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有人討論美國與蘇俄對峙的兩個世界的區別,曾說:“美國給人民一張選舉票,蘇俄給人民一塊麵包。”這似乎不是公允的比較論。美國人民未嚐沒有麵包,蘇俄人民也未嚐沒有選舉票。但這兩個世界的根本不同,正在那兩張選舉票的使用方式的根本不同。蘇俄因為沒有反對黨,故一九三六年新憲法之下的選舉結果認為百分之一百,或是百分之九十九。美國因為容許反對黨自由競爭,所以羅斯福最大的勝利總不過人民投票總數之百分之六十。(此指一九三六年大選的結果。一九三二年他隻得百分之五十七,一九四零年他隻得百分之五十四。)這百分之六十的大勝利,代表自由的政治,代表獨立的思想與行動,代表容忍異黨的雅量。所謂“兩個世界”的劃分正在這自由與不自由,獨立與不獨立,容忍與不容忍的劃分。

(《兩種根本不同的政黨》[78])

一個握有政權的政黨自動的讓出一部分政權,請別的政黨來參加,這是近世政治史上希有的事。所以無論黨內或黨外的人,似乎都應該仔細想想這種轉變的意義。依我個人的看法,這個轉變應該是從乙式的政黨政治變到甲式的政黨政治,這裏麵似乎應該包括黨的內容與作風的根本改革,而不僅僅是幾個政黨分配各種選舉名額或分派中央與地方的官職地位。如果訓政的結束能夠引起一個愛自由的、提倡獨立思想的、容忍異己的政治新作風,那才可算是中國政治大革新的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