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原本史密斯對探索塔波島持反對意見,但是一封求救信最終促成了這次遠航,他們能否順利登陸塔波島?又能否找到落難者呢?
閱讀批注
“塔波島上有落難者求救,”彭克羅夫大聲說道,“史密斯先生,您現在不反對我去塔波島的航海計劃了吧?”
“當然不再反對了,彭克羅夫,”史密斯回答,“而且還得盡快趕去,把這位落難者救出來!”[1]
當天晚上,大家就商量好了去塔波島救人的計劃:熟悉航海的彭克羅夫、有著豐富海洋知識的哈伯和想要繼續寫故事的斯皮萊一起駕駛“乘風破浪號”去塔波島,史密斯和納布留守林肯島。[2]如果10月11日出發,到了13日就能到達塔波島,塔波島並不大,在島上尋找一天就可以找到落難者,然後返回,最多到17日就能回到林肯島了。
計劃確定後,大家都開始準備一些必要的物品——食物、指南針、武器、彈藥等。[3]第二天清晨五點,航海者和留守者激動地揮手告別。彭克羅夫駕駛著“乘風破浪號”揚起風帆,一直向西南方向駛去。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雖然塔波島是個小島,但地圖對它方位的記載是準確的,13日一早,他們果然見到了那個小島。“乘風破浪號”在海灘上靠了岸,彭克羅夫把船小心翼翼地停在了岸邊。
三個人裝好食物,拿上武器,一起上了岸。他們準備爬到塔波島最高的山頂上觀察整個小島。彭克羅夫、哈伯和斯皮萊一邊聊著天,一邊沿著草地的邊緣往前走,岩鴿和海燕在他們的頭頂翻飛,路過草地時,他們能聽見草地裏有窸窸窣窣的聲音,說明有小動物在草地裏跑動。[4]塔波島上的山並不高,不一會兒,他們就登上山頂。
斯皮萊嚐試畫出塔波島的樣子,站在山頂上,他看見塔波島是一個橢圓形的小島,四周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沒有陸地,也沒有船的痕跡。這裏比林肯島更加荒涼。
“這島可真夠小的。”哈伯說。
“沒錯,比林肯島還要小。”
“而且不像有人來過。”斯皮萊說。
“的確如此。”彭克羅夫提議,“我們再下去找找看。”
繞著塔波島走一圈並不需要很長時間,他們從小島的北端走到南端,再從南端走回到北端,但是並沒有見到人的痕跡。這時,他們被搞糊塗了,字條上明明寫著塔波島上有落難者,可是竟然沒有發現一絲落難者的痕跡。
此時,天已經黑了,隻能第二天再搜尋。在回“乘風破浪號”的路上,他們發現了很多蔬菜——土豆、萵苣、胡蘿卜、白蘿卜、卷心菜等。哈伯高興極了,隻要采集了這些植物的種子,就可以把它們種在林肯島上,這樣他們就有蔬菜吃了。[5]
“真是不虛此行!”彭克羅夫高興地說。
就在這時,隻聽見斯皮萊指著樹林中一團模糊的影子大聲喊道:“房子!”
三人立即向那個方向奔去。借著月光,他們看見一個用木板搭成的小屋出現在麵前。門沒關,彭克羅夫推開門,一步跨了進去,小屋裏竟空無一人!
這是個比蔬菜更讓他們震驚的發現,這說明塔波島上是有人生存的。
在黑暗的小屋中,彭克羅夫扯著嗓子喊了幾聲,可是沒有任何人回應。他拿出背包裏的火柴,點燃了一根小樹枝,小屋被照亮了。隻見這個屋裏空空如也,最裏麵是一個簡陋的壁爐,壁爐旁堆著一些柴火。屋裏有一張床,桌上放著水壺和餐具。[6]
“沒有人?”斯皮萊自言自語。
“沒有人。”彭克羅夫回應了他。
“看看桌上的灰塵。”斯皮萊說,“看來已經好久沒有人住了。”[7]
“斯皮萊先生,”彭克羅夫建議道,“今晚先不要回船上了,我們就在這屋子裏睡一覺。”
“可是萬一房主回來了,看到我們占了他的房子,會不會不高興?”
