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思考
幾個人徹底接受了要在神秘島長久居住下去的事實,他們一無所有地來到孤島,大自然卻給了他們無窮無盡的饋贈,他們將如何挑戰命運、創造奇跡呢?
閱讀批注
無論如何,這是一趟收獲頗豐的旅程,大家都感覺很滿足,晚上,回到“壁爐”的幾個人生起了火,納布和彭克羅夫做了一頓美味的晚餐。吃完飯後,五個人圍坐在一起,回顧這一次經曆中的點點滴滴。這時,史密斯從口袋中掏出幾塊不同的小礦石——這是他白天撿的,看著大家好奇的目光,史密斯一一介紹道:“朋友們,這是鐵礦石,這是黃礦石,這是黏土,這是石灰石,這是煤。這些礦石都是大自然奉獻給我們的禮物,能不能用好它們,全看我們自己!明天起,我們就幹起來了!”[1]
“史密斯先生,我們從哪兒開始做起呀?”第二天早上一睡醒,彭克羅夫就湊到史密斯身邊,輕聲地問道。
“我們要從頭開始幹。”史密斯回答。的確,他們必須要從頭開始——他們連用來製造工具的工具都沒有。沒有時間拖下去了,必須要利用手頭的一切來製造工具,然後用工具來製造生活必需品,來滿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2]
但必須要指出的是,這是幾個勇敢無畏、充滿智慧的男子漢,是工程師史密斯最得力的助手。斯皮萊是位精明的記者,腦子特別靈活;哈伯是一個勇敢、博學的少年,尤其擅長自然科學方麵的知識;納布機靈、勤勞,永遠充滿熱心,尤其會幹鐵匠活兒;而水手彭克羅夫漂洋過海,去過很多國家,閱曆豐富,而且他有一雙靈巧的手,什麽活兒都會幹。把這五個人湊到一起,既是機緣巧合,也是上天對他們的眷顧。[3]
“我們要先打造一個爐灶,有了爐灶才能製造需要的陶器。”史密斯跟彭克羅夫說。
可是彭克羅夫還是不明白:“那我們用什麽來造爐灶?”
“用磚。”
“用什麽來造磚?”
“黏土,就是我昨天向你們展示的黏土。”[4]
除了打造爐灶,他們還需要去林中打獵。為了更順利地打到獵物,他們又需要製造一些刀具和弓箭。
說起刀具,史密斯突然眼睛一亮,他大聲喊道:“托普,過來。”小狗聽話地跑到主人身邊。史密斯抱住小狗,輕輕地把狗脖子上戴著的項圈取了下來,折成兩截,對著彭克羅夫說道:“你瞧,這就是兩把刀。”
“這是刀?”彭克羅夫不解地問。
托普的項圈是用鋼片做成的。史密斯笑了笑,沒有回答彭克羅夫的疑問。他拿著折成兩截的項圈在岩石塊上磨了一會兒,然後用細砂石在刀口上磨出了尖利的刀刃,裝上刀柄——僅僅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史密斯就製成了兩把快刀。[5]
彭克羅夫像歡慶戰爭勝利那樣,開心地慶祝他們生產出的第一個工具。有了基本的刀具,就可以打獵了。
要生產更多的工具,就需要更多的原材料。接下來的幾天,他們的任務就是尋找更多可以用來製造工具的原料。
第一天,他們一起去格蘭特湖西岸,順著慈悲河走到湖邊。他們仔細觀察,發現這裏遍地都是可以用來製造磚瓦和陶器的黏土,在史密斯的指揮下,他們挖掘了很多黏土帶回“壁爐”。
而哈伯也在路上發現了適合製作弓箭的樹木,砍了一些帶了回去;彭克羅夫在樹林裏找到了極具韌性的木槿,它可以用來製作弓弦。有了弓弦和弓箭,還差尖刺的箭頭。史密斯想到,可以用豪豬的尖刺做箭頭。就這樣,弓箭做好了。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用以生存的所有資源,隻有能利用這些資源的人,才能更好地活在世上。[6]
在生產工具的間隙,他們也在計算著在林肯島上度過的天數。4月5日星期三這天,是暴風雨把他們拋在島上的第十二天。雖然看不到離開的希望,但求生的欲望讓他們一刻不停地勞動著,接下來的幾天,他們用黏土造好了磚,然後用磚壘成了磚窯,在這個不大的磚窯中,他們燒出了砂鍋、茶杯、盆罐、大壇、大缸等生活用具。[7]
到了4月15日,史密斯有了一個新的想法,他想試著計算出小島的坐標。
“可是,我們沒有六分儀,要怎麽測呢?”斯皮萊問。
“沒有六分儀也可以測量。”史密斯眨了下眼睛,神秘地說,“明天我們就試著測量一下。”[8]
第二天一大早,太陽從清晰的海平線上升起,預示著這將是天氣晴朗的一天。史密斯和哈伯起了個大早,離開“壁爐”朝海灘走去。他準備好了一根筆直的木杆,並用木杆比對自己的身高測出了木杆的長度約為三點六米。哈伯手裏拿著史密斯給他的一根垂線,這是用柔韌的植物纖維做成的豎線,它的一端係著一塊石頭。兩人來到距離海邊六米處、離花崗岩峭壁約一百五十米的地方。按照史密斯的指示,哈伯小心翼翼地將木杆插入沙地,並利用植物纖維做成的垂線測量,使木杆與地麵保持垂直。固定好木杆後,史密斯便開始一步步地向後退去,直到他能用眼睛同時看到木杆的頂端和峭壁的尖頂。他小心地在這個地方插下一根小木棍。
