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朋友周末帶兒子去上體能課,遇到了一件事。
有個來參加體驗課的小男孩一直哭著說不想學,他媽媽勸了一會兒沒效果,就開始跟孩子說:“現在你心裏麵是不是有兩個小人兒在打架,一個說想學,一個說不想學?”
小孩點點頭。
媽媽又問:“那誰贏了啊?”
孩子高興起來了,說:“說不想學的贏了。”
聽到這裏,朋友說她還挺驚喜:這是學過遊戲育兒的家長啊!這是懂得共情的家長啊!
沒想到下一秒,這個媽媽就破功了。
聽到孩子的答案後,她拉下了臉,嚴肅地說:“不行,必須是說想學的贏了,隻有這一個結果。”
這個場景,是不是讓人哭笑不得。
我們這代家長,開始學著把“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掛在嘴邊。就像這個媽媽一樣,她看起來學了不少育兒知識,也懂很多套路,似乎也嚐試了讓孩子表達意見。
但是,當衝突真正發生時,她還是隻有“假裝聽見”的套路,沒有真正地尊重理解。長此以往,本該暢通的親子溝通路徑不可避免地會被堵上。
尊重孩子,先得理解孩子
我還想說說發生在我們家的故事。
某天一大早,年糕和奶奶在客廳裏對峙。
初春微寒的天氣,年糕隻穿了件藍格子襯衣站在牆角,奶奶拿著他的紅色毛衣,兩人僵持不下。
“非要穿這件襯衣,外套也不肯穿,感冒了怎麽辦?!這小孩怎麽這麽不聽話!”奶奶的聲音越來越大,顯然是急的。
我看了看快哭了的年糕,先蹲下來問了他一句:“天還挺冷的,你為什麽要隻穿襯衣?”
年糕有點放鬆下來,拉著我進他房間,拿出我前一天晚上剛陪他看過的繪本翻啊翻,然後說:“媽媽,你看這輛藍色小火車,我今天就要當這輛小火車!”
原來如此。
“你不是最喜歡過聖誕節嗎,那你知不知道這輛小火車有個聖誕特別版?”我說,“就是穿紅色毛衣的特別版喲!”
聽我這麽說,他頓時迫不及待地想要穿紅毛衣了。
奶奶擔心孩子會感冒急著要給他穿衣服,這本來沒有錯,但是她陷在“我要給你穿上衣服”的成人思路裏,理解不了孩子選擇穿什麽衣服會有的特別孩子氣的理由。
而我所做的,隻是在讓孩子聽話之前,先聽聽孩子的話。
還有一個例子。
年糕4歲時,獨立吃飯的能力已經很好了,有一次卻不小心掉了一勺飯在地上。
糕爸隨口問了句:“你怎麽把飯掉地上了?”
這時候,年糕幹了一件特別找打的事情:他又舀了一勺飯,把勺子一斜,飯又掉到地上了。
這下不得了!在糕爸看來,這可不是不小心,而是**裸的挑釁了。他凶道:“你怎麽回事?這是在浪費食物!”
看到爸爸這麽凶,年糕被嚇哭了。我走過去先抱住他,問了一句:“你幹嗎要故意把飯倒到地上?”
“爸爸問我怎麽把飯掉到地上了,我要示範給他看是這樣掉到地上的啊!”年糕抽抽噎噎地說。
糕爸隻看到年糕故意將飯弄到地上,卻沒有細究他這個動作背後的意圖。而我,隻是平靜地給了年糕說話的機會。但是,用這樣一個小小的溝通,孩子可以明確地知道,他能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也許有錯的部分,但是媽媽聽到了,媽媽會幫助他。於是,在年糕跟我說了事情原委後,我告訴了他幾件事:
1. 浪費食物是不對的;
2. 爸爸的表達方式不對,但爸爸是希望你知道不應該浪費食物;
3. 飯掉在地上弄髒了,現在我們一起收拾好。
年糕聽後,沒有再哭,和我一起收拾了地上的飯。
家長如果能尊重孩子,不急著替孩子做決定,同時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對待他,親子間的衝突很容易就解決了。
這個道理看起來明明挺簡單的,可是為什麽很多家庭卻根本做不到?
尊重孩子,尊重他是獨立個體
很多家長會說,孩子還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對錯;或者擔心,什麽事情都問孩子、都由著他來,這樣以後還怎麽管教。
就像體能課上的那個媽媽,雖然問了孩子的意見,卻並不聽取。因為,早在孩子回答之前,她就已經替孩子做了決定。她隻是在假裝“尊重”。
明明孩子說了真心話,媽媽卻堵上耳朵拒絕收聽,這樣的親子溝通,五年後、十年後會怎麽樣呢?
這種溝通之所以會困難,我覺得本質上是因為大家很難承認孩子是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他的想法和意願真的跟大人完全不同。
真正地尊重孩子,是要將他們看作和我們自己一樣,是個享有同等決定權的人。當然,這不意味著孩子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每件事都讓孩子自己做決定。但是,讓孩子有表達的權利,是尊重的第一步。
給孩子表達的權利,家長需要的是耐心和信任。很多時候,我們都太著急了,唯恐不夠嚴厲,失了威信,將來孩子更難管教。
孩子不肯穿外套,把飯掉到地上,大人的思路很容易滑向“這麽難管、不聽話,以後怎麽辦”。
我們急著下定義,急著管教孩子,卻不能給孩子留出一點時間,給孩子一點信任,先聽聽孩子怎麽說,這是中國家庭裏最常見的育兒僵局。
所以,我建議大家做一個訓練:當你發現孩子搗亂、不服管,生氣教訓的話就要脫口而出的時候,先蹲下來抱著孩子,問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麽。
當親子關係出現危機時,我們不要把心思放在誰輸誰贏上,而要把精力放在解決具體的問題上。當親子之間有矛盾時,每個人的需求都需要被聽到、被尊重。當你太著急教育孩子,把溝通的渠道堵上的時候,你就會一次次錯過聽孩子怎麽說的機會。
趁孩子毫無保留地對你說真心話的時候,讓親子溝通的道路保持暢通吧!等到這條路被堵死,你費再大力氣也沒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