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

探索思考

民國時期的文人學者大多愛抽煙,和現在不同,那時候抽煙代表著一種格調;對文藝工作者來說,它更是創作靈感的催化劑,“不得不抽”。所以,“文人戒煙”的題材就有了看頭,也勢必帶有一些喜劇色彩。

閱讀批注

首先要聲明:這裏所說的煙是香煙,不是鴉片。

從武漢到重慶,我老同何容先生在一間屋子裏,一直到前年八月間。在武漢的時候,我們都吸“大前門”或“使館”牌;小大“英”似乎都不夠味兒。到了重慶,小大“英”似乎變了質,越來越“夠”味兒了,“前門”與“使館”倒仿佛沒了什麽意思。慢慢的,“刀”牌與“哈德門”又變成我們的朋友,而與小大“英”,不管是誰的主動吧,好像冷淡得日懸一日。不久,“刀”牌與“哈德門”又與我們發生了意見,差不多要絕交的樣子。1何容先生就決心戒煙!

1 擬人

把香煙比作人,用“主動”“冷淡”“發生意見”“絕交”一類屬於人的動作行為來形容香煙的變化,把越來越買不起香煙的情況,描述為香煙主動離開了自己,幽默含蓄地反映了經濟狀況越來越差的現實。

在他戒煙之前,我已聲明過:“先上吊。後戒煙!”本來嗎,“棄婦拋雛”的流亡在外,吃不敢進大三元,喝麽也不過是清一色(黃酒貴,隻好吃點白幹),女友不敢去交,男友一律是窮光蛋,住是二人一室,睡是臭蟲滿床,再不吸兩支香煙,還活著幹嗎?2可是,一看何容先生戒煙,我到底受了感動,既覺自己無勇,又欽佩他的偉大;所以,他在屋裏,我幾乎不敢動手取煙,以免動搖他的堅決!

2 對仗

用對仗的結構描述當下的生活處境,簡單幾句便把吃穿住行、人際關係的基本狀況交代了出來。這種描寫手法有著相聲段子式的節奏和韻味,在表現辛酸淒愴的處境時,帶著強烈的黑色幽默感,讓讀者笑中帶著同情。

何容先生那天睡了十六個鍾頭,一支煙沒吸!醒來,已是黃昏,他便獨自走出去。我沒敢陪他出去,怕不留神遞給他一支煙,破了戒!掌燈之後,他回來了,滿麵紅光,含著笑,從口袋中掏出一包土產卷煙來。“你嚐嚐這個,”他客氣地讓我,“才一個銅板一支!有這個,似乎就不必戒煙了!沒有必要!”把煙接過來,我沒敢說什麽,怕傷了他的尊嚴。麵對麵的,把煙燃上,我倆細細地欣賞。頭一口就驚人,冒的是黃煙,我以為他誤把爆竹買來了!聽了一會兒,還好,並沒有爆炸,就放膽繼續地吸。吸了不到四五口,我看見蚊子都爭著向外邊飛,我很高興。既吸煙,又驅蚊,太可貴了!再吸幾口之後,牆上又發現了臭蟲,大概也要搬家,我更高興了!吸到了半支,何容先生與我也跑出去了,他低聲地說:“看樣子,還得戒煙!”

何容先生二次戒煙,有半天之久。3當天的下午,他買來了煙鬥與煙葉。“幾毛錢的煙葉,夠吃三四天的,何必一定戒煙呢!”他說。吸了幾天的煙鬥,他發現了:(一)不便攜帶;(二)不用力,抽不到;用力,煙油射在舌頭上;(三)費洋火;(四)須天天收拾,麻煩!有此四弊,他就戒煙鬥,而又吸上香煙了。“始作卷煙者。其無後乎!”他說。

3 矛盾反諷

“……之久”用在時間長度之後,表達的含義是“這段時間很長”,而“半天”的時間對於戒煙來說實在算不上久,甚至可以說是壓根兒沒有戒。作者故意說“半天”很長,是調侃何先生有戒煙之心卻無戒煙之力。

最近二年,何容先生不知戒了多少次煙了,而指頭上始終是黃的。4

4 細節暗示

老煙民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夾香煙的手指前端皮膚發黃,那是長期受到煙熏的結果。何先生戒煙戒了很多次,作者並不直說其戒煙的結果,而是用“指頭上始終是黃的”這一細節來暗示何先生戒煙從來沒有成功過。細節暗示的效果既含蓄又生動,能讓讀者會心一笑。

閱讀賞析

作者麵對不得不戒煙的境況,極力調侃,手法誇張,讓人捧腹而幾乎忘了他們的現實困境。

在文章開始的兩段裏,作者提到了好幾種香煙的品牌,不僅從側麵表現了經濟狀況的每況愈下,也顯示出自己與何容先生“老煙民”的資格,暗示著戒煙之難。接下來又通過一段幽默的“聲明”自嘲生活狀態的寒酸淒涼,暗示著對戒煙的無奈。嚐試香煙替代品的段落則是文章的**部分,誇張到近乎不真實。在這種近乎失真的描述中,讀者得以徹底放鬆,開懷大笑。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還使用了一個重要的方法,即借他人的經曆反映自己的故事。讓何先生做主角,表示戒煙的經曆都是他的,而與“我”無關,以掩飾尷尬。就像人們講述自己難以啟齒的情況時,常常假稱是他人故事,說“我有一個朋友……”作者知道讀者能看透這一點,故意製造了這種看破不說破的尷尬“笑果”。

閱讀延伸

1.何先生為什麽要戒煙?

2.為了戒煙,何先生都做了一些什麽事?

3.何先生最終戒煙成功了嗎?