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離史密斯規定的最多三天的探險旅程即將結束,關於這顆子彈的來源,大家沒有任何收獲,但是他們意外遇到了“飛來橫財”,還收獲了一個新的夥伴。

閱讀批注

就這樣酣睡一夜,一覺醒來,已經是他們離開花崗岩宮的第三天,今天勘查結束後,他們就要回去了。

史密斯和斯皮萊認真計算了一下,現在,隻剩下林肯島的南岸沒有搜尋了。於是,他們決定往島嶼南部走去。下午三點,史密斯和他的同伴們來到一個狹窄的海灣旁邊,這是一個封閉性優良的港灣,水麵上風平浪靜,是一個可以用來當作港口的地方。[1]

斯皮萊建議在這裏休息一下。大家都讚同,因為長時間的跋涉已經讓每個人都感覺筋疲力盡,於是大家就在幾棵豐茂的大樹下坐下來。“可以了吧,現在可以放下心了,”斯皮萊說,“我們什麽人都沒見到,說明不會有人來與我們爭奪林肯島了。”[2]

“話是這麽說,可是,那顆子彈是怎麽回事?那可不是假的!”哈伯說。

這時,史密斯也開口了:“子彈是真的,這隻能說明,在三個月之內,有一條船不知什麽原因在這裏靠過岸……”

“你是說他們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就消失了嗎?”斯皮萊問。

“他們留下了一顆子彈。”

“這麽說,”這時平時不愛說話的納布問道,“我們是不是錯過回國的機會了?”

“恐怕是永遠錯過了。”

這時彭克羅夫站了起來:“既然機會已經失去了,那我們回去吧。”筋疲力盡的他已經在懷念花崗岩宮了。[3]

可是正當大家準備離開的時候,突然聽到了托普的叫聲,隻見它從森林裏跑了出來,嘴裏叼著一塊沾滿汙泥的碎布。納布把碎布拿在手裏,大家麵麵相覷,眼神中滿是震驚。這時,托普仍在叫個不停,在大家腳下跑來跑去,好像在邀請他們跟著自己走向林中。[4]

“森林裏一定有什麽東西。”彭克羅夫喊道。

“是落難者?”

“或許是受傷的人。”

“說不定那人已經死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著,跟隨托普來到了林中。大約走了七八分鍾,托普停了下來,他們來到了一處林間的空地,地上除了青草什麽都沒有。突然,托普跳向一棵高大的鬆樹。

彭克羅夫仰頭看向鬆樹,然後大聲嚷道:“太好了!”。

“怎麽了?什麽太好了?”

“我們到處尋找落難船隻留下的東西,原來它在空中!”說著,彭克羅夫用手往鬆樹頂上一指,果然,那兒有一大塊灰白布片,托普叼回來的就是那大布片的一塊碎片。

“那就是我們的氫氣球,它在那棵樹上登陸了。”彭克羅夫說道,“我們的氫氣球撞到樹頂上,現在它隻留下了這一大塊白布。不過,這可是上好的布啊!可以做手帕,如果用來做衣服,可以穿上好幾年了!”正如彭克羅夫所說,他們的氫氣球飛起後又掛在了樹上,現在,氫氣球上的氣囊、閥門、彈簧還有銅部件等各種各樣珍貴的東西都失而複得。對這群落難者來說,這簡直是飛來橫財。[5]

可是,他們沒有想出辦法把這一堆重東西運回花崗岩宮,那些纜繩、銅器還有大塊白布,分量都不輕。所以大家決定先把這些東西藏在洞穴中,等有了更大的運輸工具後再來運送。也因此,這個小港灣被他們命名為“氣球港”。[6]

因為隨身帶的食物隻夠吃三天,所以他們不得不回花崗岩宮了。在慈悲河上奮力劃動,他們終於在夜深時回到了花崗岩宮。停好船後,大家徑直奔著花崗岩宮下的繩梯走去,準備爬上繩梯回家。

可這時候,走在最前邊的納布突然驚叫起來:“繩梯沒了!”[7]

