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住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還有很多現實問題需要考慮,比如照明不能隻靠火把,出門也該有結實的鞋,更重要的是,寒冬將至,他們必須提前儲備食物,這裏自然是不缺肉的,如果再有麵包就完美了,老天是否還眷顧這群落難者?

閱讀批注

整個6月,他們都在幹著各種各樣的活計——打獵、釣魚、收拾屋子、收集柴火和草藥、煉鐵……到了寒風浸入林肯島的時候,他們的屋子裏已經儲備了大量食物,足以應付冬天的生活了。

冬天的狂風暴雨肆虐在林肯島上,但在花崗岩宮中,他們一點兒也感覺不到外麵的惡劣天氣。[1]

天氣晴朗的時候,彭克羅夫會用植物纖維做幾個套圈,去養兔場捕捉些兔子回來。納布把兔子肉做成醃肉或者熏肉,為大家存儲足夠的美食。

五個人還認真地討論了衣服的問題——從氫氣球上下來,他們的身上沒有多餘的衣服了。雖然他們身上的衣服很結實,也很暖和,但畢竟不能一直穿著同一件衣服,總是需要換一換的。在這個問題上,史密斯並沒有考慮周全,他們曾在樹林裏看到過岩羊,可是在冬天,走進冰冷的樹林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隻好等到天氣轉暖後再去捕捉些岩羊了,看樣子,這個冬天也隻能熬一熬了。[2]

“我們隻要在花崗岩宮裏烤肉就行了。”彭克羅夫樂觀地說,“反正我們有的是柴火,有的是肉,冬天沒什麽可怕的。”

“沒錯。”斯皮萊也說道,“而且林肯島的緯度並不是很高,冬天也不可能會特別冷。”[3]

“我倒是不擔心冷的問題。”彭克羅夫提出了另一個問題:冬天,夜長晝短,夜晚越來越長,應該考慮一下照明的問題了。“我們隻有火把,沒有一個像樣的燈具。”彭克羅夫提醒大家。

“這個問題容易解決。我們去捕獵海豹!”史密斯說。

“用海豹來做蠟燭?”

“沒錯,彭克羅夫,用海豹做蠟燭。”

有了彭克羅夫這樣經驗豐富的水手,他們很輕鬆地就在海灘上捕捉了六隻海豹,可是具體怎麽用海豹做蠟燭,彭克羅夫還是一頭霧水。所以當他拿著捕到的海豹回到花崗岩宮時,彭克羅夫一心想著如何解開這一謎團。

其實,工程師史密斯是有自己的計劃的,他們手頭有石灰和硫酸。史密斯想,島上的動物可以提供做蠟燭的油脂。所以,他們把海豹皮扒下來,取出海豹肉中的油脂,全部製作成了蠟燭,照明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更令人驚喜的是,史密斯還把海豹皮製作成了結實的皮鞋,大家都有了新鞋!

可是,林肯島上的五個居民還有一個遺憾,就是沒有麵包可以吃。無論史密斯多麽聰明絕頂,也不能憑空製造出麵粉。也許他們可以找到其他東西來代替麵包,比如椰子粉或麵包樹粉等等,可是他們至今沒有碰到這樣的植物。

在這種情況下,老天再一次幫助了他們。有一天,花崗岩宮外大雨傾盆,鬥大的雨水打在岩石上,發出了“啪啦啪啦”的聲響。年輕的哈伯正在縫補上衣,這時,他突然在衣服夾層裏發現一樣東西。哈伯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心裏,興奮地叫嚷道:“史密斯先生,您看我發現了什麽,一顆麥粒!”[4]

他把手心中的麥粒捧給大家看,這唯一的一顆種子,像一粒金子一樣,在五個人的眼睛裏閃閃發光。[5]

“真的是麥粒?”史密斯非常激動。

“是的,史密斯先生,但隻有一顆,沒有多餘的了。”

“你做了件重要的事兒!”史密斯說道,“哈伯,有這顆麥粒我們就可以製作麵包了。”

“一顆麥粒就能做麵包?”哈伯看起來並不在意史密斯的話,他準備隨手把麥粒扔掉。

但史密斯阻止了他,他接過了麥粒,小心翼翼地查看著:“這是一顆完好無損的麥粒。

你知道它能長出多少麥穗嗎?我們種下這顆麥粒,第一季就能收獲八百顆麥粒,再把這八百顆麥粒種到地裏,第二季可以收獲六十四萬顆麥粒!”[6]

