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平和式教養法”創始人勞拉·馬卡姆博士說過一句話,我深深認同——
育兒中要把80%的力氣,花在搞好親子關係上。
我最推崇的“遊戲力”育兒理論的創始人科恩博士也一再強調:大部分育兒問題,都是親子關係中的情感聯結沒有做好,而親子聯結的好壞,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生活、成就乃至社交都產生影響。
其實,在我看來,說得更直接一點,育兒的本質應該是維護好一段親子關係,換成大白話,就是和孩子好好培養感情。
我建立的親子關係金字塔模型,其實就是為了幫助大家搞清楚一件事:為什麽親子關係這麽重要?親子關係又是憑什麽能解決育兒中的大部分問題?
親子關係金字塔模型的四個層麵
在親子關係金字塔模型裏,我把親子關係分成了四個層麵。
底層是生理需求的滿足。每一段親子關係,都是從我們照顧一個小寶寶吃喝拉撒開始的,在他有獨立生活能力之前,父母給予他生理需求的滿足是基礎。
但這也隻是最最基礎的部分,再往上一層,我把它定義為“親子關係的濃度”。陪著不等於真正的陪伴,好的親子陪伴,是需要濃度的,也就是關注到孩子認知和情感需求的“高質量的陪伴”。
這兩層關係,其實很簡單,它解決問題的核心在於:
孩子聽誰的話?和他關係好的人。
怎麽才能和他關係好?陪他玩,陪他做有意思的事情,讓他感覺到“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我很開心”,這就是親子關係的濃度。
我有個朋友是很忙碌的職場媽媽,每天晚上到家,隻來得及在孩子睡前陪半個小時。於是,她就設計了一些固定環節:和孩子看一本繪本,玩一個枕頭大戰之類的小遊戲,然後睡前聊天,講講彼此這一天都做了什麽、有什麽開心的和不開心的事情。
這半個小時,就是她對親子關係的投資,她給孩子的,是濃度很高的關注和陪伴。
這樣的結果是什麽呢?外婆每天花很多時間在家照顧孩子,卻總是抱怨“為什麽孩子隻聽媽媽的,不聽我的”。同樣一件事,比如說帶孩子一起收拾玩具,為什麽媽媽喊得動,外婆卻喊不動?
用親子關係金字塔模型,我們就能解答:外婆很辛苦,但是她的時間花在掃地、洗衣、做飯上,她關注的是孩子冷不冷、餓不餓,這隻是生理層麵的滿足,而媽媽卻做到了第二層,她和孩子的情感聯結更緊密。
就像勞拉博士告訴我們的那樣,和孩子建立理想的親密關係,才是父母平和、孩子快樂的唯一鑰匙。解決了關係問題,很多家庭的育兒矛盾,甚至戰爭就不會發生了。
這也解決了很多媽媽無法兼顧職場和育兒的焦慮。你陪孩子的時間少,孩子就真的管不好了嗎?我的選擇就是,把時間花在刀刃上,這個刀刃就是維護親子關係。
抓住親子關係,才能放手你的焦慮
但是,孩子和家長關係好了,到底能帶來什麽呢?隻是聽話嗎?
現在家長關心、焦慮的,其實更多一些。說白了,孩子以後讀什麽學校、做什麽工作、賺多少錢,怎麽樣才能有一個富足體麵的人生,這些問題是親子關係能解決的嗎?
未來社會競爭更激烈,難道不該逼一逼孩子嗎?
順著孩子,總陪他玩,親子關係當然好了,但這不會讓孩子更難管教嗎?這是對孩子的未來負責嗎?
所以,現在的家長是怎麽樣的呢——
著急給孩子安排各種早教課,生怕沒有給到足夠的大腦刺激。被各種敏感期搞得團團轉,好像錯過了一個什麽敏感期,就是親自砍斷了孩子人生的某種可能性。
怕孩子不聽話,家裏總是要有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生怕對孩子教育不夠重視,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每個周末都奔波在去各種培訓班的路上。
為了讓孩子能讀到好的學校,砸鍋賣鐵買學區房。
這樣的家長殫精竭慮,聽從了導航,卻偏離了方向。
真正的方向,不是你為孩子規劃了什麽、安排了什麽,而是“親子關係金字塔”的第三層:榜樣的力量。
有一句話是這麽說的:孩子們從來不太愛聽大人的話,但是大人做什麽他們就學什麽。
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孩子會模仿什麽人呢?和他關係好的人。
這就是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發展心理學家艾莉森·高普尼克提出的:你是個什麽人,你跟孩子關係怎麽樣,比你對孩子怎麽做要重要得多。
就像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不愛看書時,會留言問:“糕媽,我到底該怎麽做?該給孩子買什麽書?”
但是,我的答案會有點殘忍:一個不愛看書的家長,怎麽能養出愛看書的孩子呢?
這個解決方案,說簡單又不簡單:家長拿起書本,才是最正確的示範。
大部分育兒書都在告訴我們要怎麽對待孩子,而其實,建立理想的親子關係,先要解決父母自身的問題。
人是關係的產物,我們一生要麵對很多關係。婚姻講求“門當戶對”,朋友講求“誌同道合”,這些關係都是雙向的、相互影響的,所有好的關係都能帶來一個美妙的副產品——自我的成長。那麽,為什麽到了親子關係,卻變成了父母對孩子的單向操作呢?當你把力氣花在送孩子去培訓班、把錢花在給孩子買學區房,自己卻在刷著手機的時候,就是弄錯了重點。
想要一個更好的孩子,你得先當一個“配得上好孩子”的父母。所以,當我分析完親子關係金字塔模型自下而上的三個層麵:生理需求的滿足、親子關係的濃度和榜樣的力量時,結論其實很簡單——首先和孩子搞好關係,然後搞好自己。如此,良好的親子關係將推動你抵達金字塔的頂層:養出一個有自驅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