這是讓人心魂不定的時刻——繩梯可是他們回到花崗岩宮唯一的途徑!大家在黑暗中摸索,擔心繩梯被風吹歪了,或者掉到了地上。可是他們根本沒有找到梯子。所有人都急瘋了,不僅是因為沒有繩梯就回不了花崗岩宮,更是因為這確實是一件讓人感覺驚悚的怪事。

“不管怎樣,我們也不能在這兒幹等著。”史密斯終於說,“我們可以先回‘壁爐’睡一晚,明天早上天亮後再過來。”

在“壁爐”中,沒有人能睡得踏實,最近島上發生了太多奇怪的事,他們相信,一定有什麽還沒有搞清楚的事情,需要他們繼續去探究。[8]

第二天天剛亮,大家就拿好武器,跑回到花崗岩宮。他們發現原本關好的大門現在已經被打開了,繩梯的上半截仍在原來的地方,但下半截卻被拉了上去,放在了洞口的門檻之上。

“這到底是誰的惡作劇!”彭克羅夫憤怒地喊道,“一群無賴!”[9]不用說,肯定是誰進了花崗岩宮,破壞了他們的家。可是,他們要怎麽回到洞中呢?

哈伯想到一個妙招:先把一根繩子係到一支箭上,然後把箭射到繩梯上,再用箭上的繩子把繩梯拉下來。哈伯拉開弓,一瞬間,那支箭呼嘯著飛了出去,哈伯射術精準,射出去的箭和係在它背後的繩子正好掛在梯子上。他們成功了。[10]

哈伯立即抓住繩子一端,正要把繩梯拽下來。這時,花崗岩宮中突然伸出一隻胳膊,抓住繩梯,把它拉到屋裏去了。

“到底是什麽人?你們看清楚了嗎?”納布問。

“好像是一隻猴子。趁我們不在,搶占了我們的住所,把花崗岩宮變成了猴窩。”彭克羅夫憤怒地說道。[11]

果然,彭克羅夫剛說完,就見到三四隻猴子在窗前露麵了,這幾個猴子推開窗戶,在窗前衝著他們做鬼臉。彭克羅夫立即舉起了槍,瞄準其中一隻猴子開出一槍,猴子被擊中,一頭摔下,掉到沙灘上,其他的猴子都嚇得躲了起來。

因為這一槍,猴子們不敢露麵了,兩個小時過去了,這群猴子沒有再出現。

在這兩個小時的時間裏,他們絞盡腦汁都沒有辦法上到花崗岩宮裏麵,正當他們感覺已經窮途末路的時候,繩梯竟然從門檻裏溜了下來。

“是這些猴子投降了?”彭克羅夫感覺很奇怪,“它們把繩梯扔下來,是求我們原諒它們?”

“啊,這真是怪了!”史密斯也小聲說道,他第一個走上前去,爬上了繩梯。

幾個人跟在他後麵,一個個上了繩梯。進到花崗岩宮,屋子裏空無一人。

“猴子們都跑了?”大家感覺更奇怪了,“那是誰扔下的繩梯?”

就在這時,屋子裏突然傳來一聲怪叫,一隻躲在過道裏的大猩猩衝進大廳。“你這強盜!”彭克羅夫大罵一聲,舉起手中的斧頭,打算朝猩猩頭上砍去。

史密斯阻止了他:“手下留情,彭克羅夫,應該就是它把梯子給我們扔下來的。”[12]

不管怎樣,大家還是上前去按住了猩猩,猩猩掙紮了一段時間後,放棄了抵抗,被大家按在了地上。

“我們怎麽處置它?”

“讓它給我們當仆人,”哈伯知道猩猩是非常聰明的,所以說,“它似乎很機靈,也很年輕,容易訓練。”[13]

