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隨著艾爾通恢複人性,求救紙條事件再度陷入迷霧。但生活仍在繼續,居民們居然又發明了電報機!生活愈加富足,島上的奇事卻有增無減……
閱讀批注
看著艾爾通乘坐著升降機消失在黑暗中,哈伯忍不住說了一句:“真是可憐的人!”
“他會回來的。”史密斯說。
“我相信他會回來。”彭克羅夫大聲叫道,“可是,誰能告訴我這是怎麽一回事,如果不是艾爾通扔的漂流瓶,那會是誰扔的呢?”
這真是一件讓人費解的事情。
接下來的幾天,哈伯和斯皮萊總是偷偷去飼養場那裏看一下艾爾通,艾爾通在新房子裏生活得更自在些。而且,一大群家畜交給艾爾通來照料,大家可以節省很多精力,省去了他們經常去飼養場幹活兒的麻煩。不過,為了使艾爾通一個人在飼養場的生活顯得不那麽孤單,而且可以把遇到的事情告訴大家,大家一致決定安裝一台電報機。
這項工作隻需要很短的時間就能完成——史密斯讓其他人去製作鐵絲,自己則考慮製作電池。他經過深思熟慮,決定製造一種用鋅、硝酸和鉀堿來產生電力的簡易電池。硝酸和鉀堿是林肯島上本身就具備的礦產資源,而他們撿到的那隻箱子的外包皮襯底就是鋅。史密斯利用這些原材料製作出了巧妙而簡便的電報儀器。[1]
到了2月12日,安裝工作全部完成。當天,史密斯就用無線電報儀器發出了第一封電報,詢問飼養場是否一切順利。不一會兒,艾爾通便收到了電報,並發回電報,告訴大家一切都平安無事。
大家都非常高興,這之後的每一天,他們都通過電報交流。
轉眼間就到了3月,幾個落難者落到林肯島已經兩年了,兩年來,他們沒有在林肯島上看到任何人的痕跡,卻無意之中有了一個新的夥伴——艾爾通。在冬天到來之前,大家決定在4月16日這天駕駛“乘風破浪號”做一次環林肯島的旅行。[2]
4月16日清晨,島上居民和托普登上了“乘風破浪號”,雖然大家極力邀請,但艾爾通並沒有參加。
在彭克羅夫的駕駛下,“乘風破浪號”駛離氣球港,來到了瀑布河口。這時他們才發現,南北兩岸的風景真的是完全不一樣!南岸的林木鬱鬱蔥蔥,枝繁葉茂;而北岸則更多是光禿禿的岩石,一棵樹都沒有,好像是遠古時期沸騰的玄武岩漿突然冷卻凝固而成的。[3]這一點,他們當初並沒有發現——剛來林肯島時,他們站在富蘭克林山頂往遠處看,看不到海岸的另一麵。而現在,他們駕駛著船從海上經過,看到了林肯島北岸的全貌,真是讓人震驚。
麵對這樣的景象,五個人看得目瞪口呆。
但在他們坐船靜觀時,托普可沒有觀賞風景的好心情,它站在船頭,狂叫不止,一時間,峭壁響起了巨大的回聲。史密斯覺得托普的叫聲有點兒奇怪。[4]
可是等“乘風破浪號”駛向岸邊,史密斯在洞穴口觀察時,卻沒有發現任何異樣的東西。於是他們隻能繼續航行,不一會兒,托普便不再叫了。當天晚上,小船停靠在北岸的一個小海灣中,幾個人在船上休息。
一夜平靜無風,第二天天氣晴朗,和風吹拂。早上八點鍾,小船再次起航,這一次,小船向北顎骨角駛去。
“雖然現在天氣不錯,但今天可能會出現強勁的西風。”彭克羅夫說道。
“是的。”史密斯表示讚同,“所以咱們能多快就跑多快,趕緊到顎骨角,找個可以躲避強風的地方。”
“是呀,但就怕天氣變差,”彭克羅夫繼續說道,“這一次沒有好心的史密斯為我們點火,引導我們駛入港口了!”
