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6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帶他開始了第一次親子旅行。轉眼他5歲多了,我們的親子遊越走越遠,從國內走到了國外,歐洲的古堡、北海道的白雪、澳大利亞的陽光沙灘、加拿大的紅楓等,都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帶著小朋友去旅行,當然是不容易的。而且,走得越遠,就意味著離家的時間越長,麵對的挑戰越大。我們不僅常常要麵臨十幾個小時的路程,還會遇到很多讓人手忙腳亂的“小插曲”。比如,某天出遊遇到自行車比賽封道,害得我們繞了好遠才到達目的地;我們好不容易去到向往已久的奔馳博物館,小朋友卻突然開始拉肚子,我們各種找廁所、跑廁所;還有早上出門遲了,導致預訂好的參觀券過期,最終隻能重新排隊購票……
很多人不明白我們幹嗎要自討苦吃,會問:孩子那麽小,這樣奔波真的有意義嗎?其實,和旅行的快樂相比,旅行中的那些苦都不是事兒!在收獲了滿滿的回憶和感動之後,我非常確定:每次出發,都有著不一樣的意義。
24小時的親密陪伴——最有效的親子關係急救包
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在年糕3歲半時,我們去北海道的親子遊。
那一年,我的人生開啟了兩倍速,每天被各種演講、拍攝、出差輪番轟炸,連路上都在對方案、看稿子。工作量滿到爆表的時候,“晚上來不來得及回家陪年糕吃飯”的焦慮,始終是籠罩在我頭頂上的一團陰霾。
“工作弄好了,孩子就毀了”的撕裂感,讓我每分每秒都在懷疑:我是不是馬上就要撐不下去了?
剛好元旦的時候,閨密發來了去北海道旅遊的同行邀約。懷著對年糕深深的愧疚,我決定給自己放個假,也把媽媽還給他。
在路上,我終於可以認認真真地和年糕聊聊天,向他解釋媽媽為什麽總是這麽忙、在忙些什麽。我告訴他,無論我有多忙,他在我心裏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在彼此的理解中,我們約定慢慢安排好之後的工作和生活。
在北海道旅行的那幾天,我真的拋開了工作,全心全意去做答應他的每一件事。每天陪著年糕看雪景、堆雪人、打雪仗,在冰天雪地裏瘋玩撒野。
在旅行中,我能感覺到,孩子是在用最大的寬容來配合我們的東奔西跑,一覺醒來就開開心心,吃到好吃的就滿血複活。他真的喜歡跟爸爸媽媽待在一起呀!他真的享受整天和我們膩在一起的生活呀!
毫無疑問,旅行就是修複親子關係的急救藥。沒有什麽情感修複方式,比24小時不間斷的陪伴效果更好了。
在純淨的冰天雪地裏,整個世界好像隻有我們三個人,親子間看不見的斷裂在悄悄修複,親密感把我們重新緊緊聯結在了一起。
在親子旅行中,被治愈的不隻是孩子
在北海道郊外的滑雪場上,年糕逐漸消除了我內心那種“工作弄好了,孩子就毀了”的撕裂感。
高高的雪道上,年糕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來,自己拖著滑雪板爬上去,笑嘻嘻地對我說“媽媽,我再來一次吧”,反反複複滑了二十多次。這是年糕3歲半的人生中,體力最好、表現最勇敢的一天。我也第一次看到這麽勇敢、這麽自信、這麽充滿活力的兒子。
雖然之前有很多糾結,但我看到了,孩子終究會按自己的節奏長大。更讓我釋懷的是,他讓我相信,就算我不能親自料理他的一日三餐,我依然可以用別的方式去影響他、陪伴他,成為能讓他驕傲的、最親密的好媽媽。
我永遠忘不了那天,年糕衝進雪地大聲對我說:“媽媽,謝謝你帶我來看雪,我好喜歡這裏。”
那一刻我深深體會到:興奮的是孩子,但得到感動的是我自己。原來需要被愛和感恩治愈的並不隻是孩子,還有因為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而疲憊不堪的自己。
孩子的力量,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他細膩的情感,對世界的敏感,都能點燃我們這些遲鈍大人的熱情。
親子旅行,讓爸爸擁有深度的身份體驗
和我相比,也許糕爸在親子旅行中的收獲更多——我們的每次出行都是父子關係的“增稠劑”。
爸爸並不天然就是一個好爸爸。曾經的糕爸,為了逃避晚上照顧年糕寧願睡書房,總是想著法子把他甩給我或孩子的奶奶。年糕餓了髒了,他都不知道該怎麽辦,更談不上什麽高質量的互動。
但是旅行的時候,沒有了老人幫忙,我又要收拾,還要忙很多事,糕爸自然就站到了陪娃的第一線。帶娃這事,也是需要練習的。糕爸一開始的羞怯、手忙腳亂、大男子主義,都能被“趕鴨子上架”這種藥治好。
比起媽媽的謹慎、細膩、囉唆,天生愛玩的爸爸一旦卸下了“帶娃這種事好婆媽”的包袱,完全是一個滿分的玩伴。
現在我們每次出行,糕爸都成了帶娃主力,不僅全包了跟體力相關的活兒,在陪玩、講解上也毫不示弱——帶年糕出海觀鯨的時候,糕爸一直蹲著,陪被船舷擋住視線的年糕小聲聊天;晚餐的時候,當年糕問起“魚卵是怎麽變成三文魚的”,糕爸馬上停止用餐,拿起紙筆給年糕邊畫邊講解;在蹦極時還能保持微笑的糕爸,在年糕眼裏簡直是個了不起的英雄。
我常常走在後麵,看著前麵爺兒倆一邊玩一邊笑的樣子,心中充滿了感動。
孩子,有這樣的爸爸陪你長大,你一定感覺很幸福吧?
親子旅行中,放鬆的狀態、親密的陪伴、新鮮的體驗,都釋放出了能讓情感充分共振的能量。
比如在旅行中,我和糕爸出現意見分歧,每次我一著急,年糕就會衝到我身邊,說“媽媽,我抱抱你,你就不生氣了”“媽媽,我是你的小甜心”。
比如在斯裏蘭卡,我一直擔心路途的折騰、吃住的落差會讓年糕不喜歡這裏。沒想到返程的時候,他大聲告訴我:“我永遠永遠也不想回家,我想在斯裏蘭卡再玩一千天!”回來之後,老師問他旅行好不好玩,他回答說:“好玩的,因為能跟爸爸媽媽在一起。”
你看,孩子最在意的,永遠都是爸爸媽媽的愛和關注。
帶孩子旅行當然能讓他開眼界、長見識,不過我最看重的,還是專注的陪伴和愛能填滿告急的“情感賬戶”,讓孩子擁有滿滿的愛和安全感。
所以,哪怕現在我的肚子裏多了一個小發糕,我們也早就決定:在他/她三歲之前,長途旅行還是會以年糕為主,在路上,他還能擁有專屬於他的“獨生子時間”。
親愛的寶貝,很榮幸成為你的旅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