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對居民們來說,創造和探索似乎沒有止境,這不,他們發現林肯島附近居然存在一座已被發現的小島,而一隻漂流瓶的出現更堅定了他們一探究竟的信念。

閱讀批注

對於工程師史密斯來說,雖然島上已經有了食物和生活用品,可以滿足幾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在他的心中,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林肯島精確的經緯度。

現在,神秘的木箱為他送來了更為精密的測量儀器——六分儀,這個六分儀是在陷入林肯島沙灘的箱子裏找到的,在這個堪稱“百寶箱”的箱子裏,史密斯還發現了一張地圖。

在4月初的一天,他用六分儀測出了林肯島的位置。“這個島位於西經150。,南緯34。57″。”把大家召集到跟前,史密斯把他的發現告訴了他的夥伴們,看到大家對經緯度沒有什麽概念,史密斯向大家宣布了一個更為令人震撼的消息:在林肯島的附近,有一座已經被人發現的島嶼,叫塔波島,距離他們大概隻有二百七十七千米。[1]

“那是一個很大的島嶼嗎?”彭克羅夫問。

“不,隻是一個小島。”史密斯指著地圖上的標記對大家說。在地圖上,那個小島隻有沙礫一樣大。

對於這個新發現,他們都很感興趣,於是決定造一艘大船過去塔波島看看。

一旦有個想法種在腦子裏,有毅力的人一定會讓這個想法生根發芽。[2]

去塔波島的建議一提出來,大家就立即開始行動了:史密斯在紙上畫好了圖紙;彭克羅夫和哈伯去樹林裏砍來冷杉樹;斯皮萊和納布則負責打獵和做飯。

彭克羅夫是水手,對船的事情了如指掌,雖然造一艘船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但彭克羅夫依然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之中。

隻有一件事讓他短暫地離開過造船的地方。那是在4月15日,居民們第二次收獲小麥的日子。這一次,他們收獲了幾十斤麥子。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他們決定將這些麥子全部種下去,等下一次大豐收的時候,就能收獲更多的麥子了,到那時候,他們就能吃上麵包了。

翻好土地,把麥子種下去,彭克羅夫又馬不停蹄地回到造船廠幹活兒了。

在這期間,好像老天要特別嘉獎這個努力的水手,彭克羅夫遇到了兩件特別重要的事情。[3]第一件事,是他在海邊捕捉到了一隻大鯨魚,意外的是,他在鯨魚身上發現一把魚叉,魚叉上寫著幾個字“瑪麗·斯特拉,維納亞德”。維納亞德是彭克羅夫的家鄉,這說明,有一條來自彭克羅夫家鄉的捕鯨船曾經遇到過這條鯨魚。[4]

還有第二件事,是彭克羅夫後來才得知的——

有一天,斯皮萊和哈伯去樹林中采集草藥。

他們來到一片林中空地上,在稀疏的綠草中間,長著幾株樹杈很多的植物,它們的莖稈長得很直,最上麵開出了一串串花朵,花蕊中結出了一粒粒細小的果實。[5]

“你看看這是什麽,哈伯?”斯皮萊被這美麗的植物吸引住了。

在斯皮萊的招呼下,哈伯走上前來,立刻驚叫道:“啊,斯皮萊先生,您看您發現了什麽!彭克羅夫一定會對您感恩戴德的。”

“為什麽這麽說?”

“彭克羅夫那麽喜歡抽煙,可是我們以前沒有在林肯島上發現煙草,可把他難受壞了。”哈伯笑著說,“如今,您發現了林肯島上的煙草。”

“那他一定高興極了!”

不過,他們並沒有立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彭克羅夫,而是準備等煙葉烤好後給他個驚喜。[6]

5月30日這天,當彭克羅夫幹完了一天的活兒,到火堆旁吃晚飯時,斯皮萊遞給他一個煙鬥。彭克羅夫見到裝滿煙草的煙鬥,眼睛都在發光。

他想說什麽,可什麽話都說不出來。接過煙鬥,放進嘴裏,點燃煙葉,彭克羅夫用力地吸了幾口,一縷縷煙霧升騰起來,在煙霧的後麵,隻聽見彭克羅夫用顫抖的聲音不停地重複道:“沒錯,是煙,真正的煙!感謝你們!”[7]

