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賞析

說到螢火蟲,我們通常會聯想到夏日夜晚成群的螢火蟲輕舞飛揚的浪漫景象,但你知道它們其實是優秀的蝸牛獵手,是純粹的肉食主義者嗎?看了這一章,你一定會對它產生截然不同的認識。

閱讀批注

要想在昆蟲界站穩腳跟,每種昆蟲都得有自己的看家本事才行。接下來我觀察到的這個小東西,它能發光,神奇吧。古希臘人把這種小蟲子叫作“亮尾巴”,因其尾部能發出熒光。科學家給它們起了一個好聽又浪漫的名字——螢火蟲。

夏天,我們總能看到許多螢火蟲飛來飛去,它們聚在一起,發出一團一團的光,像天上一閃一閃的小星星。[1]

螢火蟲分為雄螢和雌螢。雄螢成熟後,會長出翅膀,可以飛翔。雌螢完全相反,它們始終保持著幼蟲的狀態,像永遠也長不大的寶寶![2]

螢火蟲看起來可愛又小巧,提起它們的時候總是伴隨著浪漫和溫馨,但如果你要小瞧它們,那就大錯特錯了。

螢火蟲是純純的肉食主義者,它們最喜歡吃蝸牛。那些身材比較嬌小的蝸牛對螢火蟲來說可是致命的**和最完美的食物。

螢火蟲對付蝸牛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它們會像外科醫生做手術前把病人麻醉一樣,也給蝸牛來一針麻醉劑,等蝸牛昏迷無力反抗後再大快朵頤。[3]

夏天,小蝸牛有的喜歡在路旁的幹草或秸稈上紮堆,有的喜歡在陰涼潮濕的水溝邊避暑。此時這些被悶熱天氣折騰得懶懶散散的小家夥們對螢火蟲來說就如砧板上的魚肉,等著它來品嚐。

我一直不知道螢火蟲是如何像外科醫生一樣給蝸牛打麻醉針的。因此,我特意準備了一我準備了一些東西。裝著青草的大玻璃瓶,幾隻不大不小的蝸牛和幾隻螢火蟲。我把它們都裝在一起後,找了個板凳耐心地坐在一邊,等著看它們接下來會做什麽。

一隻小蝸牛率先行動啦。它伸著觸角晃頭晃腦地爬向青草堆,動作緩慢而笨拙,怪可愛的。[4]

我突然對它產生了一絲憐憫之情,害怕接下來發生在它身上的事兒。隻是這隻小可憐兒自己還什麽都不知道,不知道會有什麽樣的命運在等著它。我看到一隻螢火蟲早已經對它虎視眈眈了,之所以還沒有行動,不過是不想打草驚蛇罷了。

螢火蟲一直緊盯著它的食物,進攻的武器都準備好了。我對它的這個武器實在太好奇了,但是它太小了,我根本看不到。我趕緊拿起旁邊的放大鏡,對這個傳說中的“獨門暗器”一探究竟。

螢火蟲身上長有兩片呈彎曲形狀的顎,合起來就像一個鉤子。這個鉤子又尖又小,細得像一根毛發似的,肉眼看不出有什麽特殊。不過把它放在顯微鏡下就能看出其中的門道了。鉤子上有一道溝,別看這道溝樣子普通,螢火蟲就是用它來麻醉蝸牛的。[5]

小蝸牛越走越興奮,漸漸把頭探出了蝸牛殼,沒了“盔甲”保護的它對螢火蟲來說簡直就是手到擒來。螢火蟲的動作十分溫柔,像對待老朋友似的用大顎刺了蝸牛一下。就是這一下,螢火蟲釋放的毒液順著鉤子上的小溝流進了蝸牛的體內。

螢火蟲刺了蝸牛一下後不動彈了,它想看看蝸牛的反應。它發現蝸牛似乎還沒有完全失去意識,就又連著刺了幾下。直到看到蝸牛的觸角軟下來,像是困了一樣趴在地上一動不動了才停手。[6]

我終於親眼看到螢火蟲是如何像外科醫生一樣給蝸牛打麻醉針的了,可憐的小蝸牛就這樣不省人事了。

蝸牛背上厚厚的殼是保護它免於被敵人攻擊的法寶,隻要它乖乖待在殼子裏不出來就不會受到傷害,但一旦爬出殼子,螢火蟲就會抓住機會毫不留情地展開攻擊。

對付自己的天敵,小家夥們也很聰明,它們會想各種辦法保證自己的安全。比如它們會設法爬到一些搖擺不定的高處,如草稈的最上端或是光滑的石頭上,隻要能把殼子的出口蓋嚴實了,它們就會很安全。

