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經曆一波三折的險境,幾名落難者終於著陸。但是,他們的臉上為何沒有絲毫喜悅之情?他們來到了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閱讀批注
隨氫氣球落在沙灘上的是四個人,那個失蹤的、等待救援的人是工程師史密斯,他被一股巨浪衝走,史密斯的寵物托普也因為跳出去救主人而失蹤了。
一落地,四個人就開始尋找史密斯的蹤影。
“向前走!”斯皮萊招呼著大聲呼喊道。
剛脫離險境,四個人不顧這趟艱險旅途的疲勞,立即開始尋找起來。[1]可憐的納布對史密斯忠心耿耿,一想到失去了自己最親愛的人,不由得灰心絕望,痛哭流涕起來。
史密斯是在海岸的北麵失蹤的,離他們上岸的地方隻有八百米的距離,如果他能在離海岸線最近的地方登陸,那就應該在距離此地八百米的地方。此時已經接近傍晚六點鍾,海上的濃霧漸漸生起,夜色多了幾分昏暗的氣息。在這朦朧的夜色中,四個人沿著東海岸向北麵找去。命運把他們拋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們甚至都弄不清自己的地理位置。[2]
腳下是一片沙石地,寸草不生,坑坑窪窪,走起來十分艱難;頭頂上幾隻海鷗上下翻飛,它們如流雲一樣掠過昏暗的天空,不時發出淒淒的叫聲,連洶湧的波濤都掩蓋不住它們的聲音。[3]
四個人不時地呼喚史密斯的名字,偶爾還會停下腳步,豎起耳朵仔細聽聽是否有人回應。他們想,如果史密斯和小狗托普能在不遠的地方爬上岸,他們應該可以聽到史密斯的呼救聲,最起碼也能聽到托普的叫聲。[4]但是,在這個巨浪滔天的海邊,他們除了波濤聲之外,什麽都聽不見。[5]他們繼續向前走去,仔細搜索岸邊的每一個角落。
就這樣走了二十分鍾,四個人突然停了下來,擋在他們前麵的是滾滾的白浪,前邊沒有海灘了,隻有怒吼著的海水湧到岸邊。
“這裏是海角,”彭克羅夫說道,“我們應該從右邊返回,這樣就可以走回原地。”
“說不定他就在這兒!”一隻手指著白浪滾滾的大海,納布大聲說道。
“那我們就再喊喊他吧!”
於是,所有人都齊聲呼喊起史密斯的名字,但一點兒回音都沒有。停頓了片刻之後再喊,仍然沒有回應,隻有海浪翻滾的聲音不停地傳過來。
他們隻好往回走,仔細觀察路上的情況,彭克羅夫發現這裏的海岸陡峭,海岸線呈長條狀,地麵越升越高,最後通向海邊的懸崖。不一會兒,他們回到了原地。為了不錯過每一個機會,他們又開始往相反的方向——南方走去。大約走了三千多米左右,他們又被海水阻擋了去路。
“我們這是在一個島上!”彭克羅夫跟大家說,“我們已經從島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了!”
水手說得不錯,他們並沒有降落在大陸上,甚至沒有降落在大一點兒的島嶼上,而是降落在一個很小的小島上。這是一個非常荒涼、亂石嶙峋又寸草不生的小島,被海水包圍。[6]
“我們暫時找不到他,這並不能說明什麽。”斯皮萊安慰大家,“也許他隻是受傷了或者昏過去了,暫時不能回應我們。大家不要泄氣。”[7]記者突然想到,可以在小島的某個製高點上點燃火把,這樣可以把火光當成一個信號,史密斯看到後一定會回應。可是,他們沒有找到可以生火的樹枝,地上太荒涼了!
此時天色已黑,大家隻能暫時休息,等天亮再行動。
就在這漫長的煎熬中,大家等待著黑夜過去。第二天是3月25日,這天早晨五點,盡管地麵上依然昏暗,但太陽已經在東方灑下了它的點點光輝。借著這點兒亮光,四個人嚐試看清西邊有沒有海岸。可是他們沒有看見陸地。“沒關係。”彭克羅夫說,“就算我們看不到附近有陸地,但我能感覺到,陸地就在不遠的地方。”
漸漸地,紅日上升,陽光穿透了層層霧氣灑在小島上,濃霧漸漸散去,到了六點半左右,整個小島都從霧氣中逃脫,出現在大家眼前了。周圍的大海也顯露出來,向東側一望無際,西側是有著陡峭海岸的陸地。四個人身處的小島和陸地之間隻隔著一條八百米的海峽。[8]
就在這時,沒有任何言語,納布一個猛子紮了下去,跳入大海之中。他急切地想遊到對麵的陸地找尋史密斯的身影。誰也沒有攔住他,任憑彭克羅夫怎麽喊都沒有用。[9]
正當斯皮萊想跟隨納布跳下去的時候,彭克羅夫攔住了他:“你也想遊過海峽嗎?”