“這是什麽原理?”哈伯問。
“孩子,剛才我做了兩個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一個是垂直的木杆和木棍之間的距離,我從木棍到木杆頂端的視線就是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另一個是垂直的峭壁、木棍到峭壁底邊的距離,我從木棍到峭壁頂端的視線就是它的斜邊。第二個斜邊是第一個斜邊的延長線,現在我們要測量峭壁的高度。”
哈伯明白了,這是根據三角形的原理所做出的測量。最終,他們測出了峭壁的高度是一百零二米。
這之後,史密斯又用他的儀器測出了林肯島所在的位置——南緯35。到40。之間,這是一個離所有陸地和島嶼都很遠的地方,現在可以確定,他們暫時沒有辦法去其他地方。[9]
測出了島嶼大體的位置,彭克羅夫問史密斯:“接下來,我們要幹什麽?”
“我們還有很多工具沒生產出來呢!”
就像史密斯說的,大家已經當過燒窯工、製陶工,現在,他們需要當煉鐵工了。必須用鐵塊造出錘子、斧頭、鋸等工具。史密斯在島的西北方向發現了幾處鐵礦石,在他采集的鐵礦石中,鐵的含量非常豐富,質地也非常好。
“史密斯先生,”彭克羅夫問道,“現在,我們就是要開采鐵礦了吧?”
“是呀,朋友,”史密斯回答道,“但在煉鐵之前,我們還要做一項你可能不太喜歡的工作,我們要去海邊捕捉海豹。”
“捕捉海豹?”彭克羅夫感到很疑惑,“難道煉鐵還需要用海豹?”
這時,史密斯已經走出了“壁爐”。彭克羅夫沒有聽到其他解釋,隻好按照史密斯的意思,準備去捕捉海豹了。[10]史密斯、哈伯、斯皮萊、納布和彭克羅夫一起出發,現在已經退潮了,海水最低的時候,可以走過海峽來到他們最初涉足的小島上。
登上小島,他們看到了幾隻海豹正躺在沙灘上,這些海豹的皮毛又短又密,還能看見幾隻海豹在水中靈活地遊動著。彭克羅夫了解海豹的習性,他讓大家耐心等待,自己伺機而動。彭克羅夫躲在岩石後,等到海豹搖搖晃晃地走上岸來,他向海豹發起了致命一擊,不費多大力氣,就捕捉到了幾隻海豹。[11]
“史密斯先生,這是不是您要的海豹?”彭克羅夫問。
“沒錯。”史密斯回答,“有了這些海豹,我們就可以製造一台鼓風機了。”
的確,海豹的皮是可以用來當作製造鼓風機的材料。有了鼓風機,煉鐵所需要的所有工具就全都有了。[12]
最後,他們隻差煉鐵的原料和燃料了,他們回到林肯島上,采集到了鐵礦石和煤。大家一起動手把鐵礦石砸成碎塊,除去礦石表麵的雜質,然後把煤和鐵礦石一層夾一層地堆放好。在鼓風機的作用下,煤發生了化學反應,先是變成了碳酸,繼而轉化成氧化碳,用來使氧化鐵釋放出了氧氣。
在廣博的大自然麵前,這些聰明、勇敢的人,經過艱苦的勞作,終於把這些鐵礦石製造成了工具:鉗子、鐵鍬、斧子、鋼鋸條、鏟子、錘子、釘子,等等。自力更生的勞動讓人幸福,看到自己用汗水打造出來的成果,他們感到非常滿足。[13]
閱讀賞析
“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賴以生存的所有資源,隻有能利用這些資源的人,才能更好地活在世上。”在本章中,夥伴們在史密斯的帶領下,開始在這個陌生的孤島上自力更生、開拓家園。他們充分利用大自然中的各種資源,用黏土製成了磚瓦,壘起了磚窯,燒出了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具;還用海豹皮製成鼓風機,繼而製作出鉗子、鐵鍬、斧子等各種鐵器;甚至在利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的嚐試,最終測量出了小島的經緯度……艱苦的勞動換來的自然是豐盛的成果,他們緊密團結,勇往直前,對大自然充滿探索的**,對生活飽含熱忱的活力,麵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充滿鬥誌,這樣的態度深深地感染著每一位讀者的心。
在這些從無到有的創造性勞動以及技術上的創新中,必然少不了大量科學知識的融入,但科學知識的融入並沒有令行文晦澀難懂、高不可攀,這就是凡爾納科幻小說的魅力——融知識性、趣味性、創造性於一體,讓讀者自行代入這場充滿遠見的科學博覽,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拓展思想,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義。
閱讀延伸
1.通過閱讀本章,你學習到了哪些科學知識?
