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們最多的抱怨是,有了孩子後,時間永遠不夠用!

每天天還沒亮,孩子就爬到我們身上,拖著拽著喊我們起床,然後一天的戰鬥就開始了。

給孩子洗漱、穿衣,準備早餐,做家務,陪孩子玩。然後再重複,午飯、晚飯,一直到晚上洗澡、刷牙、哄睡。孩子睡著後,還要收拾一地的玩具,接著自己洗澡、洗衣服……

忙完這些,媽媽通常已經身心疲憊,體力透支了。就算還有一點時間,也隻想賴在**,看看手機。不為別的,隻為犒賞一下自己這一天的辛勤付出。

職場媽媽也是一樣,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帶娃、忙家務,有時可能還要加個班,沒有半點喘息的機會。雖然也想充實自己,做點感興趣的事,但身體卻很誠實地對你說:“好累哦,還是放鬆一下,明天再說吧。”

所以,每次我在微博上分享去健身、學英語的行程,被媽媽們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怎麽還能有時間,怎麽做到的?

是啊,在那麽滿的會議、出差以及留出兩個小時陪孩子之後,我怎麽還能做那麽多事情?

答案是四個字:時間管理。

想做時間管理,首先要搞清楚時間從哪裏來。

化零為整+馬上行動,高效利用時間

一說起個人計劃和興趣,很多媽媽都會拿帶孩子、做家務擋回去,因為這些都很費時間。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很多時候你很想做一件事,卻總是沒有去做,也許並不是時間不夠,而是被完美主義和思維定式困住了。

比如年糕還小的時候,我在家一邊帶他,一邊寫微信公眾號文章。我是怎麽做的呢?

對當時的我來說,所有文章都隻能在年糕睡著後、做家務的間隙寫。

於是從一開始,我就非常注重年糕作息規律的培養:睡覺、玩耍、吃飯時間都盡量固定;給他獨立的小床,而不是抱在手上睡……科學的育兒方式除了讓孩子成長得更好,也會讓媽媽帶娃更省心省力。

至於做家務,我就更會偷懶了。比如,把髒衣服攢上三天再洗,買那種丟進原料就不用管的電飯煲,把各種蔬菜和肉一鍋燜這種比較快捷的烹飪方式,或做一整鍋夠吃好幾頓的燉肉分開囤好。我當時就覺得: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廚房裏、家務上,而是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我們一定要認清,當媽以後,時間就是從這些帶娃、做家務的間隙中省出來的。在你等還有十分鍾洗完衣服的洗衣機、還有二十分鍾要起床的孩子的時候,這些碎片時間你覺得隻能幹碎片的事,於是它們就被你刷刷手機浪費掉了。而當你整塊整塊地做家務,也就更有機會留出整塊時間給自己。

更好地利用時間還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馬上行動。不要總想著整塊的時間、完美的準備,也不要追求90分,隻要你開始做,先做到60分也可以。

提前規劃,高效利用時間

我看過一本書做了一個詳細的表格,列出一個人一生的時間是怎麽浪費的。比如,等紅綠燈就要花掉六個月,找東西要花掉十五個月。

不過,跟刷手機比,這些都不算什麽。

有人詳細測算過,自己一天無意義刷手機的時間竟然超過三個小時。

如果你能夠停止刷手機,時間是不是會多出很多?怎麽做到呢?

既然時間需要“管理”,那事半功倍的方式一定就是提前做好規劃。

平時會議很多,排不過來怎麽辦?我就要求大家,要提前兩天來和我預定會議時間。

除了工作,我還要保證自己的健身和學習計劃,就都提前一周和教練預定好:下周哪天健身、哪天遊泳、哪幾天上英語課,都列在日程表裏。

這是糕爸推薦我看的《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裏讓我獲益匪淺的一個經驗:不同的事情需要的時間就像不同大小的石頭和沙子。如果先放了沙子,最後大石頭就塞不進去了;先把大石頭放好,沙子還可以填進去。所以,我一定會把自己那些重要的、需要完整時間的“大石頭”先放好。

這樣一來,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能做的事情並沒有變少,我砍掉的隻是無意義刷手機的時間。

此外,還要培養一些更有效率的習慣,比如在工作時退出微信。需要一塊完整的時間寫文章的時候,我就是這麽做的,一旦離開微信,心無雜念,我就會寫得特別快。各種郵件、信息,我會集中在一個時間統一處理回複。相信我,沒有那麽多必須馬上回複的“緊急軍情”。

最後你會發現,搞定了那些“大石頭”之後,你的時間利用率可能翻倍了。

現在沒有人能做到遠離手機,但是我們可以做到分時段管理,省出來的時間是你真正有用的。

時間管理,讓我們找回生活主動權

曾經有人這麽問我:“雖然說時間像乳溝,擠擠總會有的,躺下就沒了。但是躺著很舒服啊!這個你怎麽看?”

我還真有一個答案:這要看你選擇是現在的舒服,還是更長遠的舒服。躺下,隻有現在舒服。如果你不去做時間管理,任憑每天這麽沒有目的和幸福感地浪費下去,總難免會陷入疲憊—抱怨—失望的死循環。

但是,如果選擇規劃時間、給自己約束,就會獲得更長遠的舒服。

比如,孩子睡了,我還要埋頭寫稿、查資料;別人在追劇,我在健身房舉杠鈴……這些在當時是很辛苦的,但是回過頭去看,我一直在變得更好,這就是時間管理給我的獎勵。

我在朋友圈發過一句話:運動應該是為了慶祝你的身體能做這些事情,而不是為了懲罰你吃的那些食物。

其實時間管理也是這樣:不是為了補償以前的浪費,而是為了讓現在能變得更好。

仔細想想,除了勞累和抱怨,沒有目的地一天忙到晚其實並沒有讓你變得更好;而當你把時間安排得更好、更合理的時候,你會發現一切都變得更順心、更容易,也更開心。

畢竟,時間是最公平合理的,它從不多給誰一份,時間是否有價值,就看你怎麽用它。

時間管理的本質,不是為了壓榨自己做更多的事,而是要找回生活的主動權,找回內心的平靜,讓我們可以從容享受人生。

就像日本媽媽吉田穗波說的:“如果一天24小時都自由支配,應該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念那麽多書。如果沒有孩子需要照顧,應該有閑情逸致喝咖啡,也就不會那麽充滿鬥誌、熱血沸騰了。”

吉田穗波在生養、照顧五個孩子的同時,考上了哈佛大學,拿到了碩士學位。跟她比起來,我們也並沒有那麽缺時間,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