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探索思考

本文收錄於老舍先生的散文《四位先生》中,是其中的第一則,創作於抗戰時期。根據年代背景可知,當時局勢動**,百姓生活十分困苦,像老舍先生一樣文弱的讀書人是怎樣度過那些艱難歲月的呢?

閱讀批注

從青木關到歌樂山一帶,在我所認識的文友中要算吳組緗先生最為闊綽。他養著一口小花豬。據說,這小動物的身價,值六百元。

每次我去訪組緗先生,必附帶的向小花豬致敬,因為我與組緗先生核計過了:假若他與我共同登廣告賣身,大概也不會有人出六百元來買!1

1 荒誕對比

作者把人和豬放在同一位置上做比較,聲稱兩個人的身價加起來還不如一頭豬的身價高。這樣的對比顯然是荒誕的,但這樣不可思議的情況在當時卻是真實存在的,不禁令人苦笑。

有一天,我又到吳宅去。給小江——組緗先生的少爺——買了幾個比醋還酸的桃子。拿著點東西,好搭訕著騙頓飯吃,否則就太不好意思了。2一進門,我看見吳太太的臉比晚日還紅。我心裏一想,便想到了小花豬。假若小花豬丟了,或是出了別的毛病,組緗先生的闊綽便馬上不存在了!一打聽,果然是為了小花豬:它已絕食一天了。我很著急,急中生智,主張給它點奎寧吃,恐怕是打擺子。大家都不讚同我的主張。我又建議把它抱到**蓋上被子睡一覺,出點汗也許就好了;焉知道不是感冒呢?這年月的豬比人還嬌貴呀!3大家還是不讚成。後來,把豬醫生請來了。我頗興奮,要看看豬怎麽吃藥。豬醫生把一些草藥包在竹筒的大厚皮兒裏,使小花豬橫銜著,兩頭向後束在脖子上:這樣,藥味與藥汁便慢慢走入裏邊去。把藥包兒束好,小花豬的口中好像生了兩個翅膀,倒並不難看。

2 自嘲

作者好意帶著禮物日常拜訪朋友,無奈物質條件匱乏難堪。根據當時貧窮動**的社會狀況來判斷,作者買的桃子很可能確實“比醋還酸”,但“搭訕著騙頓飯吃”隻是自嘲,調侃自己的困窘,淡化了貧窮的慘狀。

3 擬人

把小豬比作人,讓它“蓋上被子”“出點汗”,把豬的“嬌貴”放大到了極致,也荒誕到極致。作者語氣的嚴肅緊張更是加強了這種荒誕,讓這個“建議”越發滑稽可笑。

雖然吳宅有此**,我還是在那裏吃了午飯——自然稍微的有點不得勁兒!

過了兩天,我又去看小花豬——這回是專程探病,絕不為看別人;我知道現在豬的價值有多大——小花豬口中已無那個藥包,而且也吃點東西了。大家都很高興,我就又就棍打腿的騙了頓飯吃,並且提出聲明:到冬天,得分給我幾斤臘肉;組緗先生與太太沒加任何考慮便答應了。吳太太說:“幾斤?十斤也行!想想看,那天它要是一病不起……”大家聽罷,都出了冷汗!4

4 製造轉折

作者在前文中絲毫沒有透露出大家養這頭小豬的本意,甚至有意“誤導”讀者。讀者從豬受到的種種超越人類的待遇來推測,還以為它是人們的寵物,結果此處突然來了一個“大反轉”,要“幾斤臘肉”,讓讀者大跌眼鏡,繼而哈哈大笑,細想又在情理之中。豬受到的照顧越好,結局越“慘烈”,越反襯出人們的生活艱苦。作者構思絕妙,令人歎服。

閱讀賞析

幽默可以抹去苦難帶給人的眼淚,本文就是最好的例證。在動**年代裏,物質生活極度匱乏,老百姓缺吃少穿,靠筆頭謀生計的作家們也不例外。老舍先生通過描寫一頭小花豬的生病經曆,調侃了彼時困窘的生活情形,反映了人們苦中作樂的心態。

對人類來說,豬本是除了成為食物以外沒有其他任何用處的家畜,加之其外表看起來邋遢蠢笨,人們常常把它和低俗可笑的事情聯係起來。本文描寫的這頭豬卻受到人們格外的重視和優待,好似親友甚至主子,顯得比人還尊貴,這製造了身份地位的強烈反差,產生了第一個笑點;按照情形的發展,讀者本以為大家是真心關切豬,誰知到了結尾,人們卻討論如何分享它的肉,意外的結局令讀者跌破眼鏡,再一次忍不住大笑,並對暗藏於故事背後的現實景況恍然大悟。

其實,文中有幾處細節已向讀者暗示了時下寒酸窘迫的情形,但都調笑帶過了。作者嘲諷自己及友人們麵對窘境時不甚體麵,寧可讓讀者笑話,也不願叫人同情可憐他們,體現著文人氣節與尊嚴。此外,小花豬代表著艱難生活的希望,對待小豬的前後情形雖然荒唐可笑,卻也是人們為了生存而努力的真實寫照。

閱讀延伸

1.一頭小豬也能被視為豐厚家財的象征,說明了什麽問題?

2.為什麽小花豬生病讓大家如此擔心著急?

3.你還讀過哪些笑對苦難的故事?它們在表現手法方麵和本文有什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