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上中班後,周圍的媽媽們都在討論孩子的識字量。畢竟認識的字越多,孩子能讀的書就越多;書讀得多,孩子的閱讀能力越紮實,在以後的學習中,他的理解能力就越好,做題速度也就越快。
我當然也很關注年糕的認字和閱讀,但是如果問到我們給年糕做了什麽識字訓練,用了什麽認字神器,年糕現在的識字量有多少,我還真答不出來。我隻能說,年糕今年5歲,會興致勃勃地自己讀簡單的繪本,盡管讀得磕磕絆絆;出門遇到指示牌,他也特別喜歡去辨認上麵的字。識字卡認字、閱讀訓練這些,我們從來沒有讓年糕做過。
我為什麽不帶年糕刻意認字?
在我看來,任何學習都離不開兩個因素:一是孩子自身的能力發展階段,二是孩子發自內心地熱愛。
熱愛是一切學習的原動力。當孩子熱愛閱讀,並且發現想要滿足自己的閱讀渴望,最好的途徑就是“可以像媽媽一樣,認識好多字”的時候,認字就會變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催促和刻意訓練。
教孩子認字,要先尊重認字的規律
在任何語言學習中,孩子始終是個主動者,順應環境自然就能開花結果。
很多家長會用識字卡、認字掛圖來教孩子認字,但其實口語能力才是認字準備的關鍵。
雖然有點出乎意料,但仔細想想:“字”是什麽?我們教孩子認字又是為了什麽?
答案顯而易見:字是指代事物的一種符號;我們教孩子認字,其實是為了幫助他建立這種符號與事物之間的聯係。
當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萬事萬物不僅有名字,而且這個被聽覺捕捉到的名字,還可以用眼睛看到一個具體的符號,他才能真正掌握認字的核心。
比如,你想讓孩子認識“蘋果”這兩個字,真正科學有效的做法是,拿著一個蘋果告訴孩子,“這是蘋果”。之後在讀繪本的時候,看到蘋果的圖片和字,你用手指指出來告訴孩子,這兩個字是“蘋果”,等過段時間你們再讀繪本時,孩子可能就會指著“蘋果”說出來了。而他讀出“蘋果”這兩個字時,腦中出現的正是實物的蘋果,這樣的認字才有意義。
4歲的孩子對語言特別敏銳,這個階段讓他保持興趣、願意去了解更多的字最重要。如果家長硬生生把認字變成學習任務,削弱了他的學習興趣,反而得不償失。
孩子的識字能力是自然發展出來的,認字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並不是字卡或者認字掛圖,而是能幫他在符號和事物之間建立聯係的生活認知。
在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能接觸到很多能讓孩子建立符號與事物直接聯係的機會,比如路邊的廣告牌、生活中的各種標識等。當孩子逐漸發現並建立起這種學習規律的時候,他會因為渴望探索更廣泛的抽象領域,自發生出認字的熱情。當孩子指著這些符號開始提問“媽媽,這是什麽意思”“媽媽,這是什麽字”的時候,你就知道可以有意識地教他認字了。
剛開始和年糕讀繪本時,我會特意把一些很簡單的字指出來,讓年糕把字和聲音對應上。當年糕對認字很感興趣了,我就跟他一起玩在書裏找字的遊戲,看誰找得多。比如看《好餓的毛毛蟲》時,我們就從頭到尾去找“蟲”字,年糕玩得特別開心。
生活中到處都是教孩子認字的機會,比起刻意訓練,更需要家長投入耐心和想象力,潤物無聲地教孩子認字。
讓孩子愛上閱讀,先做好閱讀準備
認字隻是表達、閱讀和思想建構的工具,閱讀才是孩子和世界建立聯係的完整過程。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家長就可以帶著孩子一起閱讀,不僅能繼續擴大他的識字量,同時還能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但是市麵上的書,品類繁多,良莠不齊。書選得不好,有時不但起不到教孩子認字的作用,還會影響他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興趣。所以,替孩子篩選圖書,就成了必要且重要的閱讀準備。在給年糕挑選書時,我一般會遵守三個原則。
一、放到年糕手上的每本書,都是我看過的。這個把關,我更多考慮的是這些書是不是貼合孩子的思維,是不是符合我們的價值觀,能不能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比如,我給年糕選的“巴巴爸爸”係列,巴巴爸爸家有七個孩子,每個孩子個性、愛好都不一樣。我希望年糕讀完這個係列後,能了解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人喜歡唱歌,有人喜歡拚搭,有人喜歡運動,要接納自己和別人的不同。這些事沒法通過講道理去表達,但通過閱讀就可以很好地潛移默化。
二、即使是經典,也要做價值觀的更新引導。多選經典,肯定是一條不會出錯的原則。但是,家長也要適當做價值觀引導。
還是拿“巴巴爸爸”係列舉例,因為寫作年代的關係,書中有些價值觀,確實讓人有“過時”的感覺。就像裏麵有這樣一個故事:男孩子們跑去看黑熊,女孩子們則留在家裏和媽媽做餅幹。年糕就會覺得,這是“因為男孩愛冒險,膽子大”。
我反問年糕:“你看你們班的女生,是不是有比你還勇敢的?女孩子留在家裏做餅幹,可能是更喜歡而已。”
當孩子開始有了思考能力,陪他讀書的時候,我會有意引導他做一些思辨。能保持自己獨立的思想,對孩子來說,是一種影響他一生的重要能力。
三、孩子讀的書,要比他的實際認知高一點點。遵循“最近發展區”理念,我給年糕買的書往往要比他的實際認知高那麽一點點,或者說比他的適齡書籍再難那麽一點點。因為“走在前麵的教學,才是最好的教學”。帶有難度的內容,更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激發他的潛能。
千萬別覺得孩子還小就不感興趣或看不懂,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熱情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就像年糕也會經常和糕爸一起看汽車雜誌,糕爸也會興致盎然地和他聊各種車。現在年糕對汽車的各種型號、配件一清二楚,知識儲備比我還多。
其實,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最重要也最基礎的事情,就是先做到每天都有這件事出現的時刻,而且出現得不刻意、不複雜。
當閱讀成了孩子的習慣,孩子才會對閱讀產生渴望,就像他渴了,想要喝水一樣。閱讀需要浸潤在日常生活裏,不需要刻意,不需要爸爸媽媽催促“該讀書了”,就像要去完成什麽任務。
愛讀書的孩子,你會擔心他不肯識字嗎?所以,家長與其把精力放在教孩子認字上,倒不如每天抽點時間,認認真真陪孩子讀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