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過這樣一句話,我印象十分深刻:父母的保質期隻有十年。意思是說,如果孩子小時候被父母忽略,那麽他長大之後也不會和父母保持親密。
作為一個工作忙碌的家長,看到這樣的話,難免心頭一緊:我忽略小孩了嗎?仔細想想,其實沒有。作為孩子最好的朋友,年糕的每一種情緒、每一個想法我都能感知和理解;滿滿的安全感,也讓年糕不會因為我的離開而焦慮。這一切是因為我一直在有限的陪伴時間裏,堅持一種高情感濃度的陪伴方式——親子閱讀。
親子閱讀是我和孩子保持親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秘密武器。不管再怎麽忙碌,每次出差回來,我都會非常投入地跟年糕一起讀書。每次買回一本新書,如果我先給年糕講過,而且講得很生動,那麽他開始幾天是不樂意讓別人再講這本書的,一定要讓我講。他說:“這是我和媽媽的書。”每當他抱著我的脖子不讓我離開時,我都能看到他飽滿的情緒在流淌。
毫不誇張地說,親子閱讀這件事在我們家,就像吃飯一樣重要。越認真堅持,就越能感受到它給予孩子安全感和聯結親子關係的神奇力量。因為,真正決定親子關係質量的,並不是陪伴的時間長度,而是情感濃度。
親子閱讀,了解、修複孩子情緒問題的最好方式
很多媽媽會因為孩子的情緒問題而感到頭疼又無奈。孩子的內心非常敏感,但是因為大人沒察覺,他自己又講不清楚,隻能用哭鬧來表達。麵對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情緒問題,並幫他找到情緒出口。
繪本就是最好的道具。
記得年糕小時候,我們經常一起看宮西達也的一套小卡車係列繪本,其中有一本《小紅與小黃》,書裏有這樣一個細節:小黃的急刹車把小紅嚇了一跳,她結結巴巴地問:“怎、怎、怎麽了,小黃?”
和年糕看的時候,我故意結結巴巴地讀,惹得他哈哈大笑。
後來這句話,就變成了我們兩個之間的暗號。有的時候看他不太高興,我就會故意結結巴巴地問他:“怎、怎、怎麽了,年糕?”他馬上就會笑了。
爺爺奶奶都看不懂我們在做什麽,這是屬於我和年糕的小暗號。我是在告訴他:我看到了你、我在關心你,而能讓他很快接收到的那句“怎麽了”,就是我在他內心入口留下的一扇門。
通過親子閱讀,孩子在書本提供的平行世界裏向我們打開心扉。
比如有時候,年糕白天在幼兒園哭了,但又不肯說原因,於是睡前我給他講《誰藏起來了》,看到小豬或者小狗哭了時,就會和他一起討論:它為什麽哭呀?是玩具被人搶走了,還是別的什麽原因?
通過繪本,讓他“看”到了情緒的模樣,理解了是什麽讓他覺得生氣、失望或者憤怒,他就很容易將白天遇到了什麽事、有什麽樣的感受講出來。
睡前的繪本溝通,能在溫馨平靜的氛圍中讓孩子修複白天的情緒。我們可以很快發現孩子的情緒問題所在。這樣養成習慣後,睡前的繪本溝通就會成為一個情感交流的入口,讓孩子習慣於在那個時間和你交流內心的想法。通過這種交流,親子間的關係自然會越來越親密。
親子閱讀,讓愛有了更好的表達方式
對孩子來說,是永遠不嫌愛多一點、再多一點的。爸爸媽媽愛的表達,會讓他更確定自己被愛著、被肯定著。
但很多家庭對表達愛這件事,還是很含蓄、很吝嗇的。除了直白地和孩子說“我愛你”,又有什麽更多、更好的方式,讓這份情感能夠源源不斷地流淌、豐沛起來呢?
我在陪孩子讀書的過程中找到了答案。
在給年糕買的書裏,有一本繪本《宇宙掉了一顆牙》。故事裏,一個爸爸帶換牙期的孩子去看75年一遇的哈雷彗星。在旅途中,小男孩睡著了,夢到了哈雷彗星。彗星說自己是宇宙掉的一顆小乳牙,而每顆小乳牙都儲存了很多美好的記憶。於是小男孩和爸爸約定,75年後再一起看哈雷彗星。
書的最後一頁,是一張去看哈雷彗星的邀請卡,時間是2061年。
在這張邀請卡上,我填上了年糕的名字。我們約定,2061年要一起去看哈雷彗星。我們開始興致勃勃地計算,到時候年糕多少歲了、爸爸多少歲了、媽媽多少歲了。年糕還說,他要開車帶我們去看,車上還坐著他的小孩……
這樣討論了很久很久,甚至後來很多個晚上,我們還會延續這個話題繼續討論,每次談論滿滿的都是關於未來的承諾和期許。在這種討論中,我們自然而然地表達著我們對彼此的愛。
繪本《團圓》則讓年糕對家庭和親情有了最初的理解。這個繪本講述了一個關於在外打工的爸爸過年回家和孩子團圓的故事。故事裏,那枚包在湯圓裏的“好運硬幣”的傳遞,則象征著爸爸和孩子之間愛的表達和傳遞。
陪年糕讀完這本書之後,每次吃餃子的時候,他都會問今天有沒有“好運硬幣”;有的時候還會自己找一枚硬幣,刷得很幹淨很亮,讓我們放到餃子裏。從年糕對待這個小小儀式的認真態度裏,我看到了他對“家”的理解,以及他對我們的愛。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最需要的,是一個通過故事走進他心裏的人,能勝任這個角色的,隻有父母;而能采用的最好方式,就是閱讀。每次出門,我們一定會帶兩本書:堵車的時候,我會給年糕講幾頁書;在餐廳等上菜的時候,我也會給他講幾個故事;有時去商場沒帶書,我就帶他去旁邊的書店,讓他自己挑一本。隨時隨地拿出一本書,和孩子共讀,孩子都會很開心。因為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讀書可比玩手機棒多了。正因如此,我們也不會擔心孩子會沉迷手機、電子產品了。當你認真做好親子閱讀這件事後,你會發現除了知識和情感,你給予孩子的陪伴和關注越多,孩子就會離你越近。
趁孩子的世界隻有你的時候,走進他心裏;那麽在今後的世界裏,他才會永遠把最寶貴的位置留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