“他不會回來的。”水手肯定地說。
於是,三人在這屋子裏度過了漫漫長夜。
這一夜,大家睡得都不踏實,所以天剛亮時,他們就從**爬了起來,繼續他們的搜尋。可是,這一天的搜尋也一無所獲。
“一會兒我們就回林肯島吧。”彭克羅夫提議。
“我們可以把落難者的東西帶走。”哈伯提議,“反正他也不在這裏生活了。”
彭克羅夫和斯皮萊都讚同他的提議。為了把蔬菜的種子帶回去,哈伯來到了菜地,準備把蔬菜都拔出來。而彭克羅夫和斯皮萊也準備去屋子裏把落難者的工具帶走。
突然間,菜地響起了一陣恐怖的叫喊聲。[8]
“是哈伯在叫喊!”
“我們快去!”
斯皮萊和彭克羅夫向著菜地的方向跑去。幸好他們行動迅速,在靠近菜地的一個轉彎處,他們發現了哈伯,他被一個像是野人一般的動物死死地摁在地上。
兩人一擁而上,把那個動物掀翻在地,救出了哈伯,轉身又拚命地抓住那個動物不放。彭克羅夫力大無窮,斯皮萊也身強力壯,所以盡管那個動物拚命掙紮,依然被結結實實地捆住了,一動也不能動。[9]
“傷著沒有,哈伯?”斯皮萊問。
“沒有,他沒傷到我!”
“唉,這可惡的猿猴……”彭克羅夫說。
“他不是猿猴!”哈伯說。
聽哈伯這麽一說,彭克羅夫和斯皮萊趕忙看向那個被捆得結結實實的俘虜。
沒錯!那家夥不是猿猴,不是動物,而是一個人!一個男人!可是,他簡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野人,頭發蓬鬆,胡子髒亂,全身**,隻在腰間圍著一塊遮羞破布。他的麵目猙獰可怕,目露凶光,皮膚像灰暗的木頭。[10]如果不是哈伯說起,沒人會想到他是一個人。
“這麽說,他就是那個落難者?”哈伯說。
“很有可能。”斯皮萊說,“可是這個不幸的人已經完全喪失了人性。”
記者說得對。這個落難者曾經是生活在人類社會中的人,可是,孤獨的海島生活已經把他變成了一個野人——他的喉嚨發出嘶啞的叫聲,好像已經喪失了語言能力。[11]
斯皮萊跟他說話,他似乎完全聽不懂。於是他們隻好先把他帶回船上。
載著落難者和他的蔬菜種子、屋子裏的工具和武器,“乘風破浪號”駛向了返航之路。落難者被安置在“乘風破浪號”的前艙,他安安靜靜地坐在地上,一聲不吭,像是個聾啞人一樣。[12]
返航的路並不順暢,海上刮起了西北風,帶來了駭人的寒潮。海麵上也變得波濤洶湧,“乘風破浪號”在艱難地辨認著自己的航向。正當彭克羅夫擔心在海上迷路的時候,深夜兩點,他看到東北方向出現了一點兒火光,那是林肯島的方向,彭克羅夫斷定,那一定是史密斯為了給他們指引方向而點燃的大火。順著這點兒火光,彭克羅夫立即修正了航向,迅速朝著前方那個星星似的火光駛去。[13]
第二天清晨,在“乘風破浪”號離開七天後,他們終於回到了林肯島。“感謝上帝,你們終於回來了。”一見到他們,史密斯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然而,讓史密斯沒有想到的是,彭克羅夫和同伴找到的落難者,竟是這樣一個“野人”。停好船後,彭克羅夫、斯皮萊和哈伯把他們在塔波島上搜索的情況、那個廢棄的木屋以及最後抓到的這個“野人”的詳細情況向史密斯和納布講了一遍。他們七嘴八舌地講著,史密斯不時地點點頭。
最後,彭克羅夫問道:“最關鍵的是,我們把他帶回林肯島,是對還是錯?”
“你們把他帶回來是完全正確的。”史密斯堅定地說。
“可是這個家夥已經完全喪失了理智!”