就這樣,花崗岩宮中又增加了一個新的成員,這是一隻非常聰明、力大無窮的猩猩。彭克羅夫主動給它取了個名字:於普。

閱讀賞析

在這一章中,疑團一個接著一個,懸念此起彼伏,從探索子彈來源未果到托普發現可疑碎布,再到氫氣球失而複得;從花崗岩宮繩梯消失到居民們打響“反入侵戰”,再到大猩猩“於普”的加入,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充滿戲劇色彩。這一切虛構的情節全都得益於凡爾納出色的想象力,大膽新奇的想象並不流於荒誕的秘訣是,需以現實經驗和現實邏輯為基礎展開想象。島上的生活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所以突發事件仍是符合現實邏輯的;而現實經驗告訴我們,無論是氫氣球的失而複得還是大猩猩的入侵,都合情合理,這讓讀者在凡爾納幻想的虛擬世界裏不僅不會“出戲”,反而好奇心倍增,享受到與現實生活截然不同的自由體驗,這就是合理想象的魅力。

閱讀延伸

1.請你發揮想象,說一說居民們將如何利用失而複得的氫氣球?

2.彭克羅夫對入侵家園的大猩猩先是一口一個“無賴”、一口一個“強盜”地叫,最後卻主動給它取了名字,你如何看待彭克羅夫這一轉變?

[1] 伏筆 作者不會平白無故地介紹這處港灣,這是一處伏筆,居民們想要利用這裏做什麽呢?請你帶著疑問繼續閱讀。

[2] 語言描寫 居民們抱著一絲獲救的希望探索子彈的來源,但結果不盡如人意,這時又是樂觀的斯皮萊打破沉默說起了貼心寬慰的話。這讓我們看到,對美洲豹手起槍落的果敢勇士有一顆柔軟的心。

[3] 對話 為了追蹤子彈的下落,大家經曆了三天的探險旅程,現在卻一無所獲,看來這次不是老天的“眷顧”,更像是老天對他們又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從對話中可以看出,一向樂觀的幾個人希望落空後,感到疲憊又失落,對回國這件事開始不抱幻想。

[4] 轉折、懸念 托普的叫聲打破了夥伴們之間凝重的氛圍,讓事情有了微弱的“轉機”。“沾滿泥汙的碎布”是怎麽回事呢?又一個懸念推動著情節的發展。

[5] 語言描寫、敘述 隨著情節的推進,我們早已忘掉那隻帶夥伴們來到小島的氫氣球,作者對細節事物及全書結構的把控令人歎服。雖然回國的希望渺茫,但氫氣球的失而複得使夥伴們倍感欣慰,作者用“飛來橫財”來形容它,可見這又將為居民們創造生活帶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6] 呼應、伏筆 這段內容呼應本章開頭對這處小港口的交代,他們暫時將氫氣球藏匿在此,也是為他們日後運送回花崗岩宮埋下伏筆。呼應和伏筆交叉運用,讓故事結構更加緊湊,環環相扣。

[7] 轉折、懸念 短短的篇幅內接連轉折,讓故事的發展充滿了懸念,帶給讀者驚奇刺激的體驗,吊足讀者胃口。

[8] 鋪墊 鋪墊是主要情節的基石,這裏為居民們一探究竟做鋪墊,促使讀者產生期待,增強作品的吸引力。

[9] 語言描寫 彭克羅夫這個人,集勇敢、風趣、本領強、孩子氣、性子直於一身,“壁爐”被毀時他是最傷心的一個,此時看到新家遭劫他也是最憤怒的一個,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血肉豐滿、親切可感的水手形象。

[10] 白描 這裏運用白描手法描寫了哈伯的機智做法,用“先”“然後”“再”等連詞串聯,加上“拉開弓”“呼嘯著飛了出去”等動態描摹,一氣嗬成,反映了作者對敘事節奏的精準掌控。此時情節正在快速發展中,因此以簡練的筆墨不加渲染地描寫,更能凸顯表達效果。

[11] 對話 原來是猴子的惡作劇,前麵的層層懸念至此得到揭示。看來史密斯規定探險的最長期限為三天是有道理的,島上的不確定性因素太多了。

[12]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對比 彭克羅夫雖然平時愛說些風趣話,但猴子們霸占新家的戲碼顯然讓他感覺到被戲弄了,憤怒使他衝動;而史密斯一如既往的理智,冷靜使他更能看清事情的本質,那就是能把梯子扔給他們,說明這隻大猩猩是有善意的,這也為接下來發生的事做鋪墊。

[13] 語言描寫 哈伯的聰明機智已頗有幾分史密斯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