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平安,小蝸牛們但凡不注意留下一點點破綻,就會被螢火蟲逮住機會。螢火蟲會毫不留情地把鉤子刺入蝸牛的身體裏釋放毒液,讓它們沒有任何還手的能力。

我一開始很好奇螢火蟲攻擊蝸牛的時候動作為什麽那麽輕柔,後來我看到螢火蟲操作失誤不小心驚擾了蝸牛,蝸牛從高處摔下來後成功逃脫了,這才明白它這樣做的原因。

螢火蟲悔不當初,看著到嘴的蝸牛跑了,但是又沒有辦法,隻能告誡自己下一次要小心。[7]所以,這就給我們造成了一種錯覺,以為它對蝸牛過分溫柔。其實這都是假象,溫柔不過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捕食幾率罷了。

我還想知道小小的螢火蟲是如何把蝸牛吃掉的。一開始我以為螢火蟲會用自己的顎把食物切成小塊,然而當我仔細觀察了一會兒後發現我錯了。

螢火蟲的嘴很軟,吃塊狀的食物很費勁。通常情況下,它們往蝸牛身體裏注射毒液的時候,還會捎帶著注射點兒消化素進去。螢火蟲會把蝸牛的肉加工一番,等蝸牛的肉變成肉粥之後吃起來就方便多了。螢火蟲特別大方,它準備好一切後如果有同伴飛過來想和它一起享用美食,它一點兒也不會介意![8]

那麽問題又來了,螢火蟲是怎麽爬到高處的呢?莫非它有什麽特殊的身體器官做輔助?

我抓了一隻螢火蟲,把它放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觀察了一會兒我發現,果然像我想的那樣,螢火蟲身上真的有一個特殊的器官。

螢火蟲的身體下邊靠近尾部的地方有一個白點,是十幾個短小的肉細管組成的,看起來就像十幾個短而粗的小指頭。它們可以聚攏,也可以伸開變成薔薇花的形狀。

隆起的薔薇花指頭可以幫螢火蟲黏附在光滑的石頭上爬行,當螢火蟲想固定在玻璃片或草稈上時,便會放開薔薇花指頭,並把指頭盡量伸展開,抓附在某些物體上麵。[9]這些薔薇花指頭是沒有節的,但它可以向任何方向移動。

這些指頭除了黏附和爬行的作用外,還能充當海綿和刷子。要知道,把一隻活生生的蝸牛做成肉粥可不是一件簡單事,身上免不了會沾上一些殘屑。當螢火蟲飽餐一頓後,通常會一邊休息一邊用這把小刷子在頭部和身上掃來掃去。它們很注重自己的儀態,不會讓自己看上去髒兮兮的,這一點倒是很讓人產生好感。[10]

對於螢火蟲是如何發光的,我還有點兒不明白。雌螢和雄螢的發光部位一樣嗎?怎麽區別它是雌螢還是雄螢呢?我抓了幾隻螢火蟲慢慢觀察,總算知道了它們的區別到底在哪裏。

雌螢的發光器官在身體的後麵三節,前兩節下麵的發光部位呈寬帶形,第三節的發光部位比較小,隻有兩個小點。雌螢發出的光泛藍,很明亮,在漆黑的夜晚可以照到很遠的地方。雄螢的發光器官沒有雌螢那麽多,隻有身體後麵的兩個小點。

由此可見,當螢火蟲還是幼蟲的時候,這兩個小點就已經發育好了。隨著身體慢慢長大,這兩個小點也逐漸變大。

綜上所述,雌螢的發光部位要比雄螢多,所以它發出的光也比雄螢亮。

顯微鏡下,我們還能看到螢火蟲的表皮上有一種白色細微的顆粒狀物質,這就是光的發源地。光是在螢火蟲的呼吸器官中產生的。與空氣混合產生發光或燃燒的反應叫作氧化作用。螢火蟲可以發光,就是依靠氧化作用,而這些像白色塗料一樣的東西就是氧化作用的殘餘物。[11]

螢火蟲還有一個神奇的本領,它能準確地控製自己的發光亮度。當它想讓自己發出的光亮一點兒時,隻要增加體內細管中的空氣流入量就好了。反之減少體內細管中的空氣流入量,光就會暗下來。還有更好玩的,假如螢火蟲心情不好了,幹脆把閥門關掉,不再往裏麵輸送空氣,這樣它就一點兒也不發光了。

所以有時候我們想捉螢火蟲,明明看見它們停在那兒,但稍微發出點兒聲響就找不到它們了,這下子可知道原因了吧。一開始我以為是螢火蟲聽到聲音飛走了,現在才知道敢情是人家把發光帶關掉了!