共同經曆過困境的人,總會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對於被困在荒島上的五個人來說,他們的感情甚至已經超脫了朋友的界限,而成了親人。[8]

就是在這樣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幫助下,他們度過了幾百個日日夜夜。

到6月的時候,冬季又來了。因為有了岩羊和羊毛,這次他們準備好了過冬的衣服。[9]

也是在此時,他們第一次嚐試與外界聯係——6月30日這天,大家捉住了一隻信天翁。信天翁是一種美麗的鳥兒,住在懸崖峭壁上,雙翅展開後長度能達到三米,可以在海上長途飛行。這隻信天翁活蹦亂跳的,大家費了很大的力氣才按住它。[10]史密斯告訴大家,不能放棄這個與外界產生聯係的好機會,因為如果這隻信天翁來自有人居住的地方,一旦把它放回到天上,它一定能飛回去。於是,斯皮萊把他們的經曆寫成了一篇故事,裝入到防水的油布袋子中,把袋子綁在信天翁的脖子上,將它放走了。

接下來的日子,一切都一如往常。史密斯、斯皮萊、彭克羅夫、哈伯和納布如造物主一般,分工明確,在這個被叫作“林肯島”的荒島上開辟著屬於自己的世界。

彭克羅夫的造船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10月10日,新船終於造好了。下水的過程也十分順利——漲潮的時候,大家借著水勢把船推到水中,船身慢慢浮了起來。大家高興得拚命鼓掌,彭克羅夫的巴掌拍得尤其響。這可是他幾個月的心血啊!自然,彭克羅夫就成了這艘船的船長,大家決定將船命名為“乘風破浪號”。[11]

“乘風破浪號”在潮水中浮起,大家可以看得出,它的吃水性很好,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平穩航行。

這是讓人激動的時刻,彭克羅夫和他的夥伴們決定當天就駛入大海中航行。十點三十分時,眾人紛紛上船。於普和托普也跟著上了船。“乘風破浪號”由彭克羅夫親自掌舵衝出了慈悲河河口後,駛入大海之中。船緊貼著林肯島的南海岸航行,小島的全貌展現在大家麵前——那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經過了寒冬的摧殘,世間萬物正在恢複著它們的活力。[12]

“多美的景色啊!”大家忍不住驚呼。

彭克羅夫滿意地對史密斯說:“史密斯先生,您看咱們的船怎麽樣?”

“非常棒!”

“那麽,您覺得它可以勝任更遠一些的航行了嗎?”

“更遠一些的航行?”史密斯問道。

“沒錯,比如去塔波島的航行。”

“彭克羅夫,如果你特別想去塔波島,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信任我們的大船,哪怕是去更遠的地方。”說到這裏,史密斯話鋒一轉,“可是,我覺得,那個塔波島是可以不去的。”

“人們總是喜歡認識自己的鄰居嘛!”彭克羅夫堅持己見。

就在這時,站在船頭的哈伯突然喊道:“快停住!彭克羅夫船長!快停住!”

“怎麽了?有礁石?”彭克羅夫嚇出了一身冷汗。

“不是的……等一等……”說著,哈伯趴在船上,把手伸進水裏,抓到一件東西,舉起來說道,“一隻瓶子!”

果然,那是一隻封緊了口的瓶子,這是人類生產的東西,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中,顯得特別突兀。史密斯接過瓶子,二話沒說,拔去瓶塞,從裏麵取出一張已經濕潤了的紙,上麵寫著:

“落難者……塔波島:西經153。,南緯37。11″。”[13]

閱讀賞析

史密斯發現林肯島附近存在一座地圖上已知的小島,故事情節由此展開,居民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造船計劃。造一艘大船何其艱難?但是不敵一個水手對於有關航海之事的滿腹經驗和滿腔熱情,不敵智慧和勇氣並存的居民們對於創造和探索的堅定信念。曆經半年緊鑼密鼓的造船工作,“乘風破浪號”成功出海,這正應了文中的一句話:“一旦有個想法種在腦子裏,有毅力的人一定會讓這個想法生根發芽。”這句話非常有啟迪意義,升華了本章的主題。

“乘風破浪號”由彭克羅夫親自掌舵,駛入大海,伴著萬物勃發、春意盎然的景色而來的,還有一隻神秘的漂流瓶,而瓶子裏裝的居然是一條求救信息!故事在最精彩處戛然而止,讀來真是令人回腸**氣,毫無疑問,接下來又是一場充滿未知的冒險之旅……

閱讀延伸

1.居民們是如何發現塔波島的?發現塔波島之後他們有什麽樣的計劃?

