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裏,關於小學,很大部分是不大愉快的。

剛上一年級,我就因為活潑好動,得到了一句“從來沒見過這麽吵的女生”的評價。

那年頭的“好孩子”,有著一套標準模板:安靜順從、坐姿端正,連提問都要在老師允許的時候,用標準的姿勢舉手才可以。

小孩子對來自大人的評價和目光是異常敏感的,但還沒等我努力讓自己成為那樣的“好孩子”,到了三年級,老師又給我扣上了“粗心”的帽子。

有次數學考試前,老師強調:“題目都是以前做過的,會做就一定沒問題。”

結果成績出來,全班有二十幾個人考了100分,而我因為粗心隻考了86分。

這是我第一次拿到這麽差的分數。

拿到卷子的那個午後,窗外聒噪的蟬鳴讓教室顯得愈加安靜,鮮紅奪目的分數刺進眼裏,我發熱的臉頰似乎也要淌出血來,我不知所措地把雙手扭來扭去。

數學老師對我說了這樣一句話:這個女生是考不到100分的。

羞愧、沮喪和沒有考好的罪惡感,讓我清楚地聽到自尊心轟然崩塌的聲音。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考不到100分”成了我內心的一個魔咒。隻要一考試,我就擔心這句話會應驗。結果越是擔心,就越是考不好。

看到自己的預言應驗,“閱人無數”的數學老師更是一次次當著全班同學的麵諷刺和挖苦我:“聰明有什麽用?學奧數有什麽用?這麽粗心,還不是考不好!”

我一度真的以為,自己就是個粗心的小孩,真的永遠拿不到100分了。

幸運的是,五年級時,我們班換了一位新的數學老師。了解我的情況之後,他隻是很耐心地跟我講了一句:“你這麽聰明的小孩子,一定要把題目好好讀仔細了。”

在這樣的信任和鼓勵下,“考不了100分”的陰影慢慢淡去,小升初誌願我毫不猶豫地填報了當地最好的中學。

在升學考試中,我終於拿到全班唯一一個100分,這件事才算完全翻了篇。

沒有人能想到,在這段再平常不過的童年經曆裏,有個孩子因為大人的幾句評價,內心曾掀起滔天風浪。

別讓標簽限製了你,也別用標簽定義孩子

在一段關係中,力量比較強勢的一方,對另一方做出了某種認定,另一方做出的一些行為就會強化強勢者的認定。這就是“貼標簽”的可怕之處。

但是,對於“貼標簽”,有多少人真的對它心懷警惕呢?

“你這麽挑食,就是被慣壞了。”

“我們家孩子就是沒耐心,做什麽事都超不過五分鍾。”

“他從小就身體不好,運動能力一定差。”

這些話,我們好像非常輕易地就能對孩子、對別人,也對自己說出口。

就像我有個朋友,孩子剛出生,抱著親不到十秒,突然發現孩子腦袋頂上有兩個旋兒。根據當地老話,腦袋上有雙旋兒的孩子,脾氣倔,不好養。於是,這個孩子剛出生,就被這個朋友貼上了“脾氣倔,不好養”的標簽。

在這之後,孩子不喝奶粉、不願意睡覺、總愛說“不”,都是因為這孩子“脾氣倔,不好養”。每次跟我們聊天,她總是抱怨自己命不好,生了個難養的孩子。

盡管我們無數次告訴她,那些隻是孩子成長的正常現象,但她還是忍不住把它們歸咎於孩子的“脾氣倔,不好養”。她被那個標簽困住了。

對於給孩子“貼標簽”這件事,我格外警惕。年糕小時候一度非常內向。在過去的評價裏,內向絕對不是一種好的性格,尤其是對男孩子來說。老人們很為他著急,話裏話外忍不住帶出這樣的評價。更糟糕的是,他們直接把年糕定義為“膽小”。

年糕外公甚至打電話跟我表達他的擔心:“小孩膽子太小了,擔心他受欺負。”我非常不客氣地懟了回去:“爸,不要再跟我提這個詞了,年糕一點都不膽小!”

我和全家人強調,絕對不可以對年糕說“膽小”“內向”之類的字眼。不但當著孩子的麵不可以說,背著孩子也不可以說。

我知道,光靠語言上的改變還不夠,於是和糕爸采取行動,帶他去完成一個個挑戰,做運動、學知識、交更多的朋友……這些行動,讓年糕不斷發現自己、肯定自己。現在老人們提起年糕,忍不住有點懷念他以前的安靜。

誰能想到,這個吵翻天的小孩,曾經和人說話都要躲起來呢?他完全就像換了一個人!

父母的愛和接納,讓孩子坦然麵對被貼標簽

老人有時會對我說:“你這樣對待孩子也太小心翼翼了。”是啊,就算我們自己能避免給孩子“貼標簽”,但我們不能阻止外界給孩子“貼標簽”。怎麽能保護他對自己篤定的判斷,而不被他人影響呢?

有一次,我在一本叫《你很特別》的繪本裏找到了答案。這本繪本的內容大致是——

一個小村莊裏住著一群木頭人,他們被稱作“微美克人”。他們每天隻做一件事:互相貼貼紙。

木質光滑、漆色好的漂亮木頭人會被貼上星星,木質粗糙或油漆脫落的就會被貼灰點。

除此之外,做好一件事也能得到一顆星星,但一件事做不好就會被貼一個灰點。

得到星星的木頭人很高興,就會想再做點什麽,再多得一顆星星;但被貼了很多灰點的木頭人,也總是被人無緣無故地跑來再多貼一個灰點。

因為在大家看來,一旦被貼了灰點,那麽“他本來就該被貼很多灰點的”。

胖哥就是這樣一個被貼滿灰點的木頭人,因為身上灰點太多,他都不想出門了。

可是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特別的木頭人露西亞,無論是代表讚揚的星星,還是代表否定的灰點,都貼不到露西亞的身上。

胖哥很羨慕露西亞,他心裏想:我就是想這樣,我不想要任何記號。

在露西亞的指引下,胖哥找到了創造者伊萊。

伊萊告訴胖哥,他不必在乎任何人的評價和看法——無論是星星代表的稱讚,還是灰點代表的否定。他們怎麽想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伊萊的眼裏他很特別。

胖哥應該相信的是伊萊無限的愛與接納,這比在意別人的看法更重要。

在故事的最後,當胖哥開始相信伊萊,相信自己是特別的時,他身上的灰點就紛紛掉了下來。

“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我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的愛和接納可以給他保持自我的勇氣。”這是我從伊萊和胖哥身上,更是從過往經曆裏學會的道理。

——雖然老師一再否定,但我的爸爸一直相信我,即便他當時也受到老師的影響,對我填報誌願的“冒險”心懷忐忑,但他什麽都沒說,隻是在考試前帶我出去散心,告訴我不要緊張。

——我們鼓勵年糕勇敢挑戰,去嚐試他不敢做的事情。他完成挑戰後收到的每一個“你很勇敢”的鼓勵,都讓他多生出一份自信。

每個孩子都是特別的,但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都不應該定義他未來就成為某一種人,更不應該讓他們因為別人的評價而影響自己的人生選擇。

孩子不需要任何星星或灰點,他隻需要愛和接納,從而成為最特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