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沒有辦法出門,就索性把家裏打掃了一遍又一遍。
終於搞明白拖把的正確用法,廚具也開始重新派上用場,衣服洗了很多很多遍,又把書本在書架上來回排序,就此打發了許多時間。
今天讀完書,用完了一天的讀書限額,我能集中精力的時間也就那麽多。在家來回踱步,想找件事情做,最終打開了廚房邊上的櫃子,一個破舊的行李箱展現在眼前。
怎麽這些日子就沒想起你來呢?
-1-
2015年中旬從墨爾本回到國內,走之前因為行李太多,買了一個行李箱。
就這麽它跟著我回到張家港,再跟著我走到北京,後來我開始全國跑著見讀者,這個箱子也一直跟著我。
這麽多年來,即使我好生照顧,它也已經傷痕累累。
有次過生日,朋友說要不送我一個行李箱好了。
我想了想說,等到我那個行李箱再也不能用的時候吧。
我記得回國後,沒多久就決定來北京。
那時的北京夏日炎炎,義博來接我,帶我去房屋中介看房子。我就拖著這個行李箱,走遍了雙井附近的每個小區。如今想想也是有點傻,為什麽不把行李箱放在中介那兒,最後回來拿呢?自然沒能一下子順利找到房子,隻好拖著行李箱住到另一個朋友家。
到他家安頓下來後,才發現這個本應該嶄新的箱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有了第一道剮蹭的痕跡。
那時候很心疼,想對行李箱說抱歉,轉念一想這種行為太傻了,又笑出聲來。
朋友看我一會兒歎氣一會兒笑,以為我是被累到了,慌忙安慰我。
我笑著說沒事,他不管不顧,給我遞來了一瓶可樂,我喝完可樂準備睡覺,他又給我拿來一個蒸汽眼罩。我沒有用這眼罩,把它放進了行李箱。
那段日子,總是拖著行李箱到處跑。
最痛苦的是朋友家離我想搬的雙井有點遠,我又不好意思麻煩他,就試著自己坐地鐵。好嘛,地鐵的安檢很嚴格,把行李箱抱到傳送帶上要了我半條命。
那天實在是受不了,不想再花時間看房子了,繞了一圈,又住回最開始義博給我推薦的小區。
到家後開始收拾行李,一打開箱子才發現了它這麽重的緣由。
我帶了好幾本書,放在了箱子另一層,被許多衣服擋住。我有點哭笑不得,來北京時我想著如果找不到房子,每天就讀讀書轉換心情,沒想到這幾天隻剩下疲憊,居然連自己帶著書這件事都忘了。
想來也是奇妙,一個人的行李箱,居然就足夠建起一整個家的雛形。
也多虧我細心——這可不是我盲目自誇,幾天奔波下來,行李箱上沒有多出一點剮蹭的痕跡。
生活順利的時候,行李箱就待在家裏的角落。
那一年還沒有全國簽售,我也不用經常出差,也沒有想旅行的心情,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把行李箱忘了。
2016年再次搬家。
搬家原因也很簡單,一個人住了一段時間,發現房租還是有些貴。那時朋友也想找房子,兩人一合計決定合租,算了算比現在的房租便宜將近一半的錢。
這次我有了經驗,找房子還算順利,沒花幾天,我們就在北京的四環邊找到了新住處。
那時搬家也不算大問題,我剛住了半年,積蓄也不多,沒有亂買什麽東西。
現在想來那時的生活真是簡單無比,賺的錢剛好夠用,不多不少,行李也很簡潔。
我打開衣櫃,拿出箱子,才發現行李箱上落了一層灰。
我還想著,終於有用到你的時候了。
-2-
搬到新家後不久,才發現自己之前住的房子沒出問題簡直是幸運至極。
最開始的幾天,洗澡洗到一半家裏停電,電表莫名其妙地燒壞兩次。空調漏水滴答滴答,害得我隻能拿水桶接著。天花板的燈泡常常接觸不良,我隻能把電閘拉了,人工調整。可電閘一拉,也不知道自己調整好了沒,常常推回電閘才發現燈泡還是沒有亮。我和室友兩個人就這麽為了這個燈泡跑來跑去,明明沒出門,微信步數卻都有三千步。
本來我們還買了好幾個簡易的置物櫃,裝好後才發現事先沒有量好尺寸,櫃子連立都立不起來。那天我看著櫃子,氣得笑了。
那時住的房子采光不好,隻有下午四點鍾才能有一絲陽光透過窗戶。
本來想買許多綠植,最後想想也就算了。
於是陷入了一種得過且過的心態,打心眼裏也沒有把這個地方當成家來看待。
行李箱照例被我放在了衣櫃的角落裏,沒多久被衣服蓋住,我也沒有怎麽想起它來。
這一年的下半年,出版了自己的新書。
編輯在電話裏說,下半年要開始大規模地跑簽售。
那時我還沒有見過太多自己的讀者,對簽售這件事絲毫沒有信心。
編輯好說歹說才把我說服,於是我扒開衣服,再次找出了那個行李箱。
就這麽著,我開始頻繁地坐飛機,去往全國各地。
行李箱也一路顛簸,行走於一座又一座機場,在傳送帶上不可避免地被再次剮蹭。
