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快滿5歲的時候,有一天發現我在收拾行李。

“媽媽,你要去哪兒?出差嗎?”

“不是出差,媽媽要去上大學!”

“媽媽你為什麽要上大學?你不是已經是工作的大人了嗎?”

身為一個小孩子,年糕隱約知道自己要踏上的路:上小學,上中學,上大學……他還不太能明白,“一把年紀”的媽媽怎麽還要去上大學。

“因為媽媽喜歡學新東西啊!你看,媽媽去年還和你一起學英語了呢。而且,我們不是還約好,今年要一起學網球嗎?你5歲可以學,媽媽30多歲也可以學,如果爺爺奶奶想學,也可以加入,學習和年齡本來就沒有關係。”我這樣告訴年糕。

作為一個正在邁入中年行列的婦女,我在34周歲生日前收到了湖畔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初步實現了給自己製定的2019年度小目標:重新去上學。而年糕從懂事起就知道,他有個喜歡“學習新東西”的媽媽。

從製定目標到實現目標,全靠堅持

給自己製定年度小目標這件事,我已經堅持了兩年。說起來,這個目標有點自私,它和家庭、孩子、事業發展都沒有什麽直接關係,完全是我個人的小心願,是那些我自己一直想做而又沒有做成的事情。

這是我2018年度的個人小目標:

開始健身,把自己從每天都很疲憊的亞健康狀態中拉出來。

學會遊泳,可以完成人生第一個1000米蛙泳。

擺脫持有駕照卻不敢上路的狀態,做到可以獨立開車上下班。

練習英語口語,以及啟動整牙。

後來,我全部做到了。

於是,2019年,我又給自己寫了一版新的個人目標,其中就包括和年糕一起學網球,以及重新去上學。學網球這件事因為發糕的到來暫停了,但是我風雨無阻地挺著孕肚去湖畔大學上課,還保持著每周去遊泳的節奏。

在忙碌的工作和家庭瑣事之外,還留有自己的進步空間,我是怎麽做到的?要留出時間做自己的事,時間管理和提前規劃當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隻有兩個字:堅持。

就拿學英語來說,我請了一個外教,規劃了每周3~4節英語課的強度,還躊躇滿誌地請教老師有沒有快速進步的辦法,但是他說:“你需要的是時間和積累。”

歸根結底,學習這件事就是反人性的,哪有什麽舒服和快速的學習方法。學習語言,就是要沉浸環境、大量練習,自始至終都不存在什麽捷徑。

於是,整整一年,我都在“啊,又要去上課了”“今天好不想上課啊”的狀態下咬牙苦撐,終於到年底的時候,我在公司年會上完成了脫稿的全英文演講。

當時,我們邀請了一些媽媽用戶來參加年會,演講結束後,我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糕媽,快跟我們分享一下你是怎麽學英語的。

說實話,對於我自己來說,最有成就感的並不是台上的風光一刻,而是台下這一年的堅持。沒有任何偷懶的辦法,真正有用的就是當時看不到希望的笨功夫。而對我來說,學習英語這件事並沒有結束,我會繼續下去,因為想要真正掌握英語,真的需要堅持很久。

再說,現在大家都以為我“英語很好”,我不得再努力一把,將它變成事實嗎?

婚後停止自我成長,才是女人的困局

就像年糕問我的問題一樣:“為什麽大人還要去上學?”作為一個中年婦女,我為什麽還要堅持做這些,把自己弄得這麽痛苦?

回想已婚未育的那段時間,每天下班,當我像每一個家庭婦女一樣窩在沙發裏追劇時,糕爸曾經向我發出過靈魂的拷問:“你每天看《甄嬛傳》,到底學習到了什麽?有什麽進步嗎?”

當時,我一下子就火了:“我上了一天班回來,就不能放鬆一下嗎?我一個結了婚準備生娃的女人,還要進步什麽?”

其實,糕爸就是想建議我有時間多看看書,而我認為他是在嫌棄我。我那時有種理所當然的心態,我都結婚了,現在顧好老公,以後顧好孩子,不就可以了嗎?我的人生還要怎麽樣呢?

這種認知上的隔閡,伴隨著年糕出生和糕爸升職的同時到來,爆發了。

現在說出來不怕丟臉,那時候真是每天都要作一下——喊糕爸早點回家,還要求他一定把我的照片擺在辦公桌上——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時胡思亂想,簡直都能湊出一本小說了。

很幼稚、很可笑,但這就是我經曆過的生活。

回頭想想,那時候我因為糕爸說我看《甄嬛傳》而發火,更多的是種心虛:是啊,我以後就要過這種日子了嗎?每天想著晚飯吃什麽,吃完晚飯看宮鬥劇……這樣的日子過起來,真是心裏發虛。

不得不說,在婚後停止了自我成長,才是女人困局真正的開始。

當歲月靜好變成畫地為牢,想要打破這種生活方式,就要忘記自己的年齡、身份,重新出發,找到讓自己變得更好的辦法。

當我學會不斷問自己:今天鍛煉了嗎?聽書了嗎?變美一點了嗎?變好一點了嗎?……我就再也沒有閑工夫想糕爸的什麽女同事了——現在,他最美的女同事就是我啊!

此刻,如果有人問:你看《延禧攻略》有什麽進步嗎?我應該會毫不猶豫地懟回去:關你什麽事?

但事實卻是,我已經忙到沒時間看宮鬥劇了。

我為什麽要堅持

所以,再回到那個問題:我為什麽要堅持?

當然是因為很開心啊!

有一次,好友群裏有人問:給自己買什麽生日禮物才能開心?問這話的朋友,是個家境非常優渥的媽媽,家裏的房子大到要請兩三個阿姨來打掃。“買什麽才能讓自己開心”,這個問題聽起來好像挺矯情的,但對她來說卻是真實的困惑。買個包、吃頓大餐、來次奢華旅行,這些對她來說都不算什麽,但也談不上為之開心。

記得那時我正好在學遊泳,每天被虐得要死,剛遊完我人生第一個1000米,於是脫口而出:“解鎖新技能最開心!我當了30多年的旱鴨子,學會了遊泳特別爽!”

不是說什麽漂亮話,這也是我買得起包以後才懂得的道理——物質和外在能給人的快樂是有限的,而解鎖新技能、學會新東西,帶給我的卻是強烈得多的快樂。

我的所有小目標,咬牙堅持的時候當然很苦,但辛苦是快樂的序章。

學會開車,我得到某種程度的對生活的掌控感,當我需要的時候,我可以不受拘束地去任何地方,包括接送孩子和父母。

堅持健身,我的身體和精神都一齊結實起來。

30多歲才決定整牙,一開始痛得要死,卻更讓我確信:沒有什麽不可改變的,什麽時候開始都不算晚。

這些堅持都指向同一件事:隻要我有勇氣去做,我一定可以做到。

每一天,我都在做自我更新,成為新一點、好一點的自己。

何其幸運,30歲以後,我沒有過上那種“一眼看得到頭”的生活,世界在我麵前新鮮得如同剛出爐的蛋糕,咬下的每一口都有層次豐滿的滋味。

有段時間,年糕特別不喜歡上英語課,後來發現原來我也要學英語,突然就不抗拒了——媽媽用行動告訴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學習沒有捷徑,這比任何追在孩子屁股後麵的督促和嘮叨都更有用。

這也許就是堅持的意義,做一個更好的媽媽,你自然就會收獲一個更好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