的蠍子放進去。木炭散發出來的熱浪連我都感受到了,圈裏麵的蠍子自然也感受到了。[5]它拚命地給自己找活路,一會兒往前,一會兒往後,一會兒往左,一會兒往右。可無論哪個地方,都隻有滾燙的熱浪在等著它,任它插翅也難飛。

焦急的蠍子嚐試了各種辦法逃出去,但都失敗了。隔著熱浪我都能感覺到它的著急、憤怒、失望和瘋狂。可能是太生氣了,蠍子開始突然揮舞它的尾巴,卷成鉤子的形狀,又伸得直直的,接著再舉起……[6]

我被它這一連串的動作搞蒙了。

我實在不知道它要做什麽,這時,我又看到它突然**起來,接著整個身體都是直的,躺在地上一動不動。我以為蠍子死了,可能是什麽時候自殺了,我沒看到。看來,那個傳說是真的。

就當我用鑷子把這個可憐的家夥夾了出來,放在涼涼的沙子上,看它是否還有生機的時候,它居然奇跡般的複活了!而且絲毫看不出剛剛經曆了一場生死!

為了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我又陸續做了幾次同樣的實驗,結果都是一樣的。所有這隻蠍子做過的動作、有過的表情,它們都有。每次我以為它們真的要死的時候,把它們放到安全的地方後它們都活了過來。無一例外。

實驗結果告訴我,那些信了傳說的人,其實是被狡猾的蠍子給騙了。他們根本不知道這個小家夥演技高超,是個不折不扣的騙子。[7]連我都差點兒被它們騙了。所以,普羅旺斯地區的這個傳說可信度實在沒有,我用無數個實驗結果證明了它的偽造性。

其實,昆蟲界有許多蟲子都會在自己遇到危險時裝死蒙騙對手。這個伎倆雖然很可笑,但是百試百靈。或許適度的偽裝才是它們的生存之道吧。

閱讀賞析

狡詐的蠍子為了躲避危險,進化出了“裝死”的技能。但如果你隻知道蠍子攻擊性強、毒性大,可能會想當然地以為它可以在昆蟲界橫行霸道,因此不需要躲避或逃跑。普羅旺斯地區的居民和法布爾或許都被蠍子的外表騙了,其實,即便是厲害的昆蟲依然隻是生物鏈中的渺小一環,總有它們需要逃離的危機。作者沒有因為某種昆蟲的強或弱對其區別對待,而是客觀地記錄它們的行為,理性分析它們背後的動機,將昆蟲放置在整個地球生態係統中,用關聯性的視角看待昆蟲與世間萬物之間的關係。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動作描寫和神態描寫,表現蠍子在戰鬥中和被激怒狀態下的誇張表現,將蠍子好戰易怒的性格生動地展現出來,同時借此與它們奇跡般的複活形成鮮明的反差,讓讀者意識到蠍子其實並不是有勇無謀的打手,而是狡詐狠毒的戰士。

閱讀延伸

1.試分析“普羅旺斯地區的傳說”在文章中有什麽作用。

2.本文共介紹了蠍子的哪些習性和特征?

3.分析文章最後“或許適度的偽裝才是它們的生存之道吧”一句的含義和表達效果。

[1] 側麵描寫 作者通過側麵描寫的方式,通過成語調動讀者的普遍認知,讓讀者認識到蠍子的毒性之強。作為一部科學著作,作者為了增強讀者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減少閱讀的障礙,除了在描寫昆蟲習性時使用大量修辭手法,讓語言變得生動鮮活外,也通過與讀者的生活閱曆相結合的方式,站在讀者的角度解釋問題,與讀者進行平等的交流。

[2] 神態描寫 作者的簡單挑撥讓兩隻蠍子迅速進入戰鬥狀態,體現了蠍子好鬥、攻擊性強的特征。

[3] 細節描寫 作者進一步刻畫兩隻蠍子戰鬥狀態下的形貌特征,借助有力的鉗子、鋒利的螫針和致命的毒汁三個典型特征放大了戰鬥的危險氣氛,作者在描述的過程中抓住了最能代表蠍子攻擊力和致命性的特征,使讀者真切地體會到蠍子的狠毒。

[4] 設問 如此好戰的蠍子卻並沒有因為取得最終勝利而感到興奮,戰鬥前後的巨大反差不僅讓作者意外,也讓讀者不解。作者將自己當時的疑問以設問的形式交代出來,引發讀者的好奇心,並將答案交由後文揭曉。

[5] 環境描寫 “燒紅的木炭”和“熱浪”證明了溫度之高,在這樣的環境下,蠍子也將麵臨生死考驗。看到這裏,讀者對實驗的結果更好奇了。

[6] 動作描寫 作者用“揮舞”“卷”“伸”“舉”四個動作精準描述了蠍子在生死關頭的誇張表現,這些極具攻擊性的動作也表現出蠍子當時的瘋狂。

[7] 比喻 當作者得知了真相,不由得感歎它們的騙術高超,而關於蠍子的傳說也說明有無數人都曾被蠍子欺騙過。想到此,作者把蠍子比作騙子是再貼切不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