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我們每一個人在呱呱墜地時,都是嶄新的生命,父母們總是會第一時間給我們取個名字。麵對嶄新的神秘島,落難者們也打算給小島上的一切命名……

閱讀批注

站在山頂上,他們看清楚了島嶼的輪廓,也大體弄清楚了島上的構造,但現在,還有一個重要問題沒有明白:島上有人居住嗎?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因為他們沒有在小島上見到任何人的痕跡——沒有見到房屋,也沒見到炊煙,更沒有在海岸邊見到漁場。這是一片沒有被開墾的小島?小島上隻有他們自己?[1]

現在看來,得出這樣的結論毫無意義,因為隻有經過徹底的勘測,才能確定島上是否有人居住。

不過,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他們被拋棄在了這個荒島上。下山之前,史密斯平靜地對大家說:“朋友們,上天把我們扔到了這個狹小的角落。也許我們要在這裏一直生活下去。這是一個很偏遠的小島,可能偶然會有船隻經過。注意,我說的是‘偶然’,因為它太小了,根本不在船的航線上。如果沒有船經過這裏,我們就很難被人救走。所以,我不打算向你們隱瞞我們的處境……”[2]

“您說的話沒錯,親愛的史密斯先生,”記者斯皮萊看起來有點兒激動,他說道,“雖然我們處境不妙,但與您在一起,我們有生存下去的信心。要知道,我們是完全相信您的。”

哈伯也握住了史密斯的手說道:“沒錯,史密斯先生,我們完全聽您的。”

不用說,納布和彭克羅夫也表達了自己對史密斯先生的尊敬和信心,他們相信在史密斯的帶領下,一定有辦法得救。[3]

“既然這樣,我的朋友們,”史密斯頓了一下,說道,“我覺得我們最好給這個小島和島上的海角、河流都取個名字。”

斯皮萊讚同道:“沒錯,有了名字,我們就更方便做事了。”[4]

為身邊的事物命名,是一件讓人激動的事。史密斯的提議也讓彭克羅夫感到興奮:“我們可以用熟悉的人名和地名來為它們命名。”

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討論下,島上的一切都有了自己的名字——火山被叫作“富蘭克林山”,淡水湖取名為“格蘭特湖”,那條為大家提供淡水、救了他們的命的淡水河被稱作“慈悲河”。在“壁爐”的上方,有一個花崗岩峭壁高聳著,峭壁的頂端是一片高地,因為站在上麵可以對整個大海灣一覽無餘,所以被稱作“眺望崗”。島嶼的西南方向,有一塊半島,就像一條盤在島嶼上的蛇一樣,因此被稱作“盤蛇半島”。而小島末端的一塊陸地像是彎彎的尾巴,所以有了“爬蟲角”的名字。另外,他們把小島一端的海灣稱作“鯊魚灣”,把“鯊魚”“嘴部”的一塊陸地稱作“顎骨角”,因為它有兩個海角,所以分別稱作“北顎骨角”和“南顎骨角”……[5]

最後,是為這個島嶼取個名字。

“這個島嶼的名字太重要了,我們為它取什麽名字呢?”彭克羅夫大聲嚷道。

“我們就用一位偉大公民的名字來為它命名吧!”史密斯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這位偉大的公民就是正在為美利堅合眾國而戰鬥的人——林肯,這個島就叫‘林肯島’吧!”

這個提議得到了一致的讚同,大家為“林肯島”歡呼起來。[6]

這一天是1865年3月30日,這幾位落難者沒有想到,十六天之後,那位偉大的公民——亞伯拉罕·林肯,會遭遇暗殺。[7]

在遙遠的太平洋上,這五位剛剛入住林肯島的居民,又仔細觀察了一遍這個小島之後,就準備下山回家了。大家商定,五個人可以分散開走,但不要離得太遠。他們相信,深林中一定藏著凶猛的野獸,所以要相互照應。一起走總比自己走要安全。

小狗托普像一個向導一樣跑在最前麵,哪怕是最細小的角落它也要用鼻子仔細聞一聞,彭克羅夫、哈伯和納布跟在它的後邊。斯皮萊和史密斯走在一起,斯皮萊像所有優秀的記者一樣,把路上看到的一切都記在本子上,而史密斯則邊走邊撿拾地上的石頭和植物的殘枝,隨手放進口袋裏。[8]

到了十點鍾左右,一行人終於走到了富蘭克林山的最後一段坡路。彭克羅夫、哈伯和納布走在前麵,史密斯和斯皮萊走在後麵。突然,哈伯慌慌忙忙地跑到史密斯和斯皮萊麵前,而納布和彭克羅夫則躲在一塊大岩石的背後。

“發生了什麽事?”斯皮萊急忙問道。

“那邊有一縷煙,”哈伯喘著粗氣回答,“我們看見前邊不遠的地方有一縷黃煙,就在岩石之間。”

“難道島上真的有其他的人?”斯皮萊疑惑地說。

“不管有沒有,在我們弄清楚之前,先不要暴露自己。”史密斯謹慎地告誡道,“但願不是當地的土著人,如果真是土著人的話,我們可就麻煩了。”[9]

“托普在哪裏?”斯皮萊問。

“在前邊。可是,它為什麽沒有叫呢?”