2.你如何看待夥伴們為彭克羅夫製造驚喜這件事?

3.在這一章中,作者側重描寫了誰?為什麽?

[1] 鋪墊 發現林肯島附近還有一個小島,為下文的造船計劃做鋪墊。鋪墊和伏筆的區別在於,一般伏筆的語句不多,具有隱含性,不易被察覺,並且與下文所照應的點相隔著較遠的距離;而鋪墊的語句相對較多,沒有隱含性,一般下文緊接著就會引出事件,具有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2] 先議後敘 開門見山地提出中心或要點,以此統領下文的寫作手法,叫作先議後敘法。畫線句即議論在先,意圖清楚明白地揭示出即將發生的事件所蘊含的意義,而接下來的敘事,也會圍繞該議論的中心或要點進行展現。

[3] 插敘 作者運用插敘手法,在敘述造船這一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插入了彭克羅夫的兩段故事。插敘,是指暫時中斷敘述中心事件的線索,插入與中心事件相關的情節或故事,運用插敘手法能夠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同時豐富文章內容,使文章結構富有變化。

[4] 敘述、懸念 意外發現魚叉上的字來自彭克羅夫的家鄉,這件事跟島上的連連怪事有沒有關係呢?神秘力量到底存不存在?總之,按照凡爾納的寫作邏輯,他絕不會隨意設置一個情節。

[5] 景物描寫、鋪墊 畫線句先從整體聚焦到局部,再隨由下到上的視線依次描寫莖稈、花朵和果實,畫麵感十足;而這幾株植物又有什麽特別之處呢?下文緊接著給出答案。

[6] 對話 被夥伴們記得自己的喜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這說明夥伴們很重視彭克羅夫,他們的感情非常深厚,並且他們準備瞞著彭克羅夫給他一個驚喜,可見這還是一群極富生活情趣的夥伴。

[7]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彭克羅夫先是震驚到說不出話,然後“接過”“放進”“點燃”“用力地吸”一係列動作一氣嗬成,表達出難以置信的驚訝和急切,最後他“顫抖的聲音”和“不停地重複”的語言,更是將人物激動到語無倫次的形象表現得淋漓盡致。

[8] 先敘後議 這段內容就是以第三者的身份對夥伴們為彭克羅夫製造煙草驚喜這件事所進行的議論描寫,先敘事後議論的寫作手法起到了總結上文、點明中心的作用。

[9] 呼應 在第九章中,居民們到了冬天才想起之前看到過岩羊,史密斯也後悔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考慮周全,現在是第二年的冬天,他們顯然已經提前做好了過冬的準備。

[10] 特征說明 刻畫動物時可以從動物的外形、習性、本領等方麵入手描寫,尤其要側重描寫其特點最鮮明之處,信天翁習性的特別之處是“住在懸崖峭壁上”,外形的最大特點是“雙翅展開後長度能達到三米”,最突出的本領就是“可以在海上長途飛行”。另外,最後一句從大家捕捉時的費力側麵展現出信天翁靈活和力氣大的特點。

[11] 敘述 曆經半年的造船行動,彭克羅夫在其中傾注了最多的心血,“乘風破浪號”是展現他水手一流經驗的“力作”,他的巴掌理應“拍得最響”,他也理應成為這艘船的船長,這是屬於他的“高光時刻”。

[12] 象征想象 作者巧妙地通過描寫曆經寒冬後春意盎然的景色,來反映居民們飽經磨難後仍舊昂揚的鬥誌和充沛的活力,運用象征想象時注意對所“借”事物的描寫要不著痕跡,力圖真實自然地反映人物的思想情感。同時這段話也是作者震撼於自然之美的真情流露。

[13] 懸念 這已經不是作者第一次在結尾拋出懸念了,無論是前麵“一顆子彈”突然硌到了彭克羅夫的牙,還是此處來自一隻漂流瓶裏的求救信息,都醞釀著一出出探險大戲,令人期待滿滿。由此可以看出,懸念的設計對於敘事的節奏和情節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