“現在可能是這樣的,”史密斯耐心地說道,“你們想想,如果當時落在島上的是你自己,在孤獨的狀態下,也完全有可能會變成這樣。孤獨的人都是痛苦的,孤獨會摧毀人的理智。”[14]
史密斯相信他們最終可以喚起落難者的人性。大家決定給這個陌生人騰出一間房間,他們打算細心地照料他,也許有一天他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而對於剛剛完成航行任務的“乘風破浪號”,彭克羅夫認為把它停在氣球港最安全,大家也都同意他的看法。
陌生人住進了花崗岩宮,大家都在觀察著他的變化——起初,他經常表現出一股駭人的怒氣,在花崗岩宮的地上爬來爬去,然而沒過多久,他漸漸開始平靜下來,不再如剛來時一般暴躁不安。看到他慢慢恢複了人的智慧,大家也就放心多了,慢慢給他更大的自由空間。
同時,五個人也開始嚐試改變陌生人的外貌形象——趁他熟睡時,史密斯替他剪掉了一頭亂糟糟的長發和胡須,使他看起來不再麵目猙獰。哈伯替他扔掉了身上的那塊破布,為他換上了合身的衣裳。
無論多麽忙,史密斯總會抽出一些時間和陌生人待上幾個小時,在他身邊幹活兒,或者自言自語講述一些故事。多虧他們的關照,這個陌生人又有了人的模樣,眼神也變得和善起來。[15]
10月27日是陌生人在花崗岩宮居住的第九天。這天天氣很好,林肯島上陽光燦爛。史密斯來到陌生人的房間,發現他正坐在窗前,眼睛看著藍天。“出去走走嗎?”史密斯問。
陌生人立即站起身來,跟著史密斯走了出來。
沒過多久,他們走到了海邊。麵對著一望無際的大海,陌生人的兩眼頓時閃現出光芒,他向大海走了幾步,看著無數細小的波浪撲向沙灘,碎成小浪花後在沙灘上消失不見。[16]
這時,陌生人突然蹲了下去,一大顆淚珠從眼睛裏滾落下來。“啊,”史密斯大聲地說,“您流淚了!您又變成一個人了!”[17]
是的,這個不幸的陌生人確實是流下了眼淚。一些關於大海的記憶在他腦海中閃過,用史密斯的話來說,記憶和淚水使他重新變成了人。
大家想讓他單獨待一會兒,沒有走上前,並故意和他保持著一段距離,讓他多一點兒空間,一個人待一會兒。[18]
兩天以後,陌生人似乎願意和大家一起生活了,但令人不解的是,他依然很固執,不願意與大家交談。[19]
有一天晚上,彭克羅夫偷偷地把耳朵貼在陌生人的房門上,聽見他在房間裏自言自語:“不!待在這兒!我!絕不!”
彭克羅夫立即將自己偷聽到的話告訴了大家。“我覺得,他不願意跟咱們說話肯定是有原因的。”史密斯猜測,“看來他心中有讓他感覺痛苦的秘密。”
無論如何,史密斯和他的同伴用自己和善的語言和行為感動了陌生人,陌生人開始使用農具在菜園子裏幫納布幹活兒。沒有活兒可幹時,他會像往常一樣,站在田地裏發呆。大家遵照史密斯的忠告,尊重他保持孤獨的想法,有人靠近他時,他會後退,胸脯一起一伏,好像隨時要流下眼淚似的。[20]
到底是什麽回憶讓他如此痛苦?大家都不得而知。
又過了幾天,陌生人在高地幹活兒時,突然扔下了鏟子,眼角流下了眼淚。在不遠處觀察他的史密斯把一切都看在了眼裏,他懷著深深的同情走近陌生人,輕輕地按了下他的肩膀,輕聲說道:“我們的朋友!”
陌生人極力避開史密斯的眼光,一個勁兒往後退,可是史密斯堅定地握住了他的手。陌生人終於哽咽地問道:“你們到底是什麽人?”
“我們同您一樣,都是落難者。”史密斯說,“放心吧,我們都是您的朋友。”
“我的朋友!”陌生人雙手捂住了臉,大聲喊道,“不!不會……”
史密斯站在一旁,默默地等他哭完,終於,他願意聊一些自己的情況了。史密斯了解到,他是一個英國人,已經在塔波島上獨自生活了十二年。
“一個人生活十二年,足以摧毀一個人的所有理智了!”史密斯同情地說。
可是,再往下說時,陌生人的牙齒就像發燒病人似的在咯咯作響,嘴裏不停地懺悔。[21]史密斯沒有繼續問下去。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他也沒有再見到這個可憐的人。
12月3日這天,哈伯離開花崗岩宮,前去格蘭特湖的南岸釣魚。因為在這一帶沒有發現過危險的動物,所以哈伯並沒有帶武器。此時,彭克羅夫和納布正在那兒附近幹農活兒。突然間,他們聽到了一聲叫喊:“救命呀!救命!”