“托普確實沒叫,真的很奇怪。”

不一會兒,斯皮萊、史密斯和哈伯一起來到了納布和彭克羅夫身邊,他們躲在一塊巨大的石頭後麵,從那裏,他們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一縷黃煙從岩石間升起。

大家一動不動,史密斯弓著身子,悄悄地從石頭後走了出去,當他靠近那縷黃煙時,他慢慢地直起身子。不一會兒,他招了招手讓大家過去。[10]很快,大家都聞到了一股刺鼻的味道。

“這是硫磺泉,煙是泉水吸收了氧氣之後冒出來的。”史密斯告訴大家,這是一種獨特的自然現象,並不是土著人的煙火。

原來是虛驚一場,大家繼續朝“壁爐”走去。他們走到了一條小溪旁邊,小溪裏流淌著清澈的河水,河岸是紅色的泥土,史密斯告訴大家,這說明土壤中富含氧化鐵。土壤的顏色立刻給了大家靈感,這條河就被命名為“紅河”。[11]

順著這條河往前走,很快,他們看見了一片寬闊的湖水,這就是他們在山頂上看到的格蘭特湖。湖水清澈見底,魚兒在湖水中閑適地遊動,幾隻翠鳥成雙成對地棲息在湖邊的岩石上,等待著隨時俯衝進水中捕捉獵物。

“真是一片美麗的湖泊!”斯皮萊感歎道,“我們就住在湖邊吧。”

“我們會住到這兒來的。”史密斯答道。[12]

閱讀賞析

創造“林肯島”這一事件,看似是無關緊要的情結,實際上是對小說內容的升華,其中隱含著對人物身份的轉換的暗示:在此之前,落難者們是被老天拋棄、被命運捉弄的一群可憐人形象,而現在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展開想象的翅膀,為小島和島上的一切命名,人物順勢轉變為挑戰命運、反客為主的姿態,這是他們適應自然並且想要征服、改造自然的第一步,充滿了儀式感。作者借這一事件讚揚了人物對生活樂觀熱忱的精神。而用“林肯”來命名小島,用國家地名來命名島上的事物,則表現了他們對祖國至真至誠的熱愛和思念之情。

閱讀延伸

1.麵對這是一座孤島的事實,落難者們是什麽樣的態度?為什麽?

2.“新居民”們為什麽將小島命名為“林肯島”?為什麽用國家地名來命名島上的一切?

[1] 設問 一連串疑問看起來沒有明確答案,但其實大家心知肚明,連環設問反映了人物複雜的思想活動,啟發讀者思考。

[2] 語言描寫 史密斯總結性的發言,徹底挑明了落難者們的處境:身處茫茫海洋中的偏遠小島,船隻經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們大概率會在這個孤島上長久地生活下去。

[3] 對話 生火和確定方位,這兩個最大的問題都得益於史密斯的博學能幹,僅通過這一天的時間,史密斯已經成為這個集體的靈魂人物。因此,麵對不容樂觀的局麵,夥伴們空前一致,幹勁十足,也因為有史密斯在,他們相信“一定有辦法”生存,也“一定有辦法”得救。

[4] 對話 斯皮萊不愧是思維活躍、理解力強的記者,每一次都是他向大家解釋史密斯所作所為的依據和必要性。語言表述也最能表現人物的所思所想,因此,反過來說,寫對話時要符合每個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並基於當時的場景和正在發生的事件來展開對話。

[5] 想象 通過對島上的火山、湖水、河流、峭壁、半島、海灣這些已有事物進行聯想和分析加工,為這些事物賦予形象化的名字,這一思維過程就是想象。而通過命名的過程,也讓那些我們熟悉和不熟悉的島上風光一一在眼前展現出來。

[6] 對話 林肯是美國的第16任總統,在本書故事發生的南北戰爭時期,他正在為廢除奴隸製、維護國家統一而戰。用他的名字命名這座小島,說明大家對他充滿尊敬和崇拜,體現了夥伴們深切的愛國情懷。

[7] 虛實結合 1865年4月14日,林肯遭到了一個奴隸製狂熱擁護者的暗殺。虛擬的故事和真實的曆史交相輝映,讓故事更富有層次感,給人一種時空錯落的微妙感受。

[8] 細節描寫、伏筆 斯皮萊和史密斯這對搭檔越來越默契,記筆記和撿殘枝的舉動反映出兩個人善於觀察細節,心思縝密,同時也說明他們目光長遠,探索的過程也是為日後可能麵臨的挑戰做準備的積累過程。

[9] 語言描寫、人物塑造 如何塑造人物?麵對未知的危險,史密斯表現得十分謹慎,思慮周全,沉穩可靠。

[10] 動作描寫 史密斯不但聰明博學,有領袖風範,還非常敢於擔當,在有可能發生的危險麵前,他一馬當先、身先士卒,既謹慎冷靜又勇敢無畏,令人欽佩。

[11] 敘述、語言描寫 隨著對小島的深入探索,一個個硬核的科學知識也隨之通過一波三折的故事情節自然展現出來,極大地增加了文章的靈動性和可讀性,這也是凡爾納科幻小說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12] 景物描寫、對話 清澈的湖水,閑適的遊魚,成雙成對的翠鳥……麵對令人陶醉的美景,記者斯皮萊由衷的讚歎和美好的向往展露了他浪漫的文人氣質,而工程師史密斯的回答更為理性,想必他一定是在腦海中評估了住在這裏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