“為你們點火?”史密斯感到很疑惑。
“史密斯先生,我說的是從塔波島回來的那天,如果沒有您點起火堆,為我們指引航向,我們的船可能就在海上迷失了。”彭克羅夫說道。[5]
史密斯十分驚訝,幾分鍾後,他告訴大家,自己根本沒有為“乘風破浪號”點起指引航向的火堆![6]
史密斯鄭重其事地說道:“朋友們,我必須提醒大家注意海島上發生的幾件怪事。”然後他一一列舉:第一,史密斯掉進大海後,被人救了起來,可是救他的人卻不是自己的同伴;第二,托普在跟儒艮搏鬥的時候,被一個奇怪的東西拋出湖麵;第三,儒艮是被一個利器殺死的,從傷口來看,那可能是刀子;第四,那顆突然出現的子彈也是不能解釋的;還有塞著字條的漂流瓶和完好無損的箱子;最後,是那指引彭克羅夫航向的微弱火光……
聽史密斯列舉完,大家都覺得很難找到一個把它們聯係在一起的邏輯關係,史密斯隻好讓大家多留點兒心,更加小心一點兒。
彭克羅夫果然是一個出色的水手,他對天氣的預測真的非常準確。這一次,不幸又被他言中了。海麵上起風了,一開始是輕輕吹拂的小風,不久後就轉成了大風,風速那麽快,波濤在海麵上翻滾。
彭克羅夫隻好將船駛進慈悲河,提前結束了這次旅行。還好,艾爾通正在海灘上歡迎大家,於普也呼呼有聲地來迎接大家。
接下來的冬天並沒有什麽奇怪的事情發生,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進行中,艾爾通和大家的關係也越來越好,隻是他仍然不願意住回到花崗岩宮中。
可是,到了10月份又發生了一件意外,而他們也將麵臨來到林肯島後最大的挑戰。
10月17日下午兩三點鍾左右,哈伯抵不住湛藍天空的**,拿起手中的照相機,準備拍一張好看的照片。他把相機架在花崗岩宮大廳的一個窗台上。在微風吹拂的春日裏,哈伯麵對一望無際的大海,拍下了一張照片。可是,在他洗出照片後,發現陽光下的海麵上有一個不太顯眼的黑點。
“可能是鏡頭上有一個黑色的斑點吧?”哈伯仔細檢查了一遍相機鏡頭,可是他什麽都沒發現。
哈伯找到史密斯,把這個黑點指給他看。史密斯看到後,立即抓起望遠鏡衝向窗口。望遠鏡在海平麵上慢慢搜尋,最後終於發現了那個黑點,史密斯慢慢放下望遠鏡,輕輕吐露出一個字:“船!”[7]
閱讀賞析
故事發展至此,已是怪事連連,疑雲重重,史密斯在本章中總結性地列舉出了他們登島以來接二連三發生的怪事,這些怪事的背後都指向了神秘力量的存在,但神秘力量究竟是什麽,或者說是誰,至今無從得知,神秘氣息愈加濃烈。
凡爾納通過質樸的語言層層設懸,前呼後應,用一段日常對話引出火光謎團,又用一個生活片段引出不明船隻,從整體上給人一種“常字見奇,陳字見新”的效果;除了超凡的語言功力,作家對小說情節整體構思的宏大想象更令人稱奇:居民們不但要一麵探索林肯島一麵創造新生活,還要隨時應對接踵而來的神秘事件,現在,居民們“探索—創造—解謎”的生活節奏又被突然出現的不明船隻打破,隻是不知道,這隻船究竟是居民們回國的希望,還是更大的挑戰?
閱讀延伸
1.請你總結一下,至今為止居民們都經曆了哪些奇事?
2.試想一下,不明船隻的出現,對居民們來說有著怎樣的意義?
[1] 敘述 “電報機”的發明使居民們開始進入“電氣時代”,居民們在孤島上赤手空拳創造生活,甚至可以說是“重啟人類文明”,簡直不可思議。
[2] 以時間為線索 記敘一件事,時間是最基本的線索,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物在增減和變化,情節也在推進和發展。
[3] 景物描寫 運用對比的手法描寫南北兩岸的不同景色,可以使所對比的兩個主體更加突出特征,給人以震撼的效果。
[4] 文章線索 本書中以托普狂叫為線索展開了許多懸念起伏的情節,不僅令文章結構嚴謹完整,更為故事的發展增添了神秘色彩。
[5] 對話 對話的形式可以為情節的發展營造現場感,增強真實感,觸發懸念感,吸引讀者快速進入文本情境。
[6] 呼應 有伏必有應,上文提到從塔波島返航時彭克羅夫以為為他們指引航向的“星星似的火光”是史密斯點燃的,在這裏有了答案:史密斯沒有點燃火堆。這真讓人意想不到!
[7] 懸念、聯想 開頭即直言事情的不同尋常,激發讀者好奇;接著詳寫照相事件,卻始終未透露答案;洗出照片後“一個不太顯眼的黑點”似有可疑之處;經過探討,史密斯好像聯想到了什麽;直到文章最後一個字,作者才打開“包袱”,說明真相。這就是吊胃口法,懸念設置的一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