2.沒有六分儀,史密斯是如何計算出小島的經緯度的?
[1] 前後呼應 上文對史密斯邊走邊撿東西有過簡單的交代,這種明斷暗續、前呼後應的手法使文章結構更為嚴謹。話說回來,如果沒有史密斯的博學多識,那麽大自然的饋贈很可能被視為無物,反襯出史密斯的學識淵博。
[2] 敘述 眾所周知,人類文明的發展與人類使用、製造工具息息相關,幾個赤手空拳的現代社會的人類早已深知工具的重要性,那麽他們將如何在這孤島上“白手起家”呢?
[3] 全知視角 全知視角是小說創作中常用的一種敘述角度,即敘述者是“全知全能”的,可以隨時對人物的行為及思想做出解釋或評價。畫線句便是作者使用全知視角對故事主角們進行的解說評價,適度地轉換敘述角度,有助於讀者更好地理解人物。
[4] 對話 通過對話可以展現人物性格,可以烘托氣氛,此處的對話起到了推進情節發展的作用。
[5] 對話、動作描寫 史密斯不僅學識淵博,還頭腦靈活,善於觀察和發現,善於改造和創造,通過動作描寫還可以看出他做事麻利,是個實幹家。
[6] 敘述、想象 危機和挑戰中潛伏著各種可能性,需要用勇氣和智慧去捕捉。多樣化的自然條件為落難者們提供了生存下去的必要基礎,幾個精明能幹的人群策群力,在大自然中放飛想象、“無中生有”的過程令人直呼過癮。最後一句更是飽含作者熱烈的感情色彩。
[7] 敘述 充沛的體力和精神,智慧的頭腦,堅定的意誌,加上強烈的求生欲望,促使他們很快適應了環境,並且開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現在,他們充滿了探索的**。
[8] 懸念 六分儀是一種用以測量遠方兩個目標之間夾角的光學儀器,用它可以測出所在位置的經緯度。可是沒有這樣精密的儀器,史密斯也能計算出小島的坐標嗎?利用對話設置懸念,能夠迅速勾起閱讀興趣。
[9] 對話、白描 作者在這裏是用最樸素直白的文字陳述了史密斯製作儀器測量小島位置的畫麵,而在今天,這已經成為許多國家科普教科書中的經典實例,深受科學愛好者們的推崇。
[10] 懸念 一向沉穩內斂的史密斯也開起了彭克羅夫的玩笑,讀來令人會心一笑。可是,“捕捉海豹”跟“開采鐵礦”到底有什麽關係?作為讀者的我們也同心直口快的彭克羅夫一樣摸不著頭腦,這一懸念的設置令行文妙趣橫生。
[11] 動作描寫 多年的水手生涯讓彭克羅夫擁有一副健壯的軀體和膽大心細的魄力,這從他捕捉幾隻海豹並沒有費多大力氣的描寫中可以看出。
[12] 敘述 懸念揭開,“海豹”跟“煉鐵”居然有如此不為人知的緊密關係,令人大開眼界。
[13] 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法的最大特點是情感表達非常直白,這段內容充分表達了作者對幾個人靠勞動與智慧自力更生的行為的讚許和謳歌。“自力更生的快樂”不僅屬於故事中的人,同時更深深地激勵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