兩人立刻朝湖邊跑去。但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那個陌生人搶在他們前麵衝了過去。此時,哈伯正在岸邊與一隻美洲豹對峙,美洲豹把他逼在一棵大樹前,準備撲過去。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陌生人舉起一把刀衝向那隻美洲豹。陌生人不僅身手敏捷,而且力大無比,他用一隻大手掐住美洲豹的喉嚨,同時另一隻手舉著刀刺進豹子的胸口。美洲豹的爪子還在天空中舞動,抓破了陌生人的皮肉。
陌生人沒有放鬆手中的刀,全然不顧這隻野獸的襲擊,沒過多久,美洲豹倒地死去。陌生人一腳踢開美洲豹的屍體,準備趕在大家都到來前離開,可是哈伯抓住了他。[22]
這時,大家都來到了這裏,史密斯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道:“我的朋友,我們欠您一份人情,您冒著生命危險救了哈伯一命。”
誰知陌生人也開口說話了,他低聲說道:“我的生命!不值一提!”但當史密斯嚐試繼續跟他交談時,陌生人斷然拒絕了更深入的交流,他轉身離開了。[23]
接下來的幾天,陌生人又回到了他們的身邊,像以前那樣跟大家共同生活,一起勞動。但他總是自己幹自己的,埋著頭不和任何人說話;吃飯時,也都是自己躲在一個角落裏用餐。這更讓大家感到奇怪了。“既然他不想跟我們交流,為什麽要寫那張紙條?”彭克羅夫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為什麽還要人來救他?”[24]
“我們最終會知道答案的。”史密斯堅定地說。
幾天之後,正在花崗岩宮幹活兒的史密斯突然看到陌生人向他走過來,陌生人用平靜的語氣對他說:“先生,我能向您提一個要求嗎?”
“當然,不過,我想先向您提一個問題。”
聽了史密斯的話,陌生人的臉一下子紅了,他低下頭,準備離開。史密斯看出來了,他是害怕別人問到自己的過去。
史密斯站起來攔住了他。“我的朋友,我們不僅是您的夥伴,而且是您的朋友。”史密斯對他說道,“我不問了,您說您的要求吧。”
陌生人用顫抖的雙手捂住眼睛,久久說不出話來。終於,他開口說道:“先生,你們在山腳下建了一個家畜飼養場,我想,那些牲畜需要有人照顧,您可不可以讓我搬到那裏和它們一起住?”
陌生人的請求深深地震撼了史密斯,他拉住陌生人的手,動情地說道:“可是,朋友,飼養場那裏隻能住牲畜……”
“沒關係,這對我來說已經相當不錯了,先生。”[25]
史密斯隨即將這件事告訴了同伴們,當天,大家帶上了必要的工具趕到飼養場,花了幾天的時間,他們在那裏建了一座木屋,在屋子裏放上了一張床、一張桌子和凳子、一台衣櫃,還拿去了一些槍支彈藥。
在木屋建好的當天晚上,陌生人就搬了進去。
可是,在睡覺之前,陌生人突然站到了大家麵前,顫抖著說道:“先生們,在我離開你們之前,應該讓你們知道我的過去,現在,我就把我過去的經曆告訴你們。”
原來,陌生人名叫艾爾通,以前是格蘭特船長的水手長,但因為與船長發生了爭執,離開了格蘭特船長,並成了海盜。有一次,他們與“鄧肯號”發生了戰鬥,艾爾通被“鄧肯號”船長格裏那凡爵士打敗。艾爾通被帶到了那座荒島上,打敗他的那個人希望他好好改錯。[26]
聽完陌生人的講述,史密斯和他的夥伴們都站了起來,他們緊緊握住了艾爾通的手。
過了好一會兒,史密斯才說道:“艾爾通,雖然你曾經確實罪大惡極,但你已經真正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我想,上帝已經寬恕了你!艾爾通,現在,你願意成為我們的夥伴嗎?”
艾爾通習慣性地退後一步,眼淚卻一滴一滴地流了出來,他哽咽著說道:“史密斯先生,請再給我點兒時間吧,讓我獨自在飼養場那兒住上一段時間。”
“隨你怎樣都行。”史密斯動情地說道,“我們隨時都等著你回來。”[27]
正當艾爾通轉身離去,史密斯突然想起了一個問題:“艾爾通,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問你。既然你想獨自生活,又為什麽要把求救的紙條放進漂流瓶,扔進海裏?”
“紙條?”艾爾通似乎有些不解,“我沒有扔過漂流瓶呀!”
“沒有扔過?”