每次落地都是淩晨,到酒店後我都是倒頭就睡,有時醒來不知道自己身處於哪座城市,天花板帶來的陌生感讓我精神恍惚。再後來,就沒有辦法倒頭就睡了,精神雖然疲憊,身體卻莫名地精神,我也說不清自己是什麽情緒,為了讓自己能安心一些,我就一遍遍地收拾行李。打開行李箱,把裏麵的洗漱用品放在洗手台上,把衣服掛起來,然後再仔細檢查一遍,生怕自己遺漏了什麽東西。
那些日子,大概隻有行李箱裏的東西是熟悉的。
我總在想,還好我從墨爾本飛回來的時候買了它,還好它足夠結實。
-3-
行李箱第一次凹陷,是在2017年。
我決定再次搬家,主要是想找一個能曬得到太陽的房間。
說來奇怪,我的生物鍾其實不太需求陽光這樣的東西,但總覺得家裏能曬到太陽才算是一個完整的家。
客觀來說,這麽多年過去,我的條件變好了不少,可以離開那個滿是毛病的家。
我以為我會一身輕鬆,可沒想到我舍不得。
舍不得離開那張飯桌。
還記得曉男和阿良來我家的時候,家裏還沒有好好布置,雜亂無章,我們隻能坐在沙發前的地毯上。為了慶祝喬遷之喜,曉男帶來了一大袋榴蓮,阿良則給我帶了三瓶白酒,於是我們三個倒在地毯上。
我還舍不得那把電腦椅,雖然我總是嫌棄它不舒服。調整高度的氣杆不知道什麽時候壞了,它就永遠停在最低的位置。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在屁股下麵墊個枕頭,或者在椅子下麵墊盒子,可總還是矮了些。後來我一下在屁股下麵墊了三個墊子,才勉強能正常寫作。
現在想想,那樣子可能很好笑,但在那時,我居然就這麽習慣了。
我記得洗衣機時不時地會出問題,有天我實在太困,衣服洗著洗著我就睡著了。醒過來發現房間被水淹了,洗衣機裏的水不知為何都漫了出來,更奇怪的是水龍頭還一直在注著水。
還記得那天滿地是泡沫和水,我拿著拖把和掃帚,不停地往淋浴間裏拖和掃,因為那裏有一個出水口。掃著掃著摔了一跤,不知為什麽突然有點想笑。
大概是覺得那種很背的事情終於發生在自己身上,而這居然也是一個有趣的經曆。
諸如此類的事情太多了。
我突然舍不得扔掉任何一件東西。
半夜實在不知道怎麽辦,我就看著行李箱,它仿佛在對我說:你來北京的時候帶著我就足夠了,你這麽多東西,我可裝不下喔。
我又笑了,也罷,重新整理。
行李箱也是在這幾天凹陷了一塊。
雖說我重新整理,但依然讓行李箱不堪重負,等我把它推到樓下,才想起來有幾層台階要走下去。剛提起箱子,才發現它比我預想的重好多,一瞬間沒拿穩,它就這麽滑了下去。
那一瞬間我突然覺得,如果我可以果斷一點就好了,至少它不用受這樣的折磨。
-4-
後來又搬家兩次,才住到現在住的地方。
我決心好好生活,不再買那些不必要的東西,但還是不知不覺地堆滿了整個家。
這些年因為常常出差,我總是習慣性地將一些必備的東西買雙份,其中一份放在行李箱裏。
有一天突然找不到牙膏,就打開行李箱,在裏麵取了一份。
想來這個習慣還有一個益處,不用害怕那些消耗品突然用完。
前兩天出門,在小區門口看到一個姑娘拖著碩大的一個行李箱,打著電話,不知道在說什麽。突然想到了曾經的自己,也拖著這麽大的一個行李箱,箱子上滿是過去旅途的痕跡。
如今我在這個小區安頓下來,房子不算太大,但有一個落地窗。我也學會了把家裏好好布置一番,買的綠植也派上了用場。而眼前的這個箱子上,也貼滿了各個機場的行李貼。
原本我都會在每個城市買些紀念品,後來因為行程過於緊密,幾次沒顧上買,也就斷了這個習慣。也就我這個行李箱,踏踏實實、安安靜靜地記錄著我這些年走過的路。
我不記得的,它都記得。
時間久了,箱子自然傷痕累累,任誰都不可能讓它恢複原狀。
這也從側麵說明了,雖然我們無法常常記起,但我們的的確確走了很長遠的一條路,才能在如今生活在這裏。
我不知道它什麽時候會徹底散架,可能輪子最先撐不住,可能密碼鎖有天會失靈,到時候再用新的箱子就好了,但這個行李箱,我應該不會丟掉的。
我們每走一段路,就會產生屬於自己的行李。
要出發時,才發現行李有多重。因為行李太重,所以遲遲無法出發。
重要的東西大概會變多,或許也會變少,每個人的經曆不同,我無法具體得知。
然而,隻要我們能有一個行李箱,那大概率我們都還能重新生活。
是的,這麽多年我終於明白了行李箱對於我的意義。
隻要我有一個行李箱,隻要我還能打包出一箱子的行李——不需要太多,一個行李箱就夠了,我就不會被生活打垮。
畢竟我們每個人最開始來到一個新的城市,大多都隻帶了這一個行李箱。
我們往後的生活,都是從這裏開始的。
走過了那麽多路,你撐住了,它也是。
(《一個人生活》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