“當然,我們要去救史密斯。”斯皮萊回答。
“不,相信我,納布一個人去救史密斯就夠了。盡管它隻有八百米,但現在海峽裏的水流很急,我們都跳下去可能會被大海吞沒。不著急,我們再等等,說不定退潮後海峽中會出現一條通道。”
此刻,在急流中,納布正在與掀起的海浪搏鬥,他斜著身子在水中遊著,黑色的手臂不時出現在水麵上。足足用了半個小時,納布才遊到對麵的陸地上,他在一塊高大的花崗岩下上了岸,他用力地抖去了身上的水,然後一路小跑,消失在岩石後麵。[10]
站在小島上,夥伴們焦急地注視著納布,直到他的身影消失。
在漫長的等待時間裏,斯皮萊、彭克羅夫和哈伯在小島上仔細地觀察了一番。對岸陸地的海灘上有一處寬闊的港灣,上麵雖然寸草不生,看上去十分荒涼,但在斷崖的後邊還是有一些綠色的樹木,一片樹林影影綽綽。此時,潮水正在緩緩退去,對麵海灘上的黑色岩石正在一點點露出來。向更遠處望去,在陸地的西北方向,有一座山頂積著皚皚白雪的大山,在陽光的照射下,山頂猶如一頂白色的帽子扣在山峰上。[11]這片陸地是個孤島還是與對岸的大陸相連?誰也說不清楚。
看著這片陌生的土地,斯皮萊、彭克羅夫和哈伯心想,也許他們得在這兒生活許多年。如果這個小島不在船隻經過的航線上,他們甚至可能要在這裏生活一輩子。[12]
果然不出彭克羅夫的預料。三個小時後,海水退下去了,一條窄小的、枯黃色的沙地出現在海峽底部,這是一條連接小島和對岸陸地的通道,非常容易就能遊過去。
三個人脫掉衣服捆好後頂在頭頂上,進入那條淺淺的水道中,他們像靈活的魚兒一樣遊了過去,順利抵達了對岸。
閱讀賞析
驚心動魄的海難之後,幾個人幸運地著陸了,但他們並沒有因此放鬆下來,因為他們的同伴——工程師史密斯和他的狗在風暴中被海浪卷走,本章便圍繞“尋找史密斯”這一事件展開。剛剛虎口脫險遺落到陌生的土地,幾個人劫後餘生的疲憊和虛弱可想而知,但他們沒有片刻休息,立即開始尋找失蹤的同伴。雖然他們身份各有不同,卻都品格高尚,重情重義,這種深厚的情誼源於彼此間的敬仰、信任與誌同道合,而這次海難的經曆更使大家變成了“生死之交”。尤其是黑人納布,為了尋找史密斯完全不顧環境的險惡,一言不發地跳入湍急的海流之中奮力向對岸遊去,耿直忠誠的形象令人動容。
隨著幾個人“尋找史密斯”的足跡,小島地勢地貌以及周圍環境也逐漸顯露出來,原來,他們落在了一個寸草不生、荒涼至極而且麵積很小的小島上。文中大量的、極富感染力的環境描寫,襯托出幾個人此時悲傷惶恐、忐忑無助的複雜心境。最後通過幾個人的幻想想象,再次為接下來的故事添上充滿懸念的一筆。
閱讀延伸
1.你如何看待“納布”這一人物?
2.請用你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座小島,並發揮想象力,說說他們將如何在這座小島上生活下去。
[1] 敘述 雖然剛剛死裏逃生,卻仍然心係同伴,看似平平無奇的一句敘述,卻道出了幾個人早已建立起深厚的情誼,他們彼此信任和依靠,危難時刻不放棄求生,脫離險境也不放棄尋找失蹤同伴。
[2] 環境描寫、懸念 死裏逃生是無比幸運的,但此時一無所有、同伴失蹤、陌生土地……麵對這一切的未知命運,他們將何去何從呢?而越來越濃的霧氣,漸漸昏暗下來的夜色,這樣的環境描寫也為人物命運蒙上一層神秘莫測的麵紗。
[3] 環境描寫 這段文字將自下而上的空間,和由視覺到聽覺的感官相結合,動靜相宜地將人物所處環境細細描畫而來,讓人切身感受到環境的荒涼淒切和無處安身的恐懼無助,而這樣的描寫也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4] 細節描寫 多麽生動的描寫,這不正是我們在真實生活中尋找人或動物時的行為嗎?多觀察生活,多關注細小環節,把這些運用到寫作中,可以使行文既充滿親切感又富有靈性。
[5] 側麵描寫 作者沒有正麵描繪波濤聲如何之大,隻說除此之外“什麽都聽不見”,側麵襯托出巨浪滔天的震撼場麵。
[6] 敘述 短短幾句話呈現出這個地方的大致麵貌:很小的小島,非常荒涼,被海水包圍。可以想象,身處這樣的環境可以說是自顧不暇,他們還會繼續尋找同伴嗎?
[7] 語言描寫 還記得第一章中對記者斯皮萊個性特征的展現嗎?沒錯,他是一個頑強樂觀、百折不撓的人,所以在大家遍尋史密斯無果之際,是他保持樂觀,分析原因,給大家鼓勁兒。
[8] 環境描寫、比擬想象 隨著紅日初升、濃霧散去,整座小島的神秘麵紗被徹底揭開,作者由遠及近地對小島所處環境進行了交代。“整個小島都從霧氣中逃脫”的描寫運用擬人修辭手法,賦予小島以人的行為和心理特征,這種“把物當作人來寫”的寫作手法就叫比擬想象。
[9] 行為描寫 史密斯已經失蹤一天了,納布雖然嘴上沒有說,但他比任何人都要著急,險惡的環境與毫不遲疑的冒險行為形成鮮明對照,刻畫了納布忠誠耿直的形象。
[10] 動作描寫 人物動作反映人物思想、性格。從納布的一連串動作,我們可以看出過程有多艱險,而他有多拚命,上岸後更是無暇歇息,毫不遲疑地跑去尋找史密斯,體現出納布對史密斯感情之深,也說明他非常強壯,非常勇敢,非常堅定。
[11] 比喻 作者將山頂的白雪比喻成一頂白色的帽子,這是一個常見的比喻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做這樣的訓練:細致觀察事物特點,充分調動感官,張開想象的翅膀,對平常事物進行加工重塑。
[12] 幻想想象 幾個人對於未知將來的猜測屬於幻想想象,因為他們既不是憑空臆想,但也沒有足夠的依據來判斷事情的走向,這樣的描寫表現了人物對於未來的憂慮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