大家一言不發地聽著,好像真的在半空中看到了六十四萬顆麥粒一樣,史密斯的話讓他們吃驚。[7]雖然仍是將信將疑,但他們還是選了一個麵朝太陽的地方,把那裏打掃幹淨,在周圍插上圍杆,把那顆麥粒種了下去。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們小心地嗬護著這顆珍貴的麥粒,為它澆水翻地、清除雜草、消滅各種昆蟲,等著它發芽,結出麥穗。[8]

6月底時,陰雨連綿,天氣變得越來越冷。不刮風時,寒冷是可以忍受的;但一刮起風,他們也會感覺到刺骨的寒冷。彭克羅夫不得不多次補充柴火,好讓花崗岩宮裏有充足的熱氣。

“很遺憾,林肯島上有狐狸和海豹,卻沒有熊,熊皮厚,熊自己穿著就很暖和。”彭克羅夫開玩笑道,“我真想向它們借一下皮大衣穿穿。”

“別想好事兒了,”納布笑道,“彭克羅夫,熊是不會同意把皮借給你的!”

“那我就強迫它們借給我。”彭克羅夫語氣堅定地說。[9]

可是,這個島上的確沒有凶猛的食肉動物,就算有,他們也沒有發現。盡管如此,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輕心,這期間,哈伯、彭克羅夫和斯皮萊經常去眺望崗和森林邊緣布下一些陷阱。彭克羅夫覺得,不管這些陷阱能捕捉到什麽動物,都可以用來做一頓美味的晚餐。不過,直到8月的第二個星期,獵人們才在陷阱中捉到一隻小野豬。

“這可不是家裏飼養的豬,彭克羅夫。”哈伯提醒他道,“我們不知道它的肉能不能吃。”

“放心,”彭克羅夫一邊抓住小野豬的尾巴把它提出來,一邊對哈伯說,“我們就把它當作是家裏養的豬。”

“可是,這是為什麽?”

“因為這樣我才會高興,我喜歡它!”

“您喜歡什麽?您是喜歡吃豬肉吧?”哈伯問他。

“當然,誰不喜歡吃肉呢?”

被彭克羅夫抓到的,是一種名為“豬獾”的美洲野豬,它的毛色很深,嘴裏沒有長牙,很容易辨認。美洲野豬是群居動物,它們成群地居住在一起,抓住了一隻,說明林肯島的森林裏肯定還有很多豬獾。[10]

不管怎麽說,納布用豬獾做了一頓美味的晚餐,這讓彭克羅夫高興極了。

嚴寒的天氣一直延續到8月15日,這一天,林肯島上天氣突變,風向驟變,島上刮起了西北風。氣溫上升了幾度,密布在半空中的水汽很快凝結成了雪花,片片飛雪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好在暴風雪是從西北方吹來的,花崗岩宮並沒有受到正麵襲擊。大雪連續下了好幾天,整個林肯島都變成了銀白色的世界,銀裝素裹,讓人沉醉。[11]

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想出門是不可能的。在這些日子裏,史密斯和他的同伴們隻能待在岩洞裏,從8月20日到8月25日,他們在屋子裏整整待了六天,聽著暴風雪在林肯島上肆虐,他們猜想島上的樹林一定慘遭**。[12]

好在暴風雨並沒有肆虐太久,等風雪一停,五個人再也忍不住了,他們像脫韁的野馬一樣衝到花崗岩宮外。[13]海灘上的雪已經有幾米厚了;樹林被一層白色覆蓋著,像是帶上了一頂雪白的帽子;慈悲河中也有了冰淩。

終於能出門時,斯皮萊、彭克羅夫和哈伯到他們布下的陷阱處看了一下,意外地發現陷阱中躺著三隻動物:一隻美洲野豬及其兩個幼崽。

這天的晚餐當然是烤乳豬,當香味飄滿花崗岩宮的時候,心急的彭克羅夫立即拿起了一大塊豬肉往嘴裏塞。可是在彭克羅夫吃得正歡樂的時候,突然聽到他大罵一聲。

“怎麽了?”大家都問他。

“真是夠倒黴的!”彭克羅夫沒好氣地回答,“我的一顆牙都給硌掉了!”