“從來沒扔過。”說完這句話,艾爾通深深地鞠了一躬轉身離去。[28]
閱讀賞析
本章在全書中篇幅最長,作者以詳盡細膩的筆觸圍繞塔波島上的陌生人分三個部分展開情節,講述了在荒島贖罪的罪犯艾爾通在居民們的幫助下人性回歸、獲得新生的故事。
首先是在一張求救紙條的指引下,居民們遠航塔波島,尋找落難者。從起初遍尋無人到找到落難者,故事在一波三折中逐步推進,找到落難者時他正死死摁住哈伯,人性全無,出於人道主義精神,幾個人還是將他帶了回去。第二部分是居民們想方設法幫助陌生人恢複人性的過程。大家付出了加倍的細心、耐心、包容、友愛、尊重和信任,終於一點兒一點兒喚回了陌生人的人性,陌生人還挺身而出從美洲豹口下救出哈伯;但對於自己的身世,他始終守口如瓶,被巨大的秘密、內心的痛苦壓得喘不過氣來。到了第三部分,陌生人受到朋友們強烈的感召,最終鼓足勇氣向大家吐露了埋藏心底最深的秘密——他叫艾爾通,背叛格蘭特船長後成為海盜,後被打敗放逐荒島懺悔罪行,至此,陌生人的身世秘密徹底被揭開。但是,故事卻在另一個疑團中戛然而止,求救信居然不是艾爾通發出的!在居民們以為最接近真相的時候,卻離真相越來越遠了……
閱讀延伸
1.為了幫助陌生人恢複人性,居民們都做了哪些努力?
2.陌生人為什麽對自己的過往經曆三緘其口,並表現得極度痛苦?
3.試著用你自己的話講一講陌生人的身世經曆。
[1] 對話 對話反映人物性格,利於塑造人物形象。對於探索塔波島,起初史密斯是有顧慮的,畢竟上次離家探索子彈來源遇到了許多危險,因此史密斯的反對是從大局出發,把夥伴們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而現在得知塔波島上有落難者求救,史密斯徹底轉變,因為這不單純是探險,更是救人,史密斯和夥伴們不可能在自己有能力的情況下對求救信息視而不見。大義之舉令人欽佩。
[2] 敘述 基於上次傾巢出動的探險所帶來的麻煩和危險,這次大家吸取教訓,家裏留了人。
[3] 呼應 百寶箱是上次探險的成果之一,它對促成這次遠航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史密斯正是利用百寶箱裏的六分儀測出了林肯島的精確位置,從地圖上發現了這個塔波島,從而有了造船計劃,而百寶箱裏的其他物品也為這次遠航提供了許多“必要”的支持。這裏讓人不禁懷疑:百寶箱會不會跟塔波島上求救的人有關係呢?
[4] 動態描寫 三個人邊走邊聊,頭頂岩鴿和海燕翻飛掠過,腳下小動物窸窣跳躥,這些動態描寫讓自然景物具體可感、富於變化、栩栩如生,同時也說明,他們所到之處沒有人類生活的痕跡,至少現在沒有。
[5] 鋪墊 居民無論走到哪裏都對生存的物料有著高度的敏感,而假如這個小島上真的有人居住,那麽這些蔬菜顯然也是他們的生存物料。
[6] 場景描寫 進入一個場景,首先應該從整體的印象入手,這個小屋給人的第一感覺是“空”,繼而觀察局部,“壁爐”“柴火”“床”“桌子”“水壺和餐具”這些僅有的物件接連映入眼簾,讓讀者了解到這是一個簡陋的房間。
[7] 細節描寫 從“桌上的灰塵”做出“好久沒有人住”的判斷,是符合生活邏輯的,真實的細節令人信服。
[8] 轉折 “一陣恐怖的叫喊聲”讓原本順利的事情出現轉折,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敘事節奏的突然加快引發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
[9] 場麵描寫 “一擁而上”“掀翻在地”“救出哈伯”“轉身拚命抓住”等動作一氣嗬成,兩人“力大無窮”“身強力壯”和“動物”拚命掙紮、被捆住“一動也不能動”形成強烈對比,將兩人製服“動物”的搏鬥場麵刻畫得生動精彩。
[10] 肖像描寫 肖像描寫的目的是以形傳神,所以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點來寫。畫線句抓住“野人”無比邋遢的外形、猙獰凶狠的表情和異於常人的粗糙皮膚這些突出特征,讓一個野人形象躍然紙上。
[11] 懸念 落難者找到了,可是謎團非但沒有解開,反而更加撲朔迷離:這個野人是誰?他又是出於什麽樣的原因流落荒島並淪為野人的呢?塔波島是地圖上存在的小島,他居住在這裏多久了?從來沒有人經過這裏將他救走嗎?