我還聽說螢火蟲受到外部刺激時,身體後麵的兩個小點會受到影響,但雌螢的兩條發光帶卻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為了驗證這一點,我做了很多次實驗,想看看有沒有什麽方法能幹擾雌螢發光。

但不管是製造噪音、潑涼水、向它們吹煙鬥上的煙還是用手捏它們的身體,都沒有任何影響。雌螢接收到外部的刺激後會有一個短暫的調整,但是很快就能恢複往常的樣子,無一例外。

現在我隻剩下最後一個問題了,螢火蟲同類之間的關係如何呢?螢火蟲發出的光很柔和,黑夜裏像花朵一樣綻放,星星點點,既浪漫又溫馨。[12]不過事實是,這樣的浪漫和溫馨隻是一種假象。螢火蟲感情淡漠,對家族成員毫無感情。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任由它們自生自滅。

大多數昆蟲為了幼崽都會選擇一個既安全又舒適的地方。話說回來,不管是動物還是人類,哪有不疼惜自己孩子的呢?但是我們的螢火蟲可不管這些。雌螢產完卵後,拍拍屁股說走就走了。寶寶的死活完全就是靠它們自己的運氣,反正媽媽們是不會多看一眼的。[13]

閱讀賞析

本篇中,作者用大量的筆墨描寫螢火蟲獵捕蝸牛的過程,通過動作描寫生動形象地將螢火蟲作為“外科醫生”的一麵呈現在讀者麵前。

動作描寫是刻畫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動作往往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內在性格,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有時還起到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老舍曾說:“描寫人物最難的地方是使人物能立得起來……我們須隨時用動作表現出他來。每一個動作中清楚的有力的表現出他一點來,他須越來越活潑,越實在……這樣,人物的感訴力才能深厚廣大。”因此,選擇恰當的寫作角度,抓取人物具有代表性的動作,通過人物的一係列動作展現他們的內在思想和外部特征,對於呈現人物顯得尤為重要。

閱讀延伸

1.歸納總結作者分別從哪些角度描寫螢火蟲?

2.作者在文中多次使用了心理描寫刻畫螢火蟲捕獵時的心態,試分析這種寫法的作用。

3.從文中再找出一處動作描寫,分析作者選取了螢火蟲的哪個動作,對於主題表達有什麽樣的作用?

[1] 比喻 將螢火蟲比作小星星,也是很多人對螢火蟲的第一印象,這裏用這種具有普遍共識的寫法,能夠迅速引起讀者的共鳴。

[2] 對比 對比是把兩個相反、相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對的兩個方麵放在一起,用比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說明。這裏運用對比的方法,將雌雄螢火蟲的形態特征的差異直觀地呈現出來。

[3] 比喻 把螢火蟲比作外科醫生,用麻醉手術形容螢火蟲獵捕蝸牛的方法,給讀者真實生動的感受。

[4] 動作描寫 生動地寫出了蝸牛尚未發現危險時悠然自得的情態,此時它還不知道身邊已經潛伏著危險的獵食者,甚至讓讀者也為它捏了一把汗。

[5] 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在文章中不是越多越好,而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細節。此處重點寫螢火蟲的捕獵過程,它的“武器”自然是最應該關注的細節,作者對細節描寫的對象進行篩選,也服從了表現中心的需要。個實驗。

[6] 動作描寫 通過展現螢火蟲捕獵蝸牛的全過程,讓讀者獲得了如臨其境的閱讀感受,使得情節能夠連貫地向下發展。動作描寫要求生動、具體、細致,好的動作描寫能夠起到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7] 心理描寫 螢火蟲並不一定有總結反思的智慧,但作者卻用一段心理描寫賦予了它更鮮活的性格,“以人性賦予蟲性”的法布爾字裏行間都透露出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

[8] 擬人 作者用淺顯易懂的表達將螢火蟲處理食物的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用“消化素”“肉粥”形容描寫對象,更直觀地傳達了它們的功能和狀態。

[9] 動作描寫 動作描寫常常要結合特定的動作環境,選定能夠展現目標特征的特定場景。作者選取光滑的石頭、玻璃片和草稈等不易抓附的物體,表現了螢火蟲優秀的黏附和爬行能力。

[10] 動作描寫 好的動作描寫能夠再現動作發生的場景,使角色在一係列動作中顯露出獨特的個性和內在的思想。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仿佛看到了螢火蟲飽餐後怡然自得的情態。

[11] 細節描寫 作者從科學的角度追溯光的來源,細致入微的描寫中體現了作者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12] 比喻 把螢火蟲的光比作黑夜裏的花朵,既形象又生動。我們對描寫對象要仔細觀察、充分聯想,恰當的比喻會讓描寫更具表現力。

[13] 對比 作者通過對比其他物種的繁育習慣,反襯出螢火蟲“毫無感情”的特點。這段描寫看似殘酷,卻是作者尊重科學,客觀表達事實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