“怎麽?豬裏有石子兒嗎?”斯皮萊忙問。

“可能吧。”說著,彭克羅夫取出嘴裏的硬東西……

誰也想不到,那不是石子兒,竟然是一顆子彈![14]

閱讀賞析

自從五個人和一隻狗降落到這個孤島之上以來,他們已經憑借著智慧、勇氣和勞動,讓生活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觀:火種以及陶器、鐵器等生活用具的製造,讓他們從“原始時代”過渡到了“石器時代”;寬敞的新家和養兔場的開辟、鞋子和蠟燭的製作等,“人類文明”開始滲透進生活的點點滴滴;而本章中一粒麥種的出現,更是為居民們帶來新生活的希望,他們小心翼翼地種下這唯一一粒種子,向著“農業時代”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他們心中懷著對生活無限的熱情,探索著這個荒無人煙的孤島世界。而在與大自然搏鬥的過程中,怪事情接踵而來,湖水中打敗儒艮的神秘“贏家”,被海浪卷走的史密斯神秘獲救,現在,一顆來曆不明的子彈硌掉了彭克羅夫的牙,故事在巨大的懸念中戛然而止,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閱讀延伸

1.史密斯為什麽如此重視一粒種子?

2.居民們在島上自力更生,進行了許多創造性的勞動,說一說最令你印象深刻的勞動。

[1] 對比 惡劣的天氣和花崗岩宮裏安穩的情形形成對比,突出這個新家的可靠,看來他們找對了地方。

[2] 抑揚結合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意思是聖明的人考慮得再周全也會有失誤的時候。博學睿智的史密斯自然也不是“萬能”的,偶爾的失誤讓人物形象更加血肉豐滿,抑揚結合的手法增加人物可信度。

[3] 語言描寫 斯皮萊的話揭示了一個地理學知識:緯度越高的地方,氣候越寒冷。南北緯60。到南北極之間的區域屬於高緯度地區,根據史密斯的測算,這個小島位於南緯35。到40。之間,屬於中緯度,相對來說確實不會特別冷。

[4] 敘述 如何將一個插入的小事件寫得引人入勝呢?作者首先以環境描寫開頭,渲染氣氛,讓人產生代入感;接著通過人物的動作細節製造懸念,展開情節;最後通過描摹人物動作和語言,揭開懸念,整個過程簡短而緊湊,感染力十足。

[5] 比喻、象征 比喻是一種語言手段,重在通過打比方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可感,而象征是一種抽象化的藝術創作手法,重在以物示意。在五個人眼裏閃閃發光的一顆種子,象征著新生活的希望。

[6] 對話 史密斯的激動和重視,與哈伯的不以為意形成鮮明對比,經過史密斯的推算,得出了令人震撼的數字,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粒種子,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7] 想象 雖然大家知道種子的重要性,但是史密斯的話仍然讓他們無比震驚,“六十四萬粒麥子”是夥伴們的美好想象,其中飽含著大家對未來的憧憬。

[8] 敘述 居民們小心地嗬護,殷勤地培育,重視這唯一的一粒種子,就像起初彭克羅夫重視火種一樣,有了火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而有了種子就有了更好地生活下去的希望。

[9] 對話、幽默 彭克羅夫的風趣似乎傳染給了夥伴們,耿直老實的納布也開始打趣同伴了。麵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大家竭盡所能,即便無能為力也保持樂觀,苦中作樂。

[10] 白描 短短幾句話描摹出“豬獾”的樣貌,介紹了它們的習性,讓讀者在有趣的故事中學到知識。

[11] 環境描寫 通過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環境描寫,凡爾納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壯闊美麗的小島雪景圖畫,畫中大雪漫天,整座小島銀裝素裹,花崗岩宮淩寒獨立,守護著裏麵的居民。

[12] 想象、對比 大家安安穩穩地待在花崗岩宮裏烤著火吃著肉,猜測想象著外麵的一切。假如他們沒有找到這處新的住所而繼續留在“壁爐”中,那麽他們現在將會同島上的樹林一樣慘遭風雪**,後果不堪設想。

[13] 比喻 洞穴裏再溫暖安全,也阻擋不住他們對外麵廣闊世界的向往,“脫韁野馬”的比喻生動地說明了這一點。

[14] 對話、懸念 一個小小的環節就能觸發一個新的懸念,凡爾納超凡的寫作技巧著實令人欽佩。而水下搏鬥的勝利者尚未查明,史密斯是如何得救的謎題也還未破解,現在又出現了一顆子彈,神秘的氣息愈來愈濃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