[12] 對比、懸念 初見時的猙獰凶狠和拚命掙紮,跟此時的“安安靜靜”“一聲不吭”形成鮮明對照,會不會是他的內心還殘存著一絲人性呢?而“像個聾啞人”的表現又顯出他懵懂無知的狀態,令人不解。
[13] 想象、伏筆 “星星似的火光”可以說是“乘風破浪號”的救命稻草,在彭克羅夫的想象裏,那一定是史密斯在林肯島上點燃的大火。實際上這是一處伏筆,“火光”其實另有玄機,好的伏筆要埋伏得巧妙,不會讓人輕易識破,還要符合敘事邏輯,在海上遭遇風暴而迷失方向是可信的,火光指明方向也顯得自然而然。
[14] 對話、人物塑造 史密斯設身處地地體會、感受野人的處境,說明他心地善良、極富同理心,這也是夥伴們心甘情願聽從史密斯的一個重要原因。同理心又稱共情、神入,主要體現為情緒自控、傾聽能力、換位思考等,運用同理心進行寫作能夠同讀者快速建立信任,將同理心賦予人物,人物魅力也自然散發。
[15] 敘述 善良的居民們為了喚起陌生人的人性做了許多嚐試:替他修整長發和胡須,給他穿上合身的衣裳,使他從外表上有了人的模樣;同時給予他足夠的關懷和陪伴,喚起他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溫情,他眼神裏的平靜與和善就是很好的反饋。
[16] 細節描寫、懸念 陌生人的心中突然起了什麽樣的波瀾,使他兩眼閃現出光芒?眼前的景象是觸動到他內心深處的記憶了嗎?
[17] 動作描寫、語言描寫 陌生人內心深處那久久埋藏的屬於人類的記憶和複雜而隱秘的情感迸發出來,那是人性的光輝,真是激動人心的時刻!
[18] 同理心 一時間恢複記憶,陌生人的內心一定是激動、複雜而震**不已的,居民們此時給予空間的做法體現了他們的同理心。
[19] 懸念 重生後的陌生人願意跟大家一起生活,說明他有融入集體的意願,那為什麽不願意跟大家交談呢?他是何許人?過去經曆了什麽?怎樣的身世令他如此沉默?
[20] 敘述 居民們對陌生人釋放足夠的善意和寬容,讓他參加勞動,融入集體,並且“尊重他保持孤獨的想法”,但他為什麽仍舊如此懼怕他人的靠近?他敏感脆弱的內心深處到底隱藏著多麽深的痛苦和矛盾呢?
[21] 比喻、懸念 牙齒像發燒病人似的打戰的比喻,說明他的內心正在被極大的痛苦折磨著,煎熬到令他難以承受,究竟是怎樣的秘密讓陌生人如此難以啟齒?他在懺悔什麽?
[22] 動作描寫 陌生人不假思索、不顧自身安危勇救哈伯的舉動,是他受內心良知的驅使,大家一直以來的善待,他心裏是非常感激的;陌生人身手敏捷、力大無比,敢於與美洲豹搏鬥,說明他十二年來獨自在島上生存何其艱難,因此練就了一身本領。
[23] 語言描寫、鋪墊 “我的生命!不值一提!”這句話為他的神秘身世繼續做鋪墊。
[24] 懸念 陌生人的表現跟漂流瓶裏的求救紙條看起來有些格格不入,這其中有什麽玄機呢?
[25] 對話 “顫抖的雙手”“久久說不出話來”是他內心激烈的鬥爭的外在反應,他的話裏也滿是謙恭和卑微,加上他之前不停地懺悔,使讀者似乎察覺到一絲信息:他過去大概是做過什麽令自己悔恨終身且無法麵對的事。
[26] 釋懸、想象 對於陌生人的身份,前文連環設懸,作者在這裏給出了解釋,即釋懸。陌生人居然是凡爾納另一部著作《格蘭特船長的兒女》中的人物,作家天馬行空的想象構思讓人拍案叫絕。展開想象,需要我們打開思路,借助聯想,在合理虛構的基礎上大膽構思,超越時間、時空和生活常規來創造新形象。
[27] 對話 史密斯等人知道艾爾通的過去和所犯罪行後仍然選擇誠摯地接納他,凸顯了他們寬大的胸懷,但人性回歸後的艾爾通仍舊無法釋懷,來自朋友們的關愛和寬容令他自慚形穢。
[28] 懸念 結尾設懸,好不容易就要揭開